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背景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析

2023-08-14 23:42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放管服公立医院资产

唐 静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601)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各级财政部门资产管理政策的不断推出,尤其是《关于深化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放管服”改革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标志着对国有资产监管越来越严格,公立医院承担的资产管理压力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公立医院加快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更好地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目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较多问题且有待解决,因此,如何在“放管服”背景下,不断提升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价值管理、实物管理和信息管理的一体化综合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公立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高质量的加快发展,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效是值得探析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部分公立医院管理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思想,各层级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效益意识也较为薄弱,带来思想上的松懈和具体管理行为上的随意粗放。

管理意识薄弱表现在固定资产购置上,如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购设备需求,公立医院在确保当前有足够经费采购的前提下,可能未经过充分的前期论证,未考虑原有类似的设备存量和使用状态购置该设备,购置后可能由于安装场所条件不符合使用要求、操作人员不具备执业资质、缺少相关配套试剂、耗材等多种客观因素,导致设备无法投入使用或使用率不高的现象出现。

管理意识薄弱表现在固定资产使用上,如对闲置或待报废资产随意丢弃、未按程序审批报备擅自调拨、置换资产,产生账实不符问题;设备使用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操作不当,设备日常保养维修不规范、不及时等情况,造成设备损坏问题,延误患者检查治疗,还产生不必要的维护支出。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贯穿于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包括科室申购、采购立项、资产购置、资产验收、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多个环节。当前个别公立医院仍缺少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者部分公立医院已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但未根据国家和各级地方财政部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及公立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现状适时修订,陈旧制度已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大多数采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尚有部分公立医院没有独立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而是由财务部、医学工程部、总务部和信息中心等行政职能部门共同管理,资产管理职能分散、权责不清,且违反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业务管理中不相容岗位的规定。如资产财务账与实物账、资产保管与清查必须分离的规定,相关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相应类别固定资产的日常工作进行归口管理,各自制定归口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口径不统一,容易出现管理洼地,资产管理部门之间推诿责任的问题。同时,相关资产管理制度中,多数公立医院也未明确资产管理的奖惩机制,使各层级资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的责任心降低,出现固定资产的损坏和流失。以上情形均是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的表现,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是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

(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不扎实,核算不规范

部分医院固定资产各层级管理人员缺乏相关财务知识和资产管理经验,造成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到位或核算不规范,导致固定资产丢失、损毁、资产收益损失等问题。

固定资产使用未落实“一物一卡”的规定,未规范粘贴资产卡片标签,成套购入设备仅部分张贴固定资产卡片,资产使用单位卡片信息未更新,资产卡片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一卡多物、一物多卡、部分有物无卡的情况时有发生,易留下固定资产流失的隐患。

固定资产存放地址发生变动,资产使用部门未及时申请办理借用、调拨手续,造成科室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给年度资产清查盘点带来困难。

固定资产管理出现机构变动,人员岗位调整或离职、退休时,未办理固定资产清点交接手续,特别是使用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笔记本电脑、扫描仪等通用办公设备和移液器、流量计等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出现物随人走、无法查明去向的情况,极易产生固定资产流失和责任不清的问题。

公立医院接受无偿调拨和捐赠的固定资产,由于接受固定资产时,对方未提供相关价值凭据,无偿调拨和捐赠的手续不齐全、不完整,部分公立医院因此没有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成本并及时入账。或者资产使用科室零星购置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标准的设备、仪器,财务部门误将采购款列入当期费用报销,形成应计未计固定资产,出现账外资产且无人监管的情况。

公立医院临床、医技等业务部门追求配置新、功能全的医疗、科研设备,提前淘汰更新已有设备,专科专用设备又无法合理调剂供其他部门使用,造成尚可使用设备变为低效使用或闲置状态。

公立医院资产出租管理不规范,经营性房屋、场地出租未按“放管服”文件要求履行上报、审批、备案手续,出租租金未经科学评估论证并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实行公开拍租,造成资产出租收入明显偏低于市场价值,同时也未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将所得收入上缴财政。

公立医院历史遗留问题中,待报废处置固定资产长期积压不及时处置现象普遍,资产使用科室对于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且无法使用的设备、办公家具等固定资产,未提出申请办理报废手续,存在固定资产流失风险。或者科室规划调整改造拆除的固定资产,无人牵头申请办理报废手续,多年仍在账面反映,造成账实不符的情况。

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B7-H4和B7-H6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这两种蛋白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处置未严格履行审批备案手续,存在未经第三方资产评估事务所鉴定评估,也未经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情况下,由供应商回收置换更新设备,产生置换损失的风险。或者未按照流程申报审批,未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办理固定资产处置,将固定资产自行随意处置,出现残值收益背离实际价值,给资产处置带来损失。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滞后

公立医院在医疗、教育、科研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固定资产总额不断增加,医院固定资产主要以医疗设备为主,不仅种类繁多、位置分散且专业性强,管理工作难度逐渐变大,部分医院未能执行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未购置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或固定资产信息化程度低、功能不全。只有简单的固定资产入库、出库、调拨操作功能,不能全面、真实、直观地反映固定资产账目、变动增减、业务变动状态、历史数据等情况,因此各部门之间不能有效沟通协调,其相关数据信息不能共享共用,导致资产核算与管理信息不同步,出现账目不符、重复购置、家底不清的情况。无法依托滞后资产管理系统为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产生资源浪费的风险。不能线上开展出租、处置等管理事项,无法实现资产网上审批业务,不能有效融合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资产模块衔接各项资产业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质量不高,与科学、规范、精细、信息化管理资产尚有较大距离。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优化建议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公立医院要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首先,公立医院要转换固有的思维模式,上至医院管理层下至每位职工,摒弃“重购买、轻管理”的传统管理理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其次,公立医院需进一步加强各层级资产管理责任,加强对科室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资产管理人员及实际使用人开展分层级的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指导,督促组建一支业务全面、责任心强、人员相对稳定的资产管理员队伍,将科学规范的资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传达至每位职工,营造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氛围,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环境,促进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在“放管服”改革要求下,部分固定资产业务放权给主管部门审批或由单位自行决策后报主管部门备案,这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迫使公立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切实贯彻“放管服”文件精神,将政策落实到医院管理制度和具体行动中。一方面,公立医院应成立国有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指导、监督医院资产管理工作,规范资产管理行为,明确各层级资产管理人和实际使用人的岗位责任,强化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应构建一套符合“放管服”改革要求,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包括且不限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备申购制度、采购验收制度、保管使用制度、出租出借制度、报废处置制度、资产核实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等。整个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建立,将用以规范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资产管理风险的发生,同时医院要确保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得以有效实施,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保证从资产采购到使用维护再到报废处置等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凡事都有人负责、有章可循、依规办理,实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监管。

(三)优化固定资产核心管理流程

公立医院应以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为导向,努力夯实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断完善细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流程,做好科学配置、动态管理、及时处置,形成规范严谨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流程,推动固定资产能更好地发挥使用效能,更好地促进医院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1.优化固定资产配置流程,把好资产“入口”关

加强新增配置固定资产管理,根据医院战略目标规划和科室业务发展实际需求,全面真实地掌握医院存量资产数量和使用状况。结合固定资产配置数量标准和价格标准,立足实际、讲求实效,做好购置前的充分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涉及固定资产价值较高的重大配置事项。经医院内部集体决策通过,科学分配预算资金,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切实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

加强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登记验收和资产卡片管理,做到有物必登、登记到人、一物一卡、不重不漏,定期核对更新资产台账,规范粘贴资产卡片标签,确保物卡相符。落实使用科室变更,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调整变动,实际使用人离职、退休,需先办理资产有序移交手续,及时变动调整固定资产存放地点,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明确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岗位责任,做好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出现故障及时维修,确保设备使用高效。

加强资产账面审查。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定期与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核对,确保账卡相符;杜绝漏记等形成的账外资产,确保账实相符;对于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单独登记备查,并做好维护和管理;非医院所有权属但长期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建立并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对于价值无法进行确认入账的固定资产,可以参照政府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价值确认方法进行估价,并作为财务部门入账依据。

加强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清查,应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盘点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和实际使用状况,同步更新调整固定资产信息。清查中若发现固定资产盘盈和盘亏事项,需详细查明原因后及时按财务和资产相关制度规定处理,确保账实相符,资产信息全面、准确和完整。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每年度对大型固定资产日常维护、账实相符、使用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情况,设计多维度绩效指标,相应设置不同的指标权重,结合购置设备时科室提供的经济效益承诺,实施跟踪绩效,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能。

加强固定资产出租管理。完善房产出租事项的医院内部决策程序,集体研究通过后,严格按照“放管服”文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资产出租审批和报备手续,采用公开交易方式组织拍租,并及时执行合同约定收缴租金,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上缴财政,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3.优化固定资产处置流程,把好资产“处置关”

加强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使用状况的审查,经医院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后,确需淘汰或无法修复的固定资产,应予以及时申请办理报废、报损,待处置事项经医院内部集体决策通过后,按照“放管服”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上报处置需求,依据处置事项批复等相关文件,组织具有评估资质的第三方进行资产评估,并通过公开进场交易的方式处置,后续进行调拨、报损、报废等处置核销处理。

(四)开发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1.资产信息化系统提供了全员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平台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针对不同层级资产管理工作的内容及范围,设置相应的业务办理权限,使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精细规范,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通过资产信息化系统,增强全员主动参与资产管理意识,提升了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2.资产信息化系统是全过程动态化的资产管理工具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每个模块设计的功能,对应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因此,利用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能够快捷准确地统计每件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动态数据信息,实现对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相关部门也可实时从系统中查询真实、准确、完整的资产信息,如资产使用状态、购置成本、折旧状况等数据,为医院服务项目测算、全成本核算、绩效考核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为医院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持续优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随着政府会计核算管理进一步深入,资产信息化系统可以支持优化预算、配置等方面的管理力度,提升财务数据和资产数据质量。落实财务部门决算报表、资产年报及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对比,审核填报同口径数据一致的要求。医院需要不断深化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持续优化医院资产管理系统功能,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系统融合,衔接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资产模块数据,同步资产卡片要素、资产分类及代码等基础信息,动态化同步资产业务,确保实现价值管理、实物管理和信息管理的一体化全流程管理。

三、结语

当前,修订后新版《固定资产等资产基础分类与代码》已发布实施,资产管理也已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得到全面应用。“放管服”背景下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切实结合资产管理现状,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依托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推动资产管理实践和创新,才能实现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保障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良性高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猜你喜欢
放管服公立医院资产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