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科研育人”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15 03:09胡小冬沈缘缘郭利红王姝蘅唐雪婷居丽文王诺彤沈安祈杨小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5期
关键词:训练项目立德树人育人

胡小冬 沈缘缘 郭利红 王姝蘅 唐雪婷 居丽文 王诺彤 沈安祈 孟 迪 杨小迪

蚌埠医学院,安徽省蚌埠市 233030

科研育人是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同时实现育人的功能。科研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教师在科研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的同频共振,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认为:“大学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学生在大学里不仅学习知识,而且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下简称“大创”),是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的一项基础教育,是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创的宗旨是针对传统人才培养中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强、实践能力弱和社会适应性差等诸多问题,试图通过项目实践过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等[2]。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了思政教育的多个元素,且它们之间有相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共同的教育实质,决定了其互利共赢的关系[3]。贯彻高校教育改革,把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转换成一种教育理念,坚持将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融入立德树人教育当中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高校作为科研基地和人才输出的重要场所,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4]。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现状

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需要高校加强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体系[5]。大创的实施至今已经形成以国家级大创为龙头,省级大创为骨干的项目实施体系,部分高校还开展了校级大创[6]。目前,1 000余所本科高校的90万名大学生参与国家级大创,累计22万个国家级大创获得资助,内容覆盖全部学科门类,支持经费约37亿元[7]。

大创分为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创新训练项目、商业模拟运行研究的创业训练项目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创业实践项目三类[7]。我校近三年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立项数见表1。

表1 蚌埠医学院近三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情况

从此表中可以看到我校在各级各类大创项目中,创新训练项目占大创总数的92.98%,且各级创新训练项目立项数逐年增加。可见引导我校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的创新训练项目对于我校大创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大创计划经过多年的运行,参与的大学生人数也逐步增加。在校园里浓郁的“双创”气氛中,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和实践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2 科研育人,同向同行

2.1 明确申请目的,端正申请动机 大创的申请要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原则,对于本科阶段的医学生来说,应结合自身条件和学习规划,主动了解大创的信息和申报要求,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联系相关方面的指导老师开展大创活动。部分同学参加大创是为了在评优过程中得到更多加分,还有的同学是希望在保研中能得到更多的资源等,已经偏离了申请大创的初心。大创是源于对未知科研现象的强烈的探索欲望,让兴趣成为学生科研活动最好的老师,让科技报国的雄心点燃科研活动的热情,这才符合大创本来的模样。每一名积极要求参加大创团队的学生,都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的调查问卷:第一,参加大创的动机是什么?第二,对哪些科研课题感兴趣?第三,加入大创团队的预期目标是什么?第四,愿意接受团队哪些角色的安排?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初步判断学生加入大创的目的,优选动机纯正的学生加入大创团队,以保证科研的初心。对本科阶段的学生而言,创新训练更应注重过程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注重在科研过程中的收获,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不可将对科研的兴趣转变为学业的负担[8]。

2.2 因材施教,团队合作 大创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讲究团队的合作,可以说建立梦想靠自己,实现梦想靠大家。任何一个项目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团队中所有成员的努力。但是团队中每一个人的性格和能力不同,因此可以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优势。例如性格外向、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实验材料的采购和项目的汇报等工作;性格内向、细心谨慎的学生可以开展细胞实验;胆量大、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动物实验等。一个团队成员大概有4~5名本科生参加,他们可以分成体外实验、体内实验和分子实验三个小组,“三管齐下”同时展开对课题的研究,团队成员通过分工合作能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同时也能从中学习如何在团队工作中与成员沟通交流,进而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9]。

2.3 以规则意识规范科研行为 每一项实验活动的开展都要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强化实验室安全红线意识。学生开展实验前必须参加每学期一次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操作规范培训,经过培训合格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进入实验室的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习危化品管理、危险废弃物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等一系列实验室安全管理文件。同时每一位学生还要参加实验室特种设备操作培训、科研楼疏散演练等实训活动,从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双向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在学生的意识里让安全的警钟时刻敲响。学生开展实验时,必须有导师或者研究生对其进行指导,严格执行安全要求规范,切实落实导师责任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广大学生实验安全,营造安全和谐的科研环境。

2.4 以敬畏之心善待生命 敬畏生命是医学人文的核心与基石,同情、仁爱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动物实验是科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的重要途径。如在动物实验过程中,要遵循3R原则,即Reduction(减少)、Replacement(替代)、Refinement(优化)[10]。在保证数据信息的数量与精确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动物的使用。能使用其他方法就尽量不用动物进行实验或研究。如果必须使用动物时,可以通过改进条件,善待动物,提高动物福利,尽量减少非人道程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如从我校动物中心订购符合标准的实验动物、实验设施、实验饲料、笼具等相关产品,不得戏弄、虐待实验动物,避免或减轻给动物造成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11]。如对SD大鼠解剖取胸主动脉时,实验之前要求团队所有成员向这些动物们默哀3分钟,以感谢动物们对科研实验所做出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用异氟烷对实验动物采取麻醉,操作过程中要求动作轻柔,减轻实验动物的痛苦。实验后动物尸体交给我院动物中心统一处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院举行的“我与实验动物的故事”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活动,以真情实感表达对实验动物的感激与尊重,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2.5 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 科研就是发现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客观规律,所以求真是做科研的一个基本要求。诚信是科研之基,为人之根本。然而这个发现客观规律的历程通常很艰辛,甚至有时候因为技术手段或者其他原因会得到与预期大相径庭的结果,这时就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阴性结果的原因,尊重数据、尊重事实,揭示科研实验的真相,守住科研的底线。笔者会不定期通过QQ群发布最新预警期刊名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每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通报,以及讲述哈佛教授“心肌干细胞”造假事件、日本STAP细胞事件。通过这些事例警示学生做到学术诚信。在科研实验当中,更多的是教会了学生怎么做一个诚实守信、公平正直的人,这比做科研本身更加重要。

2.6 用批判的思维,不断创新 在大创研究中,鼓励学生查阅文献,了解所研究的领域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然后以此为基础,探索另一个未知的科研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重复、验证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要鼓励学生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冷静的思考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更要引导学生大胆怀疑、勇于挑战权威,用批判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然后探索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例如通过讲述南方医科大学董为人教授如何带领一群本科生通过实验证实心脏浦肯野纤维分布于全心壁而非心内膜下层,他们的这个发现改写了传统教科书的认知,更是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的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通过讲解吉林大学本科生改造传统Transwell小室单层模型变成双层模型,很好地模拟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又从血液中穿出血管壁进入其他脏器的经过血液途径发生肿瘤转移的模型,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善于思考,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

2.7 定期举行课题组汇报会,同时也是谈心会 我校各课题组在指导老师的安排下,通常每2~3周会召开1次课题组会议,学生向老师汇报近期实验进展,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下一步的实验计划;还可以分享所研究领域的国际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带教老师对实验结果和实验安排给出指导性意见。这样的课题组汇报会是师生思想交流碰撞的一次会议,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师生都非常重视和珍惜这样的时光。同时会上指导老师还会与学生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需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启明心智,潜移默化润泽每位大学生的心灵。会后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通过QQ、微信和电子邮件等平台加强德育教育无缝对接,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业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

3 结语

高校是大学生迈入高等教育的第一关,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大学里科研育人正是教师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科研活动之中,利用科研活动这个载体,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就是将思政教育似盐溶于水般地融入科研过程,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求,也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基本途径。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将规则意识、安全意识、团队精神、诚信友善、伦理道德、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科技报国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科研研究中,实现科学研究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达到协同育人效果。一方面促进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科研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训练项目立德树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探索研究——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双语字幕视频压制为例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创业训练项目持续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美国与缅甸的国际军事教育和训练项目:1980-1988年项目回顾兼未来展望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人本管理模式思考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