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地下害虫防治技术

2023-08-13 09:54李大鹏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黄褐色蝼蛄蛴螬

李大鹏

(商城县林业和茶产业局 河南 商城 465350)

地下害虫对林木的正常生长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圃地育苗过程中,会造成缺苗断垄现象的发生,给育苗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林业生产上需重点对蛴螬类、蝼蛄类、地老虎类、金针虫类地下害虫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

1 蛴螬类

鞘翅目金龟子幼虫(别名“白土蚕”),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能为害杨、柳、桑、梨、桃、李、葡萄等多种林木和果树;幼虫取食林木根部(尤喜食幼苗根部幼嫩组织),成虫取食林木和果树的叶片、花蕾,严重时可把树叶全部吃光。金龟子种类很多,在河南地区最常见的是铜绿金龟子、华北大黑鳃金龟子。

1.1 形态特征。蛴螬体大多白色,体肥,并向腹面弯成“C”形,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或红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胸足3 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臀节上生有刺毛。①铜绿金龟子。卵椭圆形,乳白色,光滑;幼虫头部褐色;成虫体长约20 mm,宽约10 mm,有铜色光泽,有时呈浓绿色,梢翅上有3 ~4 条纵脉,腹部黄褐色、密生细绒毛。②华北大黑鳃金龟子。卵椭圆形,乳白色,光滑,孵化前黄白色;幼虫头部红褐色,具光泽,肛门孔三裂;成虫体长约20 mm,宽约10 mm,初时红褐色,后变黑褐色,有光泽,腹部表面被有淡黄色长细毛。前胸背板和鞘翅上密布点刻。两鞘翅会合处呈宽纵隆起线,上具3 条隆起线,前胫外缘有3 个尖锐的齿,每足有爪1 对,爪上具齿。

1.2 生态习性。蛴螬类害虫生活史较长,一般1 ~2年发生1 代。多数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的幼虫5 ~6月化蛹,6 月下旬~7 月成虫羽化产卵,8 ~9 月份是幼虫为害期,10 月后陆续进入越冬期。幼虫在春、秋两季为害最重,幼虫活动最适土温在15 ℃左右,最适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幼虫具假死性,随土温的升降,上下活动力较强,一般在5 ~10 cm 土层内做蛹室化蛹。成虫夜间活动(晚上7:00 ~11:00 活动最盛),趋光性强,喜香甜味。成虫活动适温为25 ℃以上,相对湿度为70%~80%,在闷热无雨天气活动最盛。

1.3 防治方法。①营林措施。一是加强育苗圃管护。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及时中耕除草,破坏成虫产卵繁殖条件。冬、春季翻耕土壤,将越冬幼虫翻至土表冻死。②人工防治。利用成虫假死的习性,人工振落捕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杀。③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各种益鸟、刺猬、青蛙等,以减轻其为害。也可用寄生蜂、寄生蝇和白僵菌、绿僵菌等防治蛴螬,减轻化学药剂防治对环境的影响。④化学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200 ~250 g/667 m2,加水10 倍稀释,喷洒在25 ~30 kg 的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施入苗床,翻入土中;或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2 ~3 kg/667 m2,拌细土25 ~30 kg 制成毒土施入土中毒杀幼虫。可喷洒80%敌敌畏乳油500 ~800 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600 ~800 倍液,或75%辛硫磷乳剂1 500 倍液等防治成虫。也可用糖醋液诱杀金龟子,用红糖、醋、白酒、水、90%敌百虫(按照6∶3∶1∶10∶10 的比例)混合后,放入盆内,置于1 m 高处,每200 ~300 m2放置1 盆,次日取回,清除死蛾后,傍晚再放置。

2 蝼蛄类

直翅目蝼蛄科地下害虫(别名“土狗”),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多以若虫、成虫咬食各种树木的根和嫩茎,被害组织常呈纤维状。同时,蝼蛄在地下活动能力强,常使产生许多坑道,使幼苗根系与土层分离,造成苗木枯死。在河南地区最常见的是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以华北蝼蛄为多。

2.1 形态特征。①华北蝼蛄。卵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深灰色;成虫体长35 ~60 mm(雌虫比雄虫略大),体黄褐色,头暗褐色,前翅短,后翅长,纵卷成筒状,前足发达,中、后足小。②非洲蝼蛄。卵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为暗紫色;成虫体长30 ~35 mm(雌虫比雄虫略大),灰褐色,全身密布细毛,头圆锥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卵圆形,中央有一心脏形凹斑、暗红色,前足扁平,善于掘土,后足具棘刺。

2.2 生态习性。华北蝼蛄3 年发生1 代;非洲蝼蛄1~2 年发生1 代。以成虫或高龄若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3 ~4 月上旬开始活动(土表温度达10 ℃以上,气温在15 ℃~26 ℃活动最盛。),6 ~7 月间交配产卵,卵产于10 ~20 cm 深的土中,卵期约25 d,8 月上中旬,若虫羽化为成虫,10 月份(入秋后)成虫潜入更深土层(40 cm 以下)越冬。蝼蛄具有趋光性,喜香甜味。土质疏松、湿润的地块受害重,反之受害轻。

2.3 防治方法。①施用经充分腐熟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料,做好秋季深耕、中耕除草工作,减轻蝼蛄为害。②灯光诱杀。利用蝼蛄趋光性强的特点,在成虫羽化期间用黑光灯诱杀,减轻该虫为害。③保护天敌。通过招引和保护喜鹊、黄鹂等食虫鸟类控制虫害。④毒饵诱杀。如:在苗圃步道内,每隔20 m 左右挖一小坑,然后将马粪或带水的干草放入坑内诱集捕杀。或用炒香的饵料(如麦麸、豆饼屑等)50 kg,加90%晶体敌百虫0.5 kg,配成毒饵,傍晚撒于苗间。用25%西维因粉100~150 g 与25 g 细土均匀拌和,撒于土表再翻入土下毒杀。另外,也可在蝼蛄活动期,在树木根部灌50%辛硫磷乳剂1 000 倍液,毒杀成虫。

3 地老虎类

鳞翅目夜蛾科地下害虫(俗称切根虫、地蚕),此类害虫分布广、食性杂、危害大,以幼虫咬食各种苗木及幼树的根、嫩茎、幼叶,导致缺苗断垄。在河南地区最常见的是小地老虎、大地老虎。

3.1 形态特征。①小地老虎。卵馒头形,初产时乳白色,渐变黄色。幼虫圆筒形,头部褐色,体灰褐至暗褐色,体表粗糙。成虫体长17 ~23 mm,头、胸部背面暗褐色,足褐色,前翅褐色,后翅灰白色。②大地老虎。卵半球形,初产时浅黄色,孵化前灰褐色。幼虫黄褐色,体表粗糙。成虫体长20 ~25 mm,体暗褐色,前翅有肾状纹,黑褐色,肾状纹外有一不规则的黑斑。后翅浅黄褐色。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液等趋性较强。

3.2 生态习性。①小地老虎。1 年发生3 ~4 代,以幼虫在土内越冬,4 ~5 月为羽化盛期,成虫白天潜伏于土缝、枯枝落叶、杂草等隐蔽处,夜晚出来觅食、交尾、产卵。②大地老虎。1 年发生1 代,以幼虫在土表或草丛潜伏越冬,4 月开始为害,5 月上旬进入为害盛期,气温高于20 ℃则滞育越夏,9 月中旬开始化蛹,10 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

3.3 防治方法。①造林前深耕细耙,及时清除早春杂草,消灭部分卵和幼虫。②在羽化盛期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③可以利用地老虎的天敌进行捕杀,如:螳螂、广赤眼蜂、螟蛉绒茧蜂等,以减轻危害。④可喷洒90%敌百虫800 倍液、75%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或将鲜青草23 ~40 kg 加25%西维因粉剂均匀混合,于傍晚撒于苗床上,防治老熟幼虫。

猜你喜欢
黄褐色蝼蛄蛴螬
“五项全能”好手
干旱区冷季型草坪蛴螬虫窝诊断与防治
长颈鹿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不靠谱的蝼蛄
瑟瑟的梦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板栗树的栽培方法
中西结合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