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究

2023-08-26 04:52王秋茗赵海月石福涛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王秋茗 赵海月 石福涛

摘要:北京冬奥精神是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孕育出的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总结。运用文献分析、逻辑归纳等方法进行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究,对北京冬奥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进行了阐述,针对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现状以及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北京冬奥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1]。北京冬奥精神内涵体现在奥林匹克运动和中国精神两个方面,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彰显了中华体育精神的向上奋斗力量[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涵是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的社会实践活动[3]。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高校层面

1.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正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其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思政教育一方面向学生讲授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事迹,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和品质。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制定学习和工作计划,帮助学生树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付诸行动,这需要一定的信念和毅力,北京冬奥精神中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等都是学生所需要的。由此可以看出北京冬奥精神与思想教育之间有共同之处,北京冬奥精神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2.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智体美劳包含了对学生品德、道德、智力、体质、审美能力、劳动观念和技能等多方面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目标也在不断完善,高校可以将弘扬和培育北京冬奥精神纳入教学目标中,培养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近代史纲要和思想品德修养等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道德教育、文化修养教育等多个方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式政策课等形式对学生系统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塑造自身思想观念和树立理想信念。北京冬奥精神具有民族性、人民性和先进性的特征,可以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血液。

(二)学生层面

1.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喻为精神上的“钙”,认为若无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易患“软骨病”[4]。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存在着诸多困难,无论是运动员还是工作人员在赛事举办过程中体现了不断克服难题、突破困境,体现了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精神。正是在北京冬奥精神的支持下,才能克服難题、解决困难,确保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圆满举办。北京冬奥精神有着极为深厚持久的社会教育宣传意义,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树立和坚定有着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优秀的精神品质有助于个体成长,对个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学习其中的精神要义,拥有胸怀大局的责任担当、自信开放的精神面貌、迎难而上的精神气魄,这些精神品质都是学生日后发展所需要的。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择业就业是每个学生不可避免的问题,“择”即选择、寻求,所谓择业顾名思义就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岗位的要求互相选择的过程。就业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会决定自身未来发展的走势甚至是人生的方向,同时也关联着家庭。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建立积极向上、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工作意识,这对于初入社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三)文化方面

北京冬奥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推进北京冬奥精神的学习传承,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各高校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营造良好氛围和环境,为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提供重要途径。

二、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思想认识不足,推广程度不够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北京冬奥精神是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的,目前高校对北京冬奥精神的推广程度不够、时间进程较短,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高校学生对北京冬奥精神了解程度低,对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特征多数不了解或碎片化了解。

(二)融合方式单一,贴合程度缺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北京冬奥精神结合少、贴合程度不够、形式单一,北京冬奥精神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内涵,需要教师结合事迹和案例充分向学生讲授、与学生讨论,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感悟理解北京冬奥精神。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授北京冬奥精神的方式较为单一,大都通过语言简要概述北京冬奥精神,并未对北京冬奥精神的生成过程、时代内涵和特征展开详细阐述,同时讲授的方式和方法缺乏创新、学习内容枯燥、形式不够丰富多样。

(三)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渠道有限

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宣传北京冬奥精神力度不够、宣传渠道单一,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尤其是互联网平台,在学校官网、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上进行宣传。开发互联网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使得北京冬奥精神多渠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

三、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多元化复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随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发展,许多西方文化流入国内,包括语言、风俗和习惯,其中也不乏一些理念和精神,学生接受的信息和文化多元化,丰富了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宽了视野。同时,多元化的文化和信息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挑战,也是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之一。

(二)学生的精神需求与北京冬奥精神教育的矛盾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随着物质生活丰富,大学生的物质需求逐渐被满足,对精神文化需求和情感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渴望的不再是单一的精神文化,而是内容丰富、符合自身需求和时代背景的文化,对于其他的精神文化则是有选择地接受。而北京冬奥精神是诞生于北京冬奥会这一体育赛事,是运动员和赛事工作人员的真实写照,必然带有体育的精神烙印,部分学生对体育精神没有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四、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明确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主体原则和渗透原则是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明确的原则,主体原则即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产生的疑问和困难并及时解决;渗透原则即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接受北京冬奥精神的熏陶,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和接受北京冬奥精神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同时将北京冬奥精神渗透到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北京冬奥精神的认识,从而调动学生自身学习北京冬奥精神的积极性和欲望,是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

(二)提高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高校自身要积极提高对北京冬奥精神的认识,充分领悟其内涵以及特征,有意识地整合北京冬奥精神的教育资源和事迹,将其融入到对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亲和力度和吸引力,进而领悟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三)拓宽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1.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式政策课。高校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式政策课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途径,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中,通过课程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感悟北京冬奥精神,进而传承和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2.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党建、团建工作。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党建、团建工作,既丰富了高校党建、团建的工作内容,创新了党建、团建工作模式,又能传播和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3.举办北京冬奥精神主题学术讲座。学术讲座是高校拓展学术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举办关于北京冬奥精神学术讲座,聘请北京冬奥精神的相关专家为师生系统地讲授北京冬奥精神,以科研促进育人实效性。

4.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指在固定教学时间之外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的教学活动。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可以通过以第二课堂为中心,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弘扬和宣传北京冬奥精神。可以开展以北京冬奥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比如各种体育项目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将北京冬奥精神的一些元素融入其中,在实践中践行北京冬奥精神。

5.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利用学校官网、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以运动员先进事迹为例,引出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价值,即是北京冬奥精神内涵价值的生动写照。通过线上留言和谈论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精神的兴趣。

(四)完善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

1.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理论水平。学无止境,特别是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必须一直贯彻终生学习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认识理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思想意识。但是北京冬奥精神的思想研究迟滞,还处在初期探索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还没有系统、全面地学习北京冬奥精神,需要高校组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北京冬奥精神的系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积极地自主学习北京冬奥精神的相关内容,提高对北京冬奥精神的认识。

2.完善高校北京冬奥精神的宣传体系。目前高校宣传北京冬奥精神的方式单一、渠道有限,高校在對北京冬奥精神进行宣传时,应积极运用各种社会资源,进行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充实高校宣传体系内容,加强对北京冬奥精神的宣传。

3.建立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为保证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高等学校应当充分调动校内相关部门、政府机关及教职员工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北京冬奥精神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全员化、常态化和科学化的体系。

五、结语

北京冬奥精神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疑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精神力量,同时把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途径也能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促进中华民族辉煌提供不竭之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4-09(002).

[2] 孙葆丽,沈鹤军,孙海潮,等.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意蕴与传承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9):15-20.

[3] 辛哲,吕晓东,赵畅,等.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战略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1):43-49.

[4] 习近平.坚定理想信念 补足精神之钙[J].新长征,2022(1):4-11.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SY202201ZC)。

(作者简介:王秋茗,沈阳体育学院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赵海月,沈阳体育学院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石福涛,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运动心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