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万言皆共勉

2023-08-26 19:18伊莎
大学生 2023年8期
关键词:毕业典礼躺平

伊莎

编者按:

毕业典礼上,校长老师掏心掏肺,引经据典,分析世情国情,告诉同学们如何修炼内心,拓展人生的边界,并提出种种期望和建议;校友畅谈职业历程,勉励毕业生修炼大格局,将理想融入强国建设之中;毕业生代表回望求学经历,分享奔涌入海前的决心

我们摘编了各高校毕业典礼致辞中的精彩片段,与同学们共勉。

共论理

我想起了在校史馆西侧的芳草地上,静卧着我们科大人所钟爱的“孺子牛”,那是一件来自1983届校友的礼物。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科大学子,他们即将告别生活了数载的母校,依依惜别之际,送给母校这件沉甸甸的礼物。你们注意到没有,在宽厚的基座上,两头小牛肩峰突出、低首蹬足、相向奋蹄,用犄角与阔背奋力推动大大的地球,大有“扭转乾坤”之势,这是怎样的气派!

(摘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毕业典礼致辞《踔厉奋发新征程 扬帆启航“?”未来》)

上周的毕业生座谈会上,你们中的一位提到,高中毕业和大学毕业的不同。高中毕业,特别是拿到一份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毕业,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豪情万丈的毕业;大学毕业,无论手里拿到的深造通知书或者新人工作证有多么理想,都意味着有“十万个不知道”的“新奇世”将无法阻挡地扑面而来。今后很可能不会再有人在你们接受考验的时候,就在主干道上挂上“严谨学风,成才之本”的横幅为你们提醒打气;也一定不会再有一个经常被你们吐槽的“培养计划”来“限制”你们要学什么,要实践什么以及最终交上怎样的一篇毕业论文。与星期五可能带来的“新奇世”相比,你们终于发现,可能还是留在充满期待,一切皆有可能的“星期四”更好。

这位毕业生同学的话,打破了我即将送走你们的喜悦和成就感,陷入深深的反思。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何尝不是这样?做研究最快乐的,是在模型推导和数据收集的时刻;网购最快乐的,是在清空购物车和快递抵达的时候;对了,各位家长,每年寒暑假最快乐的时候,应该是孩子刚刚进门喊你们爸妈的时候,之后的事情通常没有那么快乐。所以,所有那些因为做准备而产生的快乐可能都只存在于想象之中,那么,面临在本质上无法被准备的未来,我们又该如何去准备应对肉眼可见的挑战和消磨?

(摘自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毕业典礼致辞《做准备,但不必准备好再出发》)

在座各位,你们是一路努力过来的,努力学习,所以才考入了北大。在北大的日子,继续努力,才收获了今天的毕业证书。你们每个人都非常优秀。

但在今天,我愿诸位都能有一种清醒,并带着这种清醒去走下面的路。那就是,别让北大光环成为你的束缚,要用真才实学去披荆斩棘。

我希望诸位,丢掉“好学生”心态,不再依赖他人的评价,不再追求外在的肯定。愿你们有成熟的心智,能够對人对事作出冷静独立的判断。每个人都坚持走他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权威吓倒,不受时下观点牵制,也不为时尚潮流所迷惑。

(摘自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师高薇毕业典礼致辞《毕业时刻》)

在“躺平”与“内卷”之间展现最优姿态。现在,不少同学出现了“内卷”的焦虑和“躺平”的纠结,有的同学在“内卷”和“躺平”之间摇摆不定,甚至反复“仰卧起坐”。于是,“躺平”成为无欲者的精神信条,“内卷”成为上进者的人生“发条”,有人在“躺平”时自我嘲讽、一事无成,有人在“内卷”时互相伤害、精疲力尽。要知道,“躺平”和“内卷”不应该是两个极端,也不是非此即彼,我们要学会在“躺平”与“内卷”之间展现优雅姿态。“躺平”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只是“躺”的姿势要对。

正确的“躺平”是一种积累沉淀,是养精蓄锐后的整装待发;是一种体验探索,是保持敏锐触觉的随机应变;是一种和解淡然,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洒脱与轻松。“内卷”也并非毫无意义,只是“卷”的方式要对。要“卷”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少一些“万物皆可卷”的焦虑,多一些“读书破万卷”的定力;要“卷”出方向和目标,不陷入随波逐流的内耗,摆正位置、看清目标、适时出击;要“卷”出成长与进步,突破功利性的追逐,追求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摘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毕业典礼致辞《作答人生考题 》)

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我们看到,“独立个体的自由表达”逐渐成为“自由艺术家”的自我放纵,而自由艺术家的神话成为消费主义社会大众化、平庸化的精神补偿。艺术自治导致了审美的专门化,继而造成了感性的不平等,随之而生的是趣味圈层化、艺术商业化,一种“艺术拜物教”随之兴起。这一切是现代性的代价。

然而,个人从来不是脱离历史的孤立存在,自由也不是无限制地为所欲为。自由不是前提而是目的,不是起点而是终点。人必须在具体的实践与斗争中、必须通过自我的解放才能赢得自由。所谓“自由艺术”,并不是一个无所顾忌的自我任意表达,而是超越性的精神生产和创造性的生活实践,是通过艺术获得自由,因艺术而自由,在艺术中自由。

(摘自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毕业典礼致辞《自由之辩证 创造之精神》)

希望诸位关注行业变革,保持终身学习。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世界,重塑新闻传播业的面貌。我们正在逐渐接近“万物互联”和“万物皆媒”的理想状态,媒介的触角逐渐勾连寰宇万象,不断拓宽我们生活和想象的边界。“春江水暖鸭先知”,新闻传播业是对科技发展格外敏感的行业。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媒体正在成为先进技术的试验场,这对所有泛传媒业从业者的思维观念和知识结构提出新的要求。事实上,深受新技术影响的何止是传媒业,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

今年以来,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讨论持续升温,新技术正深度介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保持对行业前沿的密切关注和终身学习,不仅是对新闻传播从业者的要求,也是对未来每一位数字公民的期待。新闻传播是一个连通各界的特殊行业,通过与社会各个系统各类组织的广泛连接而发挥效能、创造价值,天然地具有开放包容的基因,乐于拥抱技术变化和吸取多领域的知识成果。希望诸位走出校园后,在社会的大课堂里继续学习,保持对一切知识的开放态度,让自身在与外部的深度连接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摘自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毕业典礼致辞)

同温故

2600多年前,当孔子绝粮于陈蔡,七天没有饭吃。外面有暴徒袭击,但孔子依然弦歌不断,依然给学生讲课,因为他要告诉他的学生,无论在什么情境下都应该临危不惧、泰然若处。

他的大弟子子路走过来问老师:“为什么我们会遭遇这种困境呢?”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我们都有可能会遭受厄运,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小人穷斯滥矣,他们会随时改变原则,但君子会固守他的原则。

孔子反问他的学生:“那你觉得我们为什么会遭此困境?我们又不是野兽,为什么会在旷野奔跑呢?”子路对自己要求非常严,他想了想,他的回答是:“老师,那可能是我们做得不够好吧。我们没有坚持‘仁的标准,我们不够智慧。”但是孔子回答他说:“如果坚持仁、坚持智慧,为什么会有比干?为什么会有伯夷叔齐?所以你不要把凡事都往自己身上推。子路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外界的环境是你改变不了的。有的时候你要相信命运,尽人事听天命。”

孔子的第二个学生子贡是个有钱人,孔子也问了他同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会遭此困境?”子贡说:“老师您的理想太宏大了,为什么不能降低标准呢,只要降低标准,我们就能维持。”但孔子说:“作为专业人士,我们不能降低标准。我们不能降低标准来谄媚。”他说子贡啊,你的志向太薄。

最后是孔子最欣赏的学生叫颜回。他的回答第一部分跟子贡完全一样,“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但是他第二个回答是:“不容何如(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如果世界接受不了我们的理想,这不是我们的问题,是世界的问题。不容然后见君子。

(摘自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毕业典礼致辞《不容然后见君子》)

有一次,我听一个来自遥远非洲马拉维的同学分享过的关于“Ntundo”的故事。他说,在他的家乡,流传着一个叫作Ntundo的禁忌。这个禁忌规定,小孩子不可以赤脚跨过家中的餐具,否则一定会带来祸殃。他说他对这禁忌一直又敬畏又怀疑。直到他上了大学以后,他才终于明白,虽然从前的乡人,不会明白大肠杆菌导致感染的道理,但是在漫长的生活中,观察到热带生活中喜欢光屁股的小孩在厨房中乱跑和传染病流行的关联,可能才是Ntundo禁忌形成的根本原因。这个同学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叫作隐藏的宝藏。我想,在历经瘟疫、战争以及来自人性自身的挑战而又生生不息的人类文明之中,一定是因为时间的智慧才留下了那么多隐藏的宝藏。

(摘自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毕业典礼致辞《做准备,但不必准备好再出发》)

那么如何享受当下?我记得赵玉平老师曾经讲过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故事来源于《西游记》,故事的名字叫唐僧扫塔。有很多读者质疑,为什么唐僧在金光寺扫塔要从下往上扫,这样不就白扫了吗,扫过之后只有最上面的一层是干净的。唐僧看似扫的是塔,其实扫的是人生,亦是凝练成12个字的佛学禅意:起点低,当下净,回头脏,平常道。

首先,起点低:扫塔从下往上扫,它告诉我们,人生的进路上,你不可能一开始就达到很高的层次和境界,我们的起点都是低的。

其次,当下净:你在扫塔的时候,你一边扫,一边看,发现刚才曾经扫干净的一层已经脏了,不过你别着急,没关系。你真正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把眼前这一层扫干净,这叫当下净。人生只有一天,就是今天,过去已经死了,未来还没有来,把今天的事情做好。

再次,回头脏:当你在打扫时,你一边向上扫,你会发现过去曾经干净的阶梯它又脏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你现在的境界提升了。第三层本来是干净的,等你扫到第五层回头再看第三层的时候,你觉得它已经脏了,这说明你已经到达了第五层。好比我们在20岁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做得特别棒,等你到40岁回头再看时,你会发现20岁做的很多事都是有问题的。如果你回头看过去做的事能发现问题,那说明你今天提升了。

最后,平常道:唐僧扫塔就是告訴我们,家常洒扫之事,如果你能聚拢精神,专注去做,那也是修炼,真正的修炼不在天边,在平常生活之中。上班我们就安心上班,上学我们就安心上学,修得一颗平常心,保持一份平常道。真正的最高修炼是什么,就是把过去、未来的纠结、担忧、焦虑都放下,做什么事儿都能干净地、专注地、直来直去地,这种状态就叫作平常道。

(摘自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师杨一毕业典礼致辞 《享受每一份不期而遇》)

齐前行

我是来自1999级材料系的王瑾,跟在座各位一样同属于九字班。2003年本科毕业后在本系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之后赴美读博、做博后,后在硅谷入职一家初创公司,从事新型电池的研发工作。2017年回国创业,目前从事大规模液流储能电池的研发和制造。今天我想结合自身的体会,谈一谈从清华求学、毕业留学、国外工作、归国创业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工作后来到了硅谷,事业和家庭都步入了新的阶段。在别人看来,我的发展还算是顺利,但我心里其实是一直缺乏归属感的,总觉得这里不是我的家。那些年,我和丈夫对祖国发展新能源的指导方针和强大的工业产业链一直高度关注。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的新能源发展又取得了哪些进展?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能不能实现读书时的理想,用自己的所学做出一番事业?经过跟家人的反复商量,2017年底我们带着两位小朋友回到国内,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创业生涯。创业不易,幸运的是虽然一路跌跌撞撞。如今我们也已经走过了5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国家宣布了“双碳”目标,即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公司重点研发的大规模长时储能系统是新能源发电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源网荷储整个闭环中亟待解决的最后一环。作为创业者,所处的产业生逢其时,何其幸也!

(摘自清华大学材料学院1999级校友王瑾毕业典礼致辞)

我们不要因为专业背景给职业生涯设限。我入学的时候,“文科”“外文系”这些标签,绝对可以让我在校园里成为“小众”的存在。与之相伴而来的,是我们对于今后职业规划的迷茫与惶恐。我本身所学的专业是英语文学,但我并不只对专业本身的知识感兴趣。我利用专业课程以外的时间,辅修了经济学,同时也积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实习。我教过书,当过翻译,做过电子商务,做过科研调查,写过券商研究报告,也做过投资分析。从每个岗位,从每个同事和客户身上,我都有所感悟。理工科靠定量和证明,文科靠定性和判断,两者意味着思维方式和探索方式的不同,但并不能决定从事的职业。我的本科毕业论文,选择的题目是“论《威尼斯商人》中的经济学原理”,也算是人文和商科相结合的一种探索。

尽善尽美之心。进入社会前,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榜样,不由自主地要求自己处处做到最好。进入社会后,我们发现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是多元的,再也没有所谓绝对的正确和完美。你的付出和劳动,如果没有匹配合适的时机,往往是没有回报的。以我自身为例,股票投资中,我们总是寻找优质的上市公司,认为自己的辛苦调研就应该用利润增长、股价上涨作为回报。但现实真的如此吗?有多少优质公司,因为得不到市场的关注,而被埋没在茫茫股海之中。难道我们就要因此而放弃对于下一个优质公司的追寻吗?作为清华学子,我们凡事自然需要倾尽全力,但也大可不必因为些许瑕疵缺憾而过度自责。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方为君子之风。

(摘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2008级校友王安毕业典礼致辞《不轻易“设限”的人生》)

我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宋代古器物学新探》,考察宋代学者如何认识、研究古代器物。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金石录》《宣和博古图》等传世的宋代古器物学著作,但我却希望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重新寻找其中缺失的板块:那些已经失传的古器物佚书。

显然,这并不是一項具有确定性的工作,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钩沉吉光片羽,更多时候,杳无音讯是必然,能有所得反而是偶然。从2020年到2022年,我累计刷卡进入图书馆1900多次,但所找到的仍与预期相去甚远。尽力搜索阅读一遍之后,却并没有发现自己预期的材料,可谓劳而无功、求而不得。为了寻找唐代关于古器物学的相关研究,我曾经遍读《全唐五代笔记》,也摘录了数万字的相关材料,但仍感觉支离破碎,找不到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最后只能在论文中放弃了这一部分。

被放弃的还有很多——与朋友的聚会,期待已久的旅行,以及一个又一个写了一半就搁置的文档。还有很多不期而遇的问题:久坐而导致的腰椎、颈椎酸痛,久对电子屏幕而日益加深的眼镜度数,更有那因为论文而焦虑失眠的漫漫长夜但在艰辛坎坷外亦有令人意气风发的快乐:有一次,我在明代类书中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一条佚文,由此解决了一个长期以来悬而不决的学术问题。这使我坚信,学术发现需要机缘,也需要念念不忘的执着信念。

(摘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博士毕业生任哨奇毕业典礼致辞《辉光日新,行健不息》)

责任编辑:贾倩颖

猜你喜欢
毕业典礼躺平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躺平,都能更好的起飞
学校举行2021年毕业典礼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学校举行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
权势中的部分等同关系——高等学校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的批评话语分析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伴随成长 毕业典礼
上好毕业典礼这最后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