女性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3-08-08 12:58黎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审美鉴赏语文教学策略

黎霞

内容摘要:长期父权文化的渗透对当代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女性主义已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形成众多流派,高中语文课堂却鲜少运用女性视角去解读文本。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女性作家及其作品,重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引导学生运用女性视角去感知角色,使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去解读文本,从而理解女性,尊重女性,建构起健康的女性价值观。

关键词:女性价值观 语文教学 审美鉴赏 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1]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女性价值观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教材中的女性作者,更深刻地理解文學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更多元地鉴赏文学作品,形成健康的女性意识,从而更好地建立两性共生关系。

一.女性视角解读文本的缺失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缺乏站在女性角度来解读文本的意识,学生不能全面地了解女性作家及其作品,不能深切地共情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不能积极地通过文学鉴赏建立健康的女性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也就难以真正理解女性,为女性发声,进行良性的双性共建。

1.教材中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

后现代女性主义接受了福柯的“话语即权力”的重要思想,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制来源于男性话语的霸权统治,女性主义要把目光从解释现实事实转移到关注话语上来,建立起女性的话语系统,从而产生出女性权力。[2]在高中语文教材统编版必修下册中,只有一位女性作家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该文是屠呦呦先生的一篇获奖感言,展现了其积极汲取传统医学营养,潜心科研,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女性作家可为女学生提供可资效仿的偶像性女性榜样,促使女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观念。[3]“学所以益才”,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领略、学习典型女性先进学者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与英雄精神。

2.教材中女性角色

教材中类似屠先生那样健康积极的先进女性角色很少,除屠先生外,统编下册仅有一例(华连卡《装在套子里的人》),更多的是依附于男性、传统社会隐忍式的女性角色(窦娥《窦娥冤》、鲁侍萍《雷雨》、奥菲利娅《哈姆莱特》、意映《与妻书》、祥林嫂、四婶、柳妈、卫老婆子《祝福》、成妻《促织》、高尔母与妹《变形记》),这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认知,产生隐形的认同与学习,影响其在当代生活中的自我认同、自我创造与创新。

3.教材中女性角色的解读

性别意识,也被成为性别平等意识,是一种从性别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和环境,并对它们进行性别分析和性别规划,以实现社会性别公平的观念和方法。[4]建国后,女性在社会创造创新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教材中的女性角色大多生活在建国前父权社会,学生如果没有带着性别意识去解读文本中的人物,对于教材中传统却悲剧式的女性角色就难以产生深度共情,以致不能完全理解人物角色,也就难以通过文学解读形成健康积极的女性价值观。

《窦娥冤》中的窦娥是黑暗封建社会的牺牲者,太守、庸医赛卢医、张驴儿父子,甚至自己的父亲都是她悲剧命运的责任人。学生如果没有站在女性的视角去看待这个角色,没有深刻认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困境,没有拥有对弱势女性群体的悲悯情怀,就很难深切体会窦娥作为一个弱小女子,从小遭受压迫,在黑暗的父权社会艰难生存的可怜;在困窘环境中,依旧心地善良、孝顺刚强的可爱;能看清自身现实却又不愿与现实妥协的可敬。窦娥无疑是美好而又伟大的,被父亲窦天章因抵债卖到婆家做童养媳,但她对蔡婆婆没有怨恨,只有孝敬;她努力经营家庭,后经历变故,以生命为代价保护婆婆,自身难保却能以最大的同理心去拯救弱者,这是传统东方女性的善良。

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在讲解《祝福》时,主要通过分析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反映当时中国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得出反封建的必要性。这样,学生们往往会更加关注文章揭露了什么社会现实,而忽略这个女性在当时社会中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行动和在压迫环境中的努力抗争,以及这些抗争的积极意义。在分析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时,我们会关注其吃苦耐劳、安分善良这类传统东方女性的优秀品质、其性格外表的变化及悲惨的命运,而对其出路何在讨论甚少。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确实很大程度是由封建专制压迫造成的,但在当时的社会,一定也有更为独立自由的女性。那么,在无法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女性如何保有最大的自尊与独立,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分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时,一些学生认为黛玉阴阳怪气,不识大体,不顾全大局,爱吃醋,爱生气,这也恰恰是男权社会中,男性对一部分女性的刻板印象。林黛玉的确有多愁善感、敏感多疑的一面,但这也是一个明媚鲜妍的小女儿对生活的观察、试探与思考。他生活在封建社会,却能够超脱出来,不重名利,重感情,任情率真,清高孤傲;同时又才情卓越,对世界有着独特的见解。学生没有认识到女性群体有着不同于男性更加敏锐的感触,更为细腻的心思,更为独特的看待世界的视角,自然会产生上述的误解。宝玉作为一名男性,虽身在封建父权专制社会,却能够平等看待女性,站在女性视角看问题;能同情、爱护、敬重女性;能拨开重重云雾感知到每一位女性身上的闪光点。这样一位心怀悲悯、发乎情止乎礼的宝玉却被一些学生认为是一个花心大萝卜,这实在是一个大大的误解。

二.女性视角解读教材的策略

1.重视女性作家及其作品

事实上,最新的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相比以往的人教版已经增加了一些女性作家作品,如茹志鹃《百合花》、铁凝《哦,香雪》等。教师在讲解这些作品时,应意识到女性作家其独有的细腻和对女性深刻的理解,她们能更真实地透视女性的心理与行动,她们笔下的女性角色也更为生动与饱满。香雪淳朴美丽、善良勇敢、自重自爱,热爱家乡又积极追求新事物,但也有些许小女儿的虚荣与胆怯;新媳妇善良娴静、淳朴友好,对革命诚挚却又不失青涩与俏皮。两部作品都弱化了情节,有着含蓄的抒情,作品里的女性在感情上都偏内敛,作品整体呈现出一种诗意美。女性作家的笔触更为幽微,她们往往会根据异性不可察而自身能感受到的体会来抒写作品,她们曾体会女性群体受过的苛待与优待,也能刻画出其独特的性别体验。在当今时代,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更趋丰富,她们不再局限于人们对于女性的一些刻板印象,而是更加多元,更加全面,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具有时代印痕。她们有的可怜可叹,有的可敬可爱,有的就像身边的朋友,有的凌驾于时空之巅。[5]女性作家更注重书写其主观感受,其文字也更为可感,更能让人共情,或许我们的教材可以选取更为丰富的女性作家作品,如叶弥《天鹅绒》、张爱玲《金锁恨》、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等。

2.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人物形象

以女性视角去看待教材中的人物,我们能更充分地理解人物的行动,能更客观地看待该角色。女性主义要求教育者在分析教材时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在与文本的关系上由赞同型分析变成反抗型分析,通过这种拒绝行为,把根植于心中的男性意识去掉,并在此基础上对男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重新评价。[6]在课堂讲解中,我们可以适当对教材中的人物命运进行重构,以此探讨女性应树立一个怎样的人格,应如何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介绍《与妻书》的写作背景时,教师往往会补充道,觉民妻意映在收到信件后,昏倒在地,生下遗腹子,两年后抑郁而亡,以此来说明作者夫妻的伉俪情深,更突显出作者为革命捐躯,为天下谋幸福的伟岸。但如果教师对爱情与生命孰轻孰重不加解释,学生可能会误解为爱殉情也不失是一种勇敢追求爱情的方式。《哈姆莱特》中,奥菲利娅美丽智慧、充满着真善美,却在父权社会的压制下,最终走向毁灭。她先是被父亲与哥哥或打压或利用,与王子坠入爱河后,又因王子的疯狂复仇,被蓄意抛弃,加上父亲过世,最终让她精神错乱,最终失足溺毙。奥菲利娅的死亡有种悲剧式的解脱与自由,至此悲剧达到高潮,人物形象也更为饱满,但无论如何,用死亡来反抗命运的方式不可取。教师在课堂中要时时强调生命意识,让学生感知生命、体会生命、珍爱生命与创造生命,这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因此,语文老师可以适时给学生拓展一些饱含生命意识的作品,如冰心的《谈生命》有着对生命的敬畏,其用“一棵小树”“一江春水”诠释了生命发展的规律及在此过程中快乐与痛苦共生的普遍情况,启示读者应以乐观积极向善的姿态不断奋斗,让生命绽放光彩。

《祝福》里的祥林嫂善良安分、勤劳朴实,坚强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努力劳动与经营,并曾两次短暂地改变过自身命运,但她终究逃脱不了悲惨命运的捉弄。那么祥林嫂的出路在哪里?教师可把这个问题作为课后拓展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或许祥林嫂的出路是逃离那个从小生活在此的熟悉的乡村,摆脱束缚,解放自身,勇敢追求新世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温柔善良、坚强智慧、热爱家庭,却在认清丈夫的本质后逐渐觉醒,毅然出走,虽然鲁迅先生认为娜拉的结局不是回归就是堕落,但是如果她不走出那一步,现状就永远不会改变,女性要敢于打破现状,未来不可知,但相信奇迹,才能创造奇迹。

传统叙事中,很多女性都是在物质或情感上依附于男性的角色,她们为了家庭任劳任怨,辛勤付出,从而或多或少地放弃了追求自己的人生,如鲁侍萍(《雷雨》)、意映(《与妻书》)、《红楼梦》中的众多女性等。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适当提出事业与家庭的相关问题,现实生活中,相对于男性,女性会更多或更深切地面临这个问题。我们的社会更多是把为事业而牺牲家庭或为家庭而牺牲事业作为典型来加以宣传,却很少赞扬能很好平衡事业与家庭的个体。很多女性会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受到歧视或是难以良好地平衡家庭与事业,通过学习与思考,或许能为女同学带来一些生活上的启发,也让男同学更加理解女性,敬爱女性。

87版《红楼梦》林黛玉的饰演者陈晓旭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提到她认为林黛玉应该是另一种结局,林黛玉临死前不应带着未了情的怨恨与遗憾,黛玉有着独特的才情與视角,她看透了富贵、仕途、人情这些常人看重的东西好到极致就是空,她死前应该带着一种通透。黛玉有着女性特有的悲悯,葬花的行为,说明她同情、尊重一切生命,能够感知生命的美好与贵重,当然也包括她自己,这是对通行本后四十回的解构,也确实更为合理。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红楼梦》中的女性,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悲欢离合,从而更客观地看待、评价作品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更全面的看待一些人或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活动。在随堂练习中,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思考题,让学生与角色共情,展开思考,如《红楼梦》中,众多美好的女性有着悲剧式命运,假如你是这些角色,如何做能避免这样悲惨的结局?

3.对教材中女性角色进行比较阅读

高中语文作品中有很多命运相似却结局不同的女性,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更深刻解读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与不足,以此形成更正确的女性价值观,影响其人格建立,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华连卡和《祝福》中的女性群体,她们共同生活在封建专制统治但自由民主思想有所渗透的社会,华连卡性格外向、活泼阳光、豪爽美丽、思想先进,向往自由;而《祝福》中的女性无一例外不禁锢于男性权威,深受封建礼教与迷信的毒害。原著中描写华连卡,说她像蜜饯水果,是希腊神话里的爱神、美神,只会哭或笑,没有不哭不笑的心情。华连卡与鲁镇女女同样被封建教条所禁锢,对比二者的生活状态,虽不能窥看到华连卡的最终结局,但华连卡像一个爱与自由的女神启示同学们要广泛学习,解放思想,积极乐观,勇敢追求新生活。

《雷雨》中的鲁侍萍和《变形记》中的高尔母同是附庸于男性的女性角色,她们都勤劳爱子,照顾家庭,侍萍在知道自己两个儿子的阶级冲突与儿女间的乱伦之恋时,依旧关心爱护他们,以最大的勇气与忍耐保护着她的儿女们,默默面对苦难,绽发出强烈的母性光辉;高尔母在儿子赚钱养家时感激他,照顾他,在儿子变虫后,先是痛苦,而后逃避,最后孤立儿子,想要摆脱儿子,表现得冷漠,自私与残忍。侍萍,生活总是以最大的恶意去对待她,但她不屈不挠,始终保持着刚毅与顽强,爱人抛弃她,她做零工,当老妈子,辛勤带大孩子;高尔母始终在情感上依附丈夫,在物质上先依附于儿子,儿子失去价值后,又依附于丈夫。通过对比,学生可以知道女性要坚强勇敢,在物质与情感上保持独立,才能保留最大的自尊,拥有最大的自由。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如何解读这些人物才能帮助学生建立更正确的价值观,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课题。在漫长的男权社会里,女性被压制,被束缚,但大多数女性依旧向往幸福,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甚至是勇敢反抗现有主权,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洞悉这些人物的苦与痛,感知她们人格的伟大,鼓励学生尊重女性,建立健康的女性价值观;鼓励女同学积极进取,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现代新女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2017.

[2]张卫红,李洪先.女性主义解读与中学语文文本解读实践[J].语文建设,2012(24):50-51.

[3]邹佩.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作家作品选用价值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94.

[5]石雅彬.“她”文学讲述新时代的优雅和精彩[N].石家庄日报,2023(03).

[6]庾艳.高中语文教材与女性价值观[D].广西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福建省政和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审美鉴赏语文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作文“真写作”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艺术鉴赏的经验性论纲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