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培育之功 织成才之网

2023-08-12 15:22孙承都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农广校高素质田间

孙承都

乡村要振兴,培育必须先行。让高素质农民培育出成效、见成果,始终是摆在广大农民培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洛阳市农广校经过近10年的摸索,逐渐走出了一条成功道路。

一、强化问题导向,增强针对性

增强培训效果,强化问题导向,增强针对性是关键。一是做好产业调研,遴选产业学员,针对产业办班;二是预先调研学员培育需求,针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设置培训课程并优选名师;三是针对农民学习特性实行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将调研问题设置成课题,通过讨论辨析引导总结等形式调动学习主动性;四是针对农业生产特性开展实践教學,通过观摩、示范、实践强化技能操作。

二、强化讨论交流,增强实用性

化解“课上听着激动一阵子,课后照旧平淡一辈子”的培训现状,洛阳市采用交流讨论的办法,利用晚上组织学员分享创业历程、讨论存在问题、交流对农业的看法,农广校老师在旁边点评引导,肯定创业举措,剖析问题原因,讲解国家政策,批解个中对错。学员由最初的放不开不愿登台,到逐渐入局,到最后争相发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渐渐铺展开,有历时15年坚守、一条道走到黑、最后通过核桃种植认证加工才发展起来的王书军,有不断学习逐渐成长起来靠过硬技术种植大粒樱桃引领致富的郭智才,有长年在外跑运输敢闯敢试成功引进榛子返乡二次创业的杜振涛,有头脑聪明年轻能干充分利用家乡遍地黄荆和柏树发展药颈枕特色产业的白赟弘。通过讨论交流和现实案例让学员深受启迪,感慨良多。

三、强化案例教学,攻克创新要点难点

谈创业容易,但真正走上创业道路却千难万难;谈创新容易,但让农民在农业上创新谈何容易。如何化解农业创业难题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重点难题。由农广校老师来讲的“农业创业创新”实践案例教学正式开课,农业创业难,就讲农广校学员张文颇从农资经营开始摸爬滚打到最后发展成不卖核桃卖树苗的核桃产业龙头的创业成功案例,并在学员中挖掘农业创业典型案例,集结成册出版《洛阳市职业农民风采》,发给学员,供学员借鉴学习。农业创新难,就讲解新乡刘庄史来贺书记带领刘庄发展青霉素生产的故事,讲北京远郊韩村河村田雄书记带领该村建筑队发展成赫赫有名的韩建集团的创业创新故事,并通过各种假设,正反剖析,找出创业创新要点,启发创新智慧。透过这些典型案例启迪学员,告诉学员创新并不神秘,并非高不可攀,引导学员要有胆有识,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勤于思索,做有胆人,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观察中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探寻中解决问题……

四、强化田间课堂教学,教给学员看,带着学员干

近年,洛阳市突出发展主题优选产业龙头建设农民田间学校120所,其中,全国示范校3所,省级示范校5所,市级示范校20所,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7所,并不断加强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运营。一是将培育班办在农民田间学校,实行“农广校+田间学校+农民”的培育模式。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开展教育培训,使培训内容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二是实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的全产业链式培育。将田间学校作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的田间观摩教学课堂、实践实训基地,结合生产季节和关键农时农事安排学员在农民田间学校实践实习,让农民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产业链上培育,增强培训的操作性。三是借助田间学校建立业务咨询指导和合作经营机制,充分发挥田间学校产业龙头地位的作用,借助其企业营销手段和市场对接能力,带动农户闯市场,使农民田间学校成为农民排头兵、产业领头羊。

五、强化启智引慧,借他山之石攻玉

一是走出去,先后组织到山东省潍坊市、山东省烟台市、信阳市平桥区、信阳市浉河区、陕西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延安市考察学习,积极借鉴外地经验;二是引进来,聘请部、省及外地市高水平优秀专业教师为学员授课,启智引慧,借他山之石攻玉;三是连续举办洛阳市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通过身边创业创新典型案例,营造农业创业创新氛围,培育创业创新生态,引导全社会投身农业创业创新发展。

思路一变天地宽。伴随着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持续开展,洛阳全市逐渐涌现出一大批新型农业创业者,有力地带动区域化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杨占通、吕妙霞、朱忠厚为引领的洛北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以郭彦玲、马明盼、段玉国、陈瑞生等为引领的东南高效农业圈,以王海通、郭智才、董国峰、张进等为引领的新安县大粒樱桃产业带,以李萱萱、崔政军、樊留栓、陈静晓等为引领的西南山区特色产业群,有力地带动了洛阳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   刘素芳)

猜你喜欢
农广校高素质田间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田间地头“惠”果农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