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架前漏顶机理及控制技术

2023-08-24 08:16谭昌盛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管棚煤柱断层

谭昌盛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掌石沟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晋城 048400)

1 概述

掌石沟煤矿15104 工作面东部为实体煤,南部与一采区三条大巷相连,西部与15103 回风顺槽相距150 m,为回采实体煤,北部为原掌石沟矿15101 工作面采空区,留设30 m 保护煤柱。

15104 工作面设计走向长度为1046 m,倾向长度为180 m,回采煤层为15#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含0~2 层夹矸,上部夹矸0.3~0.5 m,下部夹矸0.25~0.3 m,煤层厚度为3.55~4.84 m,平均厚度4.19 m。煤层顶底板岩性见表1。

表1 15#煤层顶底板岩性表

15104 工作面地质构造相对单一,主要以中小断层为主。工作面推进至740 m 处时位于34#支架前方揭露F11 正断层,断层落差为1.8 m,倾角为54°。断层从34#~36#支架前方煤壁侵入向机头方向贯穿,在工作面前方49 m 处运输顺槽处揭露。

2 工作面过断层冒漏机理

2.1 工作面回采现状

15104 工作面揭露F11 断层后,断层两盘煤柱出现空间位移,34#支架向机头方向煤柱为断层上升盘,36#往机尾方向为断层下降盘,工作面揭露断层后从机头向机尾方向采用俯斜回采工艺。早班工作面推进至745 m 处时位于33#~36#支架前方顶板出现冒漏,冒漏长度为3.7 m,宽度为1.5 m,高度为1.4 m。工作面冒漏后及时超前移架(20#~40#支架)并减小采煤机截割深度为0.5 m,但是夜班第二刀割煤时再次出现冒漏,并与早班冒漏区贯穿,造成33#、34#、35#、36#四架支架顶梁上方出现“镂空”现象,支架初撑力及工作阻力不达标,工作面被迫停产。

2.2 断层区顶板冒漏机理

1)构造应力影响。15104 工作面揭露断层后,断层附近围岩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出现严重破碎现象。随着工作面推进,断层区围岩裂隙发育带范围不断扩大,造成围岩失稳,集中表现在煤壁片帮、端面距加大且端面破碎、断裂等,导致顶板冒漏。

2)回采工艺影响。15104 工作面揭露断层后,从机头向机尾方向采用俯斜回采工艺,采煤机下行割煤至30#支架时以8°下山角俯斜回采。俯斜回采期间对断层上盘煤柱预留顶煤,回采至47#支架处完全揭露断层下盘顶底板。俯斜回采期间30#~37#支架前方煤柱预留顶煤厚度在0~1.0 m,顶煤预留难度大,易垮落。

3)支架支护强度低。15104 工作面采用俯斜回采时,俯角大,该区域支架易倾斜,支架顶梁与顶板接触面积不足70%,俯斜期间顶板失稳现象严重,支架对顶板施加支撑力时顶板出现挤压破碎现象,造成支架初撑力及工作阻力不足,支护强度低。

3 架前冒漏区控制技术[1-5]

3.1 围岩注浆加固

为了提高断层区围岩稳定性,对断层区域煤柱采取注浆加固,注浆加固区主要分为切巷煤柱和顺槽煤柱。

3.1.1 注浆钻孔布置

1)15104 工作面揭露断层后,在745~760 m段主要对工作面进行注浆加固。注浆钻孔布置在30#~45#支架前方煤壁上,钻孔开口位置距顶板1.0 m,钻孔深度为5.0 m,直径为45 mm,布置仰角为45°,布置间距为2.0 m。

2)当15104 工作面推进至760 m 后,随着断层向机头方向延伸,机头侧三角煤柱出现垮落,在760~790 m 段需对端头三角区域布置注浆钻孔。钻孔深度为8.0 m,钻孔布置在运输顺槽位于工作面侧煤柱上,钻孔垂直煤柱布置,布置间距为3.0 m。

3.1.2 注浆材料

考虑到工作面在断层区围岩破碎严重,围岩抗压强度低且裂隙高度发育,所以选择的注浆材料必须具有渗透力强、粘接力好、凝固体强度高且具有一定的发泡效果,所以注浆材料选取美固MP367。该注浆材料主要由A、B 组分组成且以1:1 混合而成,浆液凝固速度快,发泡率高,反应温度低,具有很好的阻燃性和抗静电性。

3.1.3 注浆施工

1)采用双液化学注浆泵进行注浆施工,注浆泵最大注浆流量为9.4 L/min,往复频率为75 min-1,耗气量为2.1 m3/min,额定注浆压力为14 MPa,出浆口最大压力为24 MPa。

2)注浆时从机头向机尾方向依次注浆,注浆先高压后低压,稳定注浆压力为6 MPa,稳压时间不得低于10 min。

3.2 人工勾顶

为了对架前冒漏区实现封堵、填充,防止支架过冒漏区时出现初撑力、工作阻力不足现象,决定对冒漏区采取人工勾顶施工。

1)首先在32#~37#支架前方冒漏区顶板施工4架锚索吊棚,吊棚垂直煤壁布置,每架锚索吊棚长度为2.5 m,由1 根工字钢梁和2 根长度为4.5 m、直径17.8 mm 锚索组成,锚索吊棚布置排距为3.0 m,如图1。

2)锚索吊棚施工完后,在吊棚上方沿工作面倾向方向铺设4 排槽钢,每排布置2 根,每根槽钢长度为5.0 m,布置排距为0.5 m,槽钢与锚索吊棚之间采用双组卡缆交叉固定。

3)槽钢固定后,在其上方铺设钢筋网、风筒布并架设“井”字型道木,道木铺设到位后,采用张拉机具对锚索吊棚进行预紧。

3.3 超前管棚支护

注浆及人工勾顶完成后,工作面回采前对俯斜段顶板施工一排超前管棚支护,防止留顶区冒漏、垮落。

1)超前管棚支护施工在30#~47#支架前方煤壁上,管棚支护体采用长度为3.0 m、直径为30 mm无缝中空钢管,端头设置为削尖状。管棚支护布置在设计俯斜顶板位置,以3°仰角布置,布置间距为0.5 m。

2)管棚支护施工后,当工作面推进2.5 m 时,施工第二排超前管棚支护,相邻两排叠加布置,叠加长度为0.5 m,并采用JW 型钢带进行固定。

图1 15104工作面过断层架前冒漏区支护技术示意图(mm)

4 效果

1)增加了围岩稳定性。通过对工作面断层区围岩注浆加固后,注浆液渗透凝固能够及时对围岩裂隙填充、封堵,并实现粘接作用,防止了裂隙区应力释放破坏作用,化学注浆改变了围岩性质及力学结构,围岩单轴抗压强度提高至47 MPa。

2)控制了冒漏现象。对冒漏区采取人工勾顶后实现了对冒漏区的封堵,保证了支架在冒漏区的支护强度,避免了冒漏区瓦斯积聚以及氧化自燃等事故发生。

3)提高了支架支护强度。对断层区围岩采取注浆、人工勾顶以及超前管棚支护后,提高了架前顶板稳定性,保证了冒漏区支架支护强度,实测后期支架冒漏区初撑力及工作阻力提高至95%以上,未出现支架倒架、顶梁镂空等现象。

5 结语

15104 工作面过断层期间架前冒漏区采取“注浆加固、人工勾顶以及超前管棚”措施,对冒漏区起到了显著的控制作用,加快了工作面回采速度,减少了断层区顶板冒漏、煤壁片帮等现象,达到了预期控制效果,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猜你喜欢
管棚煤柱断层
暗挖隧道与基坑交界处的管棚拆除技术研究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曲线地段超长大管棚施工工艺探讨
洞身长管棚施工工艺新技术
建筑物下煤柱巷道穿采分析
断层破碎带压裂注浆加固技术
关于锚注技术在煤巷掘进过断层的应用思考
保护煤柱宽度的理论值分析
电磁辐射仪在确定上覆煤柱及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铝土矿山平巷施工中的管棚超前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