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资源回收控顶支护方法研究

2023-08-24 08:16宋维康张龙龙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支设初撑力顶梁

宋维康 张龙龙 杨 明

(通用技术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31)

1 工程概况

薄煤层在我国广泛分布,在煤炭资源回收过程中仍有部分困难,其顶板的安全控制是最具代表性问题。邱集煤矿7 煤7809 工作面煤层走向由北东转向南东,煤层倾角3°~13°,平均煤厚1.30 m,煤层赋存比较稳定。工作面直接顶为泥岩,强度较低;基本顶为粉砂岩,较为坚硬;直接底为黏土质粉砂岩,遇水膨胀,强度低。顶底板岩性如图1。

图1 顶底板岩性柱状图

2 控顶支护参数设计

2.1 支护方法

7809 工作面采用短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工作面循环推进度为1.2 m。工作面采煤采用炮采工艺[1]。基于工作面工程现状及回采方法,采用正悬臂齐梁齐柱支护方式支护顶板。

2.2 支护参数

1)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Pt

采用经验公式[2]计算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Pt: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工程上通常取10 N/kg;h为工作面煤层平均采高,取1.30 m;r为顶板岩石容重,取2547 kg/m³;k为工作面支柱应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本文工作面取8。

计算得到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Pt为264.88 kN/m³。选取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中最大平均支护强度300 kN/m²。

2)支柱支撑能力及支护密度

支柱支撑力为:

式中:kg为支柱工作系数,取0.99;kz为支柱增阻系数,取0.95;kb为不均匀系数,取0.9;kh为工作面采高系数,取1;ka为工作面倾角系数,取1;R为支柱额定工作阻力,300 kN/根。

计算可得Rt为253.94 kN。

根据工作面所需的合理支护强度Pt及单根支柱的支撑能力Rt,可以计算出支柱支护密度n:

代入先前计算结果,得到每平方米支柱数量n为1.18 根。现场设计采用HDJB-1200 型金属铰接顶梁,据此确定排距为1.2 m,若要满足现场工作面支护强度,柱距应选为0.7 m,此时支护密度达到1.19 根/m²,大于理论支柱支护密度,满足计算要求。

3)支柱高度及柱靴直径

支柱最大及最小高度:

式中:Hmax为最大支柱高度,m;Hmin为最小支柱高度,m;Mmax为工作面最大采高,取1.4 m;Mmin为工作面最小采高,取1.3 m;a为卸载高度,取0.05 m;b为顶梁高度,取0.1 m;s为顶板下沉量,取0.1 m。

经计算,Hmax=1.3 m,Hmin=1.05 m。

式中:Φ 为柱靴直径,mm;Q为底板比压,取5 MPa。

考虑到黏土岩遇水膨胀变软,底板比压降低,铁鞋直径取系数1.1,故柱靴直径为279.4 mm。根据现有支护材料,取320 mm。

3 控顶支护方案设计

根据同煤层矿压观测结果和实践经验,决定该面采用“见四回一”的控顶方式控制顶板[3]。工作面炮道宽度850 mm,使用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采用正悬臂齐梁齐柱的支护形式,支柱支设在顶梁后端第5~6 个牙口内。如图2。

图2 工作面支护设计图(mm)

3.1 工作面控顶方法

3.1.1 正常工作时期顶板管理

工作面使用DW16-300/100 型单体液压支柱和HDJB-1200 型金属铰接顶梁支护[4]。由于受构造影响工作面局部煤层厚度会有变化,因此工作面还备有DW14-300/100 型、DW12-300/100 型单体液压支柱。柱爪卡在顶梁后端第5~6 个牙槽内。本面最大控顶距为5 m,最小控顶距为3.8 m,放顶步距为1.2 m。

工作面金属顶梁之上用3 根串杆接顶,顶板破碎处用木板梁配串杆将顶背实背严。串杆尺寸0.8 m×0.05 m×0.03 m,木板梁规格为1.2 m×0.2 m×0.1 m。7 煤底板为黏土岩及粉砂岩,硬度较小,支柱易钻底,达不到支护强度,所以施工中要在柱下穿铁鞋。工作面有水或遇底板过于松软处,要在铁鞋下加垫木垛料,保证支柱钻底量不大于100 mm/m。

工作面支架必须架设牢固,支柱要打成直线,柱距均匀,顶梁垂直煤壁,相互平行。梁头要齐,铰接率大于90%,顶板按要求背实,背顶物料要搭接使用,背顶料两端放置在顶梁上,严禁出现耷拉串杆。梁头要接顶,不得在无柱悬臂梁上再挂悬臂梁。穿鞋不偏脚,铁鞋垫于实底,支柱初撑力不得小于11.5 MPa。

3.1.2 正常工作时期特殊支护形式

1)从柱支设

工作面初采期间在工作面每隔8 m 支设一组丛柱,连续4 根对柱,柱下穿鞋,初撑力不小于11.5 MPa,随面前移。

2)密集柱支设

在放顶线两路顶梁间支设一根戴帽点柱,并挂好挡矸帘,作为切顶、挡矸密集柱。密集柱迎山有力,并拴好防倒绳,严禁支在浮煤上,密集柱初撑力不低于1.5 MPa。密集柱支设应迎山有力,支设牢固,并和切顶排支齐。回柱时,应先超前一个棚档支好密集柱后方可回柱。

3)临时柱支设

工作面放炮后,待班长、爆破工、瓦检员检查无危险后,人员进入施工地点,先用镐等长把工具敲帮问顶,找掉悬矸伞檐,然后挂梁,挂顶梁时用水平楔背紧。然后扒窝打支临时柱,临时柱要支在顶梁中间牙槽内,迎山有力,并拴好防倒绳,严禁支在浮煤上,临时柱初撑力不低于1.5 MPa。

端头处正规支柱必须穿鞋,确保支柱初撑力不小于11.5 MPa。关门支柱、密集支柱、对柱初撑力可以不穿鞋,但支柱初撑力不小于1.5 MPa。关门支柱间距不大于300 mm。

3.2 巷道及端头控顶

3.2.1 两巷超前支护

7809 探煤巷从工作面煤壁向外不小于22 m 范围内引两路金属铰接顶梁配合DW22-300/100 型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顶梁平行巷道方向铰接使用,采用两块短木料接顶,柱顶正上方一块,顶梁端头一块,短木料规格:220 mm×200 mm×40 mm。两排支柱支设在刮板输送机两侧,下侧支柱距下帮距离为600 mm,支柱间、排距1000 mm×1200 mm。人行道位于巷道上帮,宽度不小于800 mm。

3.2.2 端头支护

顶梁间距不大于0.6 m 且布置均匀,覆盖工作面溜头。支柱应支到实底,并做到迎山有力,初撑力不小于11.5 MPa。铰接顶梁之间要用圆销联接好,双楔销安设牢固,成对使用齐全,反向插入打紧。通过改柱,人行道宽不得小于0.8 m,始终保持出口畅通,无杂物。跨溜头无柱悬臂梁间距不大于2.4 m。安全出口专人维护,保证无失效、变形支柱及损坏顶梁。

4 效果

7809 工作面顶板强度较低,回采期间控顶困难,给工作面回采造成极大安全隐患。通过现场调研和理论计算,设计“见四回一”的控顶方式控制顶板,使用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支护。现场观测发现,支护效果良好,回采期间巷道围岩收敛变形在可控范围之内,巷道超前压力影响段围岩扰动变形小。通过合理设计和规范施工,杜绝了因控顶强度不足导致的工作面顶板漏冒,解决了顶底板软弱导致的顶板管控难题。

猜你喜欢
支设初撑力顶梁
液压支架初撑力控制系统的研究
矿用液压支架顶梁结构强度仿真分析及优化
关于矿用液压支架顶梁翻转平台的研制与应用
矿用液压支架顶梁强度分析与优化研究
综采工作面支架回撤技术优化
综放支架顶梁外载及其合力作用点位置确定
非直角剪力墙木模支设巧加固
模板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浅谈影响采煤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的主要因素
后浇带模板支设工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