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脑部微出血病灶中的诊断价值

2023-08-17 02:56胡琳琳杨士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2期
关键词:脑部创伤性磁共振

李 娜,胡琳琳,杨士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新疆 阿勒泰 836099)

创伤性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1]。创伤性颅脑损伤是指在受到机械外力的影响后,造成的一种或多种损害,如脑出血。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创伤性颅脑损伤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 型,其中以轻度最为常见。轻度创伤性颅脑损伤中常伴有脑部微出血表现,是指颅内微血管破裂后,血流从颅内微血管中流出的一种疾病。脑部微出血是一种亚临床的脑部损伤,其特点是含铁血黄素的沉着,但脑部微出血病灶周围组织未见显著的水肿[2]。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基于血液、铁、钙化等不同组织的磁化率的成像方法,主要作用原理是基于磁敏感性对微出血后的铁离子流出及其在病变组织中的聚集情况进行量化。目前有研究指出,磁共振SWI 积极应用在脑血管畸形、脑肿瘤、颅脑外伤、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断中,尤其在脑出血的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3-4]。相对于常规序列磁共振检查,SWI序列磁共振检查的空间分辨率明显提升,与周围组织间的对比度也较高,受体积效应的影响更小,可帮助临床医师诊断脑部微出血病情[5]。本研究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医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55 例轻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主要对1.5T 磁共振SWI技术在脑部微出血病灶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医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55 例轻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55 例患者中男27 例,女28 例;年龄48 ~89 岁,平均(64.5±10.0)岁;病程3 ~45年,平均(17.8±5.9)年;既往病史:脑出血发作史14 例,脑梗死疾病史19 例;临床表现:头晕26 例,头痛39 例,吞咽困难22 例。

1.2 方法

MRI 数据采集通过1.5T 扫描仪使用圆偏振头线圈矩阵进行。所有图像均在轴向平面上得到,包括T1加权、T2加权、Flair 和SWI。轴向旋转回声(SE)T1序列成像参数:TR 450 ~650 ms,TE 10 ~20 ms,截面厚度为5 m m,矩阵为256×192,NEX 为2,FOV 为230 c m。轴向T2加权序列:TR 3 000 ~4 500 m s,TE 80 ~90ms,截面厚度为5 mm,矩阵为256×256,NEX 为2,FOV 为230c m;轴向3D 的SWI 序列:TR/TE=54 ms/40 ms,收集时间为3 min 40 s,切片厚度为3 mm,翻转角度为15°。对常规扫描和SWI 扫描序列进行观察,对比SWI 序列和常规扫描序列对脑部微出血病灶的检出情况,分析脑部微出血灶分布及影像特征。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不同诊断方法对脑部微出血病灶的检出率;②观察脑部微出血病灶分布及影像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诊断方法对脑部微出血病灶的检出情况

磁共振SWI 序列检测结果显示,37 例(67.27%)患者存在脑部微出血病灶,与Flair(14.55%)、T1WI(7.27%)、T2WI(10.91%)常规序列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诊断方法对脑部微出血病灶的检出情况及漏诊情况

2.2 脑部微出血病灶分布及影像特征

经磁共振检查发现37 例脑部微出血患者共检出63个微出血病灶,分布在基底节区21 个(33.33%)、白质13 个(20.64%)、放射冠11 个(17.46%)、丘脑10 个(15.87%)、脑干8 个(12.70%)。脑部微出血病灶直径为0.3 ~7.3 mm,且脑部微出血病灶SWI 序列信号表现为圆形低信号或者多发点状低信号阴影。

3 讨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脑部在撞击时受到的剪应力使桥脑蓝斑、中脑网状结构、丘脑和下丘脑等血管运动中枢受到损害,导致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后麻痹[6]。创伤性颅脑损伤会给患者以及其家庭造成很大困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创伤性颅脑损伤病情进展快,主要原因在于脑组织缺氧、缺血导致在原有脑损伤基础上发生了继发脑损伤,此时病情往往会发展至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7]。轻度创伤性颅脑损伤中常伴有脑部微出血表现,出血病灶在颅内的损害是剪切性的小血管损害导致。脑部微出血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6%,主要表现为微小出血,其特点是含铁血黄素的沉着。脑部微出血是一种亚临床的脑部损伤,其发生与高血压、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以及脑出血密切相关。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发生脑部微出血的风险更高。此外,不合理使用抗凝药物也会导致脑部微出血的发生[8]。

由于脑部微出血缺乏特异性症状,病灶直径一般<5 cm,采用常规的磁共振成像无法进行准确诊断,且常规磁共振可诱导磁敏感性弛豫,引起相关信号丢失,导致延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SWI 是一个三维采集、完全流动补偿、高分辨力、薄层重建的梯度回波序列,可清晰显示组织之间内在的磁敏感特性差异,可通过分别采集强度数据和相位数据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后处理,将处理后的相位信息叠加到强度信息上,形成SWI 的图像对比。SWI 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成像方法,采用高分辨扫描、最小密度投影以及相位图像蒙片等技术进行诊断,极大地提高了患者脑部微出血情况的检出率。SWI 诊断颅内微出血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检测到微出血病灶,其灵敏度是常规磁共振检查序列的5 倍左右[9]。一般认为,微出血灶预示着轴索损伤的存在,而这一特征是无法通过磁共振常规序列成像发现的。但是常规磁共振序列可更加直观地显示不伴微出血白质内的轴索损伤。SWI 是一种利用组织之间的磁化率不同而进行疾病诊断的造影技术,可针对静脉血管成像和微出血进行检测[10-11]。由于生物组织中的各种组分(包括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和钙化)对磁场的影响很大,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区别生物组织之间的差别。顺磁性物质(脱氧血红蛋白、含铁血红蛋白和铁蛋白)对局域磁场进行了扭曲,通过组织和局域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使周围软组织发生正相转移,而抗磁性物质(钙、磷)在左手系统中会出现负相移位,而在右手系统中却是相反的信号[12]。SWI 图像在显示颅内小静脉和出血方面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序列,可获得同时含有磁矩及相位信息的图像[13-14]。相关研究指出,SWI 在微小出血、静脉病变和微小沉积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15-17]。本文结果显示,SWI 序列检出37 例(67.27%)患者存在脑部微出血病灶,与Flair(14.55%)、T1WI(7.27%)、T2WI(10.91%)常规序列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磁共振检查发现37 例脑部微出血患者共检出63 个微出血病灶,分布在基底节区21 个(33.33%)、白质13个(20.64%)、放射冠11个(17.46%)、丘脑10个(15.87%)、脑干8个(12.70%)。脑部微出血病灶直径为0.3~7.3 mm,且脑部微出血病灶SWI 序列信号表现为圆形低信号或者多发点状低信号阴影。

综上所述,在轻微脑出血症状的诊断过程中,利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有助于帮助临床医师明确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脑部微出血病灶位置与数量,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脑部创伤性磁共振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女性偏头痛恐提高发生脑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