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电影走向世界的通关密码

2023-08-17 07:55滕俊杰
上海采风月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外交官全景京剧

京剧,中国的国粹。自1790年徽班进京发端,经过一代又一代京剧界能人志士不懈的实践、创造,已成为高洁的中国经典文化符号。约一百年后的1895年,电影在巴黎诞生。时至今日,电影已成为最具世界影响力和传播力的文化业态。

作为一个有着30多年从业经历的影视导演,我其实未曾想过有一天,京剧和电影这两种在各自维度上个性极强的艺术,会一起出现在我的面前——2013年3月,我正式接手、执导由尚长荣、史依弘主演的京剧电影《霸王别姬》项目。

站在21世纪,面对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作为一个中国电影导演,该如何与时俱进地处理好本土传统文化符号与世界通识文化语言的对接?中国京剧电影能否真正走进更多的人群、走向世界?这直接成了我导演第一部京剧电影《霸王别姬》成败的试金石。

从接到项目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的挑战之路。我作为导演,经过大量的专业学习和调研后,在上级和艺术家们的支持下,从著名学者王国维的“立、守、得”三重哲学思想出发,为“京剧电影”这一项目竭尽全力,探索出一条既呵护国粹文化薪火,又创新实拍“3D+全景声”之路,用守正创新,赢得独一无二,用新视听感受,赢得新京剧电影的有效传播。

值得欣慰的是,后来,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一经问世,获得了一系列来自国内外的良好反馈,获得了许多国内外的“第一”,有的已经载入了电影史册。

京剧,是无可替代的中国国粹。它以悠久、博大,蕴含无尽东方美学奥秘的艺术形态,在世界戏剧史上留下了中国文化的隽永印记。而当这一东方艺术与被誉为“世界第七艺术”的电影相遇,“金风玉露一相逢”,电影世界里就平添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这或许是近年来我导演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系列打入海外、境外主流文化圈的原因。

我认为猎奇与好奇并不是唯一的动力。中国作品能够成为一种品牌,以艺术表现方式引起世界关注,并且受到海外欢迎,其中,一定蕴含着独有的民族文化吸引力,一定蕴藏着被世界理解、尊崇的“通关密码”。凭我的直觉,这份“通关密码”就是: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演绎,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加持。

故事内核中蕴含的情感通识

《霸王别姬》是一出早已定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名剧。它的故事,深刻、悲壮又充满哲理。在3D全景声电影《霸王别姬》中,当代中国京剧的杰出代表尚长荣、史依弘的表演,以及上海京剧院全体参演者的艺术水准,尽情展示了东方京剧艺术既古典、精美、高贵,又激情、凝练、入木三分的特色,让观众在审视京剧电影人物与故事原型时,清晰地发现其中的爱情、守信、阴谋以及骄兵必败等多重解读。而其爱情悲剧,讲述的就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情感准则,主人公自刎的结局能令人联想到“化蝶”或凤凰涅槃之类世界文化通用的爱情意象。这样的生命感受,可以顺畅地进入全人类的人性共振层面。能够被《罗密欧与朱丽叶》打动的人们,一定也能接受《霸王别姬》故事内核中蕴含的情感通识。

坐落于奥地利首都的联合国维也纳总部,共有5栋大楼,是联合国规模最大的一个机构。记得2018年5月联合国“中文日”期间,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和同是我导演的、由中国当代京剧另一位杰出代表陈少云主演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在这里放映了一周。

首先,在大银幕上以“3D+全景声”方式呈现古老而迷人的东方艺术是件新鲜事,吸引了好些向往已久的各国外交官。其次,我们在事前、事中甚至事后都不失时机地在这个有120多个国家的大使、4000多位各国外交官的联合国总部做了系列推介,还在联合国特别会议厅首次举办了颇有规模的“中国京剧大型讲座”。面对饶有兴趣听讲的各国外交官及各方宾客,尚长荣、陈少云、史依弘等中国一流的京剧艺术家以及时任上海京剧院院长的单跃进,逐一介绍了中国京劇的起源、艺术表演特点、生旦净丑各行当特色,现场示范了京剧的“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而我也介绍了3D全景声京剧电影的创作运镜、声效音场等内容。我在讲座时说到:“透视学作为绘画艺术的理论,就是在平面上表现出具有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的三维效果。这次展示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就是要把京剧表演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尽量让观众浸润剧中,让剧情、人物与观众贴得更近,甚至让观众觉得人物触手可及,难以出戏,难以忘记。”外交官们纷纷反馈说:“看电影时,就感到很新鲜,很刺激,很完整,连打盹的机会都没有。再听讲座,对中国京剧的了解更多了。”

至于《霸王别姬》故事内容,也成了不少外交官交流的热门话题。我发现你不用担心这批外交官看不懂,他们只怕没有实质性内容、被“花拳绣腿”糊弄一番,少有收获。记得,首映礼放映结束后以及隔天中午在联合国中央大厅文化展台前,我和几位意大利、法国、美国、希腊、阿根廷、丹麦的外交官曾就中国两千多年前一代枭雄项羽的悲剧故事进行了探讨,他们对这个“唯美、壮美、凄美”故事有“触碰静电”般的反应,并对比了古罗马的奴隶领袖斯巴达克斯,理解力陡增。这让我想到了不远处维也纳市中心莱辛广场上的莱辛塑像,这位18世纪德国著名戏剧家、美学家提出:“悲剧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怜悯与恐惧,净化观众的情感,产生教育作用。”我表达了莱辛的观点后,外交官们频频点头。我们还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了虞姬这个人物。我说:“在中国,虞姬这个古代人物是有主见、有能力、重信用、重情感的美的化身,流传至今。据说西方有‘女人是身上的一根肋骨,不可能有主见和更多作为这种说法,对吗?”外交官们闻之,有的琢磨了好一阵,有的接口答道:“听说过,听说过。那是欧洲中世纪对女性的一种歧视。而中国的虞姬,有人格,有主见,有魅力。”

值得补充的是,在一次看完3D全景声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时,恰逢有雨,一时走不了的几位外交官和我,聚在影院下一层的咖啡馆里,就萧何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所体现出的爱惜人才、重用人才的理念和行为举止,讨论了很长时间,甚至举例了他们所在机构办公室的个案,真是点到了全球范围内有关“人才”困局的相同“穴位”,让剧情故事出圈,“照进”了现实。

这类非预设主题的即兴畅谈和达成不少共识的跨文化交流,坦诚、透畅,探讨的气氛很轻松,又不失深度,让我觉得如此这般的文化理解比礼节性鼓掌更有价值,形成了自然沟通、传播接受的效应。

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

关于创新,我认为,它从来就是京剧“与时代同行”的本身底色,如梅兰芳先生、周信芳先生等大师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所提出的一系列充满前瞻性和力度的京剧改革举措,激活传统,驱散迂腐,求新求精,贵为圭臬。

我常说一句话:“传统是不能颠覆的,颠覆传统是要被历史戳脊梁骨的。但是,传统是可以被激活的。”靠什么激活?前辈们当年不断根据观众需求推陈出新,今天更靠当代认知和需求,靠当代新科技,去沟通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从而不断前行,使国剧昂然迈向远方。

由此,京剧电影创作一开始,我就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虽有望远镜,无奈近视眼”这句话。要当心陷入从“宝库”到“仓库”再到“冷库”的怪圈。为此,我和团队必须要做出“抗争”。这自信、自强驱动下的自救,靠的是新招、实招下的源头至尽头的全价值意义的创造叠加。

在已经进入互联网、3D时代的今天,拍摄京剧电影,我意识到,应该有主动求变、创新加持的精神,在热情传承“京剧魂”的同时,必须要找到“新的杠杆”,去撬动新的电影视听亮点,以吸引中外观众特别是当下更多“不一定进剧院,但一定进电影院”的年轻人走近京剧、了解京剧、欣赏京剧。如果在接触优质京剧电影的人群中,日积月累,产生了新一代京剧“迷”,并转而由影院再“走进剧院”,国粹京剧就真正有明天了。于是,我们从一开始便坚定了“通关密码”的另一个“锁眼”,即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

创新,需要内心的定力和外界的宽容、理解。在策划3D全景声电影制作的初期,因为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外界了解得还不多,我短暂地有过一种在隧道中摸索,犹作“孤狼酣斗”的感觉,但是,它激发了我内心的潜能和斗志,面对接踵而至、意料不到的各种不解和困难,自己“坚决不悔”,并早已想透彻:“前进的理由只有一条,后退的理由可找几十条。”我们不找退路,也根本不想后退。我愿做一个最新京剧电影领域的探索者,只要能积累3D全景声制作的经验和教训,什么都值了。

事实上,我们的真诚努力很快得到了各方的信任和支撑,让我和团队在困斗中迅速“柳暗花明”,并有了首次“没有先例参照”的成功创作经验和来自海内外的一系列收获。而原先沿途遭遇的许多“荆棘”,也因为我们选对了路径,反而变成了一道道可观赏的风景。

在世界电影高等院校中,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影学院常年排名第一,学院常务副院长艾伦先生在洛杉矶观看了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后,饶有兴趣地同我作了交谈,对用最新电影科技拓展京剧文化价值的传播力、影响力,给予了高度赞赏。

十几年来,我携电影摄制组已经拍摄了四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同时套拍2D版):《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另外拍摄了两部8K全景声京剧电影:《捉放曹》《锁麟囊》。这些影片兼具两大“通关密码”的“锁眼”,每每杀青,就受到关注,来自海内外公映邀请和电影节邀请络绎不绝,获得了诸多奖项。

众所周知,今天的世界影视科技领域,各发达国家都在争相“跑马圈地”——竭尽手段,争取受众,扩大市场,为赢得国家制高点、赢得更大的利润而“厮杀一片”。因此,形容其为一片无处不翻卷的“红海”毫不为过。但是,放眼望去,还有一片值得关注的“蓝海”,对奋起直追的中国,有着重大意义。这片“蓝海”,就是被誉为世界影视“最新、最有难度”的超高清8K领域。

2018年4月,我受邀担纲歌剧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导演。为此,我开始了通宵达旦的案头工作。其中,我反复审视了刚刚兴起的国内外8K领域的短视频作品和竞争态势,强烈地感觉到:视频技术一定是人类未来最核心的关注点。8K作为当今清晰度、色域度最高的最新科技,很有可能是未来电影创作理念和手段极其重要的“化学延伸”。于是,2018年4月18日,世界上第一部8K全景声长片电影《这里的明静悄悄》正式开机,这真是又一次“富有冒险性”的创新。终于,我和团队协力奋进,发先声、拔头筹,摄制专业,数据硬核,视听超越,赢得了业内外的刮目相看。2020年1月22日晚,由中国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中国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摄制的这部110分钟的8K全景声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洛杉矶举行的国际3D(立体)与先进影像协会“第十一届创意艺术奖”年度全球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世界最佳8K电影奖——金卢米埃尔奖。在颁奖盛典现场,评委会正式宣布这部电影是“世界上第一部8K长片电影;位于中国上海梅奔文化中心的500人影厅,是世界上第一个放映8K电影的影厅”。

探索一直在继续。后来,我们又完成了8K全景声京剧电影《捉放曹》《锁麟囊》,8K全景声实景歌剧电影《贺绿汀》,用8K技术全程现场跟踪、拍摄电影《敦煌女儿》创作过程的纪录片《为了遥远的清晰》等。

中国的戏曲电影是一座伟大的文化富矿,我“深陷”其中,乐此不疲。从中,我发现有许多美不胜收、價值满满的大IP。为此,我在多个场合提出了“不能轻视,不能短视,更不能无视,而要以敬畏之心实实在在重视并付之于具体行动”的呼吁。只要创新思维和科技发力并重,就有可能在艺术的高原中“崛起”高峰。

上海电影,有着令人尊敬的“过去完成式”,更应有鼎立于当今中国影坛、世界影坛的,理念和创作的“现在进行式”。靠的是齐心协力、脑力洞开的敢破敢立,是从专业到专业的坚韧执行力,是创新拓路、审美托底的为所当为!

文化自强,在于艺术的根;文化传播,在于创新的魂。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个必须锲而不舍付出努力、追求实效的行动。上述电影“不以钱少而不为”,遵道明路,蹄疾步稳,坚持品质共识,创新拓路,不断刷新“物有所值、物有超值”的品牌目标,以多语种方式屡受邀请、走出国门,渐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更“走进去”的新范例。它们践行并应验了这样一句话: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本文摘选自滕俊杰新作《致敬与前行:新京剧电影创作概论》)

猜你喜欢
外交官全景京剧
Panda pride 萌宠外交官
戴上耳机,享受全景声 JVC EXOFIELD XP-EXT1
京剧表演开始了
鲸豚趣多多之最强外交官
全景敞视主义与侦探小说中的“看”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从5.1到全景声就这么简单 FOCAL SIB EVO DOLBY ATMOS
全景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