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

2023-08-23 08:32高艳坤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24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创新路径

高艳坤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为基本前提,这就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农业经济管理受到历史惯性等影响无法适应新时代,必然产生创新。文章在系统分析当下农业经济管理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具体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原则与基本方向,并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分别从企业化、资本化以及信息化三个方面探讨经济创新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

一、引言

新农村建设经济先行,只有不断提振农村经济才能够使得新农村建设有的放矢,才能够在人、财、物的多维度角度快速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在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背景下,立足于农业发展特色经济、差异化经济以及城市花园经济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路径。然而,要实现上述的“多元一体”农村经济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必然需要得到显著的提升,以满足经济创新的需求。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可行性创新路径。

二、我国新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农业经济管理在宏观上主要是指以产业为主导、以企业为带动、以农户为广泛参与单元的全系统管理体系建设,既可以包括层级式管理结构,也包括了要素管理的创新思想。在微观上,农业经济管理则包括了方向管理、战略管理、经营管理、技术管理、品牌管理的众多的技术分支。我国当前的农业管理还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出如下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思维陈旧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农业经济管理经验,这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及农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农业经济管理的历史惯性下,管理思维相对陈旧,无法与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智能化实现有效的接轨。具体而言,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等靠思想。现代农业管理中尚未完全转变“靠天吃饭”的落后思想,对于本地农业资源禀赋的挖掘力度或者挖掘意愿并不强烈,更多情况下依赖于政府或其他外部单位的引导,缺少管理的主动性;第二,农业经济管理存在分散决策的思维定式。以农户或村集体开展的农业经济管理更为普遍,缺少上位的视角,致使認知水平有限,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升级,也很难将有效的管理措施落到实处;第三,农业经济管理缺少市场思维。农业经济管理思维及具体的举措适应市场,与市场间的随动效应相对较少,跟风、盲从等现象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普遍存在。

(二)农业经营管理主体单一

受到我国传统思想的局限,我国新农村内广大居民的认知和种植习惯仍然受传统模式影响。相比较西方先进国家而言,我国新农村的生产和种植结构主体单一性明显,缺乏应对农业市场化经营的能力,这也进一步限制了农业农副产品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依托于农产品进行的深度二次加工也相对匮乏,很难形成集约效应。经济管理的单一性还会引发多种的次生问题。一方面表现在资金匮乏上,新农村农业生产的资金总数需求量大,但新农村金融服务匹配相对不到位,农民缺乏资金投入成为制约新农村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矛盾。部分工业农业、设施农业由于缺少启动资金而无法有效落地;另一方面还体现在经济管理主体单一带来的内部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单一的管理主体基于自身利益所进行的决策很难符合集体利益,进而使得集约化农业形式很难出现。如秸秆生物质燃料等新兴农业经济项目由于运费及土地使用协调等问题难以实现;区域农业品牌建设进程缓慢等问题均是由于内部成本矛盾而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

虽然互联网络和无线网手机上网在我国新农村农民生活中已经占据一席之地,网线架设已经进入农民家里,农民朋友也拿起手机上网浏览信息,但是由于农民朋友教育水平偏低,对信息的关注点也并没有聚焦在农业产品作物生产和农业技术革新上。农民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认知不足必定会阻碍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虽然各方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建设高质量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多种的努力,但是依旧无法改变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的现状。其原因之一在于农业经济管理过于分散,各管理环节对于信息化的接受程度并不相同,且呈现出越基层、越靠近农业管理决策的层级信息化水平越低的“倒挂”趋势,进而使得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生产相融合的目标并未实现。除此之外,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建设往往需要伴随农业经济产品的市场化运作,更靠近销售端与企业端,与生产环节存在一定的脱节,致使大部分农业经济管理的参与主体与信息化建设脱离,形成了“两层皮”管理,客观上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功效。

(四)农业经济管理外部依赖性较强

农业经济管理缺少内生动力,依赖外部资源的牵动。如政府主导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或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区,其内部引入的企业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该地区的农业经济类型;通信网络的建立或水利灌溉体系的建成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等现状均是其农业经济管理依赖外部改变的有力例证。在研究农业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或农业经济管理较为完善地区的发展进程中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农业经济管理升级的底层逻辑与根本动力均来源于外部资本力量或者其他非农户集团的引导,很少出现基于新农村建设或本地农民需求导向下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的自发性升级。这一特征就使得农业经济管理的升级及取得成效针对农户个人而言成为一次“随机事件”,农户自身缺少对管理升级的需求与欲望,或者存在此方面需求却没有明确的路径使之实现。

三、新农村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原则与方向

新农村的建设依赖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农业经济的发展则与农业经济管理息息相关,在探讨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向进行规划有助于具体措施的提出与实施,也有助于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切实转变为新农村的农业生产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定保障。

(一)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原则

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要遵循如下几方面原则:

1. 大农业原则

农业经济是一个宏大命题,既包括了传统农业,也包括了现代农业、农业工业等重要分支。农业经济管理更要遵循大农业的基本原则进行统筹规划。一方面,视野要跳出传统农业的局限,以高附加值、高生产效率的视角从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吸收创新灵感,确定创新方向,以保障农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前提,以扩展认知边界、扩大农业经济管理资源库为基本导向,不断融合各界的先进管理经验与管理技术,为新农村的农业建设提供必要保障。

2. 普惠性原则

新农村的发展目标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而是通过财富的创造与财富的二次分配实现广大农村地区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富裕。在这一指导原则上,农业经济管理并不是利用政策导向或其他的管理工具使得特定的人群获得收益,而是要形成广泛的管理和广泛的收益,要将农村人口或农业人口中的绝大部分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来,要让几乎全部的相关人民共同分享农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升级的成果。这一原则就要求农业经济管理要以企业为单位、要以集体为目标、要以农民福祉为衡量标准,只有满足这一原则后农业经济管理创新才是一种有效创新,才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3. 协调性原则

范围广、普惠性强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特征,为此在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中要以提高协调性为基本原则目标。提高协调性是纳入更多农业要素进入管理体系的先决条件,提高协调性是将农业经济推向更广的市场竞争取得更多市场成就的先决条件,提高协调性是统筹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城乡矛盾的先决条件。要以协调性为基本原则制定相关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政策,以保障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稳固。

(二)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方向

基于上述原则,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要落实到农业本身,要充分意识到其作为一个大类产业具有的可拓展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基于此,在农业经济管理创新上要依托现代管理理论、立足于现代管理手段以及现代科技带来的农业赋能,具体包括了农业经济管理的企业化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资本化创新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创新等三个基本方向。

一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企业化创新。主要是指要从企业运营管理中吸取先进经验,要将农业发展类比成企业发展,做好管理知识的迁移,进而逐步完善农业经济管理體系,补齐农业经济管理的短板。此外,在企业化创新中还能够激发管理创新的底层意识,进而从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市场化等多个角度形成突破,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民及农村创业与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农业经济管理的资本化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经济建设过程中农村金融服务的作用至关重要。强而有力、种类多样的金融服务能为我国新农村农业经营插上翅膀。相关新农村农业金融机构应该改变思维、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新农村农业建设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理想的新农村金融服务能为新农村企业和农民提供多样式的资金来源,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可以产生连带作用推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一轮良性产业循环。

三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创新。在商品经济社会,有效的信息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信息的作用体现在农业经营的很多层面。我国新农村农业经营方面相关信息能够被相关新农村企业或农民准确获取,就能为新农村农业经济经营与管理指明方向。

四、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

在我国当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未来农业管理的基本方向,在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实以及管理路径确定上需要进行必要的创新以实现农业的工业化、管理的精细化、发展的高速化等客观要求,助推我国新农村农业经济更上一个台阶。

(一)农业经济管理企业化创新路径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要引入企业化运行的基本思路,将原本分散的农业经济主体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资本的力量,让农户在土地中收益、经营者在加工中收益、资本在流通中收益。在企业化管理路径上,要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创新:

1. 建立类绩效体系的农业管理内部协调机制

在现有的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基础上,以村集体或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经济管理的牵头人,以广大农户作为农业经济的参与者。在农业生产组织内部参考企业绩效管理形成对下的激励制度。一是可以通过农业收费、生活性支出减免等方式吸纳更广的农业经济参与者。对于农业企业和个人,政府可以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降低农业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对于那些投资农业经济的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降低用水、用电、用土地成本等方式提高其参与到统筹的农业管理体系之中,同时鼓励个人加大在农业经济中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 设立农业经济管理专项扶持资金

以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为核心,在集体农业经济收益中预留部分资金作为奖励基金,用以在农业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农业品牌塑造中具有积极贡献的个人与企业,以达到提高各方参与农业经济管理能动性的根本目的,同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以便提高他们的生产和经营水平。如某地农业经济管理的总体思路是“打造苹果之乡”的地区品牌,那么在品牌附加值的基础上可以调用部分资金,资金比例及来源可以由当地水果销售企业决定或承担。在品牌建设中对于渠道推广、品牌树立与维护以及果品生产较为优秀的个人及农户进行奖励,提高农户参与、遵从农业经济管理的积极性,并能够使得参与其中的广大农户真实获益,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到统筹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之中。此外,奖励性资金还可以对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进行奖励,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鼓励农业经济项目参与更广泛的市场竞争

农业经济管理要更多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广大农业经济参与者参与更大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信息引入外资和国际先进技术,推动农业经济建设与管理的国际化。同时,也要将自身的品牌与技术形成有效的对外输出,改变农业经济管理中产品单一的固有模式,形成广泛的“技术也是产品、品牌也是产品、管理也是产品”的科学思维与新农业经济价值观。另一方面,在参与市场竞争甚至是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要放开“手脚”,一切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服务,以一种“不怕竞争,在竞争中成长”的心态来面对未来的市场竞争。在充分的调研与分析基础上,找准区域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与可行路径,从小市场出发,逐步形成更为广泛的市场竞争机制,在竞争中不断提升本地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有利的“双相促进”。

(二)农业经济管理资本化创新路径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依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初始资金投入大、收益固定但周期较长。这一特性就决定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经济参与者最为缺少的便是资金。这就需要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要从资本化的角度进行优化与创新,为农业经济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1. 引入资本思维,创新农业信贷

农业信贷体系的建立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当前,新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例如融资渠道单一、信贷标准不规范、信贷风险高等问题。因此,创新优化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鼓励金融信贷机构设立农业监管体系。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新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引导,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考虑到农业产业独有的风险系统,保证农民的资金安全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新农村金融市场的引导,引导金融机构向新农村倾斜,加大对新农村金融市场的支持和投入,扩大新农村信贷市场规模。第二,确立合理的金融信贷标准。当前农业用地无法纳入到流转土地范畴,不能以此为标的进行信贷擔保。在未来农业管理范畴下应尝试放开集体经营或企业经营中的农业用地标的范畴,以土地预期收益作为担保项目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资金;第三,要进行必要的风险规避创新。不可否认的是农业信贷存在着较高的风险,相关金融机构应该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借款人的资信审核和贷后监管,控制风险的发生和扩散,保障金融机构和农民的利益。

2. 引入市场机制,激发资本活力

要更有效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就要从商品经济角度来看待农业经济作物与农副产品。由于我国新农村交通运输和信息相对闭塞,农副产品收获后流入市场的渠道相对狭窄和价格偏低。至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打造农业产业集群。通过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实现农业产品种类多样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第二,加强市场调节机制的建设。市场调节机制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应该通过优化市场监管,加强价格管理,完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信息公开,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市场效率。第三,推广更先进的营销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可以优化其宣传和推广策略,如电子商务、线上销售、直接销售等,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创新路径

1. 从农民主体认知角度进行管理创新

农民是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主体,加强农民的参与度和经济意识,激发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激情,是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关键之一。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农民的农业技能培训。首先,应该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和农业技能提升,通过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开拓其创新能力,为农民农业经营创新做好铺设准备。第二,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组织是农民参与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经营平台。第三,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为农民的创业创新提供稳固的法律保障。

2. 从农民运用科技能力角度展开管理创新

新式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可以很好地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速度。加强对新式农业技术引进、研发和应用,是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关键之一。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相关科研单位应联合起来,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加强与农业生产实践的联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其次,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县级单位鼓励农民广泛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而农民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科技策略,用实践耕种来为政府提供科技策略实际效益,为进一步应用该策略做好基础和数据实验支持。最后,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的研究和管理。农业环境保护是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的研究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农业环境保护制度和监管机制,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在本文研究中,首先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和相对不足之处;其次从农业经济管理目标的角度分析了下一步管理措施与创新的基本原则及方向;最后,从农业经济管理的企业化、资本化和信息化三个方面探讨了可行的创新路径,希望能够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及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9):58-59.

[2]聂其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07):62-63.

[3]郝茂喜.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1(06):15-16.

[4]霍建科.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3):1-2.

[5]刘玉荣.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9):104.

[6]唐行.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2(01):3-4.

[7]王瑞芝.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创新思考[J].农业工程,2021,8(06):149-150.

(作者单位:沂水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创新路径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