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蚌埠住了”研究

2023-08-24 21:13赵姗
今古文创 2023年31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摘要】“蚌埠住了”是2021年兴起于网络,后在各大网络平台以及现实生活中活跃的一个流行语。本文以网络流行语“蚌埠住了”为研究对象,以微博、QQ、贴吧、微信等平台为媒介搜集语料,再对语料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对“蚌埠住了”的使用情况、特点、流行原因、语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并对规范使用“蚌埠住了”等网络流行语提出建议。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蚌埠住了;流行原因;语用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1-013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1.043

近年来,网民不断增多,网络流行语(词)不断涌现,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众多突破点和乐趣。国家语委每年都会评出“十大网络流行语”,并收录于《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中。2021年来又涌现出了一大批网络流行语(词),如“YYDS”“社死”“蚌埠住了”等,这些网络流行语(词)内涵丰富,语义复杂,反映了网民们的语言思维和心理,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视野。

网络流行语(词)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逐渐展露在语言学界崭露头角,其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它是社会生活和大众文化的缩影,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折射出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本文以网络流行语“蚌埠住了”为研究对象,从流行原因、语用、价值和规范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到当下年轻人之间所产生的社会矛盾、情绪与心理等问题,进而利用其对现代汉语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蚌埠住了”概述

(一)“蚌埠住了”基本含義

“蚌埠”是安徽省地级市,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网络流行语“蚌埠住了”的“蚌埠”与安徽省蚌埠市的“蚌埠”字同,但语义上并无关联,只是网民借用安徽省的地名“蚌埠”来趣谈生活日常。网络流行语“蚌埠住了”是2021年新出现的网络热词,是“绷不住了”的谐音,用来形容自己情感上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快撑不住要哭了或者要笑了等。“蚌埠住了”最初出现在贴吧“抗压背锅吧”上,表达的含义是自己的情绪快要藏不住了,后迅速在微博、抖音等软件流行,成为2021年来的网络流行语之一。

(二)使用情况

网络流行语“蚌埠住了”在网络上广泛使用,归纳起来主要用于四种情况:一是情绪上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快撑不住要哭了;二是得知或看到有趣的事情,忍不住要笑了;三是表示非常羡慕别人;四是对某件事情表示无语或无可奈何。

1.表示撑不住要哭了

①支部年终述职,给别人改年终总结,自己的却一字未写,蚌埠住了。

②蚌埠住了,早起摔倒,被拖鞋绊住并打翻了水杯,水倒在桌子上淋湿了电脑。

③蚌埠住了,机械设计学真的听不懂。

④得知姐姐的腰围和我的头围差不多,蚌埠住了。

⑤学校不让点外卖,蚌埠住了。

⑥狗狗离别时的眼神,蚌埠住了。

⑦我蚌埠住了,开题汇报时电脑死机了。

2.表示忍不住要笑了

①加上了我喜欢多年的人联系方式,真的蚌埠住了。

②终于要到家了,蚌埠住了!

③头一次获得MVP,蚌埠住了。

④蚌埠住了,堵车堵到看见前面轿车里的姑娘开始在车里蹦迪。

3.表示羡慕

①看到别人手里的冰激凌奶油泡芙,狠狠蚌埠住了。

②蚌埠住了,这个库存量,不愧是美妆博主。

③蚌埠住了,别人的九十几高分到底是怎么考的!

④别人家的妈妈,真的蚌埠住了。

⑤光吃不胖的人的体质是怎么回事啊,蚌埠住了。

4.表示无语或无可奈何

①图书馆让学生帮忙扫码助力拼多多,真的蚌埠住了。

②小华,蚌埠住了,村里水管坏了,要坐车去镇上洗衣服。

③遇上不可理喻的病人对我们医护人员大声咒骂时真的蚌埠住了。

④对于小心眼的人只能找个契机拉黑了,实在蚌埠住了。

⑤蚌埠住了,“高贵”邻居上门叫嚣十点以后不能用水,因为他儿子要睡觉。

⑥蚌埠住了,把英语作业交到了语文老师那儿。

⑦左手刚痊愈,右手又伤了,蚌埠住了。

二、“蚌埠住了”流行原因

(一)语言经济性原则

在网络交际中,交际双方以手机为媒介,通过视觉获得交际信息,一方需对另一方所传递的信息做出即时回应,因而简单方便易学的输入法成了人们网络交际中的首选。在言语活动中,省时、省力、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形式在言语交际中则更胜一筹,也就是语言的经济性。“语言经济原则”要求在不影响所要传递信息的前提下尽量缩减所使用的言语量,使用简洁、明了、缩略的表达方式,从而节省听、说双方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使语言交流变得快捷而流畅。

网络流行语“蚌埠住了”充分遵循了“语言经济原则”。“蚌埠住了”四个字可以代表多种心理活动或情绪,比如极度开心或兴奋、极度悲伤难过,或者表示羡慕不已,抑或是对某件事表示无语,都可以用“蚌埠住了”几个字来代替,从而省略了一系列的复杂语言形式。比如上述例子“蚌埠住了,机械设计学真的听不懂”中“蚌埠住了”就表示“机械设计学真的让人崩溃,快要哭了”的意思,但用“蚌埠住了”四个字就能表示崩溃难受等复杂的心理情绪;又如“蚌埠住了,高贵的邻居上门叫嚣十点以后不能用水,因为他儿子要睡觉”中“蚌埠住了”表示对邻居这种要求的极度无语,且用“蚌埠住了”区区几个字便代替了更多无奈的语句;再如“蚌埠住了,别人的九十几高分到底是怎么考的!”表示对考高分的同学的羡慕,“蚌埠住了”比用更多的词语表示羡慕更简洁明了。

由于网络交际时主要通过键盘转化为文字的语言输入并传递,因此信息的传递速度与键盘输入文字的速度息息相关,相较于复杂的语言形式,简短但语义内涵复杂的“蚌埠住了”脱颖而出,成为广大网民表达情绪的“发泄渠道”,充分地体现了语言经济性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优势。

(二)网络语的口语化和娱乐性

网络流行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口语化,“蚌埠住了”也不例外,它简短、直观、零碎,在运用时常常直奔主题,直接使用“蚌埠住了”,而不需要任何修饰,较少铺垫或描述,可以脱口而出。相比于现代汉语书面语,网络流行语正是因为其口语化的特征而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口语化的语言更能直观的传递说话人的情绪,交际双方不用过多陈述、铺垫就能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幽默诙谐、新奇有趣也是网络流行语更能吸引大众注意力的原因之一。网络交际的目的多为休闲娱乐和宣泄情绪,“蚌埠住了”应运而生,成为实现此目的的主要手段。网络流行语为了迎合娱乐休闲,借用反讽、夸张、谐音、借代等修辞手法,运用逆向思维创造出众多新奇别致的语言形式,富有创造性,得到广大网友的认同并加以传播。另外,因其娱乐性,“蚌埠住了”可以缓解僵化的气氛,利用其幽默俏皮的性质缓和双方的语气,减少言语冲突。

(三)陌生化的表达

网络流行语追求陌生化的表达效果,在常规的词语中显得别具一格。这种“陌生化”的视觉表达效果很容易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激起网民的好奇心,通过改变人们惯用的理解与表达模式,接收者需要解码转换才能领会这些流行语的真正含义。日常语言由于反复使用,变成了习惯性的东西,没有新意和特殊性,网络流行语则反其道而行,将不常见的词语进行变换、删减、增词、谐音等二次编码,让人眼前一亮,迅速流行起来。“蚌埠住了”也运用陌生化的表达手段,代替惯用的“绷不住”,在传播过程中,人们对这种陌生的、独特的语言会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从而加速了“蚌埠住了”的传播与使用。

三、“蚌埠住了”的语用分析

(一)特殊表达效果

网络流行语多能起到特殊的表达效果,如幽默、新奇、经济等。例如2019年的十大流行语“我太难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等,都是由于我们联想到这些流行语创造者们说话的状态,觉得幽默,才会去使用这些流行语,起到自嘲、讽刺的言语效果。同样,“蚌埠住了”也是因为其特殊的表达效果而流行起来。

1.新奇独特

“蚌埠住了”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一大原因,就是这个词可以起到新奇、独特的表达效果,因此网民在各个语境条件下重复使用这个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大多是年轻人,他们爱好追逐潮流,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将原有的词语拆分后重组,并将其发展为一種新兴的社会现象,往往让人眼前一亮,充满新意。人们都有求新求异的心理,在语言使用时这种心理更有所体现。人们对常用的表达方式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会想方设法追求一些新颖的表达方式。用“蚌埠住”代替“绷不住”就起到了新奇独特的效果,比起千篇一律的常用词语,“蚌埠住了”更适应大众求新的心理。

2.诙谐幽默

幽默在言语交际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也是语言交际的一条重要原则,为了使交流沟通更加愉悦有效,网民们创造了以诙谐幽默为核心的网络流行语。特别是90后、00后,为了释放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他们更加迫切的寻求一种轻松幽默的消遣方式。网络流行语大多都能起到这种效果,“蚌埠住了”也在其列。我们能自然而然地想到“蚌埠住了”表示“绷不住了”,巧用安徽省地名,替换掉平淡无味的字后,立即带上了诙谐幽默的味道,且传神的情绪传达,在大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

(二)语境条件

网络流行语是在特殊的语境条件下产生的,一个流行语可以在多个语境下使用。在特定的环境中,说话人会受到交际需要和语境的驱动与影响,采用恰当的交际策略和话语。“蚌埠住了”可以在多个语境中使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1.交际现场表达多种情绪

“蚌埠住了”可以出现在会话交际现场,表达开心、难过、羡慕或无可奈何等情绪。在言谈现场,有明确的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以及副语言语境,交际双方可以使用“蚌埠住了”表达难以抑制的情绪。比如上文所举例子“加上了我喜欢多年的人联系方式,真的蚌埠住了”,受话人很明显地就能察觉出说话人内心激动难掩的情绪,在此种交际语境中,交际双方无须过多赘述,就能对“加上喜欢多年的人的联系方式”这件事深刻共情;“小华,蚌埠住了,村里水管坏了,要坐车去镇上洗衣服。”是说话者在向小华抱怨水管坏了,对这件事感到无可奈何,“蚌埠住了”向接收者小华传递的情绪已经十分饱满。

2.无附加修饰,单独使用

通过在各大网络平台搜索“蚌埠住了”的语境条件,我们发现,“蚌埠住了”单独使用的频率很高。不使用其他任何词组或句子,仅用“蚌埠住了”加上表情符号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传达信息。但在这种语境下,说话人并未假设有受话人的存在,属于“自言自语”,即使有受话人存在,也需要说话人进行解释,受话方才能理解。

四、“蚌埠住了”的价值和规范

(一)价值

1.日常生活使用

网络流行语具有诙谐幽默和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使用中,可以为语言交际带来快捷有效的作用,也能展示语言使用者的思维特点。“蚌埠住了”可以代表谐音替换这一类流行语,容易被大众接受。除此之外,网络流行语可以反映社会的流行文化,“蚌埠住了”反映当代社会年轻人在高压工作下的生活状态,他们受众多事物影响,情绪变化大,词语使用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蚌埠住了”还有助于社会热点的传播,情感的共鸣借助网络流行语加速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因为高度的压缩性,这些词语以一种较为简洁的方式涵盖了所涉及的事件,方便传播。比如近期孙海洋寻子事件,“蚌埠住了”多次出现在网友的评论中,也加速了这个事情的传播,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2.语言研究

网络流行语成为语言研究的重要语料,为语言学学术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有许多问题还有待研究。和现代汉语相比,网络流行语存在变异性、不规范性,这就为语言学界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比如在语法上,网络流行语的语法搭配以及词汇范围扩大或缩小等问题都有待研究,这些异变的语言现象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热点。

(二)规范

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语言也随之发展变化,每个时间段会诞生出新的网络流行语,有的昙花一现,有的长时间使用,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一直留存下来。对于网络流行语,我们还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是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流行语,规范使用“蚌埠住了”等网络流行语,不能滥用、乱用。网络流行语多为口语,要和书面语区别开来,不能用全然用口语替代书面语,要分时间分场合的合理使用书面语和网络流行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规范汉语教学尤为重要,外国学生掌握现代汉语本身就存在一定难度,若再受不规范的网络流行语的影响,那么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工作更难开展。各大媒体以及互联网平台也要加强对网络流行语的规范力度,不使用或少使用不规范的网络流行语,引导人们使用正确规范的语言文字,为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五、结语

本文以网络流行语“蚌埠住了”为研究对象,对“蚌埠住了”的使用情况和特點、流行原因、语用、价值和规范进行了全面考察。“蚌埠住了”可以用于表达开心、难过、羡慕以及无奈等情绪,带有娱乐性以及口语化的特点,在交际中广泛使用;究其流行原因,除了新媒体的传播作用,还有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即语言经济性原则、隐私保护以及大众追求陌生化的表达效果;在语用上,“蚌埠住了”具有新奇独特和诙谐幽默的特殊表达效果,既可以在言谈现场出现,也可以不加任何修饰单独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博兴与发展有其价值,无论是在大众日常生活中还是对于语言学来说,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要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蚌埠住了”既有研究价值,也有其不规范的方面,基于年轻人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传播者,不规范的网络流行语对学校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规范使用网络流行语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铭婉.2021 “十大网络流行语”[N].语言文字周报,2022-01-10(001).

[2]韩霖.2018至2020年网络流行语成因、特点及影响分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1(04).

[3]江根源.网络社区中的隐私关注与其互动情境间的作用关系[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21(05).

[4]田萍.主流媒体应当规范使用网络流行语[N].语言文字报,2021-07-21.

[5]王远新.语言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42.

作者简介:

赵姗,女,汉族,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污染分析及治理举措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概念整合对网络流行语的阐释力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