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黄斑病和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3-08-13 09:54和永锋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抗病品种分生孢子侵染

和永锋

(舞阳县侯集镇人民政府 河南 舞阳 462405)

玉米黄斑病和灰斑病是北方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的玉米叶部病害。其中,受黄斑病侵染的叶片,前期病斑呈黄褐色,后期呈暗褐色,病斑迅速扩散至全部叶片,造成叶片干枯死亡。受灰斑病侵染的叶片,前期病斑呈灰色至浅褐色,后期呈褐色,病斑沿叶脉扩展,直至叶片枯死。受2 种病害侵染的玉米产量下降,经济损失较大,农业生产上需加强预防。

1 黄斑病

1.1 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上,也可为害叶鞘、苞叶。病斑初期为淡黄色、半透明小斑点,后期多数扩展为圆形、椭圆形,也有的呈长条形、梭形(品种不同,病斑形状也不同)。病斑直径一般为1 ~2 mm,易感病的玉米品种病斑直径可达5 mm 左右。在染病严重的植株叶片上,数个病斑融合相连,最终导致全叶枯死。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灰黑色霉层,叶背较多。

1.2 病原。病原为新月弯孢霉,属半知菌亚门、弯孢霉属。分生孢子梗较直,也有的弯曲,有隔膜,不分枝,呈褐色。分生孢子弯曲,或新月形,呈暗褐色。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8 ℃~32 ℃,湿度为90%以上。

1.3 发病规律。病原菌的菌丝体主要潜伏于地表病残体组织、玉米秸秆堆中越冬。翌年春季,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经过越冬的菌丝体恢复生长,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玉米叶表有水膜的情况下侵入,使植株发病,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该病为喜高温、高湿的病害,北方地区7 ~8 月份,高温多雨的天气(玉米抽雄期)该病发生严重,多发生于玉米生长中后期,幼苗期抗性较强,不易染病。栽植密度大、田间通风透光性差,导致发病较重;地势低洼易积水、连作田发病较重。另外,氮肥施用偏少,后期脱肥的玉米,抗病性较差,发病也较重。

1.4 防治方法。一是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在广泛收集抗病种质资源、积极培育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加强栽培管理。注意品种间的合理布局和轮换,合理间作套种,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前期施足底肥,后期适时追肥,合理增施钾肥、锌肥,使玉米发育健壮,提高植株抗病力。酌情浇水,特别是玉米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充足;合理排灌,防止田间积水。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菌源。三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隔10 d 天左右喷1 次,连喷2 ~3 次,可有效防治该病危害。喷药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7:00 ~10:00)或傍晚(16:00 ~18:00)。

2 灰斑病

2.1 症状。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苞叶。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后沿玉米叶脉方向扩展为灰褐色、黄褐色的矩形条斑。发病后期,病斑灰白色,边缘褐色,呈长矩形,一般长10 ~20 mm,宽0.5 ~2 mm。有时病斑连片,使叶片枯死。在叶片两面产生灰色霉层。

2.2 病原。病原为玉米尾孢菌,属于半知菌亚门、尾孢属。分生孢子梗密生,浅褐色,顶部屈曲。分生孢呈倒棍棒形,下端较直或稍弯曲,无色。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5 ℃左右、湿度为90%以上。

2.3 发病规律。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该病主要在玉米抽雄后侵染植株叶片。温度、湿度是影响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在北方地区,一般7 ~8 月高温、多雨的年份易发病。种植密度高、不通风透光的地块会加快病害的传播。

2.4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加强栽培管理。玉米收获后,及时深翻,减少侵染源。播种时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栽培密度,使通风透光,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该病危害。搞好轮作倒茬,实行间作套种(如玉米和大豆间作)。三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等药剂喷药防治,间隔7 ~10 d 喷1 次,连防2 ~3 次,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抗病品种分生孢子侵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研究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三)三七新品种
药用植物DNA标记辅助育种(一):三七抗病品种选育研究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
大豆自然侵染条件下Phomopsis longicolla的β分生孢子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