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学练策略

2023-08-11 04:18缪仲阳钱秀霞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过杆背越式横杆

缪仲阳 钱秀霞

背越式跳高是小学田径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过杆动作是整个背越式跳高动作的核心环节,笔者借助海绵滚筒(以下简称滚筒)、软垫和小垫,采用靠、倒、裹、贴4个环节感受过杆顺序;引、沉、挺、踢4种方式掌握过杆发力;挤、抬、试、练4个阶段提升过杆能力,针对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进行个性化、游戏化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背越式跳高过杆动作。

一、“四环”感受过杆顺序

通过靠、倒、裹、贴4个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过杆顺序。

环节1:肩背靠筒,充分背转。

练习目的:背越式跳高的过杆动作前提是要求身体背对垫子,在空中完成背弓动作。因此教师采用原地肩背靠筒和上步肩背靠筒的练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由侧对杆转变为背对杆的身体姿态。

练习方法:学生原地背对滚筒站立,双手上举预摆→下蹲→提踵→耸肩→靠筒,在这一过程中体会肩背部在最高点的时候去靠筒,感受身体充分向上拉伸(图1-1~图1-3)。

练习建议:学生在初步掌握了背对滚筒的基础上,采用上1步、2步或者3步助跑后单脚站立靠筒,完成上步转体靠筒练习,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熟练度选择。

环节2:后仰倒筒,耸肩下压。

练习目的:倒肩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学生背弓、挺髋和踢腿动作的完成。教师利用滚筒的外形优势,让学生在不同准备姿态下,如,跪姿、坐姿,体会向后向下倒和肩膀下压的感觉。

练习方法:以坐姿后倒为例,2名学生1组,练习者坐在滚筒上,保护帮助者按压住其小腿,练习者预摆后身体快速向后倒,将身体挂在滚筒上,比一比谁下倒速度更快(图2-1~图2-3)。

练习建议:练习时保护与帮助者要按压住练习者的膝盖下部,防止练习者整个人滑落,帮助学生在快速倒肩的同时又降低练习的不安感。

环节3:仰撑裹筒,肩髋联动。

练习目的:背弓动作是整个背越式过杆技术中重要的环节,好的背弓动作能弥补起跳高度的不足,教师借助滚筒的圆形弧度特性,采用原地背弓支撑成桥和悬挂支撑练习,强调腰腹部的顶髋动作。

練习方法:以悬挂成桥为例,练习者背对滚筒自然站立,双脚向后上方腾起后倒肩、挺髋、抬头、挂膝形成弓状姿势,保持双脚双手腾空离地,帮助学生感受跃起后背弓衔接动作(图3-1~图3-3)。

练习建议:在练习时注意提醒学生髋关节在滚筒的位置,感受正确顶撑位置,强调挺髋动作,可以采用手脚撑垫、肩背脚撑垫等多种不同形式,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环节4:下滑贴筒,连贯运用。

练习目的:学生在学习了引肩部位、背弓顶髋后,利用滚筒滚动特征,采用下滑贴筒练习,帮助学生体验完整的过杆顺序,将动作串联起来。

练习方法:以原地贴筒练习为例,练习者站在滚筒前方,提踵倒肩,用身体贴住滚筒形成反弓动作,慢慢下滑,直至肩背位置着垫,体会完整的过杆顺序,强调过杆顺序是由肩、背、腰、髋、腿依次越过滚筒(图4-1~图4-3)。

练习建议:学生在完成原地的下滑贴筒练习后,可以采用原地蹬地、上一步蹬地起跳和上三步蹬地起跳后下滑贴筒练习,帮助学生体验完整的助跑背越过杆动作。练习时提示学生身体紧贴滚筒,肩背着垫。

二、“四式”掌握过杆发力

通过引、沉、挺、踢4种方式辅助学生掌握过杆发力。

方式1:引肩发力,起跳有高度。

练习目的:引肩动作是为了较好地完成起跳与过杆动作的衔接,拔高起跳后学生在杆上的高度,是学生在起跳的瞬间完成肩膀向上、向后引的一个过程。在跳高学练中,学生往往出现起跳脚还未离开地面,就着急做引肩动作,容易出现后倒太快,直接向后引肩现象。

练习方法:采用引肩上高垫、起跳过立垫、引肩后倒看墙面等练习,让学生明确引肩的方向,并深刻理解和掌握引肩后的沉肩动作,先引后沉(图5-1~图5-3)。

练习建议:在引肩发力的学练中,先采取引肩上垫练习,让学生明确引的方向和时机,在有了一定把握后,组织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发力学练,加大引肩的幅度,为沉肩动作打下基础。

方式2:后倒发力,沉肩有持续。

练习目的:持续向下倒肩在完整过杆背弓动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倒肩下压的发力与持续性也影响着学生挺髋动作的完成性与下半身随力上抛的高度,决定学生过杆高度。

练习方法:以高台后倒练习为例,练习者站在一定高度是为了体会空中的沉肩过程,教师采用从不同高度的软垫上完成后倒沉肩下压动作,通过1层、2层、3层、多层等的练习,帮助学生体会身体持续后倒的感觉(图6-1~图6-3)。

练习建议:在开始练习阶段应引导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语言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信心,可以从低一点的高度练起,然后慢慢过渡到到高一点的台阶,每名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状态不同,在练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态调整,必要时教师可以予以帮助。

方式3:挺髋发力,H3有提升。

练习目的:H3是指在过杆腾空至最高点时身体重心与横杆之间的距离,H3的值越大,学生腾空高度利用率越高。利用原地垫上起跳练习,提升学生挺髋发力意识,提高学生H3高度。

练习方法:采用垫上原地起跳过杆的练习,由于垫子比较软,蹬地发力相较于地面更难,因此需要发力更加集中,在空中尽力顶髋(图7-1~图7-3)。

练习建议:该练习环节垫上横杆的高度一般从学生上臀部分的高度开始练习,可以随着学生完成情况逐渐升高;在开始练习时可以将横杆换成有铃铛的皮筋,不仅可以有效提示学生是否过杆,还可以降低学生心理压力。

方式4:挂膝发力,踢腿有时机。

练习目的:过杆动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踢腿动作,正确的踢腿发力部位和踢腿时机、速度是完成过杆动作的保障,但是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往往难以找准发力肌肉,而出现踢腿姿势错误、方向错误以及踢腿太慢的问题。

练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压膝弹踢练习、踢目标物、规定时间内踢腿速度比快等游戏,帮助学生找准发力部位,加快踢腿速度(图8-1~图8-3)。

练习建议:可以采用皮筋、横杆、各种球等为目标物,学生以挂膝在垫子外面准备,踢腿练习时主动向前上方踢腿目标物;而帮助者要站在练习者的一侧,根据练习者踢腿的高度放置恰当的标志物,注意练习安全。

三、“四阶”加强过杆能力

通过挤、抬、试、练4个阶段以引导学生提升过杆能力。

阶段1:臀部挤压,增强挺髋能力。

练习目的:为了提升学生顶髋的持久性,发展臀大肌力量;让学生体会从有支撑的顶髋过渡到无支撑状态下仍旧可以保持顶髋动作,提升学生顶髋控制能力。

练习方法:以靠墙蹬地挺髋为例,学生对墙仰卧,双脚抬起与大腿平行,双脚用力蹬墙的瞬间体会挺腰顶髋动作,双脚同时蹬地,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提示学生脚蹬地离开墙面后保持立腰动作3s后可以放下(图9)。

練习建议:蹬地离墙幅度可以从小到大,蹬地顶髋时间从短到长。

阶段2:高起跳点,延长滞空时间。

练习目的:利用三级台阶的层次性,在助跑中增加起跳高度,延长学生滞空时间。

练习方法:利用小垫子摆放成3个不同高度的台阶,练习者依次助跑上垫,完成过杆动作(图10)。

练习建议:三级台阶之间的落差在0.1~0.15m,最高一层垫子高度不能超过落地的垫子,在练习时注意垫子的稳定性,必要时可在周围摆放软垫,保护学生练习安全。

阶段3:多点试验,提高应变能力。

练习目的:教师通过模拟不同点位的起跳练习,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发现问题,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提高过杆成功率。

练习方法:在距离横杆0.8~1m处摆放标志物(小垫子)作为远起跳位;0.3~0.4m处摆放标志物(小垫子)作为近起跳位,练习者助跑到这个位置后立即起跳做过横杆动作,体会不同起跳点过横杆时身体的变化(图11-1、图11-2)。

练习建议:在练习时教师提示学生在远起跳位时引肩往里带得多一些;在近起跳位时身体要让横杆多一些。

阶段4:勤练H2,拓展弹跳能力。

练习目的:H2是指身体重心腾空的高度,H2高度越高,学生与横杆高度的差距越小,过横杆就越容易。为了提升学生H2高度的能力,可以练习弹跳力、爆发力、下肢力量等,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练习方法:不同形式单跳跳跃练习(图12-1~图12-3)、双脚跳跃练习(图13-1~图13-3)、增强肌肉力量练习(图14-1~图14-3)。

练习建议:练习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在高度的设置上可调整;要求练习者动作到位,如弓箭步走时注意前腿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单腿半蹲起跳时注意起跳腿要蹬直。

猜你喜欢
过杆背越式横杆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原理分析
对中学生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技术分析
跳高为何首选背越式
那根杆......
体校撑竿跳高教学质量提高探究
不进步就是退步
背越式,令选手跳得更高
本性难移
背越式跳高的专项素质训练
撑杆跳高过杆训练器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