椴树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023-08-21 07:38顾龙龙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椴树黄酮类抗炎

范 戎,单 妍,顾龙龙,梁 璇,谢 薇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民族药资源是天然药物研发的重要源泉,开展民族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对于推动民族药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球椴树属(Tilia)植物有23~40种(分类学研究仍存争议),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北温带,我国有19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五岭以北广大亚热带地区,少数种分布于华北及东北一带[1]。该属中椴树(T.tuan)、蒙椴(T.mongolica)和紫椴(T.amurensis)的花、叶、树皮和根均可入药,在民间具有长期 的药用历史。例如,椴树(T.tuan Szyszyl.)一直被彝族、白族人民广泛使用,据《大理资质》和《彝药志》的记载,其根用于治疗妇女虚寒腹痛、带下,果和叶用于治疗劳伤腰痛,风湿骨节疼痛[2]。在欧美地区则将椴树花作为发汗剂、镇静剂和解热剂使用。

近年来,从椴树属植物中已发现了上百种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黄酮类、苯丙素类、生物碱类、萜类、挥发油、甾体及其苷等。它们具有抗炎镇痛、神经细胞保护、抗焦虑以及免疫调节活性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椴树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 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椴树属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保肝、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理活性。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椴树属的叶片和花中分离出此类化合物30余个,见图1。

图1 椴树属植物中的黄酮类成分

韩国学者Kim等先后从韩国产紫椴T.amurensis的叶片中分离鉴定了16个黄酮类化合物[3-5],分别为紫云英苷(astragalin,1)、orobol(2)、orobol 7-O-β-Dglucoside (3)、orobol 4′-O-β -glucopyranoside(4)、orobol 4′-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5)、红车轴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 (pratensein-7-O-β-D-glucoside,6)、表儿茶素(epicatechin,7)、槲皮素(quercetin,8)、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9)、蒙花苷 (linarin,10)、番石榴苷(quercetin-3-O-α-L-arabinopyranoside,11)、银椴苷 (tiliroside,12)、5,7,4′-trihydroxy-3′-methoxy isoflavone(13)、tiliabisflavan A(14)、儿茶素(catechin,15)和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16)。

Herrera-Ruiz等从墨西哥产椴树T.americana v ar.mexicana的叶片中分离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8)、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9)、银椴苷(tiliroside,12)、山柰酚(kaempherol,17)、槲皮苷(quercitrin,18)和芦丁(rutin,19)[6-7]。巴西学者Negri等通过HPLC-DAD-ESI-MS/MS对巴西产T.cordata叶片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指认,其主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为银椴苷(tiliroside,12)、槲皮苷(quercitrin,18)、槲皮素-3-O-鼠李糖-7-O-葡萄糖苷(quercetin-3-O-rhamnoside7-O-glucoside,20)、槲皮素-3,7-二-O-鼠李糖苷(quercetin-3,7-di-O-rhamnoside,21)、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glucoside,22)、山柰酚-3,7-二-O-鼠李糖苷(kaempferol-3,7-di-Orhamnoside,23)、和山柰酚 3-O-鼠李糖苷(kaempferol-3-O-rhamnoside,24)[8]。日本学者 Shimada 等从T.kiusiana叶片中分离鉴定了黄酮类化合物银椴苷(linarin,10)[9]。

波兰学者Czerwinska等从小叶椴(T.cordata Mill.)花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包括表儿茶素(epicatechin,7),原花青素A2(procyanidin A2,25)、原花青素B1(procyanidins B1,26)、原花青素B2(procyanidins B2,27)、原花青素B5(procyanidin B5,28)及原花青素低聚物[10]。

1.2 苯丙素类 苯丙素类成分也属于椴树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该类成分有抗病毒、抗肿瘤等活性。从椴树属植物中发现的苯丙素类成分主要为香豆素和木脂素类。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椴树属的叶片和花中分离出此类化合物15个。见图2。

图2 椴树属植物中的苯丙素类成分

从紫椴T.amurensis叶片中分离鉴定了香豆素类化合物东莨菪苷(scopolin,29)、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30)和白蜡树苷(fraxin,31),以及木脂素类化合物 nudiposide(32)、tiliamurosides A(33)和 B(34)、schizandriside (35)、lyoniside(36)、larici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37)、urolignoside(38)、syringaresinol(39)、sesamin(40)、pino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41)[3-5]。从墨西哥 T.americana var.mexicana的叶片中分离鉴定了4个香豆素类成分东莨菪内酯(30)、白蜡树苷(31)、秦皮乙素(esculetin,42)和秦皮甲素(esculin,43)[6-7]。

1.3 萜类 目前,从椴树属植物中发现的萜类成分不多。墨西哥学者Nicasio-Torres等从美洲椴T.americana var.mexicana的叶片中分离鉴定了熊果酸(ursolic acid,44) 和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45)[11](图3)。日本学者Shimada等从T.kiusiana叶片中分离鉴定了萜类化合物kiusianin A(46)、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47)和阿酚酸(arjunolic acid,48)等[9](图3)。从蒙椴T.mongolica中分离鉴定了蒲公英萜醇二十八碳酸酯、软木三萜酮、β-香树脂醇乙酸酯和β-香树脂醇[12-13]。

图3 椴树属植物中的萜类和甾体类成分

1.4 甾体 甾体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椴树属植物中,墨西哥学者Aguirre-Hernández等先后从 T.americana var.mexicana的叶片中分离鉴定了甾体类成分β-谷甾醇(β-sitosterol)[14]。日本学者 Shimada等从 T.kiusiana叶片中分离鉴定了三个新甾体化合物kiusianins B-D(49-51)和guggulsterol I(52)等[9](图3)。

1.5 生物碱类 生物碱类在椴树属植物中鲜有发现。2021年,德国学者Symma等对欧洲药典中用于治疗普通感冒和缓解精神压力的复方植物药进行了化成成分研究,该复方由三种椴树属植物T.cordata、T.platyphyllos、T.x vulgaris的花组成,发现了生物碱类化合物 tiliines A(53)和 B(54)、tiliamines A(55)和B(56)、以及 tilacetines A(57)和 B(58),但其绝对构型尚未被确定(图4)[15]。

图4 椴树属植物中的生物碱类成分

1.6 挥发油类 椴树属植物的花叶中挥发油含量丰富。Raoof等基于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又从中鉴定了13个脂肪酸及其甲酯,主要为硬脂酸甲酯(oct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36.26%)和二十酸甲酯(eicosanoic acid methyl ester,29.42%),从非皂化部位鉴定了19个化合物,主要为 1-nonene(30.44%)、1-hexadecene(24.83%)和 phytol(10.40%)[16]。T.platyphyllos中含挥发油类成分 β-caryophyllene、trans-dihydrocarvone、cis-dihydrocarvone、limonene、carvone等[17-18]。从蒙椴T.mongolica中分离鉴定了三十五碳醇、十九碳酸和棕榈酸[12-13]。

2 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椴树属植物在国内外都有悠久的民间药用史。在我国,民间用椴树(T.tuan)的树皮和根皮用于治疗慢性咳嗽、关节炎、筋无力、风湿等疾病。欧美等地用T.argentea、T.cordata、T.platyphyllos和 T.x vulgaris的花作为发汗剂、镇静剂、解热剂等。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椴树属植物在抗炎镇痛、神经保护、抗焦虑、抗氧化、抗菌和护肝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

2.1 抗炎镇痛作用 抗炎镇痛是椴树属植物最为显著的药理活性之一,在国内外均有悠久的民族药用历史。现代药理学对不同椴树属植物的抗炎镇痛活性进行了测试,为阐明该属植物的临床和民间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T.argentea(菩提树)是土耳其的一种经典植物药,主要用于治疗普通感冒和支气管炎。Gülnur等用苯醌诱导小鼠扭体试验和角叉菜胶诱导小鼠后爪肿胀模型对T.argentea叶片成分进行了抗炎镇痛活性研究。其主要的黄酮类成分kaempferol-3,7-O-αdirhamnoside和 quercetin-3,7-O-α-dirhamnoside在50 mg/kg时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活性,而不会引起明显的急性毒性以及胃损伤[19]。韩国产紫椴T.amurensis中(-)-丁香烯醇和(-)-松脂醇 4-O-β-D-吡喃葡萄糖苷抑制小鼠小胶质细胞BV-2产生NO,IC50值分别为 15.05 和 34.35 μM[4]。墨西哥 T.americana var.mexicana花中含的槲皮素对于疼痛诱发的功能障碍小鼠模型(PIFIR)具有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作用于5-羟色胺5-HT1A受体而发挥效应[20]。T.americana var.mexicana叶和愈伤组织甲醇提取物对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诱导的耳水肿模型显示出抗炎活性,叶和愈伤组织提取物的ED50分别为 0.38 和 1.73 mg/耳[21]。

T.x viridis花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具有巨噬细胞活化作用,对促炎介质如H2O2和NO具有调节作用[22-23]。小叶椴(T.cordata Mill.)花中的黄烷-3-醇衍生物类成分具有抑制人中性粒细胞ROS生成的抗炎作用。研究显示,原花青素及其多聚体能够减少N-甲酰甲硫酰基-亮氨酸-苯丙氨酸(N-Formyl-Met-Leu-Phe,f-MLP)刺激的中性粒细胞产生ROS。大部分化合物均能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IL-8释放,原花青素的三聚体和四聚体衍生物也能降低MIP-1β的生成[10]。

阔叶椴(T.platyphyllos Scop.)的酚类成分具有抗炎和抗氧化活性,且两者表现出量效正相关[24]。其酚类化合物能够抑制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中 NO 的生成,IC50值为 225 μg/mL。同时,其还具有自由基清除作用,IC50值为105 μg/mL。将波兰产椴树花提取物(T.petiolaris、T.tomentosa和T.cordata)与人肠道菌群孵育后,从中检测并鉴定了20种代谢产物,其对LPS刺激的中性粒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TNF-a生成减少[25]。

2.2 神经细胞保护 美洲椴(T.americana var.mexicana)中所含表儿茶素、nudiposide、东莨菪内酯和lyoniside对小肠缺血引起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6]。其甲醇提取物在戊四唑诱导的小鼠癫痫发作中有抗惊厥活性,表现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是槲皮素、芦丁和异槲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27]。

韩国产紫椴(T.amurensis)中的(-)-epicatechinnudiposide、lyoniside和东莨菪内酯对谷氨酸损伤的HT22细胞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能保护神经元细胞免受谷氨酸诱导的氧化应激[28-29]。

2.3 抗焦虑活性 T.petiolaris、T.tomentosa和 T.cordata的花叶提取物在欧洲民间都被作为抗焦虑药物使用[30-32]。Allio等对T.tomentosa的抗焦虑作用开展机制研究,发现其树芽提取物通过靶向海马合成突触发挥γ-氨基丁酸(GABA)和苯二氮卓(BDZ)激动剂样作用,同时能够增强突触抑制效应从而抑制神经兴奋[31]。美洲椴T.americana var.mexicana的正己烷和甲醇提取物具有抗焦虑和镇静活性[7,12,33]。

2.4 免疫调节活性 T.x virdis的水提物和二氯甲烷提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调节活性,两种提取物均对正常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其中,二氯甲烷提取物的作用主要与巨噬细胞的激活有关,水提取物对淋巴细胞有直接作用,这可能与水提取物中的主成分 rutin 有关[22,34]。

银椴T.tomentosa花中含有果胶多糖pectins(PSⅠ-PSⅢ),Georgiev等研究发现PSⅢ能诱导整合素的表达,PSⅢ含有鼠李糖半乳糖酸I(RGI),存在高度乙酰化和和高葡萄糖醛酸化的RGⅠ对吞噬细胞表现出免疫调节特性[35-36]。

2.5 保肝作用 T.argentea(菩提树)花的甲醇提取物对D-GalN/LPS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中黄酮醇苷类是甲醇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在D-GalN(D-galactosamine)/LPS 处理的小鼠中,主要黄酮醇苷银椴苷在25~100 mg/kg(p.o.)的剂量下强烈抑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GP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GOT)的升高[37-38]。

2.6 抗肿瘤作用 紫椴T.amurensis的乙醇提取物对淋巴瘤细胞系(BW 5147)具有选择性抗增殖活性,这个可能与自由基清除活性有关[39-41]。韩国产紫椴T.amurensis的甲醇提取物对肺癌(A549)、卵巢恶性腹水(SK-OV-3)、皮肤黑色素瘤(SK-MEL-2)和大肠腺癌(HCT-15)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以活性为导向的分离鉴定出了tiliamuroside B和schizandriside对A549、SK-OV-3、SK-MEL-2和 HCT-15细胞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 3.26~8.89 μM[4]。T.americana的石油醚提取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对人乳腺腺癌MCF7细胞有中等的细胞毒作用[14]。T.x viridis的花富含萜柠檬烯、α-蒎烯和β-蒎烯,对T淋巴瘤细胞具有选择性的抗增殖作用(EC50=3.8±0.2 μg/mL)[42-44]。T.cordata 的石油醚提取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对人乳腺腺癌MCF7细胞有中等的细胞毒作用[14]。

2.7 其他 紫椴 T.amurensis树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DNA拓扑异构酶I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45-47]。美洲椴T.americana var.mexicana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和抗氧化作用,其甲醇粗提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 EC50为(8.84±1.05)mg/mL[48]。

3 讨论

在国内外,很多椴树属植物长期在民间作为植物药使用。虽然该属植物在不同国家使用的种类有所不同,但其用药经验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如抗炎镇痛和缓解焦虑的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对椴树属植物开展了多方面的药理活性研究,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如槲皮素、槲皮苷和银椴苷等)是椴树属植物抗炎的活性成分,但对其深入作用机制的阐明。相比之下,对该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新结构和新活性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对该属药用植物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将为民族药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理论参考,同时促进该类民族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与发展。

猜你喜欢
椴树黄酮类抗炎
夏天在椴树下消失
椴树蜜简介
MS-DAIL联合MS-FINDER鉴定中药黄酮类化合物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HPLC法同时测定白梅花中6种黄酮类成分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商贩万吨椴树蜜难出手
东北椴树蜜丰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