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2023-08-25 09:05刘文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16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左室心绞痛

刘文文,王 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1.药学部;心内科,陕西铜川 727031

冠状动脉是向心脏输送血液的动脉,当胆固醇等沉积物在动脉壁积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而堵塞血管时,会造成心肌血供不足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1]。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但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年龄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冠心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胸痛(即心绞痛),并可能有心律失常、心悸等伴随症状[2]。临床为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等症状,常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心肌缺血药物等进行治疗,但长期的药物治疗易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疗效造成影响[3]。近年来,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已略有成效,通过中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等症状[4]。中医将心绞痛纳入“胸痹”“真心痛”等范畴,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为心脉痹阻,心、肝、脾、肾、肺气血阴阳不足,心脉失养,不荣则痛,气滞、血瘀、寒凝、痰湿等痹阻心脉,不通则痛[5]。根据不同辨证类型,常给予不同药方治疗。本研究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其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3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根据西医标准[7]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2)根据中医标准[8]确诊,辨证为心血瘀阻型(主症:胸痛等;次症:面色青白等;舌脉:舌紫暗,脉细涩或结代);(3)年龄40~80岁。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会引起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疾病;(2)合并严重肺、肝等器官疾病;(3)合并其他可能引起心绞痛的疾病;(4)合并血液系统疾病;(5)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6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45~79岁,平均(62.17±9.52)岁;病程2~11年,平均(6.57±1.36)年;心功能分级[6]:Ⅱ级27例,Ⅲ级25例,Ⅳ级16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46~78岁,平均(62.05±9.47)岁;病程2~10年,平均(6.15±1.33)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9例,Ⅲ级25例,Ⅳ级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浙江高跖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330)口服,每次75 mg,每天1次;阿司匹林(沈阳康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331)口服,每次100 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药方:桃仁、赤芍各15 g,当归、生地、红花各12 g,柴胡10 g,枳壳、桔梗、川芎各9 g,甘草6 g。以水煎煮为300 mL药剂,分早晚两次服下。两组疗程均为4周。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疗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9]: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记录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主症以胸痛、胸闷、心悸为主,次症以面色青白、唇舌紫暗为主,评分标准:胸痛、胸闷、心悸程度从无、偶尔、经常、频繁分别记为0、2、4、6分,面色青白、唇舌紫暗程度从无、偶尔、经常、频繁分别记为0、1、2、3分。(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QT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量12导联体表心电图最大QT间期及最小QT间期,计算QTd,QTd=最大QT间期-最小QT间期,并根据Bazett公式校正QTd(QTcd,QTcd=校正最大QT间期-校正最小QT间期)。(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通过超声诊断仪(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E5Exp)测量左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E)、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A)、E峰减速度时间(DT)、等容舒张时间(IVRT),并计算E/A。(5)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疗效标准[10]将疗效分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减少≥80%;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症状积分减少30%~<80%;无效:临床症状消失,症状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2,P=0.033)。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痛、胸闷、心悸、面色青白、唇舌紫暗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2.3两组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QTd、QTc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Td、QTc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QTd、QTc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E、A、E/A、DT、IV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E/A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A、DT、IVR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E、E/A明显高于对照组,A、DT、IVR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比较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9,P=0.573)。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西医理论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障碍导致心肌血流量减少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引起的疼痛[11]。其疼痛发生机制可能是心肌无氧代谢产物刺激心脏内神经,同时还会刺激皮肤浅表神经,造成放射性疼痛[12]。临床对于心绞痛患者一般给予药物治疗以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例如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对于药物效果不佳患者,则会选择手术治疗,例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等[13]。中医理论认为,此病病位在心,又与肝、脾、肾等脏器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若外感风邪、年迈体虚、情志不畅,使脉不充盈,心阳不足,温煦推动功能失职,血滞则瘀,气机阻滞,水湿亦停,聚而成痰,痰瘀互结,而使心脉受阻发为胸痹[14]。故而中医常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为治疗原则,以从根本上治疗该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心绞痛有显著疗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西医常用心绞痛治疗方法,通过减少血小板凝聚,能够避免血栓形成引起的管腔狭窄。血府逐瘀汤中含有多味中药材,其中桃仁能够活血化瘀,对血滞引起的疼痛等症状疗效较佳;赤芍主入肝经,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效;当归主入肝、心经,善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可治血瘀之症;红花善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柴胡能疏肝解郁、退热补阳,适宜治疗胸肋胀痛者;枳壳能理气宽中、行气化瘀[15-17]。方中多味中药共用,有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

QTd是指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的差值,由心室肌复级不一致引起,QT间期延长提示存在心律失常,其对冠心病的预测有一定价值,冠心病患者QTd水平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QTd、QTc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DT、IVR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桃仁、红花可通过缓解炎症反应、清除内源性氧自由基等机制,对缺血性心脏病有较好疗效[18]。赤芍中的芍药苷能够降低β抑制蛋白2抗体的表达水平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其中的黄芩素能够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细胞,进而改善心功能[19]。当归中的阿魏酸钠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且能够调节内皮素水平,保护心肌细胞[20]。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QTd并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故二者联合可用于临床心绞痛患者治疗。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左室心绞痛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