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眼看见紫阳茶

2023-08-26 19:18何雨晨覃瑞张安妮
大学生 2023年8期
关键词:茶叶电商

何雨晨 覃瑞 张安妮

坐车从西安市到安康市紫阳县,途中会经过数个长短不一的隧道,窗外的景色不停在变。初时是平原,在隧道里一闪,便驶入秦岭山脉之间,再一闪,就到了紫阳。第一眼是汉江,第二眼是嵌在半山的紫阳县城,第三眼就是朱红色柱子撑起来的紫阳富硒茶交易中心。

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紫阳,与公众印象中的三秦风貌不同,茶叶在此生根发芽,成为养育一方的主要作物。

多重标志“护体”

作为陕西茶树最佳生长区和茶叶主产区的安康,也是中国最早栽培茶树、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曾朝和24岁,刚从部队退伍回到紫阳,便被群众推举为生产队长。那时的紫阳生产队,大都依靠种植花椒等作物为生,但紫阳山大地薄,农业种植风险很大,村民收入并不理想。紫阳是传统茶区,当地的和平村自古产茶,群众也有手工制茶的传统,曾朝和想,何不试试专门种茶?

当时的曾朝和打算承包几十亩荒山和土地来验证规模种茶的可行性。那时候,项目贷款需要政府批准,曾朝和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到了县政府,向当时的县委书记说明了情况,书记对他的想法非常赞许,于是联系和平乡政府,给他凑了1200块钱。曾朝和揣着这些钱,买了1000多斤茶籽,请临时工开荒种茶。同样的土地,依靠茶叶带来的收入高出普通农作物10倍之余。20世纪80年代,乡政府成立了乡办企业和平茶厂,经过举荐,曾朝和成为茶厂厂长。他在采茶过程中发现,摘采数量会影响下一茬茶叶的发芽率,看来,茶叶里的门道可不简单。

1985年,和平茶厂作为技术协作单位,提供场地、原料、人员,配合当时的紫阳县科委组建了“提高紫阳毛尖茶品质研究”课题组。紫阳毛尖是贡茶的历史名称,过去只是晒青,没有烘青和炒青的环节,尽管品质不错,但口味似乎差了些。烘炒型毛尖茶是曾朝和他们后来研制出来的成果,并形成了企业品牌,出现了紫阳翠峰、紫阳银针、紫阳仙毫,都是用烘炒工艺制成。从1990年到2001年,当地只有和平茶厂使用这一套较为完整的工艺流程。

每年到了茶季,县上的20多名科研人员都会住在厂里,白天动员农民种茶、采茶,晚上一起研究茶叶。从1984年到1989年,种植的茶叶都会被送往专门的检验部门检验。曾朝和自豪地说,1989年9月6日,在北京,紫阳富硒茶首次通过国内食品、茶叶、营养、医学等多学科专家委员会科学鉴定,平均含硒量达0.6530ppm。参加评审的专家说,紫阳茶品质好,无污染,具有一定的防癌、抑癌、抗衰老、防辐射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这次鉴定让紫阳富硒茶一夜之间声名鹊起。县政府决定,从知识产权保护入手,为紫阳茶产业发展建立“市场保护伞”。2004年,紫阳富硒茶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5年,紫阳富硒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尽管有了多重标志“护体”,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紫阳茶依然面临有品牌而无保障的尴尬境地。一些不法商贩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紫阳茶的声誉。2022年,紫阳县建立了县级统一溯源管理平台,从田间地头、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个环节进行质量追溯,消费者通过扫描紫阳富硒特产溯源标识二维码,就能看到茶叶的原产地、品质等信息。

目前,紫阳县已经有60家企业,185款产品进行了质量追溯,其中还建立了50个可视化的茶叶溯源基地。但推行了一段时间后,有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发现,紫阳茶溯源防伪系统的部分功能已过期,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并不充分。

“专业的东西,要靠专业的人去谋划”

“市场变化很微妙,专业的东西,还是要靠专业的人去谋划”,马代俊说。

2016年12月,在西安经营农产品的马代俊第一次来到紫阳,“秀丽的景色和独特的茶香把我留下了”。在跟团队充分商议过后,马代俊决定留在紫阳茶山,专门卖茶。他将这座茶山命名为“半亩茶园”,以“半山半亩半分田”为经营理念,以“一方地”为依托,借由秦巴山区半山半水的地域特色,用体验式认领为企业、个人等提供茶礼等定制服务方案。

半亩茶园刚开始的模式是To B的業务(To B中的B 即 Business,To B 产品则是面向企业的产品),用认领的方式把茶叶提前预订给企业客户。以半亩为单位,企业认购后,每年可得到相应产量的茶叶以及茶园采摘体验。

但马代俊认为,这种模式有短板,茶叶最终还是得走向市场,用好的品质直接赢得客户。2020年,面对短视频热潮,马代俊选择入驻抖音。

“最初我觉得紫阳那么好的地方,又有漂亮的茶山,我拍的内容肯定会有很多人喜欢看,然后主动来买茶。”但事实跟马代俊想的并不一样,“全国那么多茶山,各具特色,紫阳只是其中之一,原生态的景致虽然很美,但缺少话题和情感的连接,对网友的驱动并不充分。”两年多下来,收效甚微。

马代俊心有不甘,他又开始了新的尝试。马代俊和团队成员经常去茶农家里蹭饭,次数多了,马代俊觉得不好意思,就会去茶农家帮着干活儿。团队把这个过程拍成了短视频,虽然当时反响不大,但也成为后来“以茶换物”系列短视频的雏形。

6年多的时间里,马代俊在西安和紫阳之间来回往返。他一边在山上继续研究茶叶,一边在西安琢磨紫阳茶的销路。紫阳不大,是一个很小的产区,加上紫阳茶口味独特,比较小众,于是马代俊尝试带着茶去认识更多的同行。慢慢地,他开始以茶换物,或用茶叶换一次体验等,交换过程中这种平凡的美好吸引了很多网友的注意。

渐渐地,马代俊捕捉到了流量背后的逻辑,但他认为,茶叶的品质还是内核,不能有了流量就忘了看家本业。与市面上大部分茶叶不同,马代俊的茶叶包装简单,“茶叶是有灵性的,不同的茶叶、水温、水质、萃取时间,甚至手法、容器都会影响其口感,有的茶叶包装很高端,卖得也很贵,但我觉得这反而缺少对茶叶本身的敬畏。”马代俊补充说,“我有40%左右的粉丝都是年轻人,他们每天关注我的抖音内容,也认可我的内容,但是怎么把他们转化成爱茶之人,这个鸿沟我还没有真正迈过去。”

如今,喝茶的消費群体悄然发生变化,茶叶产品也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曾朝和提到,紫阳茶有自己的定位,偏中高端,主要用于商业礼赠、接待用茶等。在西安的小何对茶文化了解不深,但她仍然记得:“小时候,妈妈每次都会拿茶回来,上面印着‘无忧何必要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 的句子,后来才知道,这句话出自贾平凹。”

从西安到全国,马代俊已经走过大大小小无数个茶园,他注意到,许多茶产地的茶叶专才非常多。但在紫阳,这类人才依然很少。目前陕西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的专业人才不足300人,茶学专业毕业生更少。在茶叶这条供需链上,除了专业的种植、生产之外,还要有人专门研究市场。近年来,电商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当地不断涌现,各类扶持政策也相继落地,培育出众多本土电商。马代俊说: “大家一窝蜂做这件事的时候,无论是产品的供应链,还是直播的运营和算法,都需要专业的团队来精准谋划。”

作为人才外流地区,紫阳招聘到高素质的电商人才很难,尽管当地也在尝试运作专门的电商平台,但也难免流于形式。“我们这儿农民文化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对生产经营新理念的认知、接受,相对比较缓慢,他们大多只经过简单的短期培训就上岗了。”紫阳茶业发展中心的邱女士说。

在马代俊的印象中,紫阳茶叶有75% 以小作坊形式生产,基本都拥有固定客群;而多年沉淀下的品牌企业,客群画像也很明确,前店后厂自产自销也能维持,没人想着去变革。马代俊说:“我后来劝慰自己,现在让年轻人喜欢上喝茶的确需要花一点时间。”

传统茶VS新茶饮

小木的父亲在紫阳卖了28年麻辣饼,紫阳成了她的第二个故乡。2015年8月,小木辞去了当时的工作。那时的紫阳在电商领域已有布局,成立了紫阳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但在茶业方面,无论是供应链,还是产品形态,都不太成熟。小木与朋友合伙成立了紫阳三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紫阳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第三方运营公司,主要负责富硒农产品供应链打造、县域电商运营服务、品牌设计与策划等。

随着新式茶饮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茶企开始在茶叶产品形态上进行创新。传媒专业毕业的小木敏锐地捕捉到新式茶饮的商机。小木从袋泡茶开始学习,以紫阳红茶、绿茶为基底,拼配各类花草水果,将紫阳茶融入新式茶产品中。

小火也是一位年轻的茶园负责人,茶园的主打产品属于中高档,主要用于礼品赠送,客户群体中60%为商务人士,30%为企业团购,日常散客仅占比10%。

在紫阳茶农还停留在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时候,福建白云山种植绿茶的茶农却从来没有发愁销路。每年春天,蜜雪冰城(知名冰淇淋与茶饮的品牌)就会去那里找茶,每年打包采购 3万亩茶叶,用于他们公司的产品中。那里的茶农只管种,不愁卖。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900亿元,年消耗茶叶超过20万吨。新茶饮和传统茶,正在新旧叠加的理念冲撞下,走向日趋多元的交汇路口。

紫阳富硒茶陶博物馆正中心陈列着一堆看起来随意堆放的锄头。这堆锄头代表紫阳当地传统的农耕文化,以青瓷标志为柄的锄头,杂乱堆放在地上,隐喻着当地农业生态细腻而脆弱的本质。

责任编辑:丁莉莎

猜你喜欢
茶叶电商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电商“链”起小镇青年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香喷喷的茶叶
农药外企为啥不搞电商?
电商下乡潮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