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灿都路径预报中的非绝热加热因子分析*

2023-08-09 06:23吴胜蓝漆梁波邹兰军
气象 2023年7期
关键词:对流象限贡献

吴胜蓝 漆梁波 邹兰军

上海中心气象台,上海 200030

提 要:依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集合预报系统(EC-EPS)预报产品,采用位涡趋势诊断方法,对比分析了台风灿都路径预报差异较大的两个集合成员各物理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两个集合成员的台风中心均朝位涡趋势一波分量最大的位置移动,且大多数时刻水平平流项的贡献是最大的,其次是非绝热加热项,垂直平流项的贡献相对较小。两个成员路径分叉时刻的位涡趋势差异主要由非绝热加热项引起,而分叉之后位涡趋势仍主要由水平平流项(即引导气流)主导。在路径分歧时刻,两个集合成员预报的非对称对流活动也表现出不一样的分布,且都与诊断的非绝热加热项方向较为一致,即非对称对流结构和加热率的水平梯度在引导气流偏弱时对台风移动可能起到关键作用。非对称对流活动出现主要受水汽、潜在不稳定条件以及低层急流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分析表明,在近海台风路径预报中,尤其是引导气流偏弱的情况下,加强对非绝热加热过程(对流活动发展趋势及非对称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做出更精准的路径预报。

引 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台风业务预报水平不断进步,路径综合预报偏差逐年减小,基本与世界领先水平相当(陈联寿,2006;许映龙等,2010;钱传海等,2012;陈国民等,2019;2021;王海平和董林,2020)。但针对台风异常路径或引导气流偏弱的情况下,部分台风路径的预报仍然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徐晶等,1999;张玲和黄奕武,2013;许映龙等,2015;杨琼琼和吴立广,2015;董林等,2020;王海平等,2022)。台风路径预报偏差会直接影响降水、大风落区以及受灾范围的预报,因此近海台风路径业务预报的精准性尤为关键。

早期台风路径预报的研究认为,台风主要朝着涡度正变化最大的区域移动,且有学者提出台风移动的方向可以由绝对涡度平流近似估计(陈联寿和丁一汇,1979;Chan and Gray,1982)。而业务中常用的引导气流分析与实际台风移动路径仍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由β效应引起的涡旋环流之间存在的通风流所造成的涡旋移动,简称β漂移理论(Holland,1983;Fiorino and Elsberry,1989;Peng and Williams,1990)。随着通风流理论进一步扩展到斜压的情况,Wu and Wang(2000)提出了一个更加普遍适用的诊断台风路径的动力学框架,他们在无大尺度环流的β平面理想试验中指出,涡旋会朝着位势涡度趋势的一波分量最大的区域移动。位涡趋势诊断方法包含了垂直切变和潜热释放所引起的大气温度结构的改变,以及台风内部垂直耦合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解决位涡反演方法的假设大气参考状态对结果产生的影响(Wu and Emanuel,1993;1995a;1995b)。吴玉琴等(2015)进一步考虑台风不对称环流结构影响,对位涡诊断方法进行了改进。许多观测结果和模式检验都证实了位涡趋势诊断方法在不同台风移动类型中的有效性(Wu and Wang,2001a;2001b;Wong and Chan,2007)。其中,Chan et al(2002)指出位涡趋势一波分量主要是由水平平流项和非绝热加热过程起到重要贡献,水平平流项会在平稳移动的台风或者方向速度没有太大变化的台风中起主导作用,而非绝热加热在缓慢移动、转向或者轨迹突变的台风中则非常关键。

关于非绝热加热因子的作用,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有学者基于卫星图像提出热带气旋会倾向在发展最旺盛的积雨云团的边缘移动(距离热带气旋中心200~600 km处)。陈联寿等(1997)通过数值模拟揭示台风的热力不对称结构会显著影响台风的移动,台风有向内部对流不稳定区域移动的趋势。除此以外,在理论研究方面,Willoughby(1992)使用正压模型和质量源-汇模拟对流的影响,指出涡旋将远离源并向汇移动。Wang and Holland(1995;1996)从原始方程模型出发,发现零星的对流单体可能会引起台风路径的振荡。所有这些观测模拟以及理论的研究均指出不对称的对流活动对于台风移动会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应用方面,还有直接基于卫星图像输入的神经网络算法可以作为简易预测气旋路径的辅助手段(Kovordányi and Roy,2009)。但非绝热加热对位涡趋势的贡献不是简单的对流加热,还取决于对流加热的梯度与垂直风切作用,Wu and Wang(2001b)提出垂直风切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涡旋结构的倾斜,但非对称的加热通过快速调整可以起到抵消风切引起的倾斜趋势,所以非绝热加热对斜压台风的垂直耦合起到重要作用。在业务应用方面,Yu et al(2007)基于中国气象局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台风模式GRAPES-TCM,指出与非绝热加热有关的位相锁定被认为是位涡强迫及台风海棠(2005年)在台湾登陆前回旋和转折的主要贡献因子。

2021年台风灿都沿浙江近海北上,并在东海海面缓慢移动回旋,15日开始转向偏东和东北方向移动,对沿海地区风雨影响巨大。当时各业务综合预报均预测其会在浙北或上海登陆,而近海台风登陆与否,需采取明显不同的防御策略和手段,路径预报偏差尤其是是否登陆对气象服务效益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探究“灿都”近海路径预报偏差的具体成因非常必要。本文将通过对比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集合预报系统(以下简称EC-EPS)的不同成员的表现,依据位涡趋势方法诊断分析影响近海台风路径的主要因素,重点分析非绝热加热因子对台风移动趋势的影响,并回顾和总结在“灿都”的实时业务预报中,如何具体考量非绝热加热因子对路径预报决策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集合预报系统各预报成员(EC-EPS,共51个)的水平分辨率为0.5°×0.5°,预报时效间隔为6 h。本文预报开始时次选取2021年9月10日12时(世界时,下同),该时次台风灿都中心位于台湾海峡南侧,且各集合预报成员间离散度较大,部分成员预测“灿都”将在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登陆,另外的成员则预测“灿都”直接北上或北到东北行。本文挑选了第5号和第6号集合成员(分别简称EN05和EN06)作为代表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个集合成员的预报路径(图1)在12日12时之前沿台湾海峡东侧向北移动,12日12时(预报时效48 h)到达台湾海峡北部附近并开始产生分歧。EN05路径向西偏折登陆,而EN06则与中央气象台业务实时定位较为吻合,沿海岸线向北移动,没有登陆。

(2)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时间分辨率为1 h,水平分辨率为0.25°×0.25°,共分37层。

诊断方法参照Wu and Wang(2000)提出的位涡趋势动力学框架,台风会朝着位涡趋势一波分量最大的区域运动,即

(1)

式中:C代表台风运动的分量,Ps和P1分别代表位涡的对称和一波分量。∂P1/∂t最大值的位置决定了台风的移动方位。同时,Wu and Wang(2000)指出在非绝热加热存在时,位涡趋势是由以下四项物理过程所引起的:

(2)

式中Λ1代表一波算子。方程右侧共四项,分别为水平平流项(HA)、垂直平流项(VA)、非绝热加热项(DH)和摩擦以及次网格项(F)的贡献。位涡诊断方程右侧所有项都要经过傅里叶分解求取一波分量。

水平平流项已经包含了行星涡度的经向变化,即β效应的作用。同时,垂直风切引起的水平位涡梯度和β效应有时会产生相反的贡献(Shapiro,1992),就不用再单独考虑β效应的影响。在台风眼墙之外,除了对流层顶附近位涡梯度较大的地方,垂直平流的贡献可能很小,而摩擦项的作用仅在边界层较为显著。因此,可以推测台风的移动主要由水平平流和非绝热加热项所引起的。而非绝热加热项取决于对流加热的水平及垂直加热梯度。

由于EC集合预报提供的数据变量有限,无法直接计算位涡诊断方程右侧所有项的贡献,但可以通过某些近似对非绝热加热项进行合理的估计,结合可以直接计算的水平平流以及垂直平流项,对位涡诊断框架进行有效评估和定量诊断。根据May and Rajopadhyaya(1996),加热率可以表示为:

(3)

式中:ω是垂直速度,p是气压,s代表静力能(Yanai et al,1973),可以表示为:

s=gz+cpT

(4)

式中:g是重力加速度,z代表高度,cp是定压比热,T是温度,根据静力平衡假设,加热率可以改写成:

(5)

式中ρ是空气的密度。这样加热率Q可以直接由式(5)计算,于是根据Wu and Wang(2000),非绝热加热项可以表示为:

(2)间接循环式加热。系统设置1大1小共2个保温水箱。冷水的加热过程在小水箱内完成,当小水箱内的水温达到设定水温时,再通过水泵输送至大水箱。

(6)

式中:u和v是纬向和经向风分量,f是科氏参数,ζ是相对涡度。求取特定高度的非绝热加热项,所以DH的一波分量可以表示为:

(7)

可以看出DH项的一波分量主要取决于Q的水平梯度以及垂直风切。

计算各项物理过程的估算速度参考Wu and Wang(2000)和吴玉琴等(2015)的计算方法,均以预测台风中心为中心,25~200 km的区域进行计算,垂直层采用850~500 hPa的平均。这一层距离边界层和出流层都有一定距离,所以摩擦项和出流项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2 位涡趋势方法诊断

位涡趋势诊断方法指出台风会朝着位涡趋势一波分量最大的位置移动。如上文所述,从2021年9月10日12时起报的EC-EPS结果看,在12日12时之前,各集合成员发散度小,大致沿着台湾海峡东侧沿海向北到东北方向移动,12时后各成员的预报离散度加大,较多成员预报登陆浙江或上海,少部分成员预报沿海北上。以下分别挑选EN05(登陆成员)和EN06(不登陆成员)来开展位涡趋势诊断分析。

图2分别展示了EN05和EN06预测的台风路径的移向和移速,以及通过位涡趋势诊断的总体移向和移速。可以看到两者基本能实现较好的吻合,特别是在移向方面误差较小(图2b和2d),但有时两者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是发生在模式预报的最初时段(10日12时和18时)。同时可以看到在12日12时之后,EN05和EN06分别朝着西北方向和东北方向移动(图2b和2d)。

为了分析台风路径产生分叉的主要原因,图3诊断了不同物理项对总体位涡趋势的贡献,包括HA、VA和DH。各项对移速的贡献是通过台风中心25~200 km 半径的平均振幅进行计算的,移动的方向取决于最大振幅所处的方位。与Chan et al(2002)和Yu et al(2007)研究结果类似,大多数时刻HA的贡献是最大的,接着是DH,VA的贡献相对较小。在12日12时之后各项的贡献均有所减小,主要是由于经过台湾海峡的地形摩擦作用,台风整体强度减弱,位涡和位涡趋势都有所减弱,此时引导气流有所减弱,但HA的贡献仍然是大于DH的贡献(图3a和3c)。

图3 2021年台风灿都(a,b)EN05和(c,d)EN06位涡趋势诊断水平平流项(HA)、垂直平流项(VA)和非绝热加热项(DH)对(a,c)台风移速振幅和(b,d)台风移向的贡献Fig.3 Contributions of WN1 HA, WN1 VA, and WN1 DH predicted for (a, b) EN05 and (c, d) EN06 to (a, c) amplitude and (b, d) moving direction of Typhoon Chanthu in 2021

从移动方向上来看(图3b和3d),三项的整体贡献与位涡趋势的方向还是较为一致的(图2b和2d),产生的差值大部分是由于无法计算的摩擦项以及次网格过程所引起的。整体来看,位涡趋势诊断各项物理过程之和与方程左侧较为吻合,验证了方法及计算的可靠性。两个集合成员之间,HA和DH在12日12时之前是接近一致的,VA在某些时刻有较大差异(如12日00时),但由于振幅偏小,产生的影响也较为有限(图3b和3d)。在12日12时,两组成员DH方向突然发生较大偏差,虽然振幅相较前一时刻有所减小,但HA和总体位涡趋势也同时减小,所以还是对位涡趋势最大强度的位置以及台风的移动路径开始分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12日12时之后,两个成员DH的方向又接近一致,但HA的方向产生了一些变化,EN05和EN06方向分别向西和向东偏移,对两个成员间位涡趋势以及台风的移动路径进一步分叉起到较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注意到,HA的方向一直较稳定在朝西北或东北方向,而DH在方向上相比HA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因为估算DH的作用依靠简单的温度垂直梯度,加热的水平梯度和垂直风切的分布,近似估计存在一定的误差。另一方面,非绝热加热包含潜热感热等微物理项变化,也是模式模拟较为薄弱的部分,所以振荡较为明显。

从具体的总位涡趋势和其他各项的一波分量,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总体的移动趋势以及各项物理过程对台风移动的贡献分量。12日06时,台风中心位置和总体位涡趋势在两个集合成员间还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向北移动的趋势(图4a和4e)。由于台风中心选用的是业务实时定位,而不是位涡最大的位置,所以在求取一波分量的时候就不是刚好对称分布的形态(图4a)。各项物理过程也没有明显的区别,HA和DH对移动的贡献较大,分别是东北和西北分量(图4b,4d,4f和4h),而VA的贡献相对偏小,是朝北的分量(图4c和4g)。到12日12时,中心位置没有明显区别,但总体位涡趋势在EN05和EN06间已经有明显不同,EN05是朝北偏西移动的趋势,而EN06(图5e)是朝北偏东移动的趋势,移动速度在EN05中稍偏快一些(图5a);此时HA的贡献仍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相较前一个时刻振幅偏小(图5b和5f);VA的贡献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图5c和5g);而DH项产生了较大区别,方向与位涡趋势方向是一致的,分别是向西北和东北的分量(图5d和5h),也就是说此时刻台风移动的趋势和方向主要是由DH项贡献产生的,非绝热加热对于集合成员台风路径差异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注意到,12日12时各项的贡献相较前一时次都有所减小,但此时引导气流作用也是相对偏弱的,而DH的方向和位置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内核外围的非绝热加热作用也较大,是不可忽略的。

3 对流活动及环境物理过程对台风运动的贡献

从位涡趋势诊断的结果可以得知,两个集合成员路径分叉主要是由非绝热加热造成的。从12日12时非对称的降水结构分布也能看到(图6a和6b),EN05的对流和降水活动主要集中在内核周围以及东南沿海地区,而EN06在东北象限外围区域也存在较明显的对流活动,且从流场的分布可以看到台风倒槽与之相适配。对比同时刻的ERA5再分析资料(图6c),可以看到降水活动同样在台风中心东北象限十分活跃,与EN06的降水结构更为接近,只是台风倒槽没有特别明显。因此,加热率的水平梯度(即非对称的对流活动)是DH项中贡献较大的,其是造成台风路径产生分叉的主要原因。

注:红点:集合成员预测台风中心位置以及业务实时定位的台风中心。图6 2021年9月12日12时台风灿都的降水强度(填色)和850 hPa流场(a)EN05,(b)EN06,(c)ERA5再分析资料Fig.6 The precipitation rate (colored) and streamlines at 850 hPa of Typhoon Chanthu at 1200 UTC 12 September 2021(a) EN05, (b) EN06, (c) ERA5 reanalysis data

为了更一步验证东北象限的对流降水及非绝热加热是否是影响台风登陆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了集合成员中登陆的39个成员(简称Land)和未登陆的12个成员(简称NoLand),对12日12时的降水结构进行合成分析(图7),可以看到Land的对流和降水分布与EN05非常接近,主要集中在内核周围以及东南沿海地区,而Noland与EN06更相似,都在东北象限外围区域有明显降水。集合成员合成的降水结构进一步验证了EN05和EN06的代表性,同时也证实东北象限的对流降水是DH项对台风路径产生影响的直接原因。与王新伟等(2015)提出的台风周围非对称的对流系统会直接影响台风的移动,倾向朝发展最旺盛的积雨云团边缘移动是较为一致的。

注:红点:集合成员预测台风中心的平均位置。图7 2021年9月12日12时台风灿都集合成员的合成降水强度(a)Land集合成员,(b)NoLand集合成员Fig.7 Composite precipitation rate of Typhoon Chanthu at 1200 UTC 12 September 2021 predicted by ensemble members(a) Land ensemble members, (b) NoLand ensemble members

从FY-4A卫星红外云图,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东北象限对流活动的发展演变(图8)。10日12时,台风中心位于台湾海峡东南侧,内核区对流活动旺盛,能看到清晰的台风眼区且在北侧有螺旋雨带,台风倒槽较为明显;11日00—12时,台风中心靠近海峡地区,强度稍有减弱,结构组织开始松散;12日00—06时内核区域的对流活动重新组织,但外围由于地形摩擦,只在东北和西南象限有对流活动和螺旋雨带;12日12时,内核区域以及西南象限的对流活动有所减弱,而东北象限在强水汽输送情况下对流旺盛,与EN06和ERA5再分析资料的降水结构较为一致(图6b和6c)。

图8 台风灿都活动期间FY-4A(104.7°E)10.8 μm通道长波红外增强图Fig.8 FY-4A (104.7°E) long-wave infrared satellite image of 10.8 μm during Typhoon Chanthu

分析影响对流活动的环境和物理因子,对比两个集合成员中层水汽,EN05内核区域的水汽条件明显高于EN06(大于5 g·kg-1的范围),而EN06东北象限经过水汽输送存在大面积的高水汽带,东南沿海地区的水汽却明显比EN05偏低(图9a和9b);同一时刻ERA5再分析资料更接近EN06的水汽分布,西北及西南象限偏干空气入侵内核中心对该区域对流活动的持续发展和组织化是较为不利的(图9c)。从热力学条件出发,对比两个集合成员中低层温度差,台风北侧区域EN05温度差较大的地方(14~16℃)位于内核区及西北象限,而EN06位于台风中心北侧及东北象限,ERA5再分析资料中整体中低层温度差都较小(12~14℃),北侧及东北象限存在小范围温度差较大的区域(图9d~9f),中低层较大的温度差会增加潜在不稳定性,为该区域对流活动的发展提供较为有利的条件。从动力学角度,EN05和EN06内核低层急流分别位于台风中心北侧及东侧,气旋性环流相应在西北象限和东北象限有较强的辐合,对对流活动及DH项有较大的贡献(图9g和9h);同一时刻ERA5再分析资料更接近EN06的偏南急流,在台风中心偏北侧及东北象限有较强辐合及对流活动发展。

注:黑点:集合成员预测台风中心位置以及业务实时定位的台风中心。图9 2021年9月12日12时台风灿都(a~c)500 hPa比湿(填色)和流场,(d~f)700~500 hPa的温度差(填色)和700 hPa流场,(g~i)925 hPa风速(填色)和流场(a,d,g)EN05,(b,e,h)EN06,(c,f,i)ERA5再分析资料Fig.9 (a-c) The 500 hPa specific humidity (colored) and streamlines, and (d-f) 700-500 hPa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olored) and 700 hPa streamlines, (g-i) 925 hPa wind speed (colored) and streamlines of Typhoon Chanthu at 1200 UTC 12 September 2021(a, d, g) EN05, (b, e, h) EN06, (c, f, i) ERA5 reanalysis data

4 业务实践中的非绝热加热因子分析

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精细化数值预报模式的结果来看,9日00时起报的台风路径登陆台湾,但没有在东南沿海再次登陆,9日12时起报的路径擦过台湾海峡,然后在浙江北部登陆,但没有深入内地,10日12时起报,也就是上两节中诊断分析的起报时间,台风路径沿着台湾海峡东侧北上,在浙江北部登陆,然后在上海附近打转回旋,到12日00时起报,此时台风已经在台湾东部近海领域,然而其路径预报直接深入我国大陆且回旋数日(图10)。单就是否登陆的结果来看,路径预报的准确度在时效变短的情况下是逐渐下降的,稳定性也较为欠缺。面对这种情况,在业务实践中,预报员需要有分析思路来对模式预报做一些修正,以减小预报误差,尤其是涉及到是否登陆。

图10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精细化数值预报模式(a)9日00时,(b)9日12时,(c)10日12时和(d)12日00时起报的台风路径Fig.10 ECMWF-HRFS forecast TC tracks started from different initial times: (a) 0000 UTC 9, (b) 1200 UTC 9, (c) 1200 UTC 10, (d) 0000 UTC 12 September

对比不同时刻起报的EC_high模拟红外云图(图略),9日00时和12时起报的12日12时对流活动基本呈偏东北—西南走向,和实际卫星云图观测资料是较为一致的,该两次预报也更为准确,而10日12时和12日00时起报的对流活动基本是呈南北走向,与卫星观测结果有较大区别(图略),即临近时次的预报在此例中效果更差。从实际卫星观测来看,12日12时杭州湾附近及沿海地区的对流降水并不强,主要的对流雨带集中在较远海域,而非对称的积云对流和非绝热加热作用会一定程度影响台风路径产生移动分量。根据实际卫星云图反映的台风结构,与模式预报的台风结构或降水分布作对比,可以作为修正模式预报路径的重要参考,有望修正甚至推翻10日12时和12日00时起报的预报结果,得出更好的路径预报,即台风灿都很可能不登陆我国。

卫星观测作为海洋上最有利的观测热带气旋精细化结构的手段,目前业务中主要用于台风结构和强度分析,尚不足以用于路径预报的修正参考。本例分析表明,在引导气流较弱或台风路径可能存在偏折的情况下,对比卫星云图反映的台风结构,尤其是外围的对流发展态势,与模式预报的台风结构或对流发展态势的差别,可作为修正模式路径预报的参考。当然,现阶段看,这一参考指征在短时效取得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在本例中,利用12日00时的9~12 h预报结果,与观测的卫星云图做比对,可望得出更好的路径预报,即预报“灿都”不太可能登陆。如果与10日12时或者更早的模式预报进行对比和推敲,也有利于增加决策信心。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位涡趋势诊断方法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集合预报系统(EC-EPS)台风灿都路径预报差异较大的两个集合成员进行诊断分析。预报路径在12日12时开始产生分歧,EN05向西偏折登陆,而EN06则与中央气象台业务实时定位较为吻合,沿东南海岸线向北运动,没有登陆。位涡趋势诊断方法证实两个成员均朝位涡趋势一波分量最大的位置移动,同时诊断了水平平流(HA)、垂直平流(VA)和非绝热加热(DH)不同物理项对总体位涡趋势的贡献,大多数时刻HA的贡献是最大的,接着是DH,VA的贡献相对较小。路径分叉的时刻位涡趋势差异主要是由非绝热加热项的方向所引起的,EN05和EN06分别是向西北和东北的分量,与位涡趋势方向是一致的,即DH对集合成员台风路径差异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在路径分叉之后,两个成员DH的方向又接近一致,但HA的方向产生了一些变化,EN05和EN06方向分别向西和向东偏移,也就是说HA(即引导气流)对两个成员间位涡趋势以及台风分叉之后的移动路径起主导作用。

从路径分叉时刻非对称的降水结构分布和卫星云图可以看到EN05的对流和降水活动主要集中在内核周围以及东南沿海地区,而EN06在东北象限外围区域也存在较明显的对流活动,与非绝热加热项的方向是较为一致的,即非对称对流活动发展和加热率的水平梯度对于台风移动在引导气流偏弱的情况下可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是DH项对台风路径产生影响的直接原因。影响对流活动分布的环境和物理因子中,EN06东北象限存在大面积的高水汽带,同时台风中心北侧及东北象限存在中低层温度差较大的区域,会增加潜在不稳定,为该区域对流活动的发展提供较为有利的条件。另外,EN06台风中心东侧存在低层偏南急流,气旋性环流相应在东北象限有较强的辐合,对对流活动及DH项有较大贡献。

近海台风的路径偏差会直接影响降水大风的落区以及受灾的范围,在台风业务预报中至关重要。但引导气流较弱或台风路径可能存在偏折的情况下,非绝热加热及对流活动,特别是外围的不对称对流活动会直接影响台风路径。集合预报离散度较大或模式间存在一定偏差时,预报人员在综合参考模式给出的台风路径预报的基础上,也可以多结合对比卫星云图反映的台风结构,尤其是外围的对流发展态势和非对称结构,与模式预报的台风结构或对流发展态势的差别,作为修正模式路径预报的参考,为实际业务预判提供相应帮助。目前本文只分析了“灿都”这一个个例,日后有必要对卫星云图台风非对称对流结构进行整体统计分析,进一步加强验证。

猜你喜欢
对流象限贡献
勘 误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基于四象限零电压转换PWM软开关斩波器的磁悬浮列车
贡献榜
海洋贡献2500亿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基于ANSYS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