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熄风胶囊联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

2023-08-25 01:42于守洋唐可清
光明中医 2023年15期
关键词:耳尖阳上亢原发性

于守洋 唐可清

高血压病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又以原发性高血压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升高,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并逐渐成为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1,2]。患者的血压长期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可进一步诱发相关重要脏器病变,最终导致这些脏器功能减退或衰竭。现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病主要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采取单类降压药物或多种降压类药物联合运用,但这些降压药物的禁忌证和不良作用相对较多[3],致使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对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对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4]。依据相关研究统计,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0%[5]。本研究主要探讨平肝熄风胶囊联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潍坊市中医医院住院部收治的60例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的一般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6]中原发性高血压3级诊断标准:在未使用任何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80 mm 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110 mm Hg。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7],辨证属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辨证标准为:主症:头晕、头痛、急躁易怒、耳鸣、失眠;次症:面红、目赤、口苦、手足心热、便秘、健忘、舌红、苔黄、脉弦。具备主症中的2项,次症中的1项以上,并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者;②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证者;③从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或试验前近1个月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者;④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①非原发性高血压;②高血压危象者;③怀孕、哺乳期者、体质虚弱者;④合并电解质紊乱、肝肾功异常、严重心律失常者;⑤传染性疾病及凝血功能异常者;⑥依从性差者,如存在精神疾病、沟通障碍及其他无法交流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湖北荆江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93330;规格:每片含0.15 g厄贝沙坦,0.0125 g氢氯噻嗪)治疗,每次1片,每日1次,晨起后口服,疗程28 d。

1.5.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平肝熄风胶囊(山东省潍坊市中医医院制剂,鲁药制字:Z07080128,成分:天麻、钩藤、煅石决明、黄芩、丹参、大黄、川牛膝、菊花、水蛭、豨莶草、蜈蚣)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平肝熄风胶囊服用方法:每次4粒,每日3次,饭后口服,疗程28 d。耳尖放血操作方法:施术者用手指按摩患者耳廓让局部充血,对患者双耳尖穴及施术者双手指腹进行严格的碘酊及酒精消毒后,施术者用左手固定患者外耳部,用右手食指、中指持一次性无菌针头对准耳尖穴快速刺入0.1~0.2寸,然后轻轻挤压耳尖穴周围皮肤,使血液自然流出,用酒精棉棒擦干血液,每侧出血量以3~5滴为宜,隔日1次,疗程28 d。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证候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证候积分减少在30%~70%为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加重或无明显好转,证候评分减少<30%为无效。按照0、1、2、3级的原则,主症按相应等级评为0、2、4、6分,次症按相应等级评为0、1、3、4分,舌脉不计入总分,总分由主症积分加次症积分得出。

1.6.2 血压疗效判定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以上并恢复至正常血压,或舒张压下降20 mm Hg及以上,但未恢复至正常血压;②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以下但恢复至正常血压,或未恢复至正常血压但舒张压下降在10~19 mm Hg,或收缩压下降>30 mm Hg;符合其中一条即可;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8]。

1.6.3 24 h动态血压《2020中国动态血压检测指南》[9]指出检测时间应大于24 h,白天每隔15~30 min检测1次,夜间每隔30 min监测1次。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2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3 血压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4 血压水平治疗后,2组的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治疗组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

2.5 24 h动态血压治疗后,2组的24 h动态血压均较治疗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疗效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越来越多,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这可能与当代人们的饮食结构、精神压力、生活环境等因素相关,已成为现代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中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增长尤为显著,但是目前尚未找到准确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也没有相关的特效药物。长期血压控制不佳可造成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的缺血与变形、慢性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一系列病变。因而大多数患者通常采用长期服用或者终身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但血压控制达标率仍不理想。对于1级高血压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往往会优先选择长效、小剂量的单药治疗,再根据病情需要进一步调整用药方案。对于单类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及2级以上高血压可以采取2类或者2类以上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这样既可增加降压效果又可减少不良作用的发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是血管紧张素Ⅱ拮抗药与噻嗪类利尿剂组成的复方制剂。厄贝沙坦作为一种口服有效的选择性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使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II水平的升高和血浆醛固酮水平的降低。氢氯噻嗪通过肾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作用,增加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排出,降低血管外周压力。两者联用可降低血钾紊乱的发生,并减少相关不良作用的出现,2种成分协同降压,比其中任意一种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都更有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3级原发性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其降压作用显著,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仍有部分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采用中医药方式干预可弥补其不足。

因古今疾病诊断标准有很大差异,中医无“高血压”之病名,其相关脉象可以表现为“实脉、长脉、洪脉、牢脉、弦脉”等,症状与疾病表现可散见于“眩晕”“肝风”“头痛”等相关论述中。其中又以眩晕最为多见,对于眩晕的阐述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称之为“眩冒”“眩”,《黄帝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的发生与肝密切相关[10]。《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认为:风火皆属于阳,二者常同时伴发,风火内动,上扰清阳,发为眩晕。眩晕的病位在脑窍,发病原因以肝为主,与脾、肾相关。肝为将军之官,属阴而性刚,体阴而用阳,肝内寄相火,其性主升主动。肝主疏泄,调情志,肝气和则气机畅,气血和。其病机主要为肝肾阴虚,水不制火,肝不得养,肝阳独亢。或情志过激,忧郁恼怒,致肝气郁结,上扰清窍。治宜平肝熄风、滋阴潜阳。平肝熄风胶囊中,天麻、菊花秉天地之金气,天麻味甘,性平,菊花苦,微寒,性平可制木,味苦可清火,两者相须,为制风木之上药;钩藤入肝,甘,凉,可息风清热平肝,三者共为君药。石决明,味咸性寒,生于水中,可生木制阳,助君药清泄肝热之力;川牛膝归肝肾经,气味俱降,可引肝火下行,两者共为臣药。黄芩、大黄性味苦寒,可引热下行,直折亢阳;水蛭、蜈蚣、豨莶草祛风止痉通络;丹参清心凉血,除烦安神,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功。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钩藤可以阻抑原癌基因c-fos发挥,从而发挥降低血压,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11]。天麻中的天麻苷能够引起血管扩张,尤其是微型血管的扩张,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发挥降压的作用,并具有保护心肌细胞,维持心脏正常心理功能的功效[12]。菊花中的菊苷及总黄酮物质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耳尖放血疗法属于中医传统的特色疗法,即三棱针法,主要是通过三棱针刺入浅表血络或静脉放出适宜的血液或挤出适量的液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又称为“络刺、赞刺、豹文刺”,早在《黄帝内经》中有广泛论述,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络刺即针刺患病经络之经与络间结聚不通的地方;赞刺即在患处快而浅的直刺数针;豹文刺即在病变部位的前后左右,针刺多下。其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其中虚则补之适用于出现虚弱的脉象时,应采用补虚的针法,以实正气。实则泄之适用出现实证的脉象时,应采用泻实的针法,以泻邪气。宛陈则除之适用于络脉瘀阻不通引起的病证,通过清除瘀血的方法来排出血脉中郁积已久的病邪。邪胜则虚之适用于邪气亢盛,采用泻法使邪气随针外泄。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即对于虚实不明显的病症,可以按经取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当属上实下虚证,应采用实则泄之的治疗原则。《灵枢·口问》中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记述。并且多条经脉的循行都与耳相关,如:手阳明经: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手太阳经:其支者……却入耳中。足阳明经:上耳前,过客主人。足少阳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足太阳经: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手少阳经:其支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人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这说明耳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是息息相关的。由于耳与经脉和脏腑之间的种种密切联系,通过耳尖放血疗法可以起到泻诸阳热气、镇静明目等功效,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西医认为耳部有精确而敏感的感觉神经,更是在表皮、真皮等处有多种感觉神经末梢,因此耳部的感觉异常敏锐,这些神经与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相联系。通过刺激相应的反应点来刺激皮层和神经末梢,使神经末梢发生兴奋,产生强烈的传入冲动,使病理性传入冲动被阻断从而降低血压。

本研究结果表明,平肝熄风胶囊联合耳尖放血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明显地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24 h动态血压。提示:平肝熄风胶囊联合耳尖放血可以对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有良好降压效果,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耳尖阳上亢原发性
附子联合MPTP诱导肝阳上亢型PD小鼠亚急性模型与慢性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病有几多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