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中的戏剧素养与教学策略初探

2023-08-25 09:07周炜
英语学习 2023年8期
关键词:戏剧笔者素养

周炜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教育戏剧中的戏剧素养和与之匹配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对戏剧素养的界定应参照《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版)》(戏剧艺术类),这两个标准对从事教育戏剧的教师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具体案例出发,重点阐释角色扮演、剧评写作和戏剧片段演出这三种教学策略对戏剧素养的提升作用。案例均出自笔者开设的“西方戏剧”和“莎士比亚戏剧”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实践,适合本科英语专业的戏剧教学。

关键词:教育戏剧;戏剧素养;教学策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版)》

引言

进入21世纪,国内的教育戏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2015)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将戏剧列为学校美育课程的组成部分。2022年4月,教育部(2022)继发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艺术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这两版课程标准均把戏剧列为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推进教育戏剧在各个教学层次的落实。这一可喜的现象可以通过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来佐证。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的教学理念始于20世纪初期(宋佳样,2008)。英国教师Harriet Finlay-Johnson(1912)出版《戏剧教学法》(The Dramatic Method of Teaching)一書,系统介绍了她创立的戏剧教学法。她长期任教于英国一所乡间学校,尝试把戏剧方法引入历史、地理、文学、数学等学科教学中。李婴宁(2013)认为“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DIE)是运用戏剧手段于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方法。即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把戏剧元素和方法作为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在教学科目和教育目标中,让学生在情景设置、角色扮演、即兴表演、主题深化、意义探讨等环节中,通过共同创造的戏剧活动和戏剧实做达到学习目的和教育目的”。李婴宁(1997)还对“教育戏剧”和“教育剧场”(Theatre in Education)这两种形式进行区分,指出前者主要是运用戏剧手段进行学科教学,后者主要以戏剧社团演出为主。二者虽然形式上的侧重点不同,但教学目的颇为一致,即教育戏剧不是培养专业的表演艺术家,而是培养身心健康,具有想象力、创造力和共情力的公民。

由于师资储备不足等客观原因,运用教育戏剧策略的教师通常会面临相似的问题,如对戏剧本体论不熟悉,甚至对学生应该掌握的戏剧素养缺乏基本的共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处理和演出有关的问题,导致表演在教学中流于形式。这种情况也引起了部分学者的担忧,例如田菊(2017)在《戏剧化外语教学的问题思考与理念重构》中提到戏剧化教学的问题时指出,“辛勤的付出仅仅是学习过程的趣味感,而非学习效果突出后的满足感和学习成绩提高后的成就感,使戏剧化教学成为一种耗时费力的娱乐化体验。”面对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反思,找到问题的症结。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明确教育戏剧中戏剧素养的涵义,其次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笔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常年开设“西方戏剧”和“莎士比亚戏剧”两门课程,在教学中引入教育戏剧的理念,把角色扮演、剧评写作和戏剧片段表演作为主要的教学策略和考核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戏剧素养的内涵

本文讨论的戏剧素养特指教育戏剧中所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或者主要能力。笔者对这一概念的探讨主要依据《义务教育艺术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教育部,2022)(以下简称《义标》)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以下简称《高标》)。

《义标》提出“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教育部,2022)。其中,《义标》对第四学段(8—9年级)的戏剧(含戏曲)学段目标描述如表1所示。

根据《义标》,在1—2年级,戏剧主要以唱游的形式进行;在3—7年级,多和音乐课融为一体。对戏剧素养的全面引入是在8—9年级。其主要原因是戏剧是综合艺术,通常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且经过专业培训才可进行。《义标》明确提出学生要了解“教育戏剧”“教育剧场”的方法,从方法论上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开展的戏剧活动是“教育戏剧”,而不是专业的戏剧教育,后者指艺术院校(如中央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为培养专业人才所进行的教育。《义标》中所提及的戏剧素养为教师开展教育戏剧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统。

大学阶段的教育戏剧可以借鉴《义标》的理念,但在内容上则有必要借鉴《高标》(戏剧艺术类)的内容,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具有和戏剧专业的学生同等的学习潜力,因此教师不妨参照《高标》来制订教学内容。《高标》(戏剧类专业)对戏剧素养的描述如下:“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有良好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情操;了解戏剧艺术创作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基础知识和工作程序,具有较高戏剧影视的鉴赏力和创造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专业进取精神与职业操守。”对知识水平要求如下:“具有一定的哲学、美学、宗教、文学、社会学和艺术学的基本知识;牢固掌握本专业类的基础知识及其相关理论,并能较好地运用于艺术实践。”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高标》和《义标》对戏剧素养的要求有重合之处,均强调培养价值观、戏剧鉴赏力、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同之处是,《高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戏剧艺术专业人才”。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在制订教学内容时,可以适当参考《高标》,但在专业性上可以降低要求。

笔者在设计“西方戏剧”课程的教学大纲时,把戏剧素养的相关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见表2)。

“西方戏剧”的授课内容包括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契诃夫的《樱桃园》、萧伯纳的《皮格马利翁》、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基本上涵盖了西方戏剧的主要戏剧流派和代表作家。把作品和戏剧本体论、戏剧史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戏剧素养。这门课的授课时间为18周,每周2学时。前6周主要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做课堂报告,后逐渐过渡到以学生表演为主,每周安排20分钟的课堂训练。“莎士比亚戏剧”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一致,只不过需要对莎剧的语言有所侧重。

教学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常采用角色扮演、戏剧观摩、戏剧演出和演后谈等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戏剧情境,全方位提升学生对戏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 舞台行动三要素指导下的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role play)是教育戏剧一种基本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使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下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机。角色扮演的形式包括独白、对白、多人对白和平行表演。如选课的学生比较多,教师可以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进行集体对白。这样可以让所有人融入角色扮演中,对于羞怯的学生尤其有效。平行表演是由两位演员表演同一段独白或有两组演员表演同一段对白,通过对比,学生会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教师进入角色(teacher-in-role)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暂时化身为剧中人和学生练习对白,起到引领的作用。学生不仅要朗读台词,还要塑造人物。

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人物分析并不陌生,但在表现人物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困难,有的学生只是机械地读台词,缺乏情感投入。基于此,笔者引入舞台行动三要素的训练方法。“三要素”指演员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即做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张生泉,2016)。 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理解戏剧台词的本质是行动性,其功能是塑造人物。需要注意的是,角色扮演活动主要以台词训练和情感表达为主,不必照搬戏剧表演专业“声台形表”的要求。过于严苛,反而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在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笔者通常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步骤:(1)让学生分析每一句台词所蕴含的舞台行动三要素,即人物要做什么、为什么、怎样做;(2)组织全体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白;(3)请两名学生做示范;(4)示范后,请学生解释处理台词的三要素。下面举例说明。

[教学片段]

《威尼斯商人》第一幕第三场第1—7行,巴萨尼奥(Bassanio)和夏洛克(Shylock)的对话:

Shylock: Three thousand ducats; well?

Bassanio: Ay sir, for three months.

Shylock: For three months; well?

Bassanio: For the which, as I told you, Antonio shall be bound.

Shylock: Antonio shall be bound; well?

Bassanio: May you stead me? Will you pleasure me? Shall I know your answer?

Shylock: Three thousand ducats, for three months, and Antonio bound.

这段台词的语境是巴萨尼奥为了向鲍西娅求婚,向好友安东尼奥借钱。不巧的是,安东尼奥没有现金。巴萨尼奥只好向夏洛克借钱,由安东尼奥作保人。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素来不和,因此当巴萨尼奥向他借钱时,他不是很情愿,再加上他本就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把钱借给别人。这段台词虽简短,却充分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动机,充满了戏剧张力。其中,“three thousand ducats”“for three months”“Antonio shall be bound”多次重复,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

在练习上述片段时,笔者通常会启发学生理解人物的动机。如夏洛克在第一次说“Three thousand ducats”时,并不是在询问,而是在确认,因为三千块钱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他的语气应该是平缓的、慎重的。巴萨尼奥紧接着说:“Ay sir, for three months”,他的目的是借钱,应该用急切的甚至有点儿哀求的口吻说这句台词,因为他迫切需要用这笔钱向鲍西娅求婚。而夏洛克第二次说“For three months”时,可能是在确认,也可能是在思考,为自己争取时间,他的语气应该是迟缓的、深思熟虑的。巴萨尼奥在说“Antonio shall be bound”这句台词的时候,充满了迫切感,他意识到夏洛克在犹豫不决,所以搬出安东尼奥来给自己撑腰。而夏洛克在重复“Antonio shall be bound”时,是带着异常复杂的心情的,他想起了安东尼奥对他的欺辱和谩骂,他的语气应该是缓慢的,带着些许的怨恨,同时在思考对策。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通常很快能領会舞台行动的三要素,意识到台词的功能是行动,是塑造人物。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锻炼了领悟能力、想象能力、艺术表现力,更为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把握了台词的本质。这种训练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频繁的练习对期末的戏剧演出大有裨益。

2. 基于戏剧观摩的剧评写作

剧评写作是观看戏剧演出后的感想和分析。通过剧评写作,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戏剧“二度创作”的特点,掌握跨文化戏剧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笔者通常要求学生去剧场观摩演出,然后写出一篇800词左右的英文评论。理想的情况是学生亲自观看正在课程中学习的戏剧作品,但这往往难以实现,几乎只能靠运气。此外,还要考虑费用的问题。为此,笔者采取了一些替换方法,如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学院每年举办的首都高校英语短剧大赛。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把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舞台演出的理解。若观看校外演出,则由学生自行组织,观看的剧目具有随机性。笔者鼓励学生观看各种类型的演出,如话剧、音乐剧或戏曲等,语种不限。学生通常会观看英文演出,如英国TNT剧院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演出的莎剧等。田沁鑫导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同名法语音乐剧也深受学生喜爱。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让学生自演自评,即针对其他小组的期末演出写剧评。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互相采访,加深对演出的理解。

剧评写作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戏剧“二度创作”的特点。从戏剧演出的角度来讲,我们平时阅读的剧本其实是脚本,是“前文本”,是为舞台创作提供的蓝图,而舞台演出被称为“二度创作”。“二度创作”是导演、演员和舞美设计合作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戏剧作为综合艺术的特点。Wallis & Shepherd(2010)使用dramatic text来指剧本,用theatrical text或performance text指二度创作版本。他们认为剧本只有经过二度创作,即搬演到舞台上,才能获得完整的生命。同一个剧本在不同的导演和演员的演绎下,可以生成效果迥异的演出版本。学生在观看不同的演出版本(包括录像)后,通常会再次阅读剧本,从而在阅读—欣赏—再阅读的循环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鉴于莎剧的演出版本众多,这一教学策略在“莎士比亚戏剧”课的剧评写作环节尤为有效。

剧评写作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跨文化改编的理解。在戏剧观摩这一环节,学生经常会接触到中国艺术家制作的国外经典作品,尤其是用中国戏曲改编的莎剧作品。笔者抓住这一契机,向学生介绍跨文化戏剧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莎剧和中国戏曲的共通之处(如早期的莎剧和戏曲都是在无布景的舞台上演出),在比较中理解东西方戏剧的异曲同工之处,加强对中国戏曲的研究。在学习《哈姆雷特》时,学生不但会观看劳伦斯·奥利弗主演的电影《王子复仇记》,也会观看张军改编的昆曲《我,哈姆雷特》等。通过观看不同的舞台版本,学生对跨文化戏剧有了初步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文化批评能力,增强了文化自信,为期末的戏剧演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基于戏剧片段演出的戏剧实践

戏剧实践指学生自发组织成小组,表演所学剧本的片段。该教学手段深受学生喜爱,可以全面检测学生对戏剧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笔者通常把这一教学环节安排在学期的最后三周进行。这个项目要求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要承担一项工作,如导演、编剧、演员、舞台监督或服装设计等,每组表演时长约15分钟。这个时长的设定主要是考虑学生在期末课业繁重,如果把演出时间拉长,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排练,会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每组成员不宜超过10人,因为人数越多,协商统一的排练时间就越困难。

为确保演出顺利进行,笔者制订了详细的演出流程,把期末演出分为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准备阶段包括撰写演出大纲、决定演职人员和演出风格(服化道等);执行阶段包括技术合成、彩排和正式演出。笔者还要求学生写排练日记(rehearsal journal),记录下每次排练的体会,并在演出后将这些体会整理成期末论文。每次期末演出在专业的场地进行,并进行录像。此外,该项目还设有演后谈环节,供学生充分交流演出体会。

在开展戏剧片段演出时,教师不宜对服装和道具提过高的要求。因为演出的预算有限,让学生承担费用也不实际,还容易让学生对戏剧演出产生误解,以为布景、道具越华丽,演出效果就越好。在指导学生设计服化道时,笔者通常会把中国戏曲的舞美设计原则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戏曲道具的写意性,如不同场合的桌椅可以是山、楼、床的代用物。一把椅子可以坐,两把椅子相叠就是高山。同时,笔者还会对比西方戏剧的写实和中国戏曲的写意,让学生理解东西方戏剧不同的美学原则以及共同本质。在对服装的理解方面,学生在搬演莎剧时,特别喜欢租用文艺复兴时代的服装,但花了钱往往却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笔者会指导学生把古装剧改为时装剧,让学生逐步理解戏剧演出的精髓是接近当代生活,是表达当下感。

演后谈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手段。在这一环节,导演和演员畅所欲言,从人物刻画、演员互动以及导演构思等方面分享创作体会。如恰逢两组演出同一片段,学生会自觉地进行比较和提问,反思创作过程。笔者还要求学生在戏剧实践的基础上撰写期末论文。期末论文通常采取以下方式:导演写导演构思,演员写角色创作手记,服装设计师写设计体会等。因为论文写作是建立在切身体会的基础上,学生通常会产出内容丰富、观点深刻的期末论文。期末论文和演后谈相辅相成,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思辨能力。在期末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书和往届学生的习作,作为参考模板。戏剧演出的评估标准包括台词质量、情感表达、人物效果、舞美和团队协作等。

多年来,戏剧片段演出的教学达到甚至超出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不是简单地搬演原作,而是融入自己的想法,采用移植和重写的方式思考人生。在2016年春季学期“西方戏剧”课的期末演出中,陳思航同学对《玩偶之家》进行了改编,把背景移至21世纪的美国,海尔茂化身为大学教授,娜拉化身为不满生活现状的家庭主妇。这一改编反映出学生对当代两性关系的深刻思考。在2022年春季学期“莎士比亚戏剧”课的期末演出中,贾亭西同学和小组成员合作,对《哈姆雷特》进行了跨文化改编,把故事移植到中国,把京剧《伍子胥》中《文昭关》和《芦中人》的情节融入《哈姆雷特》,细腻地描写了哈姆雷特复仇的心理过程。这次改编显示了学生们对东西方戏剧的深刻理解和进行戏剧本土化的编创能力。

戏剧片段演出虽然只有15分钟,但是整个流程同演出大戏无异。在演出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通过表演呈现在舞台上。学生通过演出提升了自信心、审美能力和共情能力,對戏剧的本质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亲身体会了戏剧制作流程,提高了戏剧实践能力。

结论

教育戏剧的理念无疑给英语专业的戏剧教学带来了新思路,也促使教师对戏剧素养进行深入的思考。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逐步形成了集角色扮演、剧评写作和戏剧实践(教学片段演出)为主的教学方式,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戏剧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戏剧知识的传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善于挖掘学生自身蕴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实践,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教师要时刻牢记教育戏剧的目的是培养性格健全的、有共情力的公民,而不是培养专业的演员。在戏剧演出的过程中,教师是导师,不是导演;演出是教学活动,不是比赛。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引导学生的戏剧思维,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教师实际上是戏剧的普及者、引导者和播种者。学生通过戏剧实践掌握了戏剧本体论、戏剧史、表导演的基本知识,提高了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等核心戏剧素养,逐步养成了《义标》提倡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2022)。

参考文献

Finlay-Johnson, H. 1912. The dramatic method of teaching [M]. Boston, New York, Chicago, London: Ginn and Company.

Wallis, M. & Shepherd, S. 2010. Studying plays (3rd ed.) [M]. London and New York: Bloomsbury Academic.

国务院办公厅. 201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 (2015-09-15)[2023-07-01].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946698.htm.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8.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婴宁. 1997. 英国的戏剧教育和剧场教育[J]. 戏剧艺术, (1): 56—61

李婴宁. 2013. “教育性戏剧”在中国[J]. 艺术评论, (9): 49—52

宋佳样. 2018. 西方戏剧教育学: 历史与理论[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

田菊. 2017. 戏剧化外语教学的问题思考与理念重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1): 58—60

张生泉. 2016. 戏剧教育新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戏剧笔者素养
有趣的戏剧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老师,别走……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