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管理对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研究

2023-08-25 01:42支姝华
光明中医 2023年15期
关键词:诊室医务人员针灸

支姝华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特有的一项诊疗技术,一直以来在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针灸通过对人体特有穴位进行刺激,改善人体微循环,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减轻相关症状的目的[1]。近年来随着临床对于传统中医的愈发重视,中医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中医疗法因其所具备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经济性好等优势而在临床广泛开展[2]。尽管中医针灸对于各种疾病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但由于针灸仍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治疗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创伤[3]。同时针灸针会深入人体皮肤及其皮下组织乃至更深的人体组织,也为细菌侵入提供了途径,面临感染风险[4]。一旦患者针灸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一方面使患者承担更大的痛苦,另一方面也会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5]。因此,加强对中医针灸管理干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于确保患者针灸疗效,促进病情康复以及减轻社会负担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曲沃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行针灸治疗的80例患者及相关医务人员,观察实施管理前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曲沃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行针灸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针灸治疗中风险问题采取相应管理对策,将2021年3月—2021年9月作为实施前,将2021年10月—2022年3月作为实施阶段。其中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分别有45、35例;年龄28~74岁,平均(50.38±4.38)岁;受教育程度:15例为小学文化,52例为中学或中专文化,13例为大专及以上文化。另外选取曲沃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康复科在职的15名工作人员纳入研究,男性及女性分别有5、10例;年龄22~54岁,平均(38.53±4.25)岁。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实施前根据康复科中医针灸常规操作规程开展管理工作,落实各项无菌操作,做好消毒清洁工作,保证病室的干净整洁。并定期对康复科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的有关知识、技能培训。

1.2.2 实施阶段加强医院人员医院感染相关专题培训:定期组织科室相关医务人员集中接受培训学习,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手卫生操作规范、职业暴露防护方法等,向所有医务人员普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医院感染的防护技能,进一步强化医院感染防范意识。制定中医针灸医院感染控制相关制度,同时制定针灸治疗相关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包括科室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院感医师以及责任护士在内的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每月定期对中医针灸治疗中出现的医院感染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探讨,制定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干预措施,并组织人员落实到位。医院感染科加强对中医针灸感染管理控制工作的督查力度,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对针灸诊疗环境进行检查,了解医务人员无菌技术操作情况,掌握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及医疗废物处置是否正确,对于发现的问题立即提出并反馈至负责操作的医务人员以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提出整改意见,科室制定改进措施并记录结果,并将其上报至院感科进行审查。

详细划分诊室区域,做好物品消毒管理:对中医针灸诊疗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将其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其中在表清洁区主要摆放无菌物品、治疗车以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在半污染区主要是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区域;污染区主要存放患者治疗用后的针灸针、拔火罐、医疗废物等。每天在除开患者治疗时间之外打开诊室窗户保持通风,早中晚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每天使用空气消毒机对诊室进行消毒,紧闭门窗,时间2 h。对诊室就诊流程进一步优化规范,严格控制无关闲杂人员进出诊室。每天使用清水对诊室内物品表面进行擦拭2次,对于部分物品以及桌面、地面受到患者体液污染的情况,应使用 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在每台治疗车上放置速干洗手液和医疗废物收纳箱,将被感染的医疗废物放置于黄色垃圾袋中。防止与其他生活垃圾等混装。将治疗后废弃的针灸针以及其他锐器放置在相应的锐器盒中。

做好针灸针消毒措施:针灸针是具有较高风险性的医疗器械之一,需要对其进行彻底、全面的消毒,待其干燥后进行高压灭菌。根据患者经济状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使用一次性针灸针。对于不具备使用一次性针灸针条件的患者,所用针灸针需要由医院消毒供应室回收后按照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规程进行集中统一的处理。使用纸塑小包装开展高压蒸汽灭菌,各个型号的针灸针按照小包装进行分类,便于临床医师的使用。无菌包装打开后需要在4 h以内进行使用,若超出这一时间需要重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中医针灸管理对针灸针采取“一人一用一灭菌”的原则。

督促医务人员手卫生:在每一间诊室均设置洗手池,安装非接触式的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以及快速干手设备等。并在洗手池区域粘贴“七步洗手法”图文示范。每一位医务人员均配备相应的口袋装速干手消毒剂,便于随时使用。定期组织科室内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手卫生制度,考核医务人员的“七步洗手法”掌握情况,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逐步树立起“一人一操作一洗手”的良好行为。

落实对穴位皮肤清洁消毒:在进行针刺前使用2%碘伏对需要针灸部位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以穴位为中心进行螺旋式、由内之外的消毒,直径5 cm以上消毒范围。若单人操作不便,可由护士进行消毒穴位皮肤,医生开展针灸治疗,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将穴位皮肤清洁消毒工作落到实处,预防针刺部位出现感染。

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对于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存在传染性的情况,无论患者有无明显血迹或者接触的皮肤及黏膜是否完整,都需要对其进行隔离。而接触上述物质的医务人员需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将使用后的针灸针、拔火罐、小针刀等物品放置在规定的位置,集中收纳在固定器具内放置在污染区,交由医院消毒供应室回收处理。

1.3 观察指标在实施管理前后,对康复科中医针灸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有关考核,主要涵盖医院感染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医院感染技术操作两方面,总分分别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掌握情况越好。使用科室自制调查问卷对康复科中医针灸相关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情况进行调查,总分100分,根据得分划分为不依从、部分依从、完全依从,分值对应60分以下、60~79分、80~100分;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统计实施管理前后康复科接受中医针灸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统计其感染率。使用科室自行设计的满意度问卷表调查2组患者对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问卷总分100分,划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以及不满意(70分以下)3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2 结果

2.1 医务人员中医针灸管理实施前后医院感染考核结果对比中医针灸管理实施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考核结果、医院感染技术操作考核结果相比实施前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医务人员中医针灸管理实施前后医院感染考核结果对比 (分,

2.2 医务人员中医针灸管理实施前后手卫生依从率对比中医针灸管理实施后,医务人员手卫生总依从率相比实施前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中医针灸管理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对比 (例,%)

2.3 中医针灸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对比中医针灸管理实施后,患者医院感染率较实施前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中医针灸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例,%)

2.4 中医针灸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中医针灸管理实施后,患者总满意率较实施前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中医针灸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 (例,%)

3 讨论

现如今,医院感染已成为各个医疗机构常常发生的一类医疗安全问题,受到各个医院的重点管控,也是现阶段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6]。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院整体医疗安全的关键,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对于提升医疗质量水平至关重要[7]。针灸作为中医学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特色诊疗技术,一直以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8]。然而中医针灸也属于侵入性操作的一类,患者治疗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医院感染风险[9]。而以往在中医针灸治疗中所采取的常规管理手段对于医院感染的管控力度较弱,医务人员重视程度不高,对于医院感染缺乏严格、完善的管理方法,相关治疗操作也并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使得医院感染频频发生[10]。因此,如何加强中医针灸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1]。

本次研究中,针对针灸治疗中常见医院感染风险问题,从医务人员培训、物品消毒管理、手卫生、诊室管理等多方面强化了对中医针灸的管理,并与和实施管理前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管理实施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考核结果、医院感染技术操作考核结果、手卫生依从率相比实施前均显著更高。这也表明,通过加强中医针灸管理,有效提升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掌握更多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操作,更好地落实手卫生制度。同时本次研究显示,管理实施后,患者医院感染率较实施前显著更低,总满意率较实施前显著更高。这也提示通过对强化中医针灸管理,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在对中医针灸的强化管理中,通过制定和完善针灸相关操作规程和制度,对医务人员针灸操作的流程进一步约束,保证中医针灸各环节操作内容的规范化、科学化,从源头上遏制针灸过程中潜在的医院感染风险[12]。通过组建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加强对针灸治疗中医院感染的管控力度,形成常态化管控机制,长期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13]。同时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医院感染为主题的培训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预防及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主动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树立良好的医院感染风险意识,提高个人对医院感染的防范能力,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14]。除此之外,加强对于针灸治疗相关物品的消毒管理,并做好操作管理、环境消毒、手卫生管理、器械消毒,及时规避针灸治疗中的感染风险,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风险,而患者针灸治疗效果得到保证,身体健康和治疗安全得到保障,这也是提升满意度的关键。

综上所述,通过强化中医针灸管理措施,提升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增强工作能力,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诊室医务人员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午后的诊室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眼病门诊医师诊室安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崔老师诊室
保洁员承包诊室 雇来“医托”忽悠患者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