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病床检验常见问题分析

2023-08-13 18:38董小茜
品牌与标准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医疗检验

【摘要】电动病床常用于患者的诊断、监护,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能够形成临床就诊所需的体位,是一种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本文基于医疗行业相关背景对电动病床检验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动病床;检验;医疗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3.04.032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in Electric Hospital Bed Inspection

DONG Xiaoxi

(Henan Provincial Institute for Drug and Medical Device Inspection

〔Henan Provincial VaccineApproval Center〕, Zhengzhou 450018, China)

Abstract: Electric sickbeds are commonly used for patient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enabling patients to form the position required for clinical use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They are a modern medical equi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common problems in electric hospital bed testing based on the relevant background of the medical industry.

Key words: electric hospital bed; inspection; medical treatment

电动病床是一种用于成人患者检查、治疗和护理,支撑患者身体,形成临床所需体位的医疗器械[1]。电动病床作为现代医院的新型医疗辅助设备,因其操作方便、移动灵活等优点,已逐渐取代板床和手动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电动病床因其制造工艺、设计等原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问题。

1电动病床检验常见问题

1.1挤压和剪切点

电动病床上的挤压和剪切点不符合要求是医疗器械检验中的常见问题。行业标准YY 0571—2013《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医院电动床安全专用要求》中规定,电动病床的可移动部件会构成危险的压切点,距离床垫支撑台外缘的硬边(向内侧)到该可移动部件的距离大于等于200 mm是被允许的。不合格的原因一般是床的可移动部件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挤压点或剪切点至支撑台边缘的距离小于200 mm。从安全方面来看,暴露的挤压点和切割点可能会压夹到患者或其他人的手指,造成伤害。建议将挤压点和切割点设置在离支撑台边缘大于200 mm的位置,或设置挡板使间隙距离大于200 mm。

1.2急停装置

急停装置设置不符合要求是检验中的常见问题。标准YY 0571—2013要求电动病床应配备由患者自行操作停止床功能控制的(床的运动)装置,这是为了防止患者在操作者改变床的形态时受伤。检查过程中常见的不合格原因有:1)电动病床没有设置急停装置。2)电动病床上虽然有急停开关,但是急停开关只能切断外接电源,部分电动病床仍能以内部电源供电运行,在紧急情况下无法阻止床的移动。3)急停开关放置位置的附近有患者或他人可能无意触碰到的功能按键。4)急停开关放置在患者难以触及的位置。为了患者的安全,急停开关应设置在床体的上半部分。

1.3异常动作和故障状态

标准YY 0571—2013要求在电网电压中断的紧急情况下,电动病床的靠背应能下降并实现垂头仰卧位(特伦德伦伯格氏卧位),即床垫支承台呈平面位,倾斜整个床垫支承台至少12°,致使患者的头低于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心点。在输电网电压急停的情况下,患者必须可以实现这种体位。检验中常见的不合格原因有两种:1)部分电动病床没有内部电源,电动病床正常工作时可实现靠背下降和垂头仰卧位,但电网停电时,电动病床不能正常工作。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电动病床中增加内部电源,或者增加手摇控制杆,以保证电网停电时仍能實现这个功能。2)部分电动病床并未设置靠背下降和垂头仰卧位功能。出现这两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企业在设计产品时不了解标准要求,只在高规格电动病床配备了这些配件和功能,低规格的电动病床没有配备。

2电动病床的优化策略

2.1强化电动病床与转移床对接

医院接到重症患者后需要马上进行手术,术后存在患者不能移动的情况,例如,骨撕裂、髋关节移动、骨脆弱性等患者,术后禁止移动,以避免二次伤害[3]。部分医院会徒手运送手术患者,运送者操作不当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为减轻患者的痛苦,迫切需要强化电动病床与转移床的对接。这不仅能够节省大量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对患者二次伤害的概率。通过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利用现代的通信设备,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调查了各机构迁移床位的使用情况,得出电动病床行业现状如下:目前,交会对接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在电动病床的结构和功能上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另外,很多从国外进口的对接机器,存在与国内电动病床不匹配的问题。大多数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在床和平车之间反复移动的需求,例如接受检查,手术接送等,传统的徒手搬运方法需要多人参与,这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目前,使用较广的护理工具是一次性滑动垫,主要适用于骨折患者、ICU重症患者、术中患者,其可以将病人从平板车、手术台、CT台转移到病床上,减少患者在搬运时产生的痛苦。一次性滑动垫这类工具在使用时比较方便,但无法长期循环使用,产生浪费,所以强化电动病床与转移床的对接是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2.2提升电动病床的可靠性

电动病床的安全性、专业性、可靠性是保证电动病床稳定运行的基础和关键,检验中发现,电动病床在高载重运动时容易发生故障,表现多数为推杆形变或电机动力不足产生的角度无法达标等。研发机构在设计电动病床时应充分考虑运行中电机压力变化、承受力度等方面的影响,针对需求进行综合研究,设计合理方案,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电动病床设备内部结构复杂,相关人员应优化设备可靠性,降低设备部件的产生故障概率。在优化设备可靠性之前,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部件,为提高设备可靠性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要结合设备的特点,制定相应方案用以管理和维护产品。电气部件控制装置的协同构成会对设备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要充分结合产品实际情况确定相关参数后再选择部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良品率[4]。在电动病床电机动力控制方面,设计时应尽量细化功能,使用更大动力的电机的同时减少功率损耗。在实际设计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行驶,优化布线设计,减少导线的弯曲数,尽量不让导线返回。在医疗病床设计方案中,应力集中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应科学地完成测算,加强对病床应力集中的数值计算,以获得理想的结果。在电动病床设计中,合理地测算,把握病床应力的数据信息,对于医疗病床产品结构设计具有核心意义。

2.3合理选用原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医疗器械的人性化设计坚持以功能和技术为基础,以使用方式和用户需求为核心,把使用者的情感体验作为最终突破口。病床作为根据病人的治疗需要和卧床生活习性而设计的护理床,是医院中最基础、使用最广泛的医疗器械,在选择电动病床的制作材料方面,除了注意材料的安全性以外,还应注意材料的导热性,耐磨材料本身的韧性、强度等。只有考虑全面,才能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使所用材料符合要求,避免医疗事故,减少安全隐患。在设计之初,选择适合的材料,正确安装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运行,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只有设备正常运转,才能确保其使用寿命,进而切实保障医院的医疗功能及经济效益。

2.4优化数据监测收集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科学技术,对电动病床的使用、维修进行科学监测,能够更好地降低设备故障率,优化病床设计。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对设备的监测,相关行业不能及时关注到设备的损害情况,不能及时制定对策和实行有效的缓解措施,导致对设备的损害不断加大。为此,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突破相关行业科技瓶颈,完善监测机制,应用新技术,实行全面的监测措施。为保证电动病床综合方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建立电动病床综合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科学性和可量化性。

科学性:为了保证指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电动病床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须有科学依据。可量化性:在电动病床评价指标体系中,对于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应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值。对于不可量化的指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值。1)应建立规范化的系统和管理,从系统设计、系统结构、软件辅助、数据管理、工作规范等全面控制规范。根据系统的构建和运行规范,特别是日常的维护管理上补充动态化管理规范。2)保证控制系统整体稳定,避免造成系统故障。加强对硬件系统的管理。3)制定工作规范,系统的维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维护,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了解各种功能测试运行的情况,及时记录,及时处理问题。

目前,国内多采用智能电动病床控制系统,电动病床运行中由于设备故障产生问题时易发生医疗事故,智能电动病床的运行方式有助于在早期发现安全问题。當数据变动、参数异常发生时,智能计算机系统能立即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给检查人员提供一定的依据,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在传统运行方式下的漏电现象,减少了检查工作的负担。电动病床实时监控技术可以对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

2.5规范电动病床状态检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设备的需求也在增加,医疗设备的生产环节复杂,为了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设备的安全性变得更加重要。很多企业对医疗设备健康状态的评价没有统一的分析诊断模式,缺乏科学把控设备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评价方法。以往,企业都会进行定期检查,这不仅需要购买原料、支付人工费和加工费,还需要大量用于维护作业的流动资金。应使用更高效的检查方式,满足提升检修效率的同时更好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定期对电动病床的状态进行检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设备的故障,及时维护使设备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化。同时,重视电动病床的状态检查,确保设备整体运行的安全稳定。实施病床状态检查,发挥状态检查的预防作用,重点检查设备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根据评价检查结果,为设备的维修和更换提供信息。状态检查评价通常分为检查后评价和年度评价两种。工作人员应在每次实施状态检查活动时,对检查的状况和结果进行评价,并将其效果与设备的改善联系起来。在医疗行业,每年都应对设备状态检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设备运转中存在的问题,为第二年的设备采购、运转、检修等提供参考。

3结束语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厂家在设计、生产电动病床时没有按照标准YY 0571—2013的要求进行,生产企业作为标准执行的主体,必须规范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工艺,严格遵守标准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产品的质量,让患者使用到放心、方便的医疗设备。

【参考文献】

[1]祖国栋,殷纪英.浅析医用病床发展趋势[J].医疗装备,2009,22(4):44-45.

[2]陈嘉晔,颜林,潘健涛.医疗器械常见安全问题[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2(2):34-33.

[3]陈双双,冯靖祎.ArjoHuntleigh ENTERPRISE 3000B多功能监护病床的维修实例与改进建议[J].医疗装备,2021,34(5):128-130.

[4]张少茹,陈万强,张毅,等.多功能医用病床的研究[J].中国康复,2010,25(5):392-393.

【作者简介】

董小茜,女,1990年出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医用电器检验检测。

(编辑:侯睿琪)

猜你喜欢
医疗检验
医疗合同中医方违约责任的判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稿简则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稿简则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