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2023-08-21 11:04吴睿衡希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新商科建设路径课程思政

吴睿 衡希

摘 要:工商管理类专业以企业或经济组织的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突出应用型、体验性和国际化的特点。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重构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完善课程思政保障机制,并从学生、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新商科;工商管理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73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商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金融、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企业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高效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新商科在传统商科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加持,强调应对科技革命、商业业态新发展的思维模式的转变和高等教育的转型升级。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典型的商科专业群的统称,以企业或经济组织的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常见的专业如以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为代表的管理类专业,和以会计学、财务管理为代表的财会类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和市场经济发展联系紧密,以企业管理类岗位为主要就业群,需重点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构建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提升授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完善课程思政的保障体系等,是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和培养优秀管理人才的必然选择。

1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高校需要提升政治站位,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充分利用课上和课下的育人渠道,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注重学生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全方位成长。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实践有着直接的联系,注重强化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价值引领,从党史、国情和时事政治中感受管理智慧,从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学习管理经验,同时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育才和育人的统一。

1.2 培养优秀管理人才

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大量品德高尚、能力过硬、善于思考的高素质优秀管理人才。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为满足行业企业岗位需求,需在人才培养中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包含通识能力和专业能力两大类,通识能力主要体现在思想素质达标、懂合作、善表达、会思考等方面,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资源整合、数据分析、创新创业等方面。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要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正确引领学生认识现代企业管理与科技发展的共同进步,进而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1.3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同时也是学生耳濡目染、模仿学习的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育人者先受教育,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打造一批思想政治过硬、专业知识扎实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综合素养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效和质量,还影响着学生思想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高校教师既要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思想素养。因此,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同时,需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需要了解区域经济现状和时事政治发展,需要迎合时代发展需要和具备新时代数字技能。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和理论武装,才能够做好课程思政建设。

2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特点

2.1 应用型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具有鲜明的应用型特色。工商管理类专业应坚守“立足商业、面向现代产业布局、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立德树人,着重打造新型产教融合试验区,创新制定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标准,将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合一”衔接,实现校企数据开放、横向多元课题、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范式,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课题与生产课题、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四个“零距离”。通过这种方式,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转移于企业管理具体实践中,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服务于实践和应用。

2.2 体验性

参照熊彼得的“创新”发展范式以及阿马蒂亚·森以自由为导向的发展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充分实现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如果聚焦到新商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教授认为,中国的商學院从最初实行“拿来主义”,将海外教学案例传授于中国学生,到如今基于中国市场的丰富实践、向全球输出本土案例,这一趋势表明,中国的商学院也期待更多能与中国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学生加入。因此,应用型高校的商科教育需要明确提出自己的价值主张,来传递我们对各方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深刻理解,这也是商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工商管理类专业就是面向工商企业,根据行业需求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外,要多深入企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面临的真实问题,通过真实体验锻炼自己的本领。

2.3 国际化

目前,优质商科教育资源短缺,且同质化严重,无论是发展模式、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还是师资配备、教育手段、课程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时代和市场经济发展。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国际优质资源的引入,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社会以及经济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强化其综合能力。因此,需要学生有全球化视野,有跨文化的理解能力,有追求共赢的真诚的愿望,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本土情怀的优秀管理者。

3 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3.1 重构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普遍接近企业管理真实场景,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时既要突出专业特色,又要融入实践元素,体现课程思政特点。在教育教学中,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立足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优势,主动靠拢国家和地方政策,围绕数字经济转型培养新商科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贡献高校力量,与地方知名企业建立深度的产学研联盟,为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提供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以及服务项目,同时也为学生培养提供大量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实践实习基地。工商管理类专业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多环节体现课程思政元素,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教学目标中,要明确思政育人目标,体现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职业精神等,同时体现地域文化、区域经济发展、学校办学定位、所学专业特色等相关的特色思政元素。在教学内容中,要深入挖掘专业知识的思政元素,将科学素养、社会责任、商业伦理、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和专业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中,要增加政策解读、企业调研、行业专家访谈、优秀企业家进课堂、观看财经新闻等方式,突出课程的政治导向、实践导向和应用导向。在教学评价中,要采用过程性考核,增加外部评价和学生间互评,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具体实施如表1所示。

3.2 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打铁还需自身硬,需要提升教师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担当,给予学生正确的政治熏陶和价值导向,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健康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部分专业教师从外部简单融入式地采取“思政+”或“+思政”课程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进一步提高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内生思政资源的能力。从学校层面来看,要打造课程思政文化、开展课程思政师资培训、改善激励机制,通过“外引内训”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并通过有效激励倡导专业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思政建设。从教师自身来看,要注重自身思想素质的锻造,在课程建设中有意识地挖掘和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思政元素,善于发现和总结,在细微处育人,通过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鸣。工商管理类专业源于企业生产实践,同样也要服务于企业生产实践,所以需要教师密切联系企业,发现企业的真实问题,帮助企业进行课题研究,与企业共同成长。

3.3 完善课程思政保障机制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运行和落地,不仅需要师生的共同投入,还需要完善的保障机制,包括学校政策、经费投入、示范推广、绩效考评等。

首先,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要突出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明确设定素质目标,反映新商科背景对现代工商管理类专业育人的德育需求。

其次,学校要加大课程思政建设经费投入,可设立专门的课程思政教改项目、重点课程及师资培训等。

再次,要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起到示范推广的引领作用,并通过课程展、学术论坛、圆桌会议等形式进行传播推广,带动其他课程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最后,还需要通过绩效考评,提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评价中需适当反映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并对教师思想素质评定采取一票否决制,关注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4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跟踪评价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需要建设完善的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跟踪评价机制。学生是课程思政最直接的学习者、感受者、获益者,评价高校课程思政应基于学生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的综合养成,以学生第一视角充分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对学生的考评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成绩,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实践参与、社會调研、对数字经济时代商业发展趋势的认知、数字技能的使用、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能力等综合考评。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者,需要关注课程思政要素在教案和教学计划中的体现、课程思政实施状况、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成果等,也要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与此同时,教学管理部门也要充分发挥教学督察的作用,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对课程思政实施成效进行评价,邀请知名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学生代表等组成的综合评审小组对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全方位评价。

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重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与新商科对经管类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紧密结合、与应用型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提炼课程思政内涵,探索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丰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机制,为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商科时代工商管理类人才探索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新时代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财富时代,2021,(09):133134.

[2]吴丽娟.新时代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管理工程师,2021,26(01):7074.

[3]徐思贤.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路径探索——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J].公关世界,2021,(04):4950.

[4]宋亚兰.新商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以“组织行为学”课程为例[J].改革与开放,2022,(20):5661.

猜你喜欢
新商科建设路径课程思政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