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湿相关疾病的薏苡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3-08-25 01:42张文彤刘红宁徐国良张启云李冰涛严小军
光明中医 2023年15期
关键词:水液脾虚疾病

涂 钰 张文彤 姜 丽※ 刘红宁△ 徐国良 张启云 李冰涛 严小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因过食肥甘、劳逸失度等不良习惯内伤脾胃,导致脾虚失运,湿浊内生,膏脂积聚,进而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病、肿瘤癌症等患病率显著升高[1],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人们对祛湿“治未病”的需求日益增长,由此催生出一系列与祛湿相关产品的研发。

中药薏苡仁是健脾利湿复方中一味祛湿良药,为药食同源之品,因其用药安全,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目前广泛用于湿证相关疾病的防治。随着国内外对于薏苡仁研究的不断深入,以薏苡仁或其复方治疗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以祛湿功效为基础的疾病研究日益增多。笔者根据近年来文献报道,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探讨与薏苡仁祛湿作用相关的湿病,分析归纳薏苡仁祛湿的药理作用,并综述如下,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薏苡仁祛湿的作用机制及为祛湿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1 中医学对湿证的认识

湿证可分为内湿和外湿。内湿证病位偏于内脏,又称“湿浊内生、脾虚生湿”,以脘腹痞胀、纳呆便塘为主。湿淫证是感受外来湿邪产生的证候,又称外湿证,以湿滞肌表、关节为主要临床表现。湿的不同特性与其临床病理表现有一定关系。外湿侵袭,经气受阻,则头重如裹,肢体困重;湿浊内困,阻遏气机,故心烦喜呕,腹胀纳呆;湿邪留于关节肌肤,则关节肿胀,重着酸楚;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故便塘尿浊、带下量多、阴痒湿疹。湿的范畴并不局限于水湿本身,六淫邪气既可以单独伤人致病,也可以2种以上同时侵袭人体而发病,如风寒湿痹、湿热泄泻等。

2 薏苡仁治湿证相关疾病

国医大师路志正提出:“百病皆由湿作祟”,认为湿邪易引发多种急、慢性常见病,如外感湿病、肺系疾病、心脑湿病、脾胃湿病、肝胆湿病、肾膀胱湿病、气血津液湿病、经络肢体湿病、皮肤湿病、内外妇儿科湿病及眼科湿病等。目前研究发现的与湿邪相关的疾病,病情复杂且种类繁多,其中与薏苡仁祛湿作用关系密切的湿病,主要归为以下几大类。

2.1 泌尿系统疾病水液在体内潴留,湿阻中焦,脾病及肾[2],易引发肾性水肿、肾炎蛋白尿[3]、慢性肾病[4]等,久而脾肾亏虚,三焦气化失职,水运失常,尿液潴留则易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5]。由此可知,水液代谢失常是引发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水湿是肾病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慢性肾病最主要的病机是肾虚湿瘀,发病的关键因素在于湿热和瘀血[6],故慢性肾衰应从湿论治。

2.2 免疫系统疾病气候改变,湿邪外袭,加之机体防御功能减弱,易引发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常表现为关节肿胀酸痛、活动障碍,严重时可诱发相应的炎症反应[7]。湿是类风湿关节炎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8],其主要病证为湿热痹阻证[9],多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痰瘀停滞经脉而形成,以湿热瘀阻关节为病因病机,本虚标实,内外相因[10]。

2.3 消化系统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体气血虚弱,加之过食肥甘,脾虚失司,是湿浊内生的重要因素。李晗等[11]认为内湿和外湿相互影响,湿阻中焦,气机失调,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湿是导致急性肠胃炎发生的重要因素[12]。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和疾病活动期多属大肠湿热证[13],湿证与消化系统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关系密切。

2.4 代谢性疾病包括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常伴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喻松仁等[14]认为痰湿是肥胖的主要病理改变,而肥胖痰湿与免疫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关系[15],因此肥胖多从痰湿论治。中医认为痰湿是诱发糖尿病的关键因素之一,脾虚湿盛与糖尿病前期的关系密切[16],脾气虚兼痰湿质是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体质类型,而由糖尿病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则由痰浊阻滞形成的痰湿和瘀血共同致病,多为本虚标实[17]。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与痰湿的关系十分密切[18],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易发生肥胖、糖脂代谢和胰岛素代谢障碍。

2.5 皮肤湿病由于嗜食辛辣或肥甘厚腻之品,加之气候环境的改变,湿邪外袭,皮肤屏障受损,易产生扁平疣、脂溢性痤疮、湿疹等皮肤疾病。湿邪外袭体表皮肤易造成湿疹、急性红斑等症状,疾病后期阴液耗伤则生燥湿,多见神经性皮炎等慢性皮肤病[19],治疗应清热利湿、化脓消痈,从脾湿论治。

2.6 其他湿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是病原体繁殖、传播和流行的必要条件[20]。空气中的湿度过低或过高,都易使病菌繁殖和滋生的速度加快,引发一系列疾病。恶性肿瘤多由环境和遗传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属于复杂性疾病[21]。肿瘤的发生与痰湿和脂质代谢异常有关[22],痰湿气化不及形成的有形实邪,脂质代谢异常和湿邪内阻会推动肿瘤和癌症发生[23]。肺癌多由于正虚和痰湿凝聚两因素相合而成[24]。胃癌因湿、气、火三邪聚而化痰,痰核停聚于胃内而成,治疗的关键在于祛湿[25]。中风病与痰湿也有一定的关系,痰湿不仅是中风的致病因素,也是中风后的病理产物,可能对中风病后转归产生一定影响[26]。

3 薏苡仁治疗湿证的药理作用

3.1 调节水液代谢薏苡仁对于湿邪所致的慢性肾病、肾小球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能显著调节机体水液代谢,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韩晓春等[27]通过复制脾虚水湿不化证动物模型,用薏苡仁不同组分的提取物对模型进行干预,发现薏苡仁能有效降低模型组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AQP3)水平,减少肠腔向机体组织吸收水液,从而有效治疗水湿内停证。

3.3 调节胃肠功能李月梅等[32]通过测定脾虚证大鼠胃肠动力及激素水平,发现薏苡仁水煎液可调节血清P物质(Serum P,SP)、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等含量来有效调节和治疗因脾虚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通过构建脾虚湿困证动物模型[33],证实薏苡仁发挥健脾祛湿功效的靶点主要在于溶质载体家族Slc家族,而薏苡仁发挥健脾利湿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多糖、蛋白和脂肪油[34]。罗博文等[35]认为薏苡仁能够有效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肠道和消化功能,对高脂饮食所导致的腹泻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还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肠道pH从而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36]。薏苡仁中具有健脾消肿功效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甘油三油酸酯,且炮制后的薏苡仁祛湿效果优于生品[37]。

3.4 预防代谢功能障碍薏苡仁多糖是降血糖的主要活性成分,不仅能降低机体高血糖[38],还可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薏苡仁蛋白水解物能显著改善肝脏中的酒精代谢,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9]。薏苡仁低剂量配方药能降低腹型肥胖小鼠腹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减轻下丘脑的损伤,有效缓解脂肪组织的脂质积聚[40],还可以通过增加肠道微生物的菌属来预防治疗肥胖及相关的代谢疾病[41]。除了预防和治疗肥胖,薏苡仁提取物对于代谢功能障碍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5 缓解皮肤炎症薏苡仁中的茚类化合物和α苡单亚麻酯等物质,对于早期病毒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42],薏苡仁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抗真菌活性[28],对湿疹脚气、带状疱疹等皮肤病也有一定的疗效。薏苡仁提取物可明显减轻模型小鼠耳部肿胀情况,改善皮肤炎症反应的程度[43]。周爱妍等[44]运用健脾化湿方剂修复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小鼠皮肤屏障,恢复水液代谢功能,为临床治疗AD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3.6 抗肿瘤薏苡仁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对多种肿瘤发挥相应的治疗作用,也可作为癌症辅助治疗药物。薏苡仁种皮提取物可以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达到抵抗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作用[45],薏苡仁壳中的乙酸乙酯对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46]。薏苡仁抗癌的主要药效物质为薏苡仁油,康莱特注射液是以薏苡仁油为主要成分的抗肿瘤药,临床研究证实此药能有效抑制癌细胞增长。薏苡仁还可以有效缓解癌症晚期并发症,减轻疼痛和肌肉脂肪丢失等症状[48],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4 小结与展望

“湿”是众多疾病的病因之一,祛湿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传统中药材薏苡仁具有健脾利湿而不伤阴[42]的功效,是临床治疗各种湿证的常用中药,研究表明薏苡仁具有免疫调节、降血压、降胆固醇、抗癌镇痛等作用[48],且对机体正常组织的功能影响小,毒副作用较少。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中对湿的认识,以此为着眼点,归纳总结了与薏苡仁祛湿作用相关的湿病,创新性的将中医证型与现代疾病相结合,并进一步阐述了薏苡仁祛湿的类别及治疗湿病的药理作用,为今后研究薏苡仁祛湿的相关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目前有关薏苡仁及其祛湿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薏苡仁的某一化学成分,而未对其治疗湿证相关疾病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究。若能加强探索与湿相关作用靶点,进一步阐明薏苡仁祛湿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推动临床合理用药及开发新的产品。

猜你喜欢
水液脾虚疾病
背后七颠百病消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饮水
中医脾主运化水液理论与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