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静海区现代渔业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对策及建议

2023-08-13 09:54李广凤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渔民渔业养殖

李广凤

(天津市静海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天津 静海 301600)

1 自然水体资源条件及渔业生产基本情况

1.1 河流。静海区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天津市西南部,总面积1 414.9 km2,全区地势分布为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但坡度不大,地势较平坦。境内有大清河、子牙河、独流减河、马厂减河、青静黄河、黑龙港河、港团河,以及迎风蕖、青年蕖、六排干、七排干、八排干等主要河流和干渠,共有河流(含一、二级河道和干渠)2 206 hm2。

1.2 水库。团泊水库是一个人工修建的水库,面积5 150 hm2,水源为黄河水。

1.3 水产养殖基本情况。静海区水产养殖以淡水池塘养殖为主,池塘面积3 400 hm2。主要集中在团泊水库周边乡镇,养殖模式分别为主养鱼类、鱼虾套养、精养南美白对虾、虾蟹混养等等。养殖品种包括鲤鱼(建鲤、乌克兰鳞鲤、芙蓉鲤等)、鲫鱼(异育银鲫中科三号、中科四号、彭泽鲫等)、草鱼、鲢鱼(长丰鲢)、鳙鱼、南美白对虾(普瑞莫、科海、台湾二代、普利茂等)、加州鲈鱼、梭鱼、河蟹、小龙虾等等。改革开放40 余年,渔业迅猛发展,养殖产量逐年增加,据渔业统计2019 年水产养殖总产量为2.5 万t,养殖面积为3.5 万亩,总产值为44 985 万元,全区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 254 元;2020 年水产养殖总产量为2.8 万t,养殖面积为4.1 万亩,养殖总产值为50 748 万元,全区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 750 元;2021 年水产养殖产量为2.9 万t,养殖面积为4.1 万亩,总产值为61 084 万元。全区渔民家庭人均渔业纯收入为23 898 元。

2 现代渔业健康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渔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一是由于工业发展,河道水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二是水产养殖自身污染,随着水产养殖密度逐年增加,养殖生产者过度追求高密度高产量,造成养殖水体富养化严重,各种水产品的排泄物、残饵等经过长时间累积,严重破坏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失去本该存在的自然调节功能,致使养殖病害增加,严重的对养殖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2 渔业种质退化严重。由于人工育苗近亲交配导致养殖对象种质退化、生长速度下降、抗逆性下降、抗病能力差等问题,严重影响渔业产业发展,成为制约渔业发展瓶颈。

2.3 渔业行业管理存在问题。随着渔业快速发展,各种问题层出,行业管理滞后,尤其是渔药市场五花八门,各种南来北往流动的渔药销售者到池塘边卖药,在给养殖户验水看病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广大养殖户大量用药,滥用渔药现象给水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2.4 渔业生产技术攻坚问题。由于气候条件限制,静海区养殖苗种全部依靠外购,大部分来源于江苏、安徽、唐山等地,近年来,外购苗种特别是鲤鱼、鲫鱼,由于长途运输、水质条件、苗种体质弱等因素,苗种投放后细菌性、病毒性病害及各种并发症频发,春季苗种死亡现象严重,且逐年增加。

3 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实施意见》,继续做好水生生物养护及渔业增殖放流行动。

3.1.1 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环保部门与乡镇属地管理、行业配合,做好外河道水域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杜绝工业废水乱排乱放和不达标排放现象,减少水域环境污染。

3.1.2 为加大静海区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力度,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恢复,推动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静海区渔业增殖放流计划及实施方案。经实地考察选定在团泊水库、独流碱河静海段、青静黄河、县城景观河道4 个区域分期分批开展增殖放流工作,放流品种主要以滤食性的鲢鳙鱼为主,草食性的草鱼为辅,定期对增殖放流区的种群状况进行随机调查,对放流品种种质、种群分布的科学性、合理性评估,根据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增殖放流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并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举措,通过增殖放流工作的实施,进一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淡水渔业资源恢复,推动绿色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1.3 结合养殖尾水治理措施,避免水质自身污染,做到养殖用水达标排放。一是改善底质环境,增加水体溶解氧,养殖过程中使用底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具有解毒,分解底质有害物的作用,可以杀死细菌,提高去除氨氮和有机物的效果。推广使用先进增氧技术和设备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养殖过程中能够保持水质环境状况良好。二是实施池塘清淤改造,对现有池塘进行清淤,鼓励养殖户做到每年清塘,利用挖掘机、吸污机,能及时有效地清理底泥,减少底质释放等。不仅能净化水质,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降低养殖废水排放量,加强养殖用水的循环可持续利用,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三是池塘边建沉淀池,养殖过程中建立沉淀池(主要以边沟为主),沉淀池中种植水生植物,沉淀池中投放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将养殖用水排放到沉淀池中,通过水生植物的代谢作用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起到水体的净化作用;同时,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向水中释放大量氧气,可以有效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加快污染物的分解速度。经一段时间的沉淀、净化,检测达标后进行排放。

3.2 加强行业执法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渔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渔业行业管理坚持“依法兴渔,依法治渔”的方针,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拓展管理和执法领域,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坚持把增加渔民收入作为渔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执法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服务于渔民利益,保障渔业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对全区渔药、饲料经销单位重点检查,积极推广高效、优质、全价的配合饵料,要选择能量值与蛋白含量的最佳配比,蛋白要易消化吸收,以提高蛋白的消化利用率,减少排泄物,以降低饵料系数,提高饵料的摄食率。严格规范渔药的使用,进一步加强用药监管,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药物或无生产许可的低质药物,适时施行休药期,尤其是捕捞前期,积极引导开发针对性强、存留期短、高效低毒的新型无公害药物。对于水产养殖病害,要以防为主,适时净化水质,尽量选用较温和的消毒剂;大力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和中草药制剂,它不仅能净化水质,防治病害,还具有成本低、无毒副、无污染等特点,符合健康养殖的要求。养殖过程中合理施肥,正确用药,减少排放。三是依法强化渔业综合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渔业执法监察力度。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搞好普法宣传教育,提高渔民依法从业自觉性。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和提高渔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养殖户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氛围。

3.3 加大科技扶持,提高渔业生产科技含量。

3.3.1 加快渔业科技创新。以区渔业技术服务部门为主体,围绕高效养殖、病害防治进行科研攻关。同时加强与各个科研院校、教育机构的业务联系,借助外力加快发展。

3.3.2 搞好渔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推广微生态制剂调控及病害防治技术、淡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技术和鱼虾混养生物防控技术。围绕优势水产品,搞好主导品种示范推广,重点推广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强、市场前景好的良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搞好名优水产品池塘养殖先进技术推广,不断提高渔民科技素质。

3.4 调整优化渔业结构,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通过这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意识到加快渔业结构调整是提高渔业竞争力,增加渔民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主要立足全区渔民发展的现有基础,加快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由量的增长向以质取胜转变,实现结构、质量与效益的统一。

3.4.1 科学调整产业布局,要充分发挥好本区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优势水产品产业区建设。

3.4.2 发展多种形式的现代生态渔业。可不断丰富和拓展渔业发展的新领域,如结合团泊新城建设和团泊水库风景区开发项目,利用现有设施,做好渔业与旅游、休闲相结合,发展观光渔业,多渠道增加渔民收入。

发展现代绿色渔业是我们现阶段的重要目标,现代渔业是相对于传统渔业而言,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形成渔工贸、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

猜你喜欢
渔民渔业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猪市虐我千百遍 我视养殖如初恋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