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含生姜结合脐灸预防脊柱全麻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2023-08-15 03:09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5期
关键词:甲氧氯普胺恶心生姜

袁 源 杨 娟

江西省赣州市中医院 341000

脊柱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常需忍受剧烈疼痛,而静脉自控镇痛(PCIA)具有镇痛作用,可减轻手术应激,有利于患者康复[1]。但PCIA的主要成分为阿片类药物,加之脊柱疾病手术常需全麻,而全麻所使用的麻醉剂量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术后可能发生恶心呕吐,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睡眠,进而延缓术后康复[2-3]。针对此,临床多采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止吐,但此药物使用后易引发昏睡、乏力等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健康[4]。常规护理注重术后监测病情、心理疏导等,虽能够缓解患者不适,但在预防恶心呕方面仍存有局限性。中医学认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与胃气上逆、胃失和降密切相关[5]。生姜具有散寒解表、降逆止呕等功效,而脐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姜与艾灸结合作用于脐部,借助艾灸的热力将姜的温中功效透入肌肤,以达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临床对于口含生姜与脐灸结合在预防脊柱全麻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所致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缺乏有效探究。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80例脊柱全麻术后使用PCIA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分析口含生姜结合脐灸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全麻术后使用PCIA患者80例。纳入标准:(1)择期行脊柱全麻手术患者;(2)咀嚼功能正常,且术后使用PCIA止痛;(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Ⅳ级;(4)未参与其他临床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加此项研究。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2)对生姜过敏者;(3)脐部有炎症或皮肤破损者;(4)口腔溃疡者;(5)麻醉药品依赖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1.68±4.73)岁;手术时间1~3h,平均手术时间(2.08±0.43)h。干预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1.98±4.62)岁;手术时间1~3h,平均手术时间(2.12±0.40)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即开启PCIA镇痛泵(镇痛泵内药物成分由舒芬太尼100μg、尼松240mg、托烷司琼1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常规输注剂量为2ml/h)模式,病房温度(18~22℃)、湿度(50%~60%)适宜,且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做好管道护理及心理疏导,每隔2h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活动,并依据其病情恢复情况,指导其下床活动,若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需遵医嘱肌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用药次数依据患者病情而定。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术后给予口含生姜结合脐灸干预:术后6h即可开展口含生姜结合脐灸干预。(1)口含生姜:首先选用日常食用的老姜,洗净晾干去皮,切成小方块,大小约3cm×2cm,厚度约1cm左右,术后6h左右(精神状态好的患者可以提前到4h左右)指导其咀嚼生姜片,含至姜片无味即可吐掉,之后在患者每餐进食后指导其咀嚼生姜片2次,共干预1d。(2)脐灸:评估患者既往史、过敏史、对疼痛、热度的耐受程度、施灸部位的皮肤情况、心理状态,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圈(直径、厚度均为4cm、中间圆洞直径1.5cm),之后将其放微波炉加热中火15~20s;向患者讲解脐灸原理及操作流程、目的等,获得患者理解和配合,随后协助其取平卧位,充分显露施灸部位,此过程中需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用清洁沙块清洁局部皮肤,操作者手抹按摩油,在患者腹部进行经络穴位按摩3~5min,重点按摩中脘、天枢、气海、关元、中极穴位,力度均匀,使腹部皮肤微微发烫为宜;在患者腹部铺清洁毛巾,将面圈放置腹部神阙穴处,予老姜末、食用盐1∶1比例填满中间圆洞,再将艾绒用规格模具制成锥形艾炷(直径约2cm,高2cm),将做好的艾炷垂直放置于面团正中,然后将其点燃,并注意观察患者情况,燃烧完第一炷紧接着更换第二炷,每炷燃烧时间大约为20min,共燃3炷;于每日上午干预1次,共干预4d(术日~术后3d)。

1.3 观察指标 (1)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于术后0~6h、>6~24h、>24~48h、>48~72h评估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患者术后未出现恶心呕吐为0级;以出现恶心但未伴有呕吐为1级;有恶心且伴有呕吐,但呕吐可控为2级;呕吐次数>1次,需用药物方可控为3级;恶心严重,呕吐频繁且难控为4级。恶心呕吐发生率=(1级+2级+3级+4级)例数/总例数×100%。(2)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次数:于术后0~6h、>6~24h、>24~48h、>48~72h统计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情况。

2 结果

2.1 恶心呕吐发生情况 干预组术后0~6h、>6~24h、>24~48h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72h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4。

表1 两组0~6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6~24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对比[n(%)]

表3 两组>24~48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对比[n(%)]

表4 两组>48~72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对比[n(%)]

2.2 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情况 干预组术后0~6h、>6~24h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48h、>48~72h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情况对比[n(%)]

3 讨论

PCIA是脊柱全麻术后常用镇痛方案,具有镇痛效果佳、效果持久等优势[6]。但PCIA的主要成分为阿片类药物,使用后会抑制患者胃肠蠕动,加之脊柱全麻患者受术前禁饮、禁食、术中使用麻醉药物等因素影响,术后恶心呕吐等发生率较高,增加患者痛苦,延长其住院时间。针对此,临床通常肌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镇吐,但使用后不良反应较多,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7-8]。因此,采取一种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预防恶心呕吐、减少止吐药物的使用至关重要。

常规护理通过术后心理疏导、康复干预、管道护理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影响,缓解其术后不适,但未采取相关干预措施预防恶心呕吐,导致止吐药使用率较高,临床应用有所受限。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术后0~6h、>6~24h、>24~48h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0~6h、>6~24h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72h恶心呕吐发生率相近,术后>24~48h、>48~72h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率相近(P>0.05),提示口含生姜结合脐灸在预防脊柱全麻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所致恶心呕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原因在于:中医学认为恶心呕吐的发生多因胃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且受手术及患者不良情绪影响,造成气血两虚、肝郁气滞,以致脾胃功能失调,从而引发恶心呕吐。生姜味辛、性温,具有散寒解表、降逆止吐的作用[9]。现代药理学认为,生姜中的有效成分为姜酮和姜烯酮混合物,其具有较强的末梢性镇吐作用,且还能够促使肠管松弛;生姜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姜烯、姜辣素,可促进胃肠运动,从而起到预防恶心呕吐的作用[10]。脐与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四经直接相通,施以艾灸刺激,再配合姜散寒解表、温中止吐的作用,可调节阴阳平衡,使气血和畅,疏肝理气,改善脾胃功能失调。同时,脐灸将艾灸、穴位、药物三者的功效融为一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规格面团为介质,上置艾炷、中间圆洞置老姜末、食用盐,在肚脐上隔姜灸,利用肚脐皮肤薄、吸收快的特点,再借助艾灸的热力,刺激组织,以此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可改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将口含生姜与脐灸相结合,可起到良好和胃止逆、散寒止吐的作用,有效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从而减少止吐药物的使用率,减轻患者痛苦,加快其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口含生姜结合脐灸能够有效预防脊柱全麻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所引发的恶心呕吐,积极控制止吐药物的使用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猜你喜欢
甲氧氯普胺恶心生姜
夏吃生姜益健康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地龙生姜平喘
甲氧氯普胺对脑梗死鼻饲患者卒中后肺炎的临床疗效
生姜拌醋治腿关节疼
足三里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预防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观察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66例胃溃疡复发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