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运动技能中“跳”的教学策略

2023-08-11 13:56卢胤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开放式篮球运动姿势

卢胤

“跳”是各类运动项目中的基本运动技能,众多运动项目中均包含“跳”的动作。如,田径类运动项目中的跳高、跳远;篮球运动项目中的跳起投篮、跳起抢篮板球;足球运动项目中的跳起头球;排球运动项目中的跳起扣球等。以上众多运动项目中均含有“跳”的动作,由于各运动项目的特性不同,所需培养的“跳”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具备优秀的弹跳能力(封閉式运动技能中的绩效表现),但在一些开放式运动项目应用中却不能较好地展现出相应的优势,甚至表现能力还不如弹跳一般的学生,这就说明“跳”能力是多方面的,而非单指跳的高度和远度。因此,教学就必须根据运动项目所需的“跳”的能力特性,进行针对性、全面性培养。本文针对开放式运动项目中“跳”的能力的培养呈现教学策略。

一、开放式运动技能中“跳”所需的能力

在开放式运动技能中,学生在做此类技术动作之前,不能事先做出决定下一个动作如何做,而必须根据当时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决定下一个动作该如何做[1]。基于此,笔者认为开放式运动技能中的“跳”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跳跃一定高度与远度的能力

在开放式运动技能中,通过跳跃一定高度或远度发挥其运动能力。如,篮球运动中跳起抢篮板球,学生跳起的高度越高则抢到篮板球的概率就越大;足球运动中守门员需要跳起一定高度和远度才能扑出远角及高空来球。只有确保一定的高度和远度,学生才能在比赛中获得球权,因此跳跃高度和远度是专项运动技能中应该具备的能力。

2.多种姿势下快速起跳的能力

开放式运动技能中的“跳”,大多数是在动态开放的场景下完成的,技术动作是不可预测的。如,排球运动中,跳起拦网动作或足球守门员跳起扑球动作均是需要根据对方的动作行为做出的,而非属于自己的预定意愿,这就要求在开放式运动技能中,学生应该具备多种姿势状态下的快速起跳能力(如原地起跳、走动中起跳、跑动中起跳、转身起跳等)。在开放式运动技能中,只有具备多种姿势下快速跳起的能力,才能针对突如其来的刺激做出应对性的起跳反应及动作。

3.跳起后做动作的能力

开放式运动技能中的“跳”,一般是需要跳起后做动作完成特定任务,它不是一个孤立动作,而是需要与其他动作进行组合。如,篮球运动中的“跳”,通常会与“投球”“抢球”等动作组合;排球运动中的“跳”,通常会与“扣球”“拦截球”等动作组合。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跳起后先控制好身体、操控好器材再做其他动作的能力。

4.准确把握起跳时机的能力

虽然开放式运动技能中的“跳”是根据当时运动中的情境下做出的,但依据当时情况做出“跳”的动作时,是为了能够达成跳起后完成的目标,需要对起跳的时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如,排球运动中的跳起拦截球,篮球运动中的跳起抢篮板,足球运动中的跳起头顶球等,起跳时机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起跳时机过早或过晚都会导致最终完成目标或任务的失败。因此,准确把握起跳时机能力,是开放式运动技能中应具备的“跳”的重要能力之一。

5.起跳抗干扰的能力

开放式运动技能中大多数属于身体对抗性的运动,该类运动技能中的“跳”,往往受到对方的干扰和影响。如,足球运动中的跳起头球动作,在跳起头球时,常常会受到对手的干扰或直接身体对抗,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能顺利地完成跳跃,或跳跃后是否还能有效地完成顶球任务,这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起跳抗干扰能力。

6.落地后与其他动作结合的能力

开放式运动技能中的动作很少是独立存在的,大多是与之相结合的动作组合。如,篮球运动中的跳起投篮动作,当球被投出后,跳起投球的学生落地后,需要迅速移动跑位准备抢篮板球;羽毛球运动中跳起击球动作完成后,学生也需要快速移动至中线准备迎接对手的回球。跳起落地后与下一个动作的快速、协调衔接也是开放式运动技能中“跳”的基本能力。

二、巧设身体练习“三要素”发展学生“跳”的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开放式运动中“跳”的能力,需要结合比赛环境和比赛任务设计学练内容。“技术动作”“运动条件”和“运动课题”这3个身体练习要素,是我们结合比赛环境设计教学环境的着手点,其中的技术动作是指对具体身体姿态(即动作)的规定,运动条件是指实施技术动作时所给定的空间环境和人为的规定,运动课题是指技术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关注的对象[2]。在教学中根据比赛应用环境,巧设以上3个身体练习要素的教学环境,以有利于将课堂学习正向迁移至实际应用。

1.巧设“技术动作”

技术动作是做动作时具体的身体姿态,而每个单个动作一般包括开始姿势、动作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3]。根据开放式运动技能的特点,学生在开放式运动技能中,做跳起动作时的起跳开始姿势是多样的(如在走动中起跳、跑动中起跳、转身起跳等)。在开始姿势的教学中,就应该结合比赛应用场景设置学练环境。如,在教授篮球运动中的跳时,按照实际运动需要,在跳起动作的开始姿势中需要设计原地起跳、跳起落地后跳、不同方向跑动中的起跳等多样练习场景;开放式运动技能中的跳起动作,一般需要根据目的与其他动作组合(如跳起抢球、跳起投篮、跳起防守等),与不同的动作组合跳起时姿势也是有差异的。为了培养学生将跳起与其他动作的组合能力,教学中就需要设置跳起后接球、防守、投篮、抢篮板球等多样的练习环境;开放式运动中,跳起落地后同样需要与其他动作组合(如落地后跑位、落地后再次起跳、落地后接球等),跳起后落地的结束姿势应该成为下一个组合动作的开始姿势。因此,跳起结束姿势的教学中,应该结合比赛应用场景设置落地后再跳起、向不同方向跑动、防守等学练场景。结合比赛场景设计多样的身体姿势教学场景,有利于发展学生多种姿势状态下快速跳起的能力、跳起后与其他动作组合的能力、落地后与其他动作组合的能力等。

2.巧设“运动条件”

运动条件是指实施技术动作时所给定的空间环境和人为的规定[2]。任何动作都是在特定的运动条件下完成的,运动条件影响着动作的完成质量,决定任务的达成效果,而开放式运动技能中的运动条件是复杂多变的,对任务的完成效果影响较大,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适应比赛中复杂多变的运动条件的能力。如,篮球运动中跳起抢球时,往往是在与对方身体对抗条件下完成的,教学就需要设计前方、后方、侧方等有人防守对抗的练习条件。根据比赛应用运动条件设计教学中学练的运动条件,了解从哪些维度进行运动条件的设计。以篮球运动中接球为例,篮球运动中接同伴传过来的球时,来球的速度有快、有慢,这属于“时间”维度的运动条件;来球的方向有前方、侧方、后方,有高处、低处等,这属于“空间”维度的运动条件;在接球时身边可能无人防守或有人争抢等,这些属于“关系”维度的运动条件。因此,设计教学中的学练运动条件,可以从空间、时间、关系(人与物、人与人)3个维度进行思考和设计(表1)。

教学中不同的学练“运动条件”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如,教学中从运动条件的时间维度设计跳起接不同速度的传球,可以培养学生准确起跳时机能力;从运动条件的关系维度设计对抗条件下的跳起接球,可以培养学生的起跳抗干扰能力及准确起跳时机能力等。

3.巧设“运动课题”

运动课题是指技术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关注的对象[2]。如,篮球运动中跳起投篮的运动课题就是将球投进篮筐,跳起接球的运动课题就是能接住来球。跳起后完成运动课题,就需要对学生在跳起后的身体控制能力及身体操控器材能力进行培养。如,篮球跳起投篮技能,可以将其运动课题按照跳起做出正确的投篮动作—跳起能将球投到较远距离—跳起能将球投进篮筐等顺序实施教学。教学中通过巧设“运动课题”的方式,可以较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起跳后做动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多种“跳”的能力,才能在开放式运动技能运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战、比赛的需要,从“技术动作”“运动条件”“运动课题”3个身体练习要素方面巧设教学场景,使学习场景接近于实战比赛的场景和任务才能有效地发展开放式运动技能中“跳”的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晋.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贾齐.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方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3]杨文轩,陈琦.体育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猜你喜欢
开放式篮球运动姿势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幼儿篮球运动
倒挂在树上,我的主要姿势
看书的姿势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解锁咳嗽的正确姿势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初中生业余篮球运动训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