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研究*

2023-08-25 01:42卢爱民李春峰龙大伟
光明中医 2023年15期
关键词:浮针熏洗肘关节

卢爱民 尹 君 李春峰 龙大伟

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 of humerus)又称网球肘(Tennis elbow),是骨科系统一种常见的劳损性疾病,好发于反复用力伸腕、旋转前臂活动的人群。国外研究显示发病人群以非运动员的普通人群居多,发病年龄通常在40~60岁,而以40~49岁最为常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且在发病后6个月内症状没有缓解时往往伴有更长的病程,可能需要更明确的治疗干预[1],但一般情况下肱骨外上髁炎通常无需治疗即可在1~2年自行消退[2]。封闭疗法和激素治疗是目前使用广泛的疗法之一,可在数周内显著缓解症状,但长期疗效较差,易复发,不良作用明显;针灸治疗具有低创性、操作性强等优势,但配穴、行针过于灵活,施术者各有千秋,疗效亦参差不齐。其中针刀、火针、钩针等患者不易接受,患者依从性较差。故寻找一种起效快、疗效持久、安全、操作性强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研究的方向。浮针或浮针联合疗法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针刺、电针、局部封闭治疗方法[3]。因此本研究将对浮针联合中药熏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的64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均筛选自2021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太和县中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的患者,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观察组32例,男 15例,女17例;病程 3~10个月,平均(6.47±1.78)个月;年龄39~58岁,平均(49.31±5.04)岁。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15例;病程3~10个月,平均(5.97±1.99)个月;年龄40~56岁,平均(47.72±4.06)岁。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果具有可比性。经太和县中医院伦理委员会严格审查,本研究批准开展,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均同意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有关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标准:①发病群体:长期从事手工作业或网球运动员或有肘部损伤史者;②临床表现:肘部局限性疼痛,屈伸、旋前旋后时伴发,如拧毛巾、提壶倒水等动作可诱发加重, 剧烈疼痛时可致前臂无力,出现持物落地等症状,但休息后症状可缓解;③阳性体征:肘部局限性压痛,Mills试验(+)、Cozen试验(+)。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证;③入组患者年龄在25~65岁,男女性别不限;④入组前3周无该病种治疗史;⑤无精神障碍,具有较好依从性;⑥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对针具有明显不适反应者;②心、脑、肾等有严重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史者;③凝血功能异常等血液系统疾病;④局部皮肤破损或皮肤病者;⑤治疗过程中不能耐受而中途放弃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采用中药煎剂熏洗疗法;组方为太和县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于其华教授经验方上肢慢性筋伤洗剂(伸筋草30 g,透骨草30 g,白芷15 g,细辛6 g,荆芥15 g,防风15 g,红花10 g,桂枝10 g,赤芍10 g,当归10 g,川芎10 g,羌活10 g等),指导患者将中药按照统一煎煮方法煎好进行熏洗,每日3次,连续熏洗21 d。

1.5.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浮针疗法; ①查找“患肌”:嘱患者坐位,自然放松状态,自然略屈,根据患者不适部分筛选相关肌群,触诊有异常紧张、僵硬、酸胀不适感为患肌。多为肱桡肌和肱三头肌。②进针点选择:进针点选在距“患肌”8~10 cm 处,如肱桡肌和肱三头肌为“患肌”,则在前臂距肱骨外上髁 8~10 cm 处进针。③操作方法:进针点常规皮肤消毒,通过浮针器具将一次性使用浮针朝向肌腹刺入皮下,进针深度一般以软套管全部埋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为度;予浮针行扫散,幅度40°左右,频率100 次/min上下,扫散2 min左右, 手法平稳、柔和,减少患者不适感;同时配合相应“患肌”的再灌注活动。 嘱患者行主动或被动活动,调动患处肌肉、关节,在“患肌”收缩时施加同等力量阻力。网球肘常见患肌再灌注操作如下:①肱桡肌:嘱略屈曲肘关节,内旋前臂 10°~15°,同时配合抗阻;或屈肘 30°配合抗阻。②肱三头肌:嘱屈肘位时用力伸肘 45°,同时配合阻抗。根据肌肉解剖功能情况,为避免治疗不适,再灌注活动时间10 s/次,治疗间隔15 s,相同再灌注活动针对同一“患肌”可重复 2~3 次,应注意扫散幅度要大、速度要慢、次数要少、间隔要长、变化要多[5]。术毕抽出针芯,留置软套管,并固定牢固,嘱患者4 h后自行拔出留置软管,针孔用棉签按压 2~3 min以防止出血。每3 d治疗1次,连续治疗7次,治疗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

1.6 观察指标采用改良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作为评估标准, 2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情况; 记录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来评价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见表1。

表1 改良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

1.7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肱骨外上髁炎诊断标准,结合肘部疼痛、功能活动改善程度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疗效评估,症状疗效指数(R)=(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 VAS 评分×100%。痊愈:局限性疼痛及压痛消失或基本消失,患肢抗阻力活动、屈伸、旋前旋后动作时疼痛反应消失,持物无痛感,活动灵活,R≥90%;显效:局限性疼痛消失,压痛明显改善,患肢抗阻力活动、屈伸、旋前旋后动作时疼痛反应不明显,60%≤R<90%;有效:局限性疼痛及压痛轻微改善,患肢抗阻力活动、屈伸、旋前旋后动作时仍有疼痛,30%≤R<60%;无效:症状无改善,R<30%。

2 结果

2.1 2组患者改良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改良Mayo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2组治疗结束后改良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之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结束后改良Mayo肘关节功能得分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更好。见表2。

表2 2组患者改良Mayo评分比较 (分,

2.2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肘部疼痛不适症状治疗效果更好。见表3。

表3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分,

2.3 2组患者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的疗效更优。见表4。

表4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例,%)

2.4 2组患者随访结果比较2组患者在完成21 d连续治疗后,随访2个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相关并发症及症状复发等情况。

3 讨论

《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此病在中医范畴归属为“筋痹、筋伤、筋劳”范畴[6]。筋痹证候为筋脉挛急、骨节疼痛,患者往往以痛为主诉,中医认为痛的病机可以概括为两点,即“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筋骨经脉为气滞、痰郁、寒凝、血瘀等病理因素侵袭时,气血运行受阻,筋脉失于濡养可表现为疼痛不适,活动受限。且在临床就诊患者辨证分型中以气滞血瘀型患者居多。现代医学认为,肱骨外上髁炎常发生在进行重复性、阻力性肘部活动的患者身上,主要累及桡侧腕短伸肌肌腱[7],所以伸肌腱的劳损性改变是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致病因素,而桡侧腕短伸肌是肱骨外上髁中最容易发生疲劳受损的肌腱,也是网球肘病例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8]。肱骨外上髁是伸肌群的附着点,长期从事手工劳动或网球类运动员,其伸肌群处于反复主动收缩或被动牵拉,最终会形成伸肌群的劳损性改变,产生无菌性炎症,并且增加活动部能量消耗,降低局部血供,引起肌纤维慢性、持续性地短缩,出现肌肉痉挛痛,并影响其屈伸、旋前旋后功能活动[9]。

对于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而言,轻者,嘱积极休息,避免诱发加重损伤的运动,一般即可缓解;重者,予消炎镇痛类药物口服或局部外用,效果不显者予封闭治疗,但不良作用明显,且停药后易反复,病程迁延易影响后续治疗[10]。本研究通过观察浮针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发现浮针联合疗法在治疗该骨科常见劳损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肘部局限性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活动,较中药熏洗常规治疗而言,浮针联合疗法在短期内即可显效,无明显不适反应、后遗效应及并发症等。研究表明,浮针疗法在治疗临床疼痛类疾病中已被广泛应用,治疗病种较为广泛,尤其适用于软组织及肌肉损伤引起的各种疼痛,且临床疗效显著,较常规针刺及西医治疗更安全,不良作用小,费用低,易于接受[11]。既往研究亦表明浮针或浮针联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明显[12-17],本研究与之大体一致。此外本研究联合中医外治法局部熏洗,基于《黄帝内经》:“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邪气可随汗液而解,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中药熏洗达到活血化瘀及改善微循环的双重目的,共奏“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之功效[18],且组方为院内骨科全国名老中医于其华教授经验方,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之效,在院内骨科系统中应用广泛。组方中伸筋草、透骨草两味为君药,功擅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可舒缓筋骨拘挛疼痛;白芷、细辛、荆芥、防风四味药为臣药,性味辛温,发散为阳,共奏祛风寒、止痹痛之功;川芎、当归、赤芍为佐药,取四物汤方义去熟地黄,力专行气活血;桂枝为佐药,味辛温,与风药相和,驱风而温通经脉,又可与赤芍暗和,取调和营卫之义;羌活为使药,善祛上部风湿,作为引经药,引药上行。诸药合用,既可舒筋活络,驱风散寒,又可行气活血止痛,在临床上对于治疗上肢慢性筋伤疗效显著。本研究采用浮针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既取浮针安全、速效、无不良作用的优势,同时兼顾中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个性化治疗特点,达到简、便、效、廉的治疗理念。但由于患者流动性大,加之时间仓促,未进行更加深入的长期随访,因此缺乏长期随访数据分析,对疗效的长期稳定性缺乏有效的理论依据,有待于后期进一步随访研究。

综上所述,浮针疗法联合中药熏洗在缓解肱骨外上髁炎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中药熏洗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对于浮针疗法的其他联合治疗以及长期疗效稳定性,仍需以后进一步研究探索。

猜你喜欢
浮针熏洗肘关节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
中药熏洗治疗透析致皮肤瘙痒3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