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论说风格

2023-08-15 17:53史晓婷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29期
关键词:文段墨子弟子

史晓婷

入乎其内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思潮交锋,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亦对人类思想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同学派著书立说,思想各有千秋,文风各有所长。

总体来说,先秦散文根据论说风格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语录体。以儒家经典《论语》为代表。辞约义富,语言简练,浅近易懂,用意深远,风格雍容和顺、纡徐含蓄。《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其通过描述简单的对话和行动来展现人物形象。比如,颜渊问如何行仁,孔子回答,接着颜渊又问具体做法,孔子回答,最后颜回表示要坚决执行。对话间,一个善于思考领悟又坚决践行的弟子形象和一个循循善诱又学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呈現在读者面前。

2.韵散结合体。以道家经典《老子》为代表。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老子》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抽象的哲理,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善用辩证思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还善用逆向思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行文简洁凝练,句句警言,句式整齐,韵散结合,极富音韵之美。

3.对话体。以儒家经典《孟子》为代表。篇幅上较《论语》长,议论增多,有较强的文学性。《孟子》善于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因势利导地进行论辩,同时,多用比喻和寓言增强形象性。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用“孺子将入于井”营造情境进行说理,得出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结论,进而引出“四端”学说,最后提出“仁政可行”的论点,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极具思辨性。

4.寓言体。以道家经典《庄子》为代表。用寓意说理,想象雄奇瑰丽。庄子善于运用形象化的寓言,把自己的思想隐含其中,使情感更加深邃,寓意更加深刻,所谓“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便是如此。《五石之瓠》中庄子运用“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来证明“世俗之无用,或可大用”的观点,深入浅出,含义更加丰富。

5.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以墨家经典《墨子》、儒家经典《荀子》、法家经典《韩非子》为代表。虽派别不同,但都能通过独成篇的专题论文来论证自己的思想。比如《墨子》中的《兼爱》,先提出圣人“必知乱之所自起”,然后明确“皆起不相爱”,进而提出“兼相爱”的论点,分析论证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在论证中,我们亦能感受到墨子“意显语质,言多不辩;重视实用,不讲文采”的论辩风格。

无论是语录体、韵散结合体,还是对话体、寓言体,抑或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先秦诸子散文都以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傲然于中华文化史,对后世散文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出乎其外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题目。

文段一: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选自《庄子·应帝王》)

文段二: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文段三: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

(选自《庄子·人间世》)

鲁迅认为,庄子之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读了上述三则文段,谈一谈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论证风格。

答:

2.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猜你喜欢
文段墨子弟子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弟子规
单一·连贯·完整
“墨子号”与墨子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弟子规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