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视角下构建高中体育与健康“跳”的模块体系

2023-08-11 13:56程富春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动作技能模块

程富春

跳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属于必修选学田径类运动系列内容。在田径运动系列模块设计中,教师创新性构建以“跳”为大概念的系列模块,围绕“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以“跳”为主线贯穿各个运动项目中的跳,形成结构化的模块内容体系。教师构建模块内容时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跳的运用,从过去的知识技能目标转向素养目标。

一、“跳”的模块体系构建思路和方法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每个运动项目可以设计10个模块,即从高一到高三学年,依次为3、4、3个模块。在以“跳”为大概念设计系列模块时,要从课程角度设置,统筹规划,打破孤立模块或少数几个模块的内容构建方式,根据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段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构建学段和学年运动系列模块,合理安排内容、制订实施计划,形成完整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各个模块之间呈递进关系,即下一个模块是上一个模块的延续和发展,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衔接上升和逐渐拓展的关系,体现连续性和递进性。

在“跳”的大概念下,基于“夯实基础、注重应用、发展专长、形成素养”设计思路,模块1和模块2侧重于基本知识技能及一般性应用,模块3至模块10侧重专项运动技能,由一般到专项,难度逐级提升。值得强调的是,模块1为起始模块,在整个模块体系中较为关键,需要考虑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情况,既要做到学段衔接,又要为后续各个模块确立起点、打好基础。因此,该模块主要安排一些“跳的基本技能”“发展跳的能力”和“跳”的基本理论及预防伤害等方面的常识性知识,内容难度要依据学生已有的基础而定。模块2在模块1的基础上,内容侧重于提升学生在不同运动情境中跳的应用能力(类似球类项目的运动赛季),突破项目限制,各种跳与相应的运动或生活情境相结合(如争抢篮板球、排球起球扣球、羽毛球侧身起跳等),通过创设游戏和比赛的情境和形式,不断提高“跳”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巩固和提升了模块1的学习成效。另外,还要安排一些跳的体能练习,为后续模块学习储备体能。模块3至模块10为“跳”的专项技能学习,诸如跳远、三级跳远、跳高等运动项目的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从中选择1~3个项目学习,如果学习3个项目,建议采取跳远、三级跳远、跳高的学习顺序。学生经过系统学习“跳”的运动专项,能够较为全面了解和体验该项目,发展“跳”的专项技能,形成跳的专长。

二、“跳”的模块体系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

模块目标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从核心素养的3个方面,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构建模块学习目标。

从运动能力维度可设置为明白跳的运动原理;了解各种跳的动作方法、特点等理论知识;掌握跳的基本技术、专项运动技术;发展跳的能力;知道包括跳远、三级跳远、跳高等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懂得欣赏并给予评判;当处在与跳有关的运动或生活情境中时能选用正确的跳法。

从健康行为维度可设置为重视体育锻炼,养成锻炼的习惯,通过“跳”提升技术水平的练习手段(如练习跳绳发展肌肉力量等);知道如何预防跳中的伤害事故(如前脚掌着地积极缓冲等),掌握处理运动事故的方法,能指导学生合理锻炼,给予合理的建议。

从体育品德维度可设置为培养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形成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良好体育道德;养成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体育品格。

三、“跳”的模块体系内容

以“跳”为系列模块大概念,构建结构化内容体系,与跑、投等其他运动方式进行组合。着眼跳的本质和在不同运动项目的具体应用,避免为了跳而跳,提升学生在不同运动情境中跳的能力,解决运动中跳的问题,形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与运动情境相结合的结构化体系。模块内容体系结合《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前2个模块应主要包含“跳”的知识与技能、应用、相关体能、展示与比赛4个方面的内容,在第3~10个模块中,除了之前所述内容,还包括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总共6个方面的内容。

(一)“跳”的知识与技能

1.理论知识

结合所学物理学科知识,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合成、抛物线原理、冲量定理等,让学生深刻理解跳的基本运动原理;结合运动生理学让学生了解跳的爆发用力、无氧供能等生理特点。如,起跳速度,用力的大小、方向、角度等。通过跳的理论学习,知道不同运动项目中“跳”的动作结构和方法。如,在跳高项目中脚跟着地滚动式起跳、支撑跳跃踏跳中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羽毛球运动中侧身起跳、篮球的跨步起跳等。懂得“跳”的专项运动项目(如急行跳远、跳高等)的规则和裁判法;清楚各种跳对身体相应部位的损伤,学会预防和处理发生在跳的过程中的损伤等。

2.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分为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基本技能主要是日常生活和运动中常见的“跳”的技术。如,不同方向跳和各种方向跳的组合,各种方向跳又可分为单脚跳和双脚跳,在此基础上分为原地跳和助跑跳。借助器材跳可分为跳绳、支撑跳等。专项技能包括跳远、三级跳远和跳高等专项技術。

(二)“跳”的技能应用

联系所学跳的技术,创设或模拟各种运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应用场景中练习、比赛或游戏等。如,“跳山羊”接力赛、助跑单脚起跳过跳皮筋挑战赛等。学生通过在应用练习中反复体验和不断反思,最终做出适合即时运动情境下的起跳动作,以此提升技能应用能力,达到发展运动素养水平的目标。此外,在练习中还可以尝试加入跑跳、跳投组合类练习(如篮球行进间投篮、跳投,羽毛球跳杀衔接上网步伐等)有助于形成结构化的应用体系,也更具实用性。

(三)“跳”的体能练习

利用“跳”的专门性练习(如跨跳、连续单脚跳、蛙跳、收腿跳等)发展爆发力和力量耐力练习;利用各种静态、动态拉伸等发展柔韧性练习;利用单腿站立、燕式平衡、原地跳起单脚落地等发展平衡性练习;利用跳绳、绳梯等发展协调性练习。

(四)展示与比赛

个人或小组展示课上所学的跳的动作及组合,或之前已经掌握的动作技能,也可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创编一些跳的组合练习,说出一些跳的练习方法。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竞争性的跳的游戏或比赛,完成挑战性的小组学习任务。

(五)规则与裁判法

学习“跳”的专项运动(如急行跳远、三级跳远、跳高等)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让学生学会组织“跳”的比赛,并在比赛中能够执裁。

(六)欣赏与评价

观看高水平“跳”的比赛,并能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点评。不同的模块参照上述内容提示,教师根据模块设定的目标选择相应的内容,做到目标引领内容。

四、模块教学策略

以模块2:侧重跳的一般性应用为例,在教学中让学生练习已掌握的“跳”的技术动作,将各种跳的技术串联组合应用,形成结构化的“跳”的技能链,体现结构化的教学思路;在教学方式上,创新教法,重视学法,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积极性,创设不同的运动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应用到实际运动情境中,提升学生“跳”的能力。评价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通过客观评价,发展学生体育素养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将“学、练、赛、评”贯穿课堂始终

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教会、勤练、常赛”,将“学、练、赛、评”各个环节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如,在助跑起跳摸高的教学中,先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或学生观看动作视频,互相讨论如何才能跳得高,然后开始自我体验性练习,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重复练习,促使学生掌握技术动作。通过练习,再进行个人和小组的挑战赛,决出跳得最高的学生或小组(助跑摸高成绩减去身高为比赛成绩),最后通过课前设计自评和互评表,师生共同做出评价,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在评价内容方面,主要围绕核心素养的3个方面,即运动能力方面重点评价起跳动作的正确性、协调性,以及助跑起跳衔接顺畅程度、体能状况;健康行为重点评价学生是否重视热身活动,当出现意外伤害情况时能否采取应对措施,在练习过程中自我情绪的调控等;体育品德重点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学习的努力程度、对待比赛的结果等方面的表现。此外,在学生的学练中也应注重教师的及时反馈性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学、练、赛、评”一体化的目的。

(二)设计“跳”的组合性练习活动,发展跳的综合能力,体现结构化教学

运动项目中常用到多种方式的跳或组合跳,组合性跳的练习能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因此,在教学中多安排跳的组合练习,学生通过应用结构化的跳完成练习任务,从而形成结构化的技能,能够适应运动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境。如,学生在跑动中单脚起跳越过前面的小垫子、双脚跳过小栏架,跑至小垫子前,上步并步起跳在小垫上完成鱼跃前滚翻(或侧手翻)动作,之后转体90°,单脚或双脚侧跳过小方格,再转身冲刺至终点。通过完成活动情境中各项动作,发展学生组合性动作技能的应用水平,将结构化的运动技能进一步运用到学生的体育锻炼以及各类运动比赛中,满足运动和生活的需求。

(三)练习方法丰富多样,创设真实的运动情境,将“跳”置身于相应的情境中

由于“跳”的练习强度较大,单一练习较为枯燥,学生容易出现疲劳状态。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手段,多应用游戏、比赛等手段。设置不同难度跳的内容,为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选择性练习,或对学生进行分层,因材施教。在练习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引领学生主动积极练习,在练习中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跳”嵌入在运动项目中,并非单纯性的体能练习,只有结合相应的运动项目,让“跳”发挥其应有的特性,实现“跳”的应用价值。如,起跳动作多与球类运动情境相结合,双脚或单脚起跳篮球打板接龙、起跳抢篮板球,助跑上步单脚或双脚起跳扣排球,助跑踏跳支撑跳跃山羊(跳箱)等活動,在运动情境中不断提升跳的应用水平。在实践教学中,无论是从练习形式的设计,还是从练习条件的创设,都要考虑其应用的场境,多创设运动情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应用到教学中

充分运用和发挥信息技术讲解“跳”的技术,如,在讲解“跳”的动作技术结构及运动原理时,可借助flash动画等形式演示,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呈现技术动作,有助于学生形成动作表象;在练习中,可通过运动手环监测和调控学生的运动强度,也可运用节奏感强的音乐强化学生“跳”的节奏感;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可将人脸识别和智能评价等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跳”的学练中,指导学生自主练习。

五、模块学习效果评价

设置客观的评价内容指标,制订合理的评价方式,丰富评价内容,优化评价方法,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理论部分可采用提问或笔答的方式,“跳”的技能可采取定量(远度高度成绩)和定性(技评)的方式,技能应用与体育品德方面可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即在具体的活动任务情境中进行评价。评价中,也可采用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的主体方式,在每节课和学习的不同阶段都要及时做出评价,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二者兼顾。

构建以“跳”为大概念的模块体系,是以核心素养为模块体系目标,围绕“跳”的大概念确定模块内容,将与“跳”密切关联的知识内容统筹安排,对教材中的“跳”的知识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将核心素养有效切入到具体知识中,从而形成以“跳”大概念为核心的完整内容体系。在模块体系教学中应聚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体现结构化的理念、创设不同的运用情境,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做到“学、练、赛、评”一体化,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动作技能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劳动技能up up!
动作描写要具体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