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应用

2023-08-12 15:22马楠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棉铃虫玉米螟病虫

马楠

汤阴县连续几年实施了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工作,目的是推广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治技术,为汤阴县农业的绿色发展和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 常见的玉米病虫害

(一)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的主要为害部位是叶片。发病后,会出现黄褐色或者黑褐色的长条形病斑,中间宽,两头窄。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增多,直至覆盖整片叶片,从而引起叶片枯死,叶功能的下降,导致植物早衰,影响产量。该病害喜湿,多雨天气或田间排水不畅时,暴发的概率较高。

(二)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从为害初期到后期病斑不斷加大,由点状逐步扩张为椭圆形,颜色为褐色。发生时间为春玉米6月中旬和夏玉米8月上旬,正值抽雄的关键时期,一旦发病,将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该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6~29℃,在春夏期间应加大防治力度。

(三)弯孢菌叶斑病

该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一开始出现点状失绿,发病后期较为明显,可能出现多种颜色病斑。一般情况下自内向外,由浅变深,而后形成淡黄色边缘,同时兼具黄褐色断续环纹。主要为害时间为夏季。

(四)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小地老虎等,其中,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为蛴螬。该害虫为害重、为害面积大、为害时间长,一旦发生,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玉米幼苗期,蛴螬幼虫啃食根茎,直接导致幼苗死亡,成虫食用花穗和果穗,严重时会引发穗腐病。

(五)玉米螟

玉米螟是钻蛀性害虫,幼虫喜食心叶叶肉,常通过进入心叶进行为害。主要侵害茎秆、穗等部位,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还可对穗粒为害严重,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玉米螟喜温喜湿,在适宜环境会大量繁殖,因此,应及时进行防治。

(六)玉米棉铃虫

棉铃虫在玉米的苗期、吐丝期、成熟期都会发生为害,依次侵害心叶、雌雄穗、花丝、玉米粒等,主要通过蛀食进行为害。同时,其产生的粪便也会对植株造成不利影响,如发生霉变等,进而降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七)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是蚜科缢管蚜属害虫,主要通过口器刺入叶片吸取汁液、产生蜜露影响光合作用,影响玉米叶片功能,有时还可以通过自身携带的病毒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二、示范区基本情况

为加快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选择菜园镇高标准粮田示范区,争取以点带面,带动周围乡镇实现绿色防控。该示范区包括菜园镇的杨辛庄、西杨庄、中杨庄、东杨庄、马营行政村,示范面积666.67 hm2,其中,核心示范面积200 hm2,辐射带动面积6 666.67 hm2。按照示范要求在示范区设置了0.67 hm2的常规农药防治区和0.07 hm2空白对照区。

三、主要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一)农业措施

1.选用适宜的抗病虫品种。筛选推广抗(耐)病虫、耐高温等抗逆玉米优良品种,可选用安玉308、郑单958、秋乐368、迪卡653、裕丰303、德单5号、泛玉298、农大372、滑玉168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虫的玉米品种,每667 m2播种量为2~3 kg。

2.清洁田园,减少病虫基数。由于近年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收获后,要及时清理玉米播种行的麦秸和麦糠,并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铲除病虫栖息场所和寄主植物,减少病虫中间寄主,破坏病虫的生长发育环境,控制二点委夜蛾的发生。

3.农机农艺融合。选用优良品种、科学施用水、肥、药,选用适宜机械,实现“种、水、肥、药、械”一体化,做好备播工作,减少播种作业次数,各环节紧密配合,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环境,保障苗齐匀壮。日常进行精细化管理,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水肥药科学合理施用,田间保持玉米生长适宜环境。

4.适期适量播种,合理密植。每667 m2用种4500粒左右,每667 m2施用40%(氮:磷:钾=28:5:7)复合肥50 kg。对栽培品种株型、熟性、抗逆性、本地自然气候特点进行综合研判,播种种子用量要均匀且适量,下种时要间距统一。尽量在小麦收获后进行夏玉米播种,岔开两者共同生长时间。可以在抗性较差的玉米苗期避开小麦田中的粗缩病传毒昆虫灰飞虱迁出峰期,最大程度地减少玉米粗缩病为害,同时减轻棉铃虫为害。

5.变更栽培模式,间作轮流进行。增加在同一区域中的品种类型,优化生态结构,保持动物、微生物等多样性,有效抑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

(二)化学防治

1.种子包衣。 播种前,采用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30.9%吡虫啉+1.1%戊唑醇)对种子进行二次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虫害,促进玉米种子出苗生长,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2.苗期防治技术。一是苗期化除。在玉米3~5叶期、杂草2~3叶期选用适宜的化学药剂去除杂草,每667 m2可选用50%乙草胺乳油80~100 mL,或24%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悬浮剂100 mL,结合化学除草喷施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不能与除草剂混用),防治二点委夜蛾等害虫。二是苗期病虫害防治。对蓟马、灰飞虱、黏虫、棉铃虫等虫害,每667 m2选用600 g·L-1吡虫啉悬浮剂5 g+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 mL,兑水50 kg均匀进行喷雾防治。对金针虫、二点委夜蛾发生地块进行挑治,每667 m2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灌根。

3.中后期防治技术。一是根据玉米病虫害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情况,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做好病虫监测预警,科学指导示范区开展病虫害防控。做到严格适时用药,用药科学,在为害不同时期按照要求喷施不同量的农药,且在选择药品时,选择对环境为害较少的农药种类。每667 m2可使用10%甲维·茚虫威20 g防治玉米螟、棉铃虫、黏虫等害虫;用30%戊唑醇悬浮剂20 g防治玉米叶斑类病害。二是应用植保无人机采用高效低毒农药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 mL、30%戊唑醇悬浮剂30 mL、1.6%胺鲜酯水剂30 mL进行统防统治,防治玉米螟、蚜虫、锈病、叶斑病等病虫害,促进玉米籽粒灌浆。同时,可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有效保护农田生态,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达到安全、环保和高效的目的。

(三)理化诱控防治

1.灯诱技术。每6.67 hm2安装3~4台杀虫灯,玉米出苗前,在夜间进行开灯诱杀,安装高度在1.9 m左右,诱杀金龟子、玉米螟、桃蛀螟等趋光性鳞翅目害虫成虫。但若安装灭虫灯过多或亮灯时间过长,将对天敌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生态结构。

2.食诱技术。食诱剂是指能够模拟植物茎、叶、果实、花蜜等昆虫偏好食源的气味,经提取或人工合成的一类昆虫引诱剂。利用食诱剂诱杀玉米螟、棉铃虫、黏虫、金龟子、甜菜夜蛾等害虫,控制产卵量,减轻幼虫为害。8月10日左右在田间安放“澳朗特”食诱剂诱捕器,喷施食诱剂条带诱杀玉米螟、棉铃虫等成虫,控制产卵量,减轻幼虫为害,效果较好。

3.性诱技术。性诱剂诱杀技术主要是利用昆虫交配主要依赖性信息素的原理,通过化学合成昆虫性信息素,释放到田间,引诱异性昆虫进入诱捕器。通过减少成虫,达到减少产卵、逐步降低害虫群落密度、从而减轻为害的目的。性诱剂可以用来防治鳞翅目夜蛾类害虫,如玉米螟、甜菜夜蛾、棉铃虫、小菜蛾等,每667 m2放置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内放置1个诱芯,每30 d更换1次诱芯,诱捕器安装在距离地面1.5 m左右的地方。

(四)生物防治技术

1.投放毒蜂杀虫卡。利用毒蜂杀虫卡防治玉米螟卵和幼虫。7月中下旬及8月上旬为汤阴县玉米螟卵盛期,8月10日在田间投放“生物导弹”(苜核·赤眼蜂),每667 m2投放5~6枚,每30 m投放1枚,将其放置于叶片主脉,或挂在玉米地中防治3代玉米螟、4代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2.以菌治虫。利用白僵菌可寄生玉米螟幼虫的特性,用白僵菌粉0.5 kg拌过筛的细沙5 kg,制成颗粒剂,在玉米心叶中期,施到心叶内,灭杀幼虫。8月中旬,利用植保无人机每667 m2喷施生物农药短稳杆菌50 mL+金龟子绿僵菌100 mL,也可防治3代玉米螟、4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效果明显。

四、防治效果及效益测算

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减轻田间病虫为害。据调查,核心示范区(12.6%)玉米病虫害与空白对照区(28.5%)相比较,3代玉米螟防效55.8%、4代棉铃虫防效42.3%,玉米整个生育期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效达到89.2%。

(一)节本增效情况

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示范区病虫害防治比农民自防区平均减少使用化学农药1次,示范区每667 m2防治成本78元,农民自防区病虫每667 m2防治成本93元,示范区与农民自防区相比,每667 m2防治成本降低15元,每667 m2节本增效121.4元,200 hm2示范区新增纯收益36.42万元。示范区比空白对照区每667 m2增纯收益381.4元,200 hm2示范区新增纯收益114.42萬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经过测产,示范区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93 kg,农民自防区平均每667 m2产量为695 kg,空白对照区每667 m2产量为570 kg。与农民自防田相比,示范区每667 m2增产98 kg,增长率为14.1%;较空白对照区每667 m2增产223 kg,增长率为39.1%。农民自防田与空白对照区相比,每667 m2增产125 kg,增长率为21.9%。

(二)生态效益良好

长期依赖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易导致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源,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通过大面积推广绿色防控,进行科学施药,达成了减药增效的防治目标,避免了过量施药导致的农产品农残过量、影响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问题,践行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责任编辑   刘素芳)

猜你喜欢
棉铃虫玉米螟病虫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不同诱芯、诱捕器诱集棉铃虫效果试验
果树病虫藏在哪过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高效低毒新型药剂防治棉铃虫试验
棉铃虫几种常见药剂大田试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