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巷右拐

2023-08-24 12:48李治本
湖南文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毛氏万年青米糕

李治本

几棵东倒西歪的古树,不动声色地掩映着一座四合院。院落看上去有些年头,说是清代建筑。修缮过,没住人,住着清漾村的历史文化,村庄的由来都藏在这里。

四合院门前那条鹅卵石小道,无数个南来北往的人走过,无数次的回眸,让这个人文荟萃、粉墙黛瓦的古村落,跟随着他们的脚步,走进了他们的心里,住进了他们的回忆里。鹅卵石磨得平平的光光的,还闪着光亮,裹着包浆,沿着清澈的小溪绕着村庄。

有村庄时就有小溪,小溪或更早于村庄。溪水从始建于宋代的清漾塔下缓缓地流向村口的古樟树。古樟树比起小溪,似乎更年轻,树龄八百一十年,郁郁葱葱,很有风采。它被列为“古树名木”受保护,纳入档案管理。四处扩展的枝叶,像是要把整个村庄都笼罩着,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喜欢坐在树下拉拉家常,扯扯闲天,谈谈村庄的历史,为自己的祖先骄傲。这个村庄,百户人家皆姓毛,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从古至今出了八位尚书,八十三名进士,现代国学大师毛子水也是清漾村人,古樟树下有他们当中多数人的童年印记。

从古樟树到四合院,沿着溪流走,迷不了路。一路清溪,一路清新。小溪两边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上上下下的徽派建筑古韵悠悠,鳞次栉比,花香馥郁,庭院深深。小溪从古至今、从早到晚,像是村庄的血液不知疲倦地流淌着。四合院紧挨着小溪,几级斑驳的台阶通达。倘佯在四合院,以书为墙,拥入书的怀抱,聆听千年书声。四合院有了新的名字——清漾书院。

半卷闲书一壶茶,阅读清漾一千年。这像是一个溢满书香、温婉无声的邀约,让我驻足停留在清漾书院。以前来清漾只是听导游介绍,东讲一句西扯一句,对古村一知半解。清漾书院的设计别具匠心,视觉、听觉,觉人觉世,是清漾历史记忆的窗口,它的内涵和外延清晰地写在白纸黑字间,刻在天花板和梁柱上。

清漾书院是开放的,在这里看书是自由的,说书也是自由的。品着茶,或坐着或靠着,随手翻阅,书离你最近,村庄的历史也离你最近。书架中、长桌上、沙发间都摆满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著作、歷史故事、哲学人生、清漾名人等书籍,论千论万。在书的海洋里沿着清漾历史的脉络溯源清流,无形地感受着古村的人文情愫。古朴典雅的清漾书院,就像它所在的村庄一般独一无二。

抚过清漾书院一间间雅室,在灰白色调中行走,脚下是深深的窄窄的古巷,一砖一瓦,一古一今,在巷子里蔓延。石板是青色的,各式各样的形状拼在一起,有高有低,把古巷引向一个又一个拐角。置身古巷,一直往右,轻盈的脚步漫漫穿行,不知不觉中好似走过千年。

清漾在时间流转的过程中积蓄着历史的沉淀。古巷间一幢幢建筑与书院相仿,都经过精心修缮,完完全全地恢复原始状态,整洁如新,生发着古韵气息,一片片朴素的黛瓦,跃动着一颗颗高贵的心魄。

幽静深巷,逼仄又绵长。岁月缱绻,葳蕤生香,一幕幕往事历历可数。

巷里巷外,风尘飒沓,透着古朴典雅的韵味。清漾祖宅,一望便知它不凡的身世。大门前的楹联“天辟画图,星斗文章并灿;地呈灵秀,山川人物同奇”为北宋诗人苏东坡所撰;门额上的“清漾祖宅”是由著名学者胡适所题。苏东坡与清漾的渊源,据说与清漾毛氏第二十七世孙毛滂有关,而胡适与清漾的关联源于毛子水与胡适的关系。胡适是毛子水的恩师,胡适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毛子水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良师益友,情深潭水。毛子水毕业于数学门,却对国学情有独钟,好学不倦,学识渊博,胡适称他为“东南图书馆”,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先驱之一,五四时期“百科全书式学者”,深受“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的赏识。毛子水一生致力于国学传承,诲人不倦,曾任蒋经国老师。一九四九年经家乡去往台湾,一生盼望两岸统一。有一年,我在巷子里见到毛子水先生的学生,他的学生告诉我,她是专程从台湾来的,是受恩师的委托,完成恩师回归故里的未了心愿。

朝晖洒在巷口,泛着灿灿光芒。静谧安详的清漾祖宅,白墙灰瓦马头墙,三进三天井,两旁圆拱门上写着“礼门”“义路”,端庄肃穆。始建于宋代的清漾祖宅,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在细节上又融合了浙、闽、赣式风格。

据《清漾毛氏族谱》记载,西晋(316年)南渡后毛氏一世祖毛宝的十六代世孙宋工部尚书毛让,宋朝初年从清漾迁至江西,成为江西吉州龙城(今吉安)毛氏的始祖。湖南韶山《毛氏宗谱》记载,韶山毛氏先祖毛太华是毛让的后裔,明代初年从江西吉州龙城来到韶山,毛泽东为毛太华第二十代裔孙。也就是说,韶山毛氏是由江西吉州龙城迁至,而江西吉州龙城毛氏又是从衢州清漾迁至。至此,毛氏家族源流得以明晰,浙江江山、江西吉安、湖南韶山三点由此联系起来。

《清漾毛氏族谱》作为全国四十八件(组)档案珍品之一,被列入首次编印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据考证,一代伟人毛泽东为清漾毛氏第五十六代嫡孙。一时间,湖南韶山毛氏前来清漾寻根问祖,江南毛氏纷纷到清漾认祖归宗。清漾不仅是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也是奉化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和民国第一位总理熊希龄夫人毛彦文的祖籍地。

清漾祖宅与毛子水故居一巷之隔。巷子与宅子之间,那高耸的粉墙荡涤着岁月的尘埃,一种玄古的呼唤,昭示着清漾曾经的辉煌。祖宅门前的荷池,荷花虽褪去鲜亮光泽的身姿,却仍有不卑不亢的傲骨。一池残荷,遍铺碎萍,坚守着生命中枯萎的时光,积蓄着重生的能量,依然的桀骜,别样的生机。荷池的水,是山溪婉转流淌最终的归属,漂漾着残荷枯叶,借着日的光、月的辉,日夜投映着气韵空灵的清漾祖宅。

荷池身后,是始建于宋代的清漾祖塔,在茂密树林的掩映中探出神奇的塔尖。清漾塔又名文峰塔,相传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为纪念族人毛自知中状元而建,是一座七级六面的楼阁式空筒砖塔,每层之间有菱角牙叠涩挑出。当地人说,清漾毛氏是得益于这里的风水的庇护得以兴旺。“前有污池谓朱雀,后有丘陵谓玄武。”荷花池就是污池,对面的山脉丘陵即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一应俱全,还有“长道”,应合了有依、有靠、有辅、有弼的风水格局。我曾在《清漾》画册中看到两幅图片,一幅是韶山冲毛泽东故居,一幅是清漾祖宅,两座建筑虽相隔千里,却相类相从,暗合一脉相承。

在这座尚书、进士辈出的村庄,却没有雕龙描凤的豪宅华府和檐角交错的楼台亭阁,也没有豪气干云的隆门高阶,只有耕读传家的质朴淳风与家和万事兴的温情恬适。

站在巷口闭目凝神,我感知到周围的一切都在时空中让那气韵流转着,却寂静无声,仿佛让我回到了久远前的清漾。我向深巷踱去,每前行一步耳膜总能清晰地收到自己的足音,那思绪所触到的历史伴着足音的回声在深巷中荡漾。

古巷默默地延伸着,拐过一角,是深巷,再拐一角,还是深巷,七弯八拐,像是在叙述着一个悠远而冗长的老故事。墙缝中那一线天空里,云卷云舒,朵朵白云却像是一个个并不忠实的听众,边漫不经心地听着故事边慢慢悠悠地向属于它自己的方向移动。是风给了云灵动,是云让古巷有了变化,如同阳光一样让深巷层次分明,自然至淳。灰白的色调,简洁而淡雅,与众不同的气质,在粉墙黛瓦中呈现徽派建筑的韵致,那灰中泛着白,白中也透着灰,灰白自然转换和相融着,转换相融成一个时代的建筑缩影。

古巷中流传着一段佳话,相传当年毛恺家中建房,因宅基地与邻里发生纠纷,家人怒火难填,急忙给远在京城为官的毛恺写信。千里传书,毛恺阅后,虽知是邻里有错在先,但毛恺慎于对待,回信一封,当家人欣喜地打开毛恺的回信时,竟目瞪口呆。“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短短一首诗,让家人怒火顿消,遂生谦让之心。清漾毛氏杰出人物毛恺的“六尺巷”故事家喻户晓。清正廉洁是历代清漾人所提倡和遵循的传统美德,不论是古时的尚书进士,还是近代的杰出名人,廉洁勤俭都是作为清漾人的一以贯之的祖训。

毛恺是明朝后期的大臣、刑部尚书,在朝为官清廉自持,坦坦荡荡。一年,逢嘉靖皇帝生辰,文武百官纷纷送上奇珍异宝,而为官清廉的毛恺,只献上一桶江山老家的万年青,并称之为“一统江山万年青”。嘉靖皇帝甚喜,称其为无价之宝。万年青是一种常绿植物,花语是健康长寿,代表天长地久。万年青因为它独特的姿态形式寓意着大吉大利,阖家团圆,国泰民安。

在古巷一座四合院见到了“万年青米糕”,是位名叫周中原的年轻人制作的。短暂的相见与简单的交流后,从他的言谈和架在鼻梁上的那副近视眼镜,不难看出他是个爱读书会思考的人。他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制作米糕是他家传的手艺。怀着对家传手艺的热爱,担负着将传统民间手艺传承下去的重任,他不断努力和创新,在政府的关怀与扶持下,他的米糕已在当地小有名气,借着互联网的热潮与快递的发达,万年青米糕也慢慢地走出了江山,寄往全國各地,他也被评为衢州市市级非遗传承人。

开发万年青米糕,是出于对清漾的一种情怀。用米糕来传承清漾的历史,讲述和传播清廉故事,是周中原的初衷。刚刚出笼的万年青米糕,泛着晶莹的光,轻轻一戳,柔软极了。这些米糕是寄往外地的,一包万年青一份清廉,一片米糕一口好运,让更多的人分享它的味道,了解清漾,传递那份清廉自律的精神。

品着万年青米糕,香甜软糯,营养味美,再喝杯石柯茶,更是甜香润口。石柯茶与万年青米糕一样有特色,称为清漾村茶,是周中原和专门请来的调茶专家,经过多次调制和实验研发出的一款富含根皮苷的天然零糖甜茶,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抗癌变等功效。喝杯石柯茶,清润回甘,是清漾人的待客之道,随手捎上一瓶石柯暖手茶,在这倒春寒的季节里甚是暖心。

古巷蕴含着浓浓的乡愁。远远地飘来一股酒的香气,虽然我不喝酒,但却很爱闻那由粮食发酵转化而出的销魂味道,酒香浓郁,醇厚浓烈,是清漾的谷烧。清澈的泉水酿造出的纯粮土酒,自是甘冽清爽,健脾益肾。清漾酒肆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的博古架上摆满了酒,各式包装琳琅满目。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至少是越喝越兴奋。几个外地人,坐在长条凳子上,只一碟花生米便可推杯换盏,你来我往,兴致甚浓。一盏土酒许流年,半卷闲书慰平生。

酒香不怕巷子深。再拐过一个墙角,便豁然开朗,这是巷子里最开阔的地方。我们刚想落坐就被一股香味诱惑而去,那香味里还夹杂着醇醇的酒香。是一家馄饨店,刚刚煮好的馄饨热气腾腾,那香味是浓郁的、细腻的,使人食欲大增,满口生津,只是有人捷足先登了。早就耳闻,清漾的馄饨很有名,很好吃,许多人慕名从很远的地方而来,为的就是吃碗馄饨。“今日一定得尝尝!”不一会儿,几碗馄饨上桌,只见那皮薄薄的、软软的,嫩红嫩红的肉馅若隐若现,吃到嘴里时,仿佛一条灵巧的小鱼游到了水中,滑滑润润的,咬开那薄如蝉翼的皮后,肉馅的鲜香瞬间窜满了整个口腔。真是美味!师傅还特地为我们准备了紫苏、鲜椒、牛肉、笋干、鱼干、萝卜干等各种口味的辣酱,也都是纯手工土制的。一瓶辣酱一口鲜,一碗馄饨一口汤,像极了妈妈的味道。好的味道总能承载记忆,包裹家味,激发乡愁。历时千年,这种小吃在岁月流转中也不断地与清漾文化碰撞、结合,在新时代的今天衍生出了自己的品牌。

再往前不是向右了,该是往左了。从左走到右,再从右拐向左,恰似左右逢源。来清漾的人不光是些匆匆过客,也有人把心留住,把家安下了。

来到巷口,一座带着院子的房子引起了我的别样兴趣。小院不大,在周围老房子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精致。院中一棵正合小院大小的柿树,一叶不挂,苍风傲骨地立在那里,守护着紧锁的院门。院内的桌椅、花草反倒无精打采的,像是在等待着主人回来打理和修剪。房子大门的右边,挂着主人为它取的名字——“无量精舍”;院落的左边,一座同样风格的白色房子门右侧挂着“如宇画堂”的牌子,显然它们的主人是同一人。同样紧锁的大门告诉我们,主人不在家中。好奇心驱使,打听到了主人原来是清漾毛氏的第五十一代嫡孙,退休前被委派到了澳大利亚,而他的工作性质也笼罩着神秘的色彩。

在澳大利亚工作之余,他开始研究佛学和自学漆画、书法。退休后,他基本生活在上海和澳大利亚,他也曾全国各地地去寻找过,想要拥有一座落于农村的家,直到来到清漾看到了这两栋房子。许是激起了他认祖归宗与乡愁的情结,让他如愿拥有了这在祖宗怀抱中的家。

走进古巷,你会有很多未知的发现。韶光不负转流年。清漾在这蜿蜒的曲巷中慢慢走来,带着历史的脚印,今生的脚步,铿锵坚定。沉默不语的古巷,收藏着历史的痕迹,收藏着生活的故事,也收藏着扑朔迷离的传说。

点点江南雨,幽幽古巷深,衍射着历代清漾毛氏先人一清如水、淡泊明志的品性。这个曾经誉满天下、势倾朝野的村庄,没有一丝的骄纵和跋扈,更显不出半点的浮夸和张扬。低调内敛的品格,正是清漾先哲的涵养,孕育滋养着一代代清漾人。

清漾的古巷,真的不一样!霞光悄无声息地落在巷尾,轻柔地照射着粉墙黛瓦。古巷在悠悠的柔光中自由延伸,回望自己的身影还在古巷里忽长忽短地徘徊着。古巷的记忆,在流逝的岁月里发酵,让一种怀念越来越清晰。巷子里的风,永远不急不缓地吹着,道道围墙、翘角屋檐始终锁住我的视线,我从巷子这头走向那头,多想能与历史邂逅,能与美好相逢,而被岁月和风雨磨损的墙角,却将我遗忘在古巷中。

古朴深邃的幽巷,淳朴祥和的民风,依稀可见昔日的风华,千年的沉淀,厚重且极具韵味,瞬觉整个村落,就似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满眼的故事与过往,却无一丝沧桑,他此刻就在眼前银须飘飘,和蔼安详。当再次移动脚步,不觉发现,粉墙上镶嵌着一块醒目的牌子——清漾未来社区,顿感脚下的步履正踩着时代的脉搏而跃动。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这座历史底蕴丰厚的村庄,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总是方兴未艾,都将欣欣向荣。

责任编辑:胡汀潞

猜你喜欢
毛氏万年青米糕
投身革命的毛氏英烈
紫薯蒸米糕
万年青
万年青
卫所、藩王与明清时期的宗族建构——以韶山毛氏为中心的考察
学剪“万年青”
米糕“牙医”
“米糕牙医”
“毛氏书童”王文祥:胸中有沟壑 笔墨自生香
米糕,韩国人一生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