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

2023-08-22 05:47江舒慧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6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变革核心素养

江舒慧

[摘 要]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修订与完善,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要“善变”,活动必须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音乐课堂中,教师不仅要从理论知识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从能力提升、素养形塑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体味歌曲中蕴含的文化、历史内涵,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变革

[中图分类号] G62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8-0033-03

学科教学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将其融入学科教学实践中。音乐是小学基础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落实学科素养培养的目标,教师需要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和参考,从不同维度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小学生活泼好动,对音乐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中探究知识,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

一、变革理念,实现多元关照

1.知识目标打底

教学设计需要以目标为导向。有了清晰明确的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更加自然、顺畅。设置目标之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深入钻研教材文本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掌握教学的纵横维度,为后续教学方法的选择奠定基础。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以能力的提升、心智的发展、情操的陶冶为基础。因此,设计音乐教学时,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目标的作用,制订多维度的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具体化的目标导向中展开探索,减少课堂学习的盲目性,使教学活动向着高效的方向发展。

例如,人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首歌风格独特,彰显了西部地区粗犷的音乐特点。教学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首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明确学習目标。教材对歌曲的分析较少,教师从拓展资料着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相关信息,并提供补充材料,使学生对歌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剖析歌曲的过程中,学生对歌曲产生好感。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我们要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感受其优美的风光;同时,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学会演唱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目标展开分析,能够切准教学的中心点。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课堂教学顺利进入正轨。

制订多维目标的同时,还要体现教学的针对性、方向性、具体性。知识目标最能凸显音乐特点,能够为后续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实现铺平道路。上述教学,教师以音乐知识目标为靶心,将学生引入感知状态。有了知识目标作为引子,学生对歌曲的把握会更加精准,自然不会偏离学习轨道。

2.关注人文素养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模式呈现固化、单一的特点,陈旧的教学理念使音乐课堂失去活力和光彩。因此,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课堂迫在眉睫。新课程理念指出,音乐教学要聚焦审美感知、艺术创造、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在实践活动中组织和推进课堂。音乐是文化的重要体现,如果不能从文化视角出发对课堂教学展开设计,音乐的人文属性就无法凸显,教学价值更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关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从知识的维度出发对学生展开引导,还要用现代教学思想武装课堂,让学生在知识感知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在文化熏陶和感染中建立文化自信。

例如,人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依马呀吉松》这一曲比较特别,它是“西部风情”单元的第一首歌,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且歌词涉及少数民族语言,极具趣味性。抓住歌曲的这两点设计教学,自然更具针对性。面对这首藏族民歌,教师先从语言层面着手,对歌名进行解析:“请大家开动脑筋,猜测一下‘依马呀吉松是什么意思?”学生只对汉语熟悉,感知少数民族语言时自然不知所措。为了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受,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感受藏族踢踏舞的动态美。学生非常激动,对藏族舞蹈有了新的认知。接着,教师讲解藏族相关的习俗文化,由舞蹈感知延伸到歌曲欣赏。学生对藏族歌曲缺乏了解,不愿意主动感知。直观的视频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他们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求,打破对少数民族的偏见,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

智慧型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效地运用现代教学理念与思想,打破线性教学思想的束缚,为学生搭建适合的学习平台,使学生以轻松自如的状态实现学习目标。只有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引,教学设计才会新奇、有趣,才能从不同层面出发,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正向引导。

二、变革内容,打破学科界限

1.教材深度探索

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材,教材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创新精神,直接照搬文本内容。生搬硬套的教学无疑是低效的,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会产生一定的阻碍。教材本身是固定的,要想更好地发挥其效果,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站在不同视角,在深入解读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其蕴含的趣味因子挖掘出来,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学科思维。

例如,人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手拉手,地球村》这首歌的主题比较直接,学生仅从题目就能感受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人人有责”的主题。教材具体呈现了保护地球和环境的方法,需要学生用热情洋溢的歌声展现自己的态度。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歌曲内容与主题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教师从歌词着手,采用勾画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很快,学生便理解了歌词内容,为演唱活动的开展扫除了障碍。教师继续拓展延伸,以歌词为基点,引导学生对歌曲主题展开探索。音乐学习的载体是歌曲,歌曲又是以歌词为承托的。在对歌曲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歌词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有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效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音乐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逐步引导他们对歌曲进行探究,并挖掘教材中的趣味点,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学科有效融合

音乐是一门专业艺术学科,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美术、舞蹈、戏剧等学科都属于艺术的范畴,都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将教学进行简单处理,单纯从音乐专业知识的角度展开设计,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枯燥乏味。面对呆板、无趣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会受到影响,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设计教学时,为了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不妨打破学科界限,从艺术这一大的概念范畴中寻找突破口,将音乐与美术、语文等学科相融合。多学科融合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凸显学科属性的有效手段。在互融互通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对知识的探究上升到更高层级,学习感悟也更加深刻。

例如,人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卢沟谣》这首歌曲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如何正向引导,让学生形成深切的感受和体验,需要教师深入探究。为了让学生的交流互动更加生动灵活,教师展示两幅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从中寻找线索:“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歌曲就是从这两幅画来的。这两幅画的地点虽然相同,但呈现的内容不同,请大家对比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两幅绘画作品展现的分别是卢沟桥事变前后的景象,在对比中,学生的情感更容易被激发。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自己发现的不同之处。美术绘画作品色彩艳丽,线条丰富流畅,更容易触动学生内心。在学生对美术绘画作品有了全面把握后,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闭眼聆听。教师以视觉刺激开启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续听、唱歌曲做好铺垫。学生在听觉的刺激下,脑海中呈现出不同的画面,为情感升华提供了保障。学科融合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感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对课堂实效性的提升有积极作用。

学科不同,其内容呈现也不尽相同。为了将学科本质属性凸显出来,教师通过学科之间的融合,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被新颖独特的学习形式所吸引,自然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学习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变革方法,完成素养形塑

1.注重音乐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无论教学理念如何变化,教学形式如何升级,音乐学习都离不开体验。所谓的音乐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之中,与音乐进行互动,进而感知歌曲内容,体会音乐带来的艺术美感,形成情感共鸣。音乐体验的形式众多,听、唱都能给学生带来多重的感悟和体验。教师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触发点,设计音乐体验活动。当情感得到触发,思维得到激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体悟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教学人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平安夜》一曲时,教师采用故事讲述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个故事叫‘会吃礼物的圣诞袜。请大家猜一猜,为什么这一天要将袜子挂在圣诞树上?袜子里又会出现怎样的礼物?”学生对故事有特殊情感,他们聚精会神地倾听。故事只是一个引子,聆听的方式拉近了学生与歌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聆听中对圣诞节、平安夜、圣诞袜等节日元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情感被激发后,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歌曲。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没有停止导学的脚步,而是分发圣诞袜,让学生一边演唱,一边想象自己收到礼物的情景。歌曲演唱本身是乏味的,教师以圣诞袜为引子,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放飞想象的空间。然而,歌曲演唱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让学生拆开圣诞袜,将一个个礼物呈现在他们面前。学生收到礼物,备受鼓舞,学唱热情高涨。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性的艺术,给人们带来的心灵触动是深刻的。不同的音乐形式,学生的感受不尽相同。小学音乐教材中涉及的歌曲较为丰富,为了给学生提供多元化感知和体验的机会,教师要根据歌曲的特点,筛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唱活动中,体会音乐的节奏、旋律,体验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2.强化内外互动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也不能仅仅依靠教材,必须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拓展学生的学习视角,将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课堂教学也只是学习范例。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将音乐学习向生活延伸。课内外互动是现代教学的大趋势。音乐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归生活。教师不妨通过课后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把音乐融入日常生活中,将学习引向更深处,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

例如,人教版音樂教材五年级上册《大家一起来》一曲热情欢快的旋律,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上,教师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歌曲欣赏中,学生的节奏感得到很好的锻炼,对歌曲中两段不同情绪的旋律也有了精准的把握。为了将欢乐的气氛延续下去,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与小伙伴或家人一起创编韵律操,并制作成视频呈现出来。新颖有趣的作业形式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积极寻找合伙人,以歌曲为背景音乐,展开创编活动。创编活动既能深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多方互动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从表面上看,音乐教学是对歌曲进行学习、探索的过程,然而本质上,音乐学习是作者、学生、教师三方互动交流的过程。在互动过程中,教学过程变得更丰富、有趣。上述教学,教师从歌曲本身寻找切入点,通过创编活动,让学生在动态化的体验中完成认知升级,使思维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显现出来。

为了让“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地,教师要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寻找突破口,对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展开重新优化,建构起新的教学体系。音乐学科本身蕴含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了将单调乏味的知识学习形象化、生动化,教师可以借助知识目标打底,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教材深度探索以及学科有效融合中找寻教学对接点,打破学科边界;同时,要从音乐本身的体验性着手,强化课内外互动,在知识运用迁移中实现音乐素养形塑。

[ 参 考 文 献 ]

[1] 黄琳雅.有效教学让小学音乐核心素养落地生根[J].新课程导学,2022(1):95-96.

[2] 吴立.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大单元设计研究:以“少年的歌”单元教学为例[J].中国音乐教育,2022(4):18-23.

[3] 孙海娟.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2(22):80-82.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变革核心素养
变革开始了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