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和医派之消癥中和汤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2023-08-25 01:42陈明明
光明中医 2023年15期
关键词:医派月经肌瘤

陈明明

子宫肌瘤又称平滑肌瘤或子宫纤维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为女性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极少发生恶变。子宫肌瘤20岁以下少见,多见于育龄妇女,因随着年龄增加,大部分女性会出现内分泌失调,性激素分泌异常等,故患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增加,尤其5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可高达80%~90%[1]。临床根据肌瘤与子宫壁的关系多分成肌壁间、浆膜下和黏膜下肌瘤3种,各类型均为常见且可出现在同一患者子宫内,因肌瘤生长大小、数量、位置等不同,患者会出现如慢性盆腔痛、贫血、子宫出血等不同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甚至损害生殖功能导致不孕、流产等。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以手术和药物为主,手术主要针对子宫肌瘤较大或无生育需求患者,且手术复发率高,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而药物治疗主要以抑制雌孕激素类药物为主,通过缩小子宫肌瘤体积达到抑制肌瘤生长的治疗效果,但药物长期使用易出现胃肠不适、头痛等不良反应[2]。杨建宇教授所掌门的中和医派主要以孙光荣老教授倡行的“中和”思想为核心,即调和阴阳以“致中和”,为中医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学术思想。强调疾病本身离不开阴阳失衡,阴阳而又离不开气血的调和,故应调气血,纠正气血偏衰、偏盛状态,同时驱邪扶正,注重气血之和,维持阴阳平衡,达到疾病根除目的[3]。另外中和医派以慈悲为本、中和乃根等为临床基本原则,在治疗中强调无论何种方法治疗,表里、虚实、顺逆等都离不开阴阳总纲,都离不开气血的“中和”[4]。中医学依据子宫肌瘤临床表现,将子宫肌瘤归属于“石瘕、癥瘕”范畴,认为该病多因情志不畅、房事不洁引起脏腑失调,气血运行不利,导致痰浊、瘀血留滞胞宫所致,其主要病机为寒气凝滞、瘀血停留。根据中和医派“中和”学术思想及临床疾病诊疗应用,笔者不限定特定药材及经方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从气血阴阳入手,以气血阴阳“中和”为治疗原则进行拟定消癥中和汤治疗。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中和医派之消癥中和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对其研究结果进行报道,以便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永丰县中医院伦理委员会获批下,选取2020年6月—2021 年12 月在永丰县中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30~50岁,平均(38.45±4.52)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57±0.42)年;肌瘤大小直径0.5~2.5 cm,平均(2.25±0.13)cm;单发22例,多发1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1~50岁,平均(38.40±4.57)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55±0.41)年;肌瘤大小直径1~2.5 cm,平均(2.24±0.11)cm;单发21例,多发19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肌瘤大小(直径)、瘤体多少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速冻蔬菜是指加工处置新鲜蔬菜,通过低温使其迅速冻结,且在-18℃环境下贮藏,以实现长期保存的一种方法。其相较于其他加工手段更可以保证新鲜蔬菜原本的色泽、风味与营养价值。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妇产科学》[5]中有关诊断且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存在腰酸、下腹坠胀、月经异常等临床表现;妇科双合诊检查显示子宫增大、质硬不平、伴有压痛。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妇科学》[6]中有关痰瘀互结证诊断标准,症见小腹刺痛、拒按,经色紫暗有血块,经期延长,胸脘痞闷,肢体困重,带下量多,舌体胖大、紫黯,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细滑。

阴茎癌是一种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危险因素主要有包皮垢长期刺激、包茎或包皮过长及不良卫生习惯等。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卫生习惯差,不仅发病率较高且术后复发和转移率也较高。加之其发病部位敏感隐匿,在术后复查中患者多有禁忌证,导致其能够适用的有效检查手段较少。

1.5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月经周期第 1天口服米非司酮片 ( 生产企业: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 10 mg,国药准字 H20000648),每次20 mg,1次/d,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消癥中和汤治疗,方药中: 茯苓 30 g,浙贝母 30 g,皂角刺20 g,海藻15 g,薏苡仁30 g,三棱10 g,莪术10 g,当归20 g,桃仁 10 g,肉桂(后下)10 g,黄芪20 g,香附20 g,水蛭5 g,鸡内金30 g。每2 d 1剂,水煎取汁1200 ml,每日3次,分别于早中晚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2.2 子宫体积 肌瘤体积及月经量评分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及月经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及月经量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 ②瘤体直径≤2.5 cm,确诊为良性肿瘤者; ③近3个月内未服用其他激素类药物者;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6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治疗3个月后,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制定。痊愈为临床症状、肌瘤消失,子宫体积恢复正常;显效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肌瘤影像可见明显缩小,体积缩小>50%;有效为症状减轻,但仍有不适感,子宫肌瘤体积缩小25%~50%;无效:经治疗后症状仍存在,影像检查肌瘤大小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及月经量评分。治疗前后待患者月经干净后 2~3 d 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美国GE-V730)检测,测定2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均给予相同品牌型号的卫生巾,记录染血程度及血块大小,采用月经失血图(PBAC)对月经量进行评分,37~63分为最佳分值,高于100分代表月经量过多,低于37分为月经量过少[8]。③性激素水平。治疗前后采取空腹常规静脉采血5 ml,以2000 r/min离心30 min,取血清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患者血清中促卵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激素(P)、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④血清VEGF、CA125表达水平。治疗前后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糖类抗原125(CA12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⑤不良反应。统计2组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情况,如头痛、反胃等等。

高孟平强调,本次总结会既是集结号,也是冲锋号,大家要持之以恒,以教培塑人、以文化育人,把公司全员安全能力提升作为极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长期抓实抓好,把时代和公司赋予的责任扛实扛牢,为公司全面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2 结果

2.3 血清性激素水平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中FSH、E2、LH、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1.4 排除标准①排斥中医治疗,符合手术指征者; ②沟通障碍,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类疾病者; 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者; ④对所用药物存在过敏者。

表2 2组患者子宫体积 肌瘤体积及月经量评分比较 (例,

2.1 临床疗效经治疗,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5 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2例腹泻,1例反胃,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出现 2 例反胃,3例性欲减退,2例头痛,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5%(7/40),经过对症治疗或改变服药时间,不良反应均缓解,未影响本次研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例,

2.4 VEGF CA125表达水平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中VEGF、CA125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中VEGF、CA125的含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VEGF CA125表达水平比较 (例,

父本、母本均采用水播水育,父本每公顷用种量6.0 kg,播量 300.0 kg。 母本每公顷用种量 22.5 kg,播量375~450 kg。播种前用强氯精进行消毒处理。

3 讨论

子宫肌瘤作为妇科门诊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局部基层组织内性激素的失衡有关。据相关报道,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雌二醇含量较正常子宫组织高,而孕激素及其受体有促进肌瘤增殖,调节肌瘤有丝分裂活动,刺激肌瘤生长的作用,因此子宫肌瘤也被临床广泛认可为激素依赖性肿瘤[9]。米非司酮是非甾体类药物的一种,可抑制雌孕激素,主要通过与孕激素结合发挥其调节作用,且可直接抑制肌瘤细胞核分裂,减少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抑制肌瘤生长的目的[10]。但是该药物治疗时间较长,在临床中长期服用易出现潮热、性欲减退等不良反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及整体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

中医并无子宫肌瘤病名,根据其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腰酸、下腹坠胀、腹部包块等症状,常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石瘕、癥瘕、肠覃”等范畴。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先天,妇女的经、带、胎、产都离不开精血的濡养,而经、孕、产、乳等过程又容易耗伤精血,导致妇人气血日益亏损。此外妇人天生多愁善感,容易情怀抑郁,情志不遂则枢机不利,“气为血帅”,气滞则血液瘀滞,瘀血邪气阻滞冲任胞宫则积聚易成,如《本草经疏》云: “夫血者阴也,有形者也,周流夫一身者也,一有凝滞则为癥瘕”。《金匮要略》中云:“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水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血分,此病易治”。可见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津液和血液的运行状态可以相互影响。如果血液运行受阻,则气机升降失调,津液布散不能,则停而为痰为湿;若痰湿停滞,又反过来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血液与痰湿互相胶结,日久形成窠臼,于是斯病成矣[11]。

中和医派的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为“以人为本”“效法自然”,治病讲究从患者的整体以及与外环境的关系来看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同时不运用对抗性思维直接对病灶进行处理,而是讲究调阴阳,调气血,调气机的升降出入,求总体气血稳态的“中和”,也就是人体健康的精气神稳态[12,13]。总之,根据中和医派在临床思辨中遵循“调气血”“升降平”“达中和”等特点,在治疗中应强调辨病论治与辨证施治相结合,注重经络与脏腑间的气血调节、平衡阴阳,同时要应注重平升降,衡出入[14]。研究基于中和医派之“扶正祛邪益中和,存正抑邪助中和”的临床学术观点,在子宫肌瘤治疗中谨守中和之道的前提下,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为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状态进行对症下药,选用经方而不局限于经方,采用“对药”“角药”加减出入,从而达到机体中和之效。本研究自拟消癥中和汤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消痰散结为基本治则,方药结合可衡出入、平升降,使机体气血达到中和的状态,其方中三棱辛平,破血祛瘀、行气止痛,擅治老癖癥瘕,积聚结块,产后恶血血结。《神农本草经》云:“水蛭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症积聚,无子,利水道”。 三棱、莪术、桃仁、水蛭四药合用,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善于去除死血顽疾。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子宫肌瘤患者往往引起气血损耗,因此加用黄芪、当归,两药合用乃当归补血汤,既可以补益气血,又可以避免化痰活血药物损伤气血,从而起到祛邪不伤正的目的;香附行气止痛,既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避免补益药物的呆滞,又可以增强活血化痰的作用。茯苓、薏苡仁性味甘淡,入肺、脾经,渗湿利水化痰;浙贝母苦寒,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海藻消痰散结,利水消肿;皂角刺辛温,祛风化痰,透脓、消痈。五药合用,善祛各种顽痰,尤其是加入皂角刺后,可以开通关窍,松动痰湿结聚,还可以引诸药到达病所,透邪外出。肉桂辛温,与茯苓、桃仁合用,仿桂枝茯苓丸之意;病痰饮者当以温之,血得温则行,故加少量肉桂,促进痰瘀的消散。肉桂、海藻合用,一辛温,一咸寒,可以使处方寒温适宜,同时鸡内金升脾降胃,疏肝理气,使得精华疏散,机体充分得到濡养。上述诸药合用,共奏补气益血、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等功效。另纵观全方,符合“中和”的学术思想,利于患者长期服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茯苓含有的茯苓三萜及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15];浙贝母可通过提高部分癌细胞凋亡,具有理想抗癌作用[16];莪术油注射液对瘤细胞也有明显的直接破坏作用,且具有作用快而强的特点[17];皂角刺、薏苡仁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和抗炎作用[18],其中薏苡仁油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这些具有抗瘤作用的中药,一方面可以抑制VEGF因子的表达,从而减少VEGF的含量;另一方面可直接抑制肌瘤细胞核分裂,减少细胞增殖,从而降低CA125的含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血清性激素水平及血清VEGF、CA125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同时观察组月经量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中和医派理论基础的消癥中和汤对子宫肌瘤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中性激素水平。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中和医派之消癥中和汤治疗子宫肌瘤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性激素及VEGF、CA125表达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参考运用。但本研究选取样本数量有限、且未统计远期随访效果,具有一定不足之处,日后应进一步增加样本、深入研究,以便更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发挥中医学优势。

猜你喜欢
医派月经肌瘤
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金陵医派——金陵名家周华龙平衡“五点法”为主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临证选粹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孟河医派三大家及传人档案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