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县4种“杂交水稻制种+菜”轮作栽培技术

2023-08-16 21:18姚元勋吴凤莲岳秀娟
乡村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菜薹西葫芦羊肚

姚元勋 吴凤莲 岳秀娟

1.贵州兆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岑巩 557800;2.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贵州 凯里 557800;3.岑巩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岑巩 557800

0 引言

岑巩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位于东经108°20′~109°03′、北纬27°09′~27°32′,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4 ℃,适宜杂交水稻制种面积9 173.33 hm2,有124 个坝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超过6.67 hm2。当地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是两系、三系杂交水稻制种优势区,也是全国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育性最稳定的优势区[1]。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岑巩县抢抓杂交水稻制种和蔬菜适宜生长季节的时间差,积极探索“杂交水稻制种+菜”接茬轮作模式,确保一年四季充分利用土地,实现“一年多季”“一田多收”目标。基于此,笔者选取油菜、西葫芦、紫菜薹、羊肚菌4 种蔬菜,总结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菜”轮作栽培技术,以期在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蔬菜连作障碍,增加农民收入[2]。

1 “杂交水稻制种+油菜”轮作栽培技术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岑巩县龙江河沿岸农户有冬季种植油菜的农业生产习惯,且近年来贵州省大力发展油菜种植,建设了一批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因此,依托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杂交水稻制种+油菜”轮作模式具有可行性。

1.1 油菜品种选择

种植户要综合考虑作物前后茬搭配及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油菜品种,建议选择早熟、高产、含油量高、生育期在190 d 以内的油菜品种。例如,油蔬兼用时,可选用油研50、油研早18、宝油150等侧枝萌发率高的甘蓝型油菜品种。这些油菜品种较早熟,苗薹期营养生长旺盛,抽薹早,薹茎粗壮,菜薹口感好;采摘后恢复能力和再生能力强,抗病性和抗倒伏性较强;菜籽油荠酸、硫苷含量双低,更符合大众对健康油的追求;每667 m2产量为150 kg 左右,产值达1 300 元,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3]。

1.2 种植时期安排

种植户要选择早熟油菜品种,油菜要在水稻移栽前15 d收割完成。在前茬水稻收割后对土壤进行耕翻晾晒,开沟整厢,可选择田间直播或育苗移栽方式种植油菜。根据岑巩县海拔及品种特性,育苗播种时间宜在9月中旬(提前20 d左右育苗,可提高后期油菜籽产量)。

1.3 油菜的大田直播或育苗移栽

1.3.1 大田直播。于水稻收割前10~15 d 排干水,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墒情,在水稻收割后采用免耕撒播的方式在大田直播(可利用无人机播种),每667 m2用种量为0.4~0.5 kg。直播油菜需均匀播种,出苗后及时间苗,每667 m2株数控制在20 000株左右。

1.3.2 育苗移栽。种植户可选用穴盘育苗或露地育苗方式,穴盘育苗应注意控水控肥、防止幼苗徒长,可结合病虫害防治适时喷洒0.5%丙环唑溶液。育苗移栽每667 m2用种量为0.1 kg 左右,按照苗床与大田面积比1∶10 准备苗床,播种时按照种子与普钙1∶5 的质量比混匀分厢定量来回多次均匀撒播,播种后用稻草、少量谷壳、遮阳网等覆盖苗床,有助于出苗整齐[3]。

一般苗龄35 d 左右、6 叶以上时就可以移栽。移栽时要做到不伤根、不损叶、多带护根土,要栽正、栽直、栽稳,要边起苗边移栽。每667 m2移栽4 500~6 600 株,行距40~60 cm、株距16~33 cm[3]。

1.4 田间管理

油菜移栽后,种植户要及时浇足定根水促进缓苗,有缺窝的要及时补苗,前期管理目标是促进营养生长,以抽发粗壮主薹和第1 侧薹为主。抽薹前要完成2 次中耕,第1 次中耕在直播出苗或移栽后20~25 d 进行,间隔25~30 d 后进行第2 次中耕;结合中耕进行培土,高度5~10 cm,以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抓力,避免后期植株倒伏[4-5]。

1.5 病虫害防治

油蔬兼用型油菜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菌核病、霜霉病等。根腐病发病初期,种植户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或4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30%甲霜·恶霉灵1 000倍液灌根或喷淋茎基部;菌核病发病初期,可用50%啶酰菌胺500倍液或40%菌核净500 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400 倍液等喷雾防治,视发病情况隔7~10 d 再喷一次;在霜霉病发病初期,可用80%代森锰锌200 倍液或70%丙森锌600倍液或40%百菌清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视发病情况隔7~10 d再喷一次。

油菜主要虫害有黄曲条跳甲、蚜虫、菜粉蝶等。在黄曲条跳甲、蚜虫低龄幼(若)虫期,种植户可每667 m2用金龟子绿僵菌3~4 kg 沟施或30%噻虫嗪2 500 倍液喷雾或20%高效氯氟氰菊酯4 000 倍液喷雾防治;在菜粉蝶低龄幼虫期,可用1.8%阿维菌素1 000 倍液或8 000 IU/微升苏云金杆菌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1.6 科学采收

1.6.1 菜薹采收。为保障菜籽产量,种植户需要在油菜主薹茎初现或第1侧薹高30~40 cm时,选择晴天采收第一批菜薹,采摘高度以20~25 cm 为宜,捆扎成0.5~1.0 kg 的小把装箱;采摘后每667 m2追施尿素5~10 kg,促进侧薹萌发和生长。薹用油菜可根据长势进行3~4批次采收。

1.6.2 菜籽收获。在5月上旬,70%~80%油菜植株角果呈黄绿色至淡黄色,或主序角果变黄,抑或中部籽粒变黑,即可收割。油菜收割后,晾晒5~7 d,选择晴天脱粒。

2 “杂交水稻制种+西葫芦”轮作栽培技术

2.1 西葫芦品种选择

西葫芦生长适温为22~32 ℃,开花适温为22~25 ℃。在“杂交水稻制种+西葫芦”轮作模式中,种植户应选择早熟、耐热、高产、高抗的西葫芦品种,如珍玉369、珍玉17、珍玉35等;同时选择早熟水稻品种。

2.2 种植时期安排

露地栽培秋茬西葫芦可以增加冬季蔬菜供应。水稻在8 月中旬收割结束,西葫芦应尽快接茬移栽。种植户要提前寻找订单,估算种植面积,并利用秋季闲置大棚提前育苗,于8月中旬移栽[6]。

2.3 整地

在水稻收获后,种植户要及时翻犁整地,起垄开深排水沟,每667 m2施用有机肥2 000 kg、磷酸二铵25 kg。

2.4 西葫芦的育苗移栽

农户可利用季节性闲置烤烟大棚进行西葫芦育苗。西葫芦种子播种前用75%多菌灵1 000 倍液浸泡10 min,然后用冷水洗净,再放入冷水中浸泡8~12 h,待种子催芽露白后播种。出苗后搭建遮阴棚,防止强光和高温烧伤幼苗。

当西葫芦苗长至两叶一心时移栽,株行距为40 cm×60 cm;于移栽前或移栽缓苗后在垄面覆盖银灰色地膜,以防止蚜虫和飞虱传播病毒[7]。

2.5 田间管理

在西葫芦苗期,种植户可在傍晚浇小水,以降低温度;前期应注意控水避免徒长,干旱时可在沟内浇小水浸灌;2/3 植株根瓜坐住时浇催瓜水,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开花期可用20 mg/kg 的2,4-D 涂抹花柄,以防止落花落果。每株西葫芦采收一两个瓜后,植株进入盛果期,种植户应及时做好浇水追肥工作,并摘除根部老叶,以利通风透光[8]。

2.6 病虫害防治

西葫芦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和病毒病等。针对白粉病,种植户可选用40%粉必清悬浮剂400 倍液或25%粉锈宁2 000 倍液喷雾防治;针对灰霉病,可选用50%速克灵1 000倍液或50%扑海因600~800倍液喷雾防治;针对病毒病,可选用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西葫芦常见虫害有蚜虫和飞虱等,种植户可选用70%吡虫啉3 000 倍液+30%噻虫嗪1 5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7 科学采收

西葫芦根瓜应尽早采收,中部瓜应根据植株长势采收,一般单瓜质量为300 g左右为采收适期,每667 m2产量为2 500~3 800 kg。

3 “杂交水稻制种+紫菜薹”轮作栽培技术

3.1 紫菜薹品种选择

紫菜薹属耐寒的一二年生蔬菜,生长适温为15~25 ℃,莲座叶耐0 ℃左右低温。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在植株由营养生长为主转变为生殖生长为主之前,莲座叶能充分生长,保证食用部分菜薹肥嫩、产量高。种植户可选择抗寒性强的紫婷6号、佳丽红婷、紫贵、大股子等紫菜薹品种进行越冬栽培。这些紫菜薹品种对前后茬水稻品种的生长周期要求不高,每株可产30~40根菜薹,管理得当可采至翌年3月,每667 m2产量达2 500 kg,产值3 000余元[8]。

3.2 种植时期间安排

在此栽培模式中,种植户要选择早熟杂交水稻品种进行制种,杂交水稻生育期在80 d 左右,7 月下旬左右收获完成。种植户可在7 月下旬利用季节性闲置烤烟大棚开展紫菜薹育苗,8 月下旬左右移栽,可实现提早上市。

3.3 选地

紫菜薹的根系入土层较浅,耐旱、耐涝能力均较弱,土壤水分对紫菜薹品质影响较大。紫菜薹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种植户种植紫菜薹要优先选择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块。

3.4 紫菜薹的育苗移栽

紫菜薹播种前,种植户要将苗床深翻平整,对土壤进行消毒;将种子放入55 ℃温水中浸泡10 min,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25~30 g,适当稀播,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以培育壮苗。紫菜薹早熟品种宜在苗龄20~24 d、4 叶1 心时移栽,株行距为20 cm×30 cm。定植前施足底肥,每667 m2施农家肥2 000 kg+51%硫酸钾复合肥100 kg+硼肥2 kg,均匀施入;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9-10]。

3.5 田间管理

种植户在紫菜薹整个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叶片萎蔫时及时浇水。紫菜薹整个生育期内要追肥四五次,第一次追肥时间为移栽缓苗后,要及时用清粪水追肥,促进生长;封行前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7 m2施用氯化钾加尿素10 kg;在侧薹、孙薹采收时再各追肥一次。

3.6 病虫害防治

紫菜薹常见病害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根肿病等。针对霜霉病,种植户可选用25%甲霜灵500 倍液或58%金雷多米尔600 倍液喷雾防治;软腐病的发生与机械损伤、高温均有正相关关系,种植户可在采薹后用泥巴涂抹伤口防止感染,也可用200 mg/L 农用链霉素或50%DT杀菌剂300倍液或15%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防治;针对病毒病,种植户可选用50%氯溴异氰尿酸1 000倍液或83增抗剂300倍液喷雾防治,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叶面肥钾宝;针对根肿病,种植户应注意深耕晒地、轮作。

紫菜薹常见虫害有黄曲条跳甲、蚜虫、小菜蛾、菜螟等。种植户应注意观察田间情况,发现害虫及时防治。防治小菜蛾、菜螟、蚜虫可交替使用25%功夫1 000倍液、70%吡虫啉3 000倍液或30%噻虫嗪1 500倍液;防治黄曲条跳甲可用52.25%农地乐1 000倍液[10]。

3.7 科学采收

通常在10月上旬、紫菜薹高35~40 cm、现蕾但未开花时开始采收。采收前期,每7 d 可采收两次;后期气温降低,可每7 d采收一次;采收宜在下午进行。

4 “杂交水稻制种+羊肚菌”轮作栽培技术

4.1 羊肚菌品种选择

种植户可选择耐低温、抗性强、出菇稳定的羊肚菌菌株,如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等。

4.2 种植时间安排

大部分杂交水稻品种可在8 月中旬收割结束。杂交水稻收获后,种植户要及时对土壤进行深耕晾晒。羊肚菌播种时间为10—11 月(该时期气温降至20 ℃以下,有利于羊肚菌生长),于翌年2—4 月采收,一般清明节前后采收结束。

4.3 整地起垄

杂交水稻收割结束后,种植户要开深沟排水晒田,并进行土地翻犁。土地翻犁前每667 m2撒生石灰60~100 kg或草木灰200~300 kg,调节土壤pH值,抑制杂菌生长及预防病虫害。土壤翻耕深度为15~20 cm[10]。整地结束后,种植户要提前搭好拱形竹架,覆盖白色棚膜和遮阳网;在大棚两侧深挖30 cm 排水沟,在大田中间加开十字大沟;在棚内开厢做畦,畦面宽1.0~1.2 m,畦沟宽25 cm,畦面开2条宽15 cm、深5 cm的播种沟。

4.4 羊肚菌的播种

播种时,种植户要将羊肚菌菌种掰成直径1.5 cm的小块,均匀撒在播种沟内,覆土2~3 cm,每667 m2播种量为200~300 kg。播种后将畦面浇透水,再覆盖厚黑色地膜[11-12]。

4.5 田间管理

播种后10~15 d,土壤表面陆续形成白色“菌霜”后,种植户需要揭开地膜摆放营养袋,每667 m2摆放2 000~2 400袋;摆放前在营养袋一侧划长5~6 cm 的口或在营养袋一侧打孔,将开口方朝畦面稍压至紧贴土壤,摆放完成后再覆盖地膜[11];待地温回升至8 ℃以上时,撤去地膜,浇一遍透水,加强通风催菇,同时确保畦面土温低于18 ℃,棚内无闷热感;注意观察棚内温湿度,适时喷水提高土壤湿度,保持棚内温度为8~12 ℃,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12]。

4.6 病虫害防治

羊肚菌常见病害主要由真菌等引起,种植户应以预防为主,开展综合防治。播种前30 d 左右对土壤进行深耕暴晒,每667 m2施生石灰50~75 kg;选用无霉变的菌包和营养袋;播种前做好栽培场地杀虫、灭菌工作;加强栽培棚通风,注意温度和湿度控制,及时清除杂菌[13]。

羊肚菌常见虫害有跳虫、蛞蝓、菇蚊、蜗牛等。种植户可在出现跳虫的地方放清水诱杀,减少跳虫数量;在有蛞蝓、蜗牛出没的地方,撒施6%四聚乙醛颗粒剂;可利用黄板、蓝板或糖醋液诱杀菇蚊[11-13]。

4.7 科学采收

在羊肚菌菌盖脉纹充分伸展、子实体饱满、菌柄为淡黄色、菌柄初变褐、有明显香味时,即可采收。种植户可使用消毒杀菌过的小刀沿菌柄近地面处水平方向切割,清理干净菌柄上的泥土,确保采收的子实体干净。羊肚菌采收后可直接进行销售或进行晾晒加工销售。

5 结语

采用稻、菜轮作模式时,种植户要注重茬口安排,了解前后茬作物生长特性及生育期长短,避免影响主要作物种植。岑巩县可以蔬菜种植订单式生产为主,利用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独特优越的地理条件,降低种植成本,促进蔬菜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确保四季无闲田,以增加就业机会,助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菜薹西葫芦羊肚
家乡的蕻菜薹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脱水油菜薹加工技术简介
西葫芦为什么徒长
延秋西葫芦种植 掌握关键技术
羊肚菌补肾壮阳
春来菜薹鲜
露地丝瓜—红菜薹高效栽培模式
西葫芦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