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育苗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08-13 09:54张宝廷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匍匐茎病菌草莓

张宝廷

(卢龙县农业农业局 河北 卢龙 066400)

卢龙县蛤泊镇已经种植草莓多年,根据本地冬季气候特点,采用温室促成栽培,以采摘为主,就近销售。农民引进了香味浓、风味好、糖度高、酸度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丹东99 种苗,自繁自育,以满足秋季的定植需要。现总结草莓育苗期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1 移栽前准备

1.1 作畦整地。育苗地选用上茬玉米田。作畦时施入充分腐熟的羊粪、牛粪、兔粪等有机肥做基肥。根据田间土壤肥力情况,增施氮、磷、钾肥。育苗地要深沟高畦,畦面要作成龟背型,铺设好滴灌设备。

1.2 对育苗地进行封闭除草。畦面可喷施丁草胺与施田补防治杂草。用药后隔5 d 以上再进行种苗移栽。

1.3 移栽前要用药剂醮根,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 倍液及生根剂浸根处理繁育母株,然后放置阴凉处晾干后移栽定植。

2 定植后水肥及植株管理

2.1 草莓育苗应当前促

2.1.1 控水养根。栽植后要浇1 次透水,水下渗后及时扶正倒伏的秧苗,埋严裸露的根系,去除苗心的泥土。接下来的3 ~4 d 保持土壤湿润,第5 ~7 d 结合补水冲施一次生根肥如腐殖酸肥、EM 菌肥等。缓苗后,控水要见干见湿,有利于根系下扎。

2.1.2 养叶护叶。控水养根的同时也要养叶护叶。一般情况下,可叶面喷施氨基酸、磷酸二氢钾或钙镁硼等叶面肥,补充叶片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叶面喷肥15 ~20 d 1 次,根据苗情可适当增减。

2.1.3 疏除花蕾、喷赤霉素。苗木成活后,摘除母株上的花蕾,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植株及早抽生大量匍匐茎。为促进草莓匍匐茎的抽生,可以喷施赤霉素30~50 mg/L,间隔7 ~10 d 喷1 ~2 次,能有效促进草莓匍匐茎的发生。

2.1.4 合理追肥促生长。定植缓苗后及时追肥。追肥结合滴灌浇水进行。可施用生根类肥如EM 菌肥、腐殖酸肥等,10 ~15 d 1 次,保证母苗根系健康生长。

2.2 草莓育苗应当后控。控旺时间根据子苗长势和数量而定,控旺宜赶早。当子苗爬满畦面60%~70%时候就可以开始了。

2.2.1 合理控制草莓苗的密度,一般亩留苗4 万~5 万株为宜。

2.2.2 草莓苗基本发齐后,就要控制水分和肥料的施用。浇小水,优先保证根系的生长,又可控制地上部分旺长。停止施用氮肥,只施磷钾肥,可以平衡草莓植株内的养分,促进花芽分化。

2.2.3 划锄断根或者中耕除草,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使部分根系断掉,有利于次生根的下扎。

2.2.4 及时摘除老叶、病叶,保留子苗4 ~5 片叶。摘叶要分次进行,不可一次摘除过多,应根据植株和叶片的长势决定是否摘除。只要植株长势正常,叶片机能健全,满足通风透光的条件,可不摘除叶片。

2.2.5 药剂控旺。初次控旺在苗数达到70%左右开始使用,使用三唑类药物既可以治病,又可以控旺,此时只对母苗进行控旺。二次全田控旺在7 月下旬到8月上旬进行。可选用戊唑醇或丙环唑等,外加微量元素肥如钙镁硼肥,促进花芽分化。根据情况间隔10 ~15 d 使用1 次。

2.3 合理遮阳。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有条件的种植户可在高温期,每天9:00 到17:00 覆盖遮光率85%的遮阳网。也可于6 月上旬在畦面中间种植1 行玉米,让玉米为草莓苗遮阳,减轻高温灼伤。

2.4 中耕除草。草莓对除草剂敏感,使用除草剂要谨慎。一般情况下采用人工除草。母株定植后至匍匐茎发生前应浅锄中耕,便于小苗扎根。匍匐茎发生期正是雨水多、杂草丛生季节,要经常拔除杂草。

2.5 引茎压土和摆蔓假植。匍匐茎抽生后要及时引茎压土,促进子苗早发不定根,并疏除过密的弱小苗以保证子苗的质量。小苗布满畦面后,割除母株,整理小苗,密的地方挖出小苗进行假植,使留下的小苗分布均匀、茁壮成长。

3 病虫害防治

3.1 炭疽病

3.1.1 发生规律。炭疽病是典型的高温高湿病害,在草莓育苗期,主要为害匍匐茎、叶片、叶柄,也侵染根冠、根部发生红褐病变,造成维管束阻塞死亡。病菌在组织或病残体中越冬,借助风、雨及带菌农具、病残体等进行传播扩散。现蕾期近地面幼嫩部位最先侵染发病。病菌适宜温度为28 ℃~32 ℃,盛夏高温多雨易大规模流行。草莓育苗期死苗大部分是由炭疽病引起的,是病害防治的重中之重。

3.1.2 防治方法。①不宜在重茬田块育苗,也不宜用种植茄果类田块育苗,否则要做好土壤消毒。②及时摘除病叶、残叶、老叶。③浇水不要大水漫灌,要采取沟灌或滴灌的方式,雨后及时排水。④育苗阶段合理施肥,提高幼苗抵抗炭疽病的能力。⑤药剂防治。育苗前期最好不要施用三唑类药物,可选用25%嘧菌酯1 500 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000 倍液、80%大生M-45 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百泰1 500 倍液等药剂轮换使用。7 月后根据情况使用唑类药物,交替使用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戊唑醇等药剂。

3.2 根腐病

3.2.1 发生规律。最常见是红中柱根腐病,属于低温高湿病害。病菌从根系侵入,根中心柱呈红褐色是该病典型症状。根部变软腐烂。病菌是疫霉菌,产生的孢子借助灌水和雨水传播,地温6 ℃~10 ℃是发病的适宜温度。土温低、湿度大时易发病。草莓苗带菌或土壤带菌是发病的根本原因。5 月份前后多雨易发病,大水漫灌、排水不良加重发病。

3.2.2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换茬,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多施用微生物肥料,雨后注意及时排水。②提前灌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防治方法。灌根药剂可以选用:阿米西达10 ml + 亮盾10 ml 兑水15 kg、2.5%咯菌晴1 500 倍液+ 精甲霜灵锰锌600 倍液、25%嘧菌酯1 500 倍液+99%恶霉灵3 000 倍液,连续防治2 ~3 次。

3.3 白粉病

3.3.1 发生规律。草莓育苗期,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发病初期叶背有白色粉状物,后期叶边缘向上卷曲。病菌以菌丝体和闭囊壳越冬,借风雨传播侵入,再侵染。适宜温度为15 ℃~25 ℃,空气湿度为80%~100%。春夏之交高温干旱和高温高湿交替,更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

3.3.2 防治方法。育苗前期要谨慎使用三唑类农药如丙环唑、氟硅唑等,会抑制植株生长。可选择生物杀菌剂如武夷菌素、寡雄腐霉或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喷雾防治。也可以选用化学药剂:醚菌酯50%水分散粒剂3 0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拜耳露娜森(21.4%氟吡菌酰胺+ 21.4%肟菌酯)2 000 倍液。间隔7 ~10 d 用药1 次,各种药剂交替使用。

3.4 草莓叶斑病

3.4.1 发生规律。草莓叶斑病也叫蛇眼病,是低温高湿病害。育苗期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感病后叶片边缘紫褐色,中间灰白色,呈蛇眼状,是该病显著症状。病苗和表土上的菌核是主要传染源。以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侵染发病。病菌适宜温度为18 ℃~22 ℃,低于7 ℃或高于23 ℃发育迟缓,28 ℃以上此病极少发生。春季多阴雨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和传播。

3.4.2 防治方法。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 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800 倍液等交替使用,隔5 ~7 d 喷1 次,连续用药2 ~3 次,防控效果显著。

3.5 红蜘蛛

3.5.1 发生规律。主要以若螨在叶背刺吸汁液、结网、产卵。起初叶柄主脉两侧出现黄白色至灰白色小斑点,形成斑驳状花纹,似火烧状,严重影响植株生长。高温干燥有利该螨发生,25℃产卵量最多,28 ℃~33 ℃发展速度最快。低温潮湿多雨季节少发生,湿度在90%以上不利于红蜘蛛的繁殖。

3.5.2 防治方法。①草莓育苗期,注意及时浇水,避免干旱。②红蜘蛛多发于植株下部老叶,应及时摘除病叶和枯黄叶。③药剂防治:红蜘蛛喜高温,防治时应在20 ℃以上,使用杀虫杀卵药剂,重点喷透叶背面。可选用药剂防治:联苯肼酯悬浮剂2 000 倍液、10%阿维·哒乳油2 000 倍液、57%炔螨特2 500 倍液等。

3.6 蚜虫

3.6.1 发生规律。主要吸食嫩叶、花柄汁液;排泄蜜露于叶片,诱发煤污病;导致叶片卷缩,扭曲变形,可导致病毒的广泛传播。全年发生数代,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繁殖速度快。

3.6.2 防治方法。药剂可选用:10%烯啶虫胺水分散剂3 000 倍液、10%吡虫啉3 000 倍液,3%啶虫脒乳油2 000 倍液、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 500 倍液等,交替使用,避免蚜虫产生抗药性。

3.7 斜纹夜蛾

3.7.1 发生规律。属于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在叶背昼夜取食。受害叶片呈窗纱透明状,严重时植株仅剩光秃的叶柄。成虫主要在夜间活动,对黑光灯、糖醋液有趋性。各虫态适宜发育温度28 ℃~32 ℃,喜欢高温干旱的环境。夏秋季温度高干旱非常适合害虫的生态发育。

3.7.2 防治方法。①铲除田边杂草,人工摘除有卵块和幼虫的叶片,并及时杀灭。②利用成虫趋光性和趋糖醋性,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进行夜间诱杀。③药剂防治:3 龄幼虫前喷洒药剂防治,喷药宜在午后及傍晩进行,可选用氯虫·噻虫嗪2 000 倍液、22%氰氟虫腙800 倍液、20%虫酰肼悬浮剂2 000 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 500 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3.8 地下害虫。如小地老虎、蛴螬等对草莓苗的根系、茎和叶片为害也比较严重,防治方法主要是在整地时用辛硫磷、毒死蜱等进行土壤处理。

猜你喜欢
匍匐茎病菌草莓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草莓
马铃薯匍匐茎糖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内文第98~101页)图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病菌来了 快穿好防菌衣
草莓不同节位匍匐茎子苗的光合特性
海滨沙地单叶蔓荆匍匐茎对沙埋适应的生长对策
海岸单叶蔓荆沙埋胁迫下碳水化合物变化与其耐沙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