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正骨推手手法联合刃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23-08-09 06:07林思雄杨原芳林雅婷王金鑫涂银勇陈长贤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11期
关键词:正骨腰背筋膜

林思雄,杨原芳,林雅婷,王金鑫,涂银勇,徐 杰,陈长贤

(福建省泉州市正骨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painsyndrome,MP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肌腱、韧带等渗出、水肿与纤维性变等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腰背部、颈肩部、面部等[1]。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节段性神经肌肉疗法等方法,疗效不一,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2]。MPS归属于中医“筋出槽”“骨错缝”等范畴,中医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推拿疗法具有舒筋活络、理筋整复的作用,常用于治疗MPS[3]。刃针疗法功专松解粘连,释放筋膜张力,有利于恢复生物力学平衡[4]。本研究主要观察泉州正骨推手手法联合刃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背MPS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泉州市正骨医院的腰背MPS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50±6.89)岁,平均病程(8.58±2.63)个月。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0.85±7.83)岁,平均病程(9.40±3.6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相关伦理要求[5]。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疼痛学》中的MPS诊断标准拟定:腰背部疼痛,劳累后加重,活动后缓解;腰背部僵硬、痉挛,局部有压痛点或激痛点;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改变[6]。②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气滞血瘀型背肌筋膜炎的辨证要点拟定: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疼痛拒按,痛有定处,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7]。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由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带状疱疹、风湿性疾病等引起的腰背痛者;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者;认知及精神障碍者;先天畸形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合并结核、肿瘤者;不配合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塞来昔布胶囊[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坪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209,0.1g/片]口服,每次0.1g,每日1次;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辽宁亿帆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169,40mg/片)口服,每次40 mg,每日1次;盐酸乙哌立松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75,50mg/片]口服,每次50 mg,每日3次。连续治疗两周。

2.2 观察组 接受泉州正骨推手手法联合刃针疗法治疗。①泉州正骨推手手法。患者取俯卧位,医者采用㨰法、揉法、按法、点法等手法放松患者腰背部肌肉,时间约5min。胸椎关节调整手法(以右侧为例):患者取俯卧位,低头并置于床头前沿,利用头部重力产生牵引力,医者弓步站立于患者头侧右前方,左手掌根置于患者右侧胸椎关节突关节平面处,右手置于同水平的左侧胸椎关节突关节平面处,根据患者呼吸节律,在患者吸气末,双手掌同时行对应旋转剪切力,即“寸劲”,以调整目标胸椎节段。从上至下,逐节段整复。再以同样手法,在患者另一侧进行胸椎关节调整。腰椎关节调整手法:确定病变节段后,使患者取侧卧位,身体靠近床边,上侧下肢屈膝屈髋,下侧下肢伸直,利用自身的重力产生牵引力。医者马步站立于患者腹侧,一手搭于患者肩部,另一手前臂置于患者臀部。以医者躯干为轴,双手对应旋转剪切力,调整目标腰椎节段。再以同样的手法,在患者另一侧进行腰椎关节调整。隔日1次,连续治疗两周。②刃针疗法。患者取俯卧位,在保护隐私和保暖的前提下暴露腰背部,选择腰背部结节、条索及激痛点,选取0.35 mm×40 mm神轩牌无菌刃针进行刃针操作,常规消毒后缓慢进针,针身与肌纤维走向平行,针身与皮肤约成15°角,进针达皮下浅筋膜层,横行切割,以针下有松解感或落空感为度,不留针。出针后用棉签按压针孔。隔日1次,连续治疗两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②腰部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 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功能,JOA 评分范围为0~29分,分值越高表示腰部功能越好[8]。③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量表12(SF-12)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F-12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9]。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脊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脊椎活动功能改善;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脊椎活动功能稍有改善;无效:病情无改善[7]。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VAS、JOA、SF-12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JOA、SF-12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JOA、SF-12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健康调查量表12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健康调查量表12评分比较(分,±s)

注:1.VAS,视觉模拟评分法;JOA 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SF-12,健康调查量表12。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VAS评分 JOA 评分 SF-12评分观察组 40 治疗前 7.08±0.92 13.45±2.59 55.50±7.27治疗后 3.15±0.86△▲ 22.55±1.96△▲ 85.10±8.28△▲对照组 40 治疗前 7.30±1.07 14.08±2.62 57.15±6.08治疗后 5.35±0.83△ 18.20±2.17△ 74.20±8.06△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腰背MPS是骨伤科的常见病之一,以广泛性腰背部钝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局部有明显压痛和激痛点[6]。目前,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认为其与结构性失衡学说、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学说、无菌性致痛学说、肌梭异常电位学说、能量代谢危机学说等有关[10]。其中结构性失衡学说主要基于筋膜理论,该理论认为筋膜结缔组织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全身各处,是连接人体各个结构的重要组织,最主要的功能是联系身体各部,维持机体的稳定性。当长期保持单一姿势易使肌筋膜反复受牵拉,导致肌筋膜结构张力异常,异常张力引起一系列理化改变,导致循环障碍及代谢异常,最终引起相应组织缺血、水肿及纤维化等病理性改变,影响组织功能。与此同时,组织缺血、水肿及纤维化等病理性变化进一步加剧肌筋膜结构张力异常,相互影响下,筋膜中结缔组织挛缩硬化,进而影响结构性改变,导致生物力学平衡失调[11]。因此,腰背MPS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脊柱内外源性平衡。针对此病,现代医学常使用止痛药、肌松药、激素类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等治疗,但取得的疗效不一,且存在各种不良反应。本研究主要采用止痛药、肌松药作为对照组,其中止痛药可消炎止痛,促进无菌性炎症吸收,肌松药可改善肌肉痉挛,有效改善腰背MPS症状,同时避免滥用激素类药物。

腰背MPS归属于中医“筋出槽”“骨错缝”等范畴。中医认为,十二经筋有连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筋”系由肌肉、韧带、筋膜等结构参与构成,结聚散络,广泛分布于人体各部;“骨”是维持人体、活动形态的重要构成,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共同维系人体的生物力学平衡,机体生命活动有赖于“筋”“骨”系统协调一致[12]。若因劳力外伤、跌扑损伤、外感邪气等因素,筋位置错动、改变或骨的关节错动、移位,使气血运行不畅,筋脉阻滞,出现疼痛不适,甚至僵硬。筋出槽与骨错缝二者常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临床治疗本病常应用手法治疗,通过疏经通络、理筋整复,恢复筋、骨正常解剖位置,恢复筋骨平衡。本研究选用的泉州正骨推手手法是基于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研究和生物力学研究,同时融入武术发力技巧和理念,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一套独特手法。该手法强调操作者“调形”,不仅强调操作手法,同时注重操作步法。“步法”强调应用武术元素中的“站桩”,以腰为点,以脊为轴,使周身放松,肢体灵活,提高手法的协调性。手法发力技巧强调螺旋力,类似连续旋转的杠杆,将各处分散的力集中于一处,发力起于双脚,借助腰脊,体现于手,通过螺旋发力,发出瞬间的爆发力。既往研究发现,泉州正骨推手手法应用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13]。刃针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源于古代九针中的圆针、针,是融合现代医学微创理论形成的新型“带刃针具”。其可松解粘连的软组织,缓解肌肉痉挛,降低局部组织张力,解除神经血管卡压,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有效治疗痛症[14-15]。通过刃针松解,可以释放局部组织张力,使痉挛组织得以改善,利于恢复生物力学平衡,以达筋柔骨正的功效。泉州正骨推手手法联合刃针疗法治疗,二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王博毅等[16]将刃针用于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JOA、SF-12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SF-12 评 分均高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泉州正骨推手手法联合刃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背MPS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可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腰部功能和生活质量。目前,泉州正骨推手手法联合刃针疗法治疗腰背MPS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今后将完善研究方案,进一步探讨上述方案治疗腰背MPS的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正骨腰背筋膜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真传》读评
恢刺扳机点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1则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摆脱腰背疼痛的困扰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