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851.1新旧标准比对分析

2023-08-13 10:09李岷谕朱培武
品牌与标准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育器材中小学

李岷谕 朱培武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GB/T 19851.1—2022《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部分:体育器材的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和GB/T 19851.1—200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部分:健身器材》的不同,从框架、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核心技术要求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新旧标准之间的主要差异,希望对新标准的理解和运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器材;标准比对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3.04.008

Interpret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New and Old Versions of GB/T 19851.1—2022

Li Minyu, ZHU Peiwu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By comparing GB/T 19851.1—2022 Sports equipment and playground for middle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Part 1: General requi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sports equipment and GB/T 19851.1—2005 Sports equipment and playground for middle school primary school Part 1:Body-building equi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standards from the aspects of framework, scope of application, terms and definitions, cor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etc, hoping to help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new standards.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ports equipment; standard comparison

近年來,中小学生体质下降问题显著,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体育锻炼[1]。研究显示,体育锻炼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强健体魄、消除疲劳、调节情感、防治疾病的作用,利于人的身心健康[2]。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黄金期的青少年而言,运动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国务院在新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首次对“中小学促进健康行动”单独进行规划,并提出了“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3]的要求,得到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的积极响应。为规范中小学体育器材,使其能够适应中小学生使用特点,满足中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活动需求。GB/T 19851.1—2022《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部分:体育器材的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4](以下简称“新标准”)应运而生,于2022年7月11日发布,2023年2月1日实施,代替GB/T 19851.1—200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部分:健身器材》[5](以下简称“旧标准”)。本文通过对比来解读新旧标准的主要差异,希望能让有关人员更好理解和掌握新标准。

1基本信息差异

1.1框架

新标准删除了“命名”章节,将旧标准第五章“要求”的第二条“基本要求”改为一个独立章节,同时将旧标准中的第七章“标志、包装、运输、储存”更改为“标志及使用说明书”。

1.2适用范围

新标准适用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等活动中所使用的器材。旧标准适用于我国中小学的校内所使用的体育器材中的相关健身器材。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扩大了适用范围,极大提升了标准的通用性。

1.3规范性引用文件

新标准中新增引用文件GB/T 2423.1—2008、GB/T 2423.2—2008、GB/T 2912.1—2009、GB/T 3805—2008、GB/T 4208—2017、GB 4706.1、GB/T 5296.1、GB/T 5296.7、GB/T 6461—2002、GB 6675.4—2014、GB/T 7573—2009、GB 8410—2006、GB/T 9286—2021、GB/T 10125—2021、GB/T 17592—2011、GB 20400—2006、GB 21550—2008、GB/T 22048—2015、GB 24613—2009、GB/T 34272—2017、GB/T 34289—2017、GB/T 37639—2019、HG/T 2006—2006、QB/T 2569.1—2002、QB/T 3814—1999、QB/T 3821—1999、SN/T 1877.2—2007,共27项,删除引用文件GB 17498,修改GB 19272—2003的引用版本为最新版本。

1.4术语和定义

新标准新增术语和定义2项,删去15项。新增的2项分别是中小学体育器材和智能化。中小学体育器材是指中小学体育教学、健康教育等活动中使用的各种具有运动功能或辅助运动功能的器械、设备。鉴于新标准将适用范围扩大到中小学体育活动中的全部器材,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划定是否属于规定器材的方式给出合理解释,以提升标准解读与理解的便利性与规范性。智能化是指器材具有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功能。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我国体育器材兴起了智能风。对智能化的定义进行阐述符合当前市场情况。

删去的15项分别是运动地面、自由空间、下落空间、下落的自由高度、挤压点、剪切点、碰撞区域、握持、抓紧、卡夹、最小空间、常规视觉检查、操作检查、年度总体检查、非框架式检查。以上15项术语仅针对标准中的部分章节,新标准把它们删去的同时,在对应内容处以引用标准的形式呈现,既保留了术语系统的完整性,又简化了其文字呈现形式。

2核心技术差异

2.1基本要求

旧标准的基本要求完全引用自GB 19272—2003[6],仅考虑了人体运动学规律方面,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不具针对性。因此,新标准在旧标准的基础上新增了6项要求:一是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身体特点进行考虑;二是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考虑;三是对器材安全性的评估,保障中小学生的安全;四是对成人的可进入性进行考虑,以达到帮助器材使用者的目的;五是对智能器材功能的要求;六是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2.2材料要求

新旧标准材料要求的變化主要体现在燃烧特性与有害物质限量两方面。首先是燃烧特性。鉴于旧标准的部分要求缺乏合理性与和科学性,以及因新型材料的应用导致的试验方法适用度降低,新标准对燃烧特性的要求以及试验方法都重新进行了修订。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将材料分成了柔软材料和塑料材料、其他硬质材料两类,并分别进行了要求。新标准对柔软材料和塑料材料的燃烧特性要求符合GB 8410—2006[7];对其他硬质材料,新标准采用以乙醇均匀浸泡并使其自然燃烧的试验方法,要求试验结束后材料试样表面留下的燃烧斑块的直径应不大于50 mm。

其次是有害物质限量。旧标准中虽明确规定完全禁止有毒、有害危险材料,但并未对有害物质进行明确说明,对实际生产的指导意义不大。新标准将人体易接触材料分成了金属件喷塑(漆)涂层、塑料件和橡胶件、纺织制品、皮革和再生革、聚氯乙烯人造革五大类,并对有害物质的限值进行了规定,既保障了中小学师生的身体健康,又使指标更具人性化。

2.3结构设计要求

新标准对防积水、封闭空间出入口、把手、棱边尖角、突出的螺栓螺母、管材、头颈卡夹、腿脚卡夹、手指卡夹、身体卡夹、跌落保护等要求进行了修改。

防积水方面,新标准扩大了要求具备防积水设计器材的范围,从包括各类通道的封闭式空间扩大到所有器材,更为全面。

封闭空间出入口方面,新标准修改了3项内容。一是删除了从入口开始计算,内部间距应大于2000 m的要求。二是更改了对封闭空间出入口直径的要求,从不小于500 mm更改为不小于750 mm。三是新增封闭空间内部可视性的要求,要求直筒滑梯与螺旋滑梯的不可视段分别不超过1200 mm和1500 mm。

把手方面,新标准修改了2项内容。一是把手尺寸的测量方式,由测量把手任何方向尺寸改为仅测量把手端部尺寸。二是对把手尺寸的要求,由整体不小于16 mm且不大于45 mm更改为端部直径不小于50 mm。

棱边和尖角方面,新标准修改了2项内容。一是将完全禁止棱边和尖角出现的要求修改为对棱边进行圆滑过渡或加以保护。二是新增当基材厚度小于6 mm的外露边缘,圆滑过渡指曲率半径等于1/2基材厚度的要求。

突出的螺栓螺母方面,新标准修改了2项内容。一是将永久性掩盖更改为应有永久性的保护措施,丰富了保护的方式。二是新增对无额外防护措施且凸出小于8 mm的螺栓螺母应去除毛刺的要求,减小了被毛刺划伤的风险。

管材方面,新标准新增1项要求,即人体易接触的管材末端应采用零部件或管塞封住,除使用工具外,不可拆卸,减小了手指卡夹的风险。

头颈卡夹方面,新标准进行了2项修改。一是可能产生头颈部挤夹危险的开口类型方面,新标准删去了开口可能先通过使用者的头或脚的头颈卡夹情况;新增完全封闭开口的头颈卡夹情况;新增开口类型的判断方法。二是构件开口大小方面,新标准删去对刚性圆(或环)形开口的内径要求,并新增对非刚性构件之间开口间距的要求,要求其间距不小于230 mm。

腿脚卡夹方面,新标准对平面间隙的要求与旧标准一致,但更改了对缺口大小的测量方式,由从一个方向测量更改为从垂直主运动方向测量,更细致地规定了测量的方向,符合客观上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

手指卡夹方面,新标准进行了3项修改。一是手指可能夹住的情况。新标准删去了高于1200 mm可能碰撞区域的较低边缘的洞口的卡夹情况,新增可变的缝隙与开口的管子两种卡夹情况。二是对使用者活动范围内开口大小的要求。新标准删去了当卡夹位置接近另一卡夹位置时不要求开口大于25 mm的情况;对于其他开口,新标准对其大小的要求不变,但优化了测试方法,由仅运用8 mm大小指形试棒进行检验更改为运用8 mm和25 mm两种不同大小的测试指进行检验。三是对可变的缝隙和直径大于25 mm的开口两种情况分别新增防卡夹的要求。

身体卡夹方面主要针对通道内的卡夹进行要求。新标准删除了对一端开口的孔道入口处倾角大于5°的要求,新增倾角大于15°两端开口的孔道需配置攀爬附件的要求,并删除最小内部尺寸应在通道最窄点测量的要求。

跌落保护方面,新标准修改了1项要求,并新增了5项要求。修改的1项是自由空间的圆柱体尺寸方面。旧标准仅对悬垂运动和垂直向下滑落两种情况的自由空间圆柱体半径进行了规定。新标准中则将其分成了站立、坐、悬挂三种情况,并分别对其自由空间圆柱体的半径和高度进行了规定:要求站立时圆弧半径为1000 mm,高度为1800 mm;坐时圆弧半径为1000 mm,高度为1500 mm;悬挂时圆弧半径为500 mm,高度在比抓握位置高时为300 mm,比抓握位置低时为1800 mm。新增的5项分别是:不必考虑跌落高度的情况,即非游乐区域;具体的跌落高度限制,即不超过3000 mm;攀爬时跌落高度的判定方法,即从最高脚支撑面到下部平台的距离或从最高手抓握位置到下部平台距离减去1000 mm;跌落空间的测试方法,即从设施的垂直投影处开始测量的设施周围向外延伸不小于1500 mm的空间;可在跌落空间存在的部件,即跌落高度小于600 mm的相邻构件,支撑、容纳或帮助使用者保持平衡的构件,相对水平面倾斜角度不小于60°的构件;对跌落高度超过600 mm或者非自主运动的小型游乐设施,在所有的防碰撞区域应设有缓冲层。

2.4表面质量要求

新标准在表面质量要求方面的变化主要有新增2项要求、删去2项要求以及改动电镀件和金属涂饰件涂层理化性能方面的内容。新增的2项要求分别是木制件封边和贴面应无鼓泡、脱胶、起翘等缺陷,金属制件热浸镀锌层耐盐雾性能经240 h试验后不应出现腐蚀现象。删除的2项要求分别是不锈钢除外的钢铁制件应进行表面防锈处理,以及外露木制件经防水处理后没有出现明显的膨胀、裂纹、变形等。

在电镀件方面,新标准对其耐腐蚀性能与镀层的结合强度2项指标都进行了修改。首先是耐腐蚀性能,新标准将其试验方法由依据QB/T 3826—1999[8]进行试验修改为依据GB/T 10125—2012进行24 h连续喷雾,同时,将其评价方法修改为按GB/T 6461—2002进行评价。其次是镀层的结合强度,新标准的试验方法仍引用QB/T 3821—1999中的弯曲法或锉刀法,但新标准对旧标准中根据制件的型材类别进行试验的要求进行了更准确的阐述。新标准规定,被测件为板材制件或线材制件时使用弯曲法;被测件为管材或不易弯曲的制件时使用锉刀法。同时,新标准还新增了2项要求。一是要求锉刀法选用的锉刀必须为QB/T 2569.1—2002中的规格为200~300 mm长(不连柄),锉纹号为2号(中齿)的扁锉、方锉或三角锉。二是说明弯曲法可由锉刀法代替,仲裁时用锉刀法。

在金属涂饰件涂层理化性能方面,新标准在冲击强度和附着力方面的要求与旧标准保持一致,但将旧标准中“耐候性能”项目修改为“耐盐雾性”项目,同时修改要求为“按6.5.8试验,经过500 h耐盐雾性试验后,划线处单向锈蚀不大于2 mm,未划线区无异常”。

2.5荷载要求

新标准在荷载要求方面的改动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旧标准进行要求的方式是将器材荷载的力分成多种类型,并分别设置具体数值对其进行要求,而新标准进行要求的方式则是在相同的背景下建立公式,依据不同情况代入不同数值得出不同要求。新标准公式的具体内容为:按6.6试验,在承载面施加的力F按式F=(Gk+1.5G)×4×9.81计算,器材不应损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不适用),其中,F为荷载;G为制造商明示的最大训练荷载;Gk为由使用者人体质量施加于承载面上的荷载;1.5为动载系数;4为安全系数;9.81为重力常数。

对于承载使用者人体质量的器材(不包括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新标准额外进行了规定。规定内容为:按6.6试验,在承载面施加人体质量(100 kg)4倍的静荷载,器材不应损坏。除此之外,新标准还将承受明显冲击荷载器材的静荷载能力要求由不小于4000 N修改为不小于5500 N。

2.6稳定性要求

新标准在稳定性要求方面更改的内容不多,主要体现在新增对非固定器材的要求以及部分修改试验方法的内容上。新标准将器材分为非固定安装与固定安装两类。对于非固定安装,新标准的要求与旧标准一致,但新增了折叠和储存两种应符合要求的状态。新标准的试验方法进行了修改,内容主要是考察器材在斜面上的稳定程度。对于固定安装的器材,新标准将其检验方法中多人使用器材状态下的主支架承载面大小的规定由宽度100 mm修改为宽度80 mm。

2.7安全警示要求

新标准在安全警示要求与旧标准内容基本一致,仅增加了一条“应符合GB/T 34289—2017要求”的规定,其内容主要是对安全标志和标签的规定。

2.8安全使用壽命及疲劳性能要求

新标准在安全使用寿命及疲劳性能要求方面更改的内容主要有2项:一是删除了旧标准中对各类器材安全使用寿命的具体限制,仅要求制造商明示器材的使用寿命;二是在疲劳试验次数上对部分器材重新进行分类及要求,要求摆动类器材疲劳试验次数为20万次,转动类器材疲劳试验次数为10万次。

2.9其他要求

在标志及使用说明书章节中,新标准删去了包装、运输、储存3项要求,新增使用说明书方面的内容,并对标志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在产品标志应包含的内容方面,新标准删去“脚标‘?的注册商标”一项,新增7项内容分别为器材使用寿命周期或失效条件、所执行产品标准的编号、器材允许的最大使用者质量、设计的最大训练荷载、同时使用人数的上限、使用者被允许使用器材的适应条件、安装要求或标志、操作人员能力要求。除上述变动之外,新标准还新增了智能化要求、电气安全要求、电子部件高低温性能要求3个板块,并删除了旧标准中有关管理与维护方面的要求。

3实施对策建议

比较GB/T 19851.1—2005,新标准调整了整体框架,在术语、适用范围等规定以及技术要求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变动。尤其是在结构设计要求方面,新标准新增了很大一部分内容,并在多个方面优化了试验方式,更改对试验结果的要求,这是相关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同时,随着科技发展,新标准还新增了体育器材智能化方面的内容,对企业进行中小学体育器材智能化方面的尝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相关体育器材生产企业要关注这些变化内容并及时调整生产控制工艺,以便更好地满足标准要求。新标准对中小学体育器材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好地保障了中小学生的利益。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对我国中小学体育器材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志向.培养学生运动意识锻炼学生健康体魄:从体育锻炼的好处谈起[J].学周刊,2016(28):204-205.

[2]坚持体育锻炼的五大好处[J].拳击与格斗,2020(3):4.

[3]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A/OL].(2019-07-09).https://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4]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部分:体育器材的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9851.1—2022[S].

[5]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部分:健身器材:GB/T 19851.1—2005[S].

[6]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19272—2003[S].

[7]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 8410—2006[S].

[8]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中性盐雾试验(NSS)法:QB/T 3826—1999[S].

【作者简介】

李岷谕,女,2002年出生,标准化工程本科在读。

(编辑:于淼)

猜你喜欢
体育器材中小学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智能化管理在体育器材中合理运用的策略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研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我国冰雪体育器材装备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一种轮滑鞋提送辅助体育器材的改进研究
中小学体育器材短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