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建议

2023-09-02 14:40陈爱忠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7期
关键词:冷水江市标准化农产品

陈爱忠

(冷水江市农业农村局 湖南 冷水江 417500)

民以食为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了大众特别关注的民生问题[1]。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了重要内容,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发出了号召、提出了要求[2]。 在新形势下,如何把优质农产品“产出来”,把安全“管出来”,把品牌“树起来”[2],成为农业提质增效亟待破解的问题, 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线,是质量兴农的基础。

1 冷水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1 农产品生产基地初步情况

近年,随着本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以调整品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 因地制宜, 加强了农产品基地建设。 2 000 亩黄桃、2 000 亩草莓、2 000 亩红心柚、20 000 亩 油 茶 林、10 000 亩 粮 油、10 000 亩 杨 梅、8 000 亩葡萄等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保障了初级农产品量的供给。

1.2 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情况

冷水江市以蔬菜、小水果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制定完善农业标准化规划和方案, 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到目前为止,有禾青泽宏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三尖水云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 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有大坪杨梅、眉山葡萄、水云峰黄桃、新田蓝莓、鑫瀚蜜柚、井湾春天红橘、潮盛桑葚等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 湖南省富晶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三尖水云峰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成功进行了省级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

1.3 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情况

冷水江市对农产品“三品一标”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积极组织冷水江规模较大的种、养生产基地进行产品认证申报。 全市“二品一标”认证总数达20 个,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19 个,水云峰黄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 250 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2 200 亩。并加大获证企业的监管力度, 督促农产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确保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情况

为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冷水江市建立了监管和检测、农业综合执法监管机制,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股、 检测功能齐全的农产品质检中心及负责农业行政执法的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同时全面加强乡镇监管体系建设, 全市各乡镇办都设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每个乡镇配备了功能齐全的农残检测设备、2 名以上农安监管人员和检测人员。137 个涉农村居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员、协管员。 其中有5 个乡镇监管站进行省级示范创建。

1.5 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情况

为增强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每年结合春、 秋两季农资打假、“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月”,采取悬挂宣传横幅、展示宣传板块、 张贴海报标语、 免费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 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提高全市人民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能力和检测水平, 提升监管队伍能力素质, 本市加大了业务培训力度, 每年都积极组织市、 乡两级工作人员参加省、 市组织的业务培训。

1.6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情况

为大力推进湖南省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2021 年冷水江市成功进行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身份证”管理体系创建,以“两品一标”、地方特色农产品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全面实行了湖南省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并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并大力指导全市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注册国家追溯平台和省“身份证”管理平台,到目前为止,入驻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96 家企业;入驻省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平台86 家企业、90 个产品。 结合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制度,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指导生产主体按照质量控制要求, 对所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自行出具质量安全合格承诺证明, 在对应的农产品“身份证”二维码中有效读取电子合格证。

1.7 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情况

近几年来, 从日常监管工作入手, 强化农资审批、生产、流通和使用各环节监管,着力加强农药、种子、化肥等主要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工作,并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政执法力度, 为确保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冷水江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 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本市的经济繁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农业生态环境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由于工业“三废”排放量大,导致一些土地重金属超标,灌溉水源状况不容乐观,加之滥用化肥造成土地酸化板结,给生产优质农产品带来较大的困难。

2.2 生产者意识不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力度不够

冷水江市初级农产品生产基地只有5~6 家以“公司+基地+农户” 的经营模式进行规模化生产,大多规模较小, 多数以家庭成员注册为主的家庭作坊模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不强,只是按传统的生产方式操作,不按照技术规程、标准进行生产经营。 而且在病虫草害防治、育苗、排灌、加工、贮运等相关农业技术规程制订方面资金投入不够, 很难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核心基地。

2.3 农产品质量不高,创建农业品牌困难

冷水江市农产品多而不优的情况突出, 农产品品牌数量少, 尤其是缺少在全省或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而且提高农产品质量牵涉面广, 涉及到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质量等多方面因素[3]。 创建农业品牌难,农产品认证申报、产地及产品检测等工作手续烦琐,资金投入大,政府扶持力度小,致使一些企业不愿进行“三品一标”农产品续展。 加之生产企业营销理念较差, 缺乏专业化营销队伍和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致使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检测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冷水江市虽然形成了市、 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但监管工作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还没有真正开展工作,没有形成日常化、常态化、制度化的监管机制[4]。 乡镇监管工作人员没有专门的编制,身兼数职, 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去, 而且监管人员不固定, 岗位调整时常发生。 现在乡镇从事农产品检测的技术人员缺乏农安监管及检测专业知识, 通过业务培训整体监管水平有待提高。 加之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工作人员不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检测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3 对策与建议

3.1 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要把农产品优质“产出来”、把安全“管出来”、把品牌“树起来”,必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2],加快建立和完善更加适应本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农业标准体系,以本市农业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重点, 组织制修订农业技术规程。在健全标准体系的同时,加强农业标准推广应用,按农时、 分品种将农业标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 “操作卡”“明白纸”“宣传画”, 让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看得懂、照着做,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技术向标准规范的转变,实现产业全程标准化。

3.2 打造名优品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强化品牌引领,推动质量兴农战略实施。 本市要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产品生产企业等农业标准化实施载体创建名优品牌,扩大“三品一标”生产基地规模,增加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量。 以“三品一标”品牌为纽带, 加强龙头企业之间、示范合作社之间的联合, 推进农产品产销全程标准化,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并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品牌宣传和推介活动, 提高品牌知名度, 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3.3 加强农产品产地保护,全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提升本市农产品品质和安全, 必须加强农产品产地保护, 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全市土壤养分监测、 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的环境监测数据及全国土地普查资料加大对本市现有土地提质改造,大力推广测土配方肥、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 提升优质农产品生产产地环境。

3.4 全面加强质量监管能力建设

冷水江市需进一步健全监管、检测、执法综合监管体系,全面开展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配备完善检验检测设施,积极推动农产品质检机构考核认证, 力争本市农产品质检机构通过“双认证”,整体提升农产品综合检测能力;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 健全乡镇监管员和村级协管员队伍,加大监管、检测业务培训力度,整体提升监管队伍业务水平。

3.5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推进质量兴农,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整合政府农业项目投资、涉农资金等,投入到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建设、品牌化建设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 并将农业建设经费力争列入政府财政专项。 同时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合力推动[2]。

猜你喜欢
冷水江市标准化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标准化简述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复课进行中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冷水江市召开教育工作会议
“泳”往直前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冷水江市回收废旧炉衬耐材打造循环产业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