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现实难题研究

2023-08-12 15:22卢峰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河南省粮食高质量

卢峰

一、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总书记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高质量发展的推进,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增加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而且能够满足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要、缓解农业资源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为人类与自然环境、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是解决粮食产业发展不完善、不协调问题的战略选择,是适应民众饮食消费结构转化升级的重大任务。

粮食产业是民生产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但同时,粮食产业包括与其相关的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仓储、粮食加工、粮食贸易、粮食消费等多个行业,涉及一二三产业,产业链条长,关联行业众多,相互影响,关系复杂,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关系,都可能对整个行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包含的内容丰富,很大程度上难用单一的行业标准或评价体系来描述和评价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状态。

当前学术界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内容和角度各不相同,并没有达到完全的统一。综合多种因素来看,本文认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粮食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之上。粮食安全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二是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是关键。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要求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以达到产量、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粮食生产质量、数量、效益的提高,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能够为中下游产业提供数量多、质量优的农产品,能够满足不断提升的下游加工及消费需求。三是完善富有弹性的粮食加工体系是重点。粮食加工行业是承载与联结上游粮食生产与下游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實现粮食下游消费需要向上游传导的重要节点。建立能够满足不同主体、民众对粮食数量及品质等多方面需求的粮食加工体系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促进绿色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够适配市场消费转型升级的加工行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四是完善的粮食消费市场保护机制是方向。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高质量的消费体系,系统全面促进消费供给体系、需求结构、流通网络和发展环境提质升级,最终促进粮食消费,是粮食高质量发展的最终方向。

二、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简析

河南省加大投资实施各项政策项目,如“中国好粮油”“优质粮食工程”等,提高农业效益,引导粮食生产,培育粮食企业发展,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优秀的成绩背后是河南省始终重视粮食生产,承担粮食安全的重任,是河南农业产业的良好底蕴。

河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在全国粮食生产格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 655万t,比2021年增加370万t,增长0.5%;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为6 789.35万t,位居全国第二,比2021年增产245.15万t,增长3.7%。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 066.67 hm2以上,其中,小麦面积稳定在566.67万hm2以上,稳居全国第一。率先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5.33万hm2,“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近十年来,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先后迈上了6000万t、6500万t台阶,连续5年稳定在6500万t以上。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不仅解决了全省1亿人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其制成品3000万t,是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省份之一。

在粮食产业加工方面,“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迅速,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超过2236亿元,同比增长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近年,河南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的营收连续多年处于全国前列。河南省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升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正努力实现从“中原粮仓”到“百姓厨房”称号的转变。资料显示,河南省生产了约全国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全省粮油加工转化率88%,主食产业化率65%。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8万亿元,利润总额、上缴税金、从业人数均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三成以上,也证明了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达。

在粮食消费方面,河南省也处于全国前列。2021年河南省粮食产量为6540万t,按全省常住人口计,人均占有粮食695 kg,明显高于400 kg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高于全国470 kg的平均水平。从对外部市场的依存度看,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粮食调出大省,调出、调入相比,调出远大于调入,每年调出的原粮及制成品3000万t,是个不折不扣的净调出省。也就是说河南省生产的粮食,不仅能保障本省的消费,而且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从理论和实践意义来讲,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内涵范围广,发展变化过程长,矛盾影响因素多,且不断发展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较多。

(一)粮食高质量发展目标较为复杂,产业链条上各主体发展方向不一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包括内容多,涉及范围广,高质量发展目标涉及产业的多方面,各环节各主体发展目标不一,评价体系和要求不同。一是粮食需求由数量增长转向数量与质量并存。过去人们粮食消费要“吃饱、吃好”,而高质量发展要求是在此基础之上,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二是粮食生产的效率化和绿色化,过去理念是一味求高产,现在则追求粮食产业发展的绿色效率和生态效益。从追求“金山银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受更高经济效益的驱动,产业各主体行为具有竞争性、盲目性,会产生较高的外部效应,造成粮食产业整体价值链的扭曲和错位,进而影响整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单个微观环节来看,农户为了高收益会努力增加产量和减少投入,可能采用更多化肥、更高能耗的非绿色健康的种植方式;粮食加工企业过度竞争,产能过剩,导致利润率降低,效率低下,不利于整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复杂,传统增长模式路径依赖突出

粮食产业发展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和技术推进,整体实现了总规模扩张。与此同时,由于沉没成本、规模经济和既得利益的作用,以及受经济环境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变化等因素影响,造成粮食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技术创新意愿和动力不足,影响粮食产业链效率的提升。这种传统的路径依赖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不足,导致粮食消费结构变化对加工流通及粮食生产种植的影响力传导性较差,粮食产业上下游价值链、信息链传导缓慢,进而对产业生态体系均衡发展不利。

(三)河南省粮食高质量发展要求下,产业链条各环节的难点不同

高质量发展对粮食生产的要求是不仅要多产粮,更要产好粮,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粮。粮食生产的难点是粮食产量和品种、品质、结构的合理统一。河南省粮食产量大,任务重,责任大,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义不容辞。不仅如此,在多产粮的基础上,产出品种更丰富、品质更优质、符合下游不同加工标准及适应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粮源,是全省粮食生产种植面临的一个难点和痛点。

粮食加工的难点是效率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河南省粮食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但发展不均衡,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技术设备、资金规模差距较大,市场竞争激烈,收入效益分化明显,资源效率及加工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促进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与优势业务,避免行业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低效率情况发生仍是存在的较大难题。

粮食产业下游消费的主要问题是粮食消费市场机制不健全,民众不断升级的消费结构与整体行业生产流通销售模式矛盾不断产生。我国居民粮食消费需求基数大,近年消费结构变化快,升级需求结构增长较快,共性与个性共存、交叉,传统的消费需求满足渠道及销售体系千差万别,粮食产品价值链、物流链、信息链叠加纠缠,终端消费的需求数据信息滞后,对上游的反馈与引导作用被削弱,上游的生产加工跟不上快速变化的下游消费需求变化,不利于整体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建议

若要促进粮食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解决行业各环节的难题,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使粮食种植生产、储藏加工、流通消费方式得以调整完善,实现农业强省的担当与责任。

(一)加快粮食产业一体化模式建设

促进行业企业一体化发展,是解决行业内上下游发展方向和目标不统一的重要模式。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加快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体系建设,理顺粮食产业物流链、价值链、信息链,将外部经济效应内部化,降低物流成本损耗,理顺价值创造关系,促进信息流通反馈,将上下游企业外部矛盾内部化。以中心企业和组织为依托,通过实行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实现从各自为政到形成产加销、农工结合、经济科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产业一体化经营和规模化集体化生产把分散农户联合起来,增加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率,获得丰厚的比较利益。促使“企业+基地+农户”或“产加销”等一体化模式的形成,不断创新和发展一体化模式,以“农业合作社+中介组织+龙头企业”一体化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二)促进粮食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粮食从农田到餐桌的流通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加工行业的高效运转。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工行业的专业化水平,以及应对产业变化、市场竞争、消费结构变化的能力。要加大技术及设备投入,开发更先进高效的机器设备和加工工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支持创新,加大财政投入,有效提高粮食加工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推动粮食加工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如鼓励一些龙头企业或特色企业发展,做强壮大,支持中小型加工企業进行升级和内部优化,支持小微企业特色化发展。提高粮食加工质量和效益的同时,提高市场竞争力,有效地将基地、农户、加工、消费链接起来,实现相关资源的整合、优化利用,促进粮食从农田到餐桌的流通。进一步完善卫生和质量检验标准,对于不符合质量和卫生标准的企业组织,要进行监督整改或直接淘汰。

(三)完善粮食消费体系建设,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消费具有强大的改变环境的力量,众多消费者行为和集体需求就能改变市场。完善粮食消费体系建设,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既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借助于消费者与集体需求的影响力,推动农业粮食体系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使之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从多因素来看,适应消费、保护消费、促进消费、引导消费是实现粮食体系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有效方法。具体可以通过促进城乡粮食消费,扩大特色新兴粮食食品消费,健全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构建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条,落实保供货源、畅通调运渠道,加强产销对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伪劣产品、不良商户及企业,优化消费环境,活跃消费市场。

(四)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已经明确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要走提质增效、创新驱动、低碳绿色、协调共享的道路。因此,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质量的粮食产业发展既要与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和进度相适应,也要坚持粮食产业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合理化的发展方针。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社会效益相统一。

(责任编辑   于海)

猜你喜欢
河南省粮食高质量
珍惜粮食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