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2023-08-13 09:54翟跃琴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针叶油松林分

翟跃琴

(张家口市崇礼区林业和草原局 河北 张家口 076350)

油松具有耐干旱、耐贫瘠,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水土保持能力强等特点[1],是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由于飞播造林形成的油松人工林中存在树种单一、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造成油松人工林病虫害的发生比较普遍,影响油松的生长发育。

1 苗圃根部虫害和病害

1.1 立枯病

1.1.1 发病症状。病菌多通过地表土侵染幼苗的茎基部和根部,感病部位凹陷、棕褐色、组织腐烂。如幼苗刚出土不久,表现为猝倒;如茎部已经木质化,则表现为立枯;严重时成片萎蔫枯死。

1.1.2 发生规律。真菌病害,腐生菌,次年4 月下旬开始侵染。河北5 月份和8、9 月份最严重,尤以出土后20 d 内幼嫩苗受害严重。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在小苗幼嫩期,往往浇一次大水,死一批苗。多年连作,土壤粘重板结、施用未腐熟肥料、播种过迟都利于病害发生发展。

1.1.3 防治方法。①播种前土壤消毒,施用腐熟的肥料,预防其发生。②重病区要土壤消毒。用2%~3%硫酸亚铁溶液4 ~5 kg/m2浇土面。浇后用草帘盖上,7 d 后方可播种。③播种前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混合剂(3∶1)4 ~6 g/m2,并与细沙混合均匀,撒在种子上下各一层,然后覆土。④播种前使土壤保持水分,幼苗出土后20 d 内严格控制灌水或从两侧开沟浇水,不浇“蒙头水”。⑤初发病幼苗可从根际浇1%硫酸亚铁(勿浇叶上),或50%代森锌溶液200 ~400 倍液2 ~4 kg/m2,灭菌保苗。

1.2 蛴螬

1.2.1 为害症状。蛴螬(金龟子幼虫)生活在土壤中,为地下害虫,为害植物根茎,造成缺苗断垄和土传病害。成虫以植物叶子为食,黄昏时活跃,趋光性强。1.2.2 发生规律。1 ~2 年发生1 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最适活动温度13 ℃~18℃,春、秋两季为害重,高温钻入土层深处越夏。

1.2.3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中耕除草、松土,施腐熟有机肥;利用黑光灯诱杀;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浇灌;利用步甲、喜鹊、寄生蜂等天敌控制危害。

1.3 蝼蛄

1.3.1 为害症状。在土壤中15 ~20 cm 或更深处挖洞、筑穴。被为害的幼苗有的根被吃掉,使幼苗变黄枯萎而死亡,有的在土表做虚土隧道时,将根悬起,幼苗枯死。

1.3.2 发生规律。华北蝼蛄成虫3 年发生1 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越冬。以4 ~5 月为害严重。有很强趋光性,喜欢粪肥。

1.3.3 防治技术。①合理施肥,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②发生严重时,根灌辛硫磷药剂1 000 倍液。③保护天敌如青蛙、益鸟、刺猬等。

2 油松叶部虫害和病害

2.1 松针落叶病

2.1.1 发病症状。针叶出现小斑,由黄色变为褐色,以后扩展成大斑。后期针叶上出现黑色隔段线和椭圆形病斑,整个针叶枯黄。

2.1.2 发病规律。病原以菌丝体等在寄主上越冬。4月产生子囊孢子,通过气流等传播。孢子从气孔侵入,潜伏2 个月后才表现出症状。天气干旱、通风不良、水涝地等情况下有利于病害发生和加重。

2.1.3 防治方法。①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②秋冬季清扫落叶烧毁,消灭病原菌。③在子囊孢子传播侵染期喷1∶1∶100 的波尔多液,或500 倍的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每半月1次,共喷2 ~3 次。

2.2 油松毛虫

2.2.1 为害症状。初孵幼虫群集取食,被食针叶形成缺刻,2 龄后分散取食,可将针叶咬断。被害的林分远看似火烧状。

2.2.2 发生规律。1 年发生1 代,以幼虫在落叶层下、土缝中、树皮缝或砖石下越冬。次年3 月上旬开始上树为害,4、5 月最严重,能把整枝整株的针叶吃光。6 月下旬幼虫开始老熟,成虫有趋光性,卵产于针叶上。7 月下旬第1 代幼虫孵化为害,受惊即吐丝下垂,10 月开始越冬。

2.2.3 防治方法。①人工摘除蛹茧和卵块。②在幼虫上树前,在树干上绑毒绳或喷毒环进行防治。③利用黑光灯诱杀。④药剂防治,掌握有利时机,抓好幼虫上树前,在树基部撒药粉如辛硫磷等,触杀上树幼虫;树上取食期间用灭幼脲、Bt 乳剂等药剂喷冠防治,郁闭度大的林分也可使用烟剂、飞机防治。

2.3 松大蚜

2.3.1 为害症状。吸汁害虫。松大蚜个体大,黑褐色,翅透明,翅痣明显。无翅型体背有黑色瘤状突起。有白色蜡粉。群居在嫩梢、嫩叶刺吸为害,造成嫩梢扭曲、针叶枯黄,提早落叶。其排泄物引发煤污病,蚜虫还是病毒病的重要传播者。

2.3.2 发生规律。松大蚜1 年发生10 多代,以卵在针叶上越冬。4 月卵孵化,5 月出现干母蚜,进行孤雌生殖。6 月有翅蚜迁飞扩散。10 月出现有翅性蚜,交配后在针叶上产卵,以卵越冬。每年以5 ~6 月、9~10 月为害严重。高温干旱气候条件下易大发生。

2.3.3 防治方法。①卫生清理。结合修剪,及时清除枯枝及严重病虫枝;合理修枝,剪除虫口量大的枝叶;清除园内或林内杂草、落叶。②喷水浇水。为害期结合喷灌系统对松大蚜聚集部位进行喷水,冲洗蚜虫。尤其在早春2、3 月,2 ~3 d 喷水1 次,连续喷水3 ~4 次,遇到干旱季节加强浇水。③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麻雀、大山雀、瓢虫、食蚜蝇、捕食螨、草蛉等天敌。④根部埋药。幼树可于4 月下旬~5 月上旬根部埋施15%涕灭威颗粒剂(或浇灌40%氧化乐果乳油),树木胸径每厘米用涕灭威2 g 左右(1 000 倍的氧化乐果药液2 kg 左右)。以树冠投影的边缘作为一个环,在环的内侧吸收根最多处挖3 ~5 个弧形沟,沟宽为树木胸径5 倍左右,深以见到较多的吸收根为宜;各沟长的总和为整个环周长的一半左右,要求沟底要平。将药粒均匀地撒在各沟底,或浇灌配好的药液,然后覆土浇水。⑤喷雾法。于越冬卵孵化盛期选用5 000 ~6 000 倍的2.5%溴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乳油1 500 ~2 000 倍液、5%啶虫脒乳油2 500 ~3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3 油松蛀干蛀梢害虫

3.1 红脂大小蠹

3.1.1 为害症状。国家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主要为害胸径在10 cm 以上油松的主干和主侧根,也为害新鲜油松的伐桩和伐木,侵入部位多在树干基部至1m左右处,在干基的侵入孔处,可见中心有孔的红褐色漏斗状或不规则的凝脂块。当虫口密度较大、受害部位相连形成环剥时,可造成整株树木死亡。

3.1.2 易感虫林分。①郁闭度低,抚育间伐强度大的松林。②同一立地条件下的林地,阳坡较阴坡的林木易感虫,林缘受害重于林内。③过熟林和成熟林受害最重,近熟林次之;树势衰弱木、过火木也易被侵染,幼林一般不受害。

3.1.3 防治方法。①红脂大小蠹成虫扬飞期前,在树干、树基部喷洒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30 倍液,封闭喷洒树干基部1 m 以下,预防红脂大小蠹侵入为害和潜伏增殖。②在成虫扬飞盛期,每隔20 ~50 m悬挂1 个诱捕器,诱集成虫。③红脂大小蠹成虫扬飞期过后,对有红脂大小蠹成虫新侵入的寄主树木,用塑料薄膜包裹树干基部或伐根进行磷化铝帐幕熏蒸处理,每株树用56%磷化铝3 ~4 片(3.2 g/片)[2]。④虫口密度低时,可人工挖除侵入初期的成虫、卵和初孵幼虫;也可将菊酯类杀虫剂30 倍液注射入虫道进行毒杀处理。⑤释放天敌大唼蜡甲进行生物防治。

3.2 松纵坑切梢小蠹

3.2.1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树干韧皮部和枝梢部。繁殖期为害树干,在韧皮部及边材之间咬蛀,产生大量坑道,并形成大量的羽化孔,导致树干被蛀,林木死亡;成虫补充营养期蛀食枝梢,树木被害后有少量枝梢变黄枯,发展到多数干枯,最后全部树枝干枯死亡。

3.2.2 发生时间。每年11 月~翌年4 月为蛀干期,3~9 月为枝梢为害期。

3.2.3 易感虫林分。①阳坡、立地条件差、衰弱木、林缘的松树。②因其它病虫害、森林火灾、干旱、低温冻害等造成树势生长衰弱的林分。③林内卫生条件不好,风倒木、濒死木、采伐木、过高的伐根等。④不能及时清除或不能做防虫处理的油松林分。

3.2.4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虫害木、被压木和倒伏木,保持林地卫生。②在4 月底之前于林中空地内放置饵木诱集,在6 月下旬~7 月上旬新的成虫飞出之前,对饵木进行剥皮处理。③每年1 ~2 月份,在林间多次施以青虫菌防治成虫,用药量为15 kg/hm2。

3.3 松梢螟

3.3.1 为害症状。为害油松、华山松的松梢,造成枯梢,影响顶端生长和观赏。

3.3.2 发生规律。1 年发生2 代,以幼虫在被害的枯梢和球果内越冬。3 ~11 月为幼虫为害期。幼虫爬行迅速,为害新梢,有转移为害习性。

3.3.3 防治方法。①从栽植幼树起,发现虫枝及时剪掉处理,消灭虫源。②于冬季至5 月,彻底剪掉带虫枝处理,消灭越冬虫源;剪枯死虫枝时,剪口要落在有活针叶的下部2 ~5 cm 处,勿将虫留在剪口下活枝内。③于幼虫初侵入嫩梢为害期,浇1 000 倍的40%氧化乐果乳油。干径每厘米浇药水2 ~4 kg,渗完后封垵覆土。

猜你喜欢
针叶油松林分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更 正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风雨海棠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
今年1季度德国针叶材出口量增长7%
加拿大针叶锯材继续以美国南部为中心
油松种植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