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

2023-08-26 04:52胡亚楠胡玮玥刘祎歆汪尧进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实践

胡亚楠 胡玮玥 刘祎歆 汪尧进

摘要:军工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激励、熏陶和凝聚四大功能。将军工文化融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对于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通过融入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实践和融入校园生活三重维度,探索军工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军工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实践

军工文化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全体军工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得到普遍认同的宝贵精神财富[1]。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环境错综复杂和西方文化思潮的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断提升。军工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色,将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塑造学生思想品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一)军工文化的内涵

军工文化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经由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沉积所形成的重要文化形态和丰富内涵的价值体系。2012年5月,国防科工局将军工精神的一般内涵完整阐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这为军工文化的发掘凝练与转化创新进一步明确了价值方向,也为高校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将军工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军工文化的功能

一是导向功能。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校。军工文化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强烈的强军使命和爱国情怀。对于引导教育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崇学热情、树立报国担当具有充分的价值引导功能。

二是激励功能。在军工文化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军工先进人物及其典型模范事迹,集中体现军工人爱国敬业、甘于奉献、攻坚克难的品格风貌和乐观主义精神,是为当代大学生“补钙”充能的重要“精神食粮”。

三是熏陶功能。军工文化具有鲜明的本土特征、群众认同和时代气息[2]。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其关键元素能够恰如其分地“渗进”各个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是凝聚功能。军工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粘合剂,其特有的号召力能够凝聚力量、团结人心[3]。军工文化通过发挥其特有的凝聚功能,可以促使学生思想与行动同步、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同教育,并由此产生或者强化具有积极意义的情感和行为。

二、军工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都明确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军工文化作为当代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形态,其起源初心、发展历程、价值内涵和精神标识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高度匹配适应,将军工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品格,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

(二)军工文化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宝贵“富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军工文化作为以“国家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的当代中国的重要优秀文化形态,用军工文化引领学生心路、启迪学生心智、滋养学生心灵,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军工文化精神资源,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宝贵素材。军工文化作为伟大建党精神在国防科技战线的长期体现,蕴含着无数军工先辈和当代无私奉献军工人的实践经历、深厚情感和不朽意志,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宝贵素材。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第一课堂的教学传授,也需要第二课堂的实境教育。军工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工事业长期发展的历程中孕育而成的[4]。以遗址、纪念馆、纪念广场等为代表的军工实践教育基地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教学场所,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对军工文化积极内涵的体验、感悟、认同和内化。最后,军工文化中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培养大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重要元素。人民军工90余年来,其中所贯穿的优秀党员的党性光芒,共同铸就了丰富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军工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成过程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高校的生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外至内、由下至上、由学习借鉴到自主生成,形成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过程[5]。传承弘扬军工文化,将之应用实践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对教育引导大学生身体健康成长成才,对国防特色院校立德树人具有重要作用。

(一)将价值融入教育理念,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将军工文化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这就要求高校立足新时代新任务,深入挖掘发扬军工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精神内核,寻找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始终秉承“培养杰出人才,打造国之重器”的初心使命,通过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党史中的校史”等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军工文化底色。在心理教师培训方面,将校史、军工文化发展史、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纳入新入职教职工培养体系,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在心理课程教学方面,将学校军工文化作为重要资源素材,组建“心理工作站站长宣讲团”,实现“本科—硕士—博士”的全覆盖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同时在“积极引导、兴趣教学、体系发展”的原则指导下,推进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程建设,打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训练》等金课。

(二)将资源融入教育实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要充分发挥以文化人功能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在教育引导过程中避免肤浅说教和空洞灌输,必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化、案例化、形象化。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积淀与检验,军工文化蕴含的爱国奉献、协同攻关、创新攀登等内核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1], 这为高校丰富心理育人模式、健全心理实践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将军工文化资源纳入“大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切实推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建立行为规范课程和军训相结合制度,落实“两早一炼”(早自习、晚自习和1个小时早操锻炼)行为课程和内务整理、消防灭火与逃生、医疗自救互救等军训课程。贴近学生所思所想所困,积极开展“一剧四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校园心理情景剧”“3.20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周”“5.25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月”“9.30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季”和班级心理日活动,发挥军工文化独特的价值引领作用,培育学生健康心态、锻炼协作意识、提升克服困难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军工文化中蕴藏的优良品质和伟大精神,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三)将基因融入校园生活,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在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新使命新背景下,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将军工文化的基因融入校园生活, 提升军工文化的感染力, 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军工文化中汲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基因营养。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建强线下教育平台、用好线上网络手段。线下开展“军工文化节”“五心五育”隐性涵育等集思想性、专业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人物访谈、实地参观、主题演讲、话剧表演等丰富形式传承和弘扬“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红色基因。线上建强“南京理工大学晴朗心空”微信公众号,开设“心声电台”“心科普”“心晴小贴士”微电台等板块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在线心理教育资源等,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校心理育人品牌,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

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诞生开始就具有特殊性。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世界化、现代化推进发展,如何构建具备特色文化内涵、校本教育风格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将成为我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克俭.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军工文化 推进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J].国防科技工业,2021(7):16-21.

[2]季卫兵,尚文浩.以军工文化涵育高校创新人才的理路与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7(6):90-94.

[3]胡伟,余彪.高校党员军工精神实境教育价值及实施路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6):88-92.

[4]易玉洁,曾立.军工文化建设:历程·动因·启示[J].党史博采(下),2021(9):55-56.

[5]佘双好.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生成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7):27-31.

基金项目:2022年江苏省高校“智慧教育与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专项课题“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产学研创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实践研究”;南京理工大学辅导员精品项目“沁入‘心视角,以隐性涵育构建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胡亚楠、胡玮玥、刘祎歆,硕士,南京理工大学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汪尧进,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实践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心理辅导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