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舒肝散联合针灸治疗肝郁气滞型胃炎临床观察

2023-08-25 01:42何仕平谢家强
光明中医 2023年15期
关键词:气滞柴胡胃镜

何仕平 谢家强

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当、胃酸缺乏、免疫功能异常等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嗳气及反酸等。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和饮食调节为主,现代医学多采取口服促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和抑酸药进行治疗,但复发率高。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再加上受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胃炎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且有年轻化倾向。中医认为胃炎归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以肝郁气滞型最常见,病机在于情志欠畅,气机郁滞,肝失条达。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及病因病机的研究,在临床上运用柴胡舒肝散联合针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希望能为此病的中医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吉安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胃炎患者中选取81例,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型。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对照组41例,中医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女各21、20例;年龄45~62岁;体重指数18~24 kg/m2;病程3~8个月。中医组男女各17、23例;年龄49~60岁;体重指数18~25 kg/m2;病程3~7个月。2组胃炎患者人口学特征、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次研究已在江西吉安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备案;且受试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

表1 2组胃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消化病学》[1]:持续性或反复饱胀、上腹部不适、烧灼痛,进食后加重,伴反酸、恶心等临床症状;胃黏膜活检和胃镜检查提示有慢性活动性炎症征象。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胃脘痛”,辨证为肝郁气滞型:胃脘胀痛,多因情志因素而痛发,频繁嗳气,胸闷喜太息,饮食不佳,情志抑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综合诊断为慢性胃炎;②无精神疾病或既往史,基本沟通交流无障碍;③无胃部手术史;④无消化系统癌前病变;⑤针灸部位皮肤完好,无皮肤病。排除标准:①合并胃癌等其他恶性肿瘤;②处于备孕、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③存在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④针灸不耐受;⑤研究所用药物过敏;⑥正参与其他研究。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口服乳酸菌素片,40 mg/次,3次/d;存在出血点、糜烂灶患者加服硫糖铝片,1 g/次,4次/d,于餐前、睡前1 h空腹嚼服。连续治疗8周。中医组于上述基础给予柴胡舒肝散联合针灸治疗。处方:丹参20 g,延胡索 20 g,柴胡 12 g,白芍10 g,枳壳10 g,香附10 g,川芎10 g,莪术10 g,郁金10 g,八月札10 g,乌药10 g,茯苓10 g,黄芩10 g,甘草 5 g。伴血瘀疼痛者,加醋五灵脂6 g,生蒲黄6 g,没药 6 g;泛酸偏热者加栀子6 g,黄连6 g,吴茱萸 6 g。加水煎熬取汁,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温服。针灸取穴:中脘、肝俞、足三里(双侧)、章门(双侧)、太冲(双侧),0.30 mm×40 mm毫针针刺上述穴位,采取平补平泻针法,得气后在针柄处套置2 cm左右点燃的艾卷,当艾卷燃尽之后,再套置一段艾卷,留针时间0.5 h,待艾卷燃尽,针柄冷切后,取针。2次/d,持续8周。

1.4.2 观察指标①胃镜评分:治疗前、后进行胃镜检查,并根据《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3]拟定胃镜评分标准:采用4级评分制,其中0分为胃黏膜完好,处于正常生理状态;1分为胃黏膜内有细小颗粒,单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血管部分出现透见;2 分为胃黏膜内有中等颗粒,多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血管部分出现连续均匀透见;3分为胃黏膜内有粗大颗粒,弥漫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血管达表层,皱襞消失。②胃肠道症状评分(GSRS):采用GSRS量表对2组胃肠道症状进行评估,GSRS总计0~108分,分数愈高表明症状愈严重。③症状缓解时间:统计2组腹痛、腹胀及嗳气缓解时间。

1.4.3 疗效判断标准疗效判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拟定:①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基本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100%]≥95%;②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胃镜检查胃黏膜炎症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在70%~94%;③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下可见胃黏膜炎症有所减轻,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在30%~69%;④无效:未满足上述要求。临床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4 统计学方法研究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所有数据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胃炎患者胃镜评分和GSRS评分比较2组胃炎患者治疗前胃镜评分和GS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胃镜评分和GSRS评分均下降(P<0.05),其中中医组上述指标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胃炎患者胃镜评分和GSRS评分比较 (分,

2.2 2组胃炎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中医组胃炎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及嗳气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胃炎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4 2组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中医组胃炎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胃炎是由各种不同病因及原因,多因素互相作用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发病率居胃部疾病首位,现代医学多采取对症或对因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对于嗳气、喜太息等肝郁气滞型的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且容易复发,不良作用较大,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因此在治疗上具有一定局限。中医虽无胃炎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归类于胃脘痛等疾病,历代医家对胃脘痛的研究极为繁多,且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治疗方法更是多种多样,这为此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中医认为,此病病位虽在胃,但与肝有显著关系,主要证型包括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肝郁气滞等,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加大,由情志因素所致的胃脘痛发病率逐年上升,因而肝郁气滞型比例进一步增加,成为临床较为常见证型。《景岳全书·痞满》记载:“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沈氏尊生书·胃痛》亦云:“胃痛,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七情恼怒致气滞,气滞伤肝,致肝气失于疏泄条达而气滞,肝气横逆犯胃,使肝胃或脾胃不和,因而出现胃脘胀痛、痞满、嗳气反酸等。因此对于肝郁气滞型胃炎的治疗,宜以舒肝理气止痛为根本[5]。气为血之帅,气机受阻,必致血瘀;气的运动变化是津液运行的前提,肝气郁结往往影响津液的输布,致水液停滞,湿邪聚集又反过来加重气滞,郁久化热。因此还需兼顾活血、燥湿、清热,主次分明,方可奏效[6]。

柴胡疏肝散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可疏肝解郁,透邪外出。现代药理学指出,柴胡具有抗抑郁、护肝、增强免疫力等多重药理作用[7]。白芍柔肝止痛,与柴胡一疏一敛、相互制约。有研究指出,白芍可抑制胃酸分泌,改善溃疡;含有的白芍总苷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8]。枳壳泻脾气之壅塞,调中焦之运动,与柴胡一升一降,合用疏肝行气之效倍增。川芎味辛,辛以散之,尤适气郁者,与柴胡配伍可疏肝行气,活血化瘀。香附能行能散,可行气解郁,活血调经,《滇南本草》云香附:“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本研究取其行气解郁宽中之功。药理学研究表明,香附不仅具有抗氧化、抗过敏等多重作用,还可通过改善脑神经因子来达到抗抑郁的作用[9]。延胡索味辛苦,辛则气血能润能散,性温,温则气血能行能畅,故能行气中血滞,理一身上下诸痛。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品含有的去氢延胡索甲素可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对缓解胃痛有较好效果[10]。丹参归心、肝经,可祛瘀、生新、活血,含有的丹参酮、丹参素等可保肝、抗炎及改善微循环等。茯苓健脾和胃,所含的茯苓聚糖不仅可以抑制胃酸分泌,预防消化道溃疡,还可以保护肝细胞,增强免疫力等[11]。莪术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效。郁金开郁通滞气,气郁者宜之。八月札舒肝理气、活血止痛,同时还可清除胃热,促进胃肠道蠕动。乌药顺气止痛。黄芩清热燥湿。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诸药配伍,共奏疏肝理气、行气活血、止痛之效。随症加减,使疗效达到最佳。

针灸属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功效。本研究所选的穴位——中脘为胃之募穴,可和胃降逆,针灸之可温中补虚、调和脾胃。肝俞是肝气转输、输注之所,为治肝要穴,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章门可疏肝健脾、理气散结。足三里位于胃经上,可调理脾胃。太冲位于肝经上,可调理肝经气血。诸穴共用,予以针灸可有效地疏肝,和胃气,从而改善胃炎临床症状。现代医学认为,针灸可通过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分子、信号转导通路及细胞信号转导网络来去除感染因素、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胃黏膜血流量及抑制腺体萎缩,从而来改善胃黏膜炎性损伤[12,13]。邓水仙[14]研究指出,针灸不仅可以改善慢性胃炎患者胃肠道和胃黏膜症状,还可降低血管活性肽水平,调节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与柴胡疏肝散联合使用,疗效更强。本研究显示,中医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镜评分和GS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舒肝散联合针灸治疗更具优势,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组腹痛、腹胀及嗳气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柴胡舒肝散联合针灸治疗可加速缓解患者腹痛、腹胀等,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柴胡舒肝散联合针灸治疗肝郁气滞型胃炎效果好,对改善临床症状和胃黏膜状态,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有积极作用。由于时间、精力限制,尚未对柴胡舒肝散联合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展开讨论,今后还需更深层次探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科学的参考。

猜你喜欢
气滞柴胡胃镜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柴胡治疗猪感冒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