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路探析
——以河南省信阳市红色文化资源为例

2023-09-03 07:29杨玉春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大别山信阳根据地

杨玉春

(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和总目标,这就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河南省信阳市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核心区域,具有推动乡村振兴不可多得的红色文化资源。据统计,信阳市境内遗存的革命旧址有709处,革命文物数占河南省80%以上,被国家、河南省和信阳市批准建设的红色革命保护单位178处。探讨信阳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起因、现实诉求与实现路径,有助于推动信阳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文化繁荣、生态建设和组织建设,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信阳红色文化资源对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

红色文化一般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物质实体、制度规范和精神引领的独特的创造性活动及其结果。红色文化资源可划分为红色物质文化、红色精神文化和红色制度文化。独特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相叠加的信阳红色文化资源赋予了乡村振兴“红色动能”。

(一)红色物质文化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红色物质文化是以物的形式或物化的形式存在的红色文化的表达载体,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老区遗存的地址遗址、设施设备、文献资料等物质形态文化,构成了红色文化的主体和显性部分。信阳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抗日的重要战场,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走向全国胜利的战略转折地。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这里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部队,走出了近百名信阳籍将军,留下了400多处重要革命纪念地和革命旧址。近年来,信阳市以红色物质文化为基础,开发出3个4A级、6个3A级红色旅游景区,8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览参观,带动了信阳市住宿、餐饮、娱乐、交通以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二)红色精神文化为乡村基层党建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红色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主体精神状态和风貌的表现,是红色文化中价值观念的高度凝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是信阳最重要的红色精神文化,是信阳乃至全国开展基层党建的动力之源。大别山精神中的“坚守信念”昭示党员干部,无论在多么困难的环境条件下,一定要做到对党忠诚、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胸怀全局”告诉党员干部,在革命事业紧要关头,一定要从全局出发,用局部牺牲为全局的胜利创造条件;“团结奋进”激励党员干部,一定要热爱军队、服务人民、同心同德、携手共进;“勇当前锋”提醒党员干部,一定要听党指挥、英勇善战、勇字当头、积极进取。

(三)红色制度文化为现代乡村治理提供制度借鉴

红色制度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过程中根据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包括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制度章程和纪律规范。信阳红色制度文化主要有大别山根据地的统一战线政策、群众工作政策以及党员干部廉政制度。

大别山根据地统一战线政策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团结不同阶级阶层的政策,包括保护私人工商业政策、分化瓦解敌人政策、尊重保护知识分子政策等。抗日战争时期,大别山区的党和军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主动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联系,进行停战谈判,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大别山区的形成。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团结、凝聚各阶级的力量,形成人民战争合力,为刘邓大军站稳脚、开辟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别山根据地统一战线政策为新时期信阳统一战线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这就是要充分发挥信阳统一战线联系广泛、朋友众多的资源优势,群英荟萃、人才密集的智力优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政治优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智力支持,从而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大别山根据地群众工作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应用于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实践,在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和依靠群众等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张贴标语、个别访问、召开会议等形式,号召农民群众打倒土豪劣绅,积极参加工农革命军。在开辟和建设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制定《临时土地政纲》《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土地政纲实施细则》等规范文件,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大别山根据地群众工作制度的良好效果告诉我们,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领导干部要把党的群众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站稳群众立场,主动作为替民分忧,才能营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农村。

大别山根据地廉政制度指大别山根据地的共产党员和人民军队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而制定的一系列廉政建设制度。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邓小平、刘伯承等中原局领导召开了整顿纪律的干部会议,规定了“三个枪毙、三个不准”,严肃查处违反群众纪律的事件。邓小平在《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中强调指出:“严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整军风纪,是树立良好影响,使群众敢于接近的先决条件。各级必须专门检查实现,万勿忽视。”另外,根据地建立了工农监察委员会、苏维埃代表大会等机构,完善了群众和党的监督体系,有效地规范制约权力的运行。大别山根据地廉政建设经验告诉我们,党员和领导干部破除了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正风肃纪,严于律己,自然就会在群众的心目中树立起一面旗帜。

二、信阳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

(一)红色物质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辐射力有待提升

一是旅游产品特色化设计有待加强。目前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革命遗物等的展示、陈列、讲解存在形式雷同、单一、格式化问题,难以对游客和参观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不同县市红色资源开发缺少统一顶层设计,重复性现象较多,给游客带来选择困惑。二是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信阳旅游服务人员以当地居民为主,交通、餐饮、住宿、旅游等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受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影响,部分讲解人员对革命思想和英烈事迹理解不深、认识不到位,难以将革命精神进行精准传递;一些基础服务行业,比如交通、餐饮、住宿等行业的服务人员,需要进行专业化培训才能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三是部分地方红色资源未与其他优势资源融合开发。例如某县是极具江南特色的小城,但近些年因盲目追求城市现代化,导致小城被高楼大厦覆盖,红色资源和山水资源传播效应受到影响。

(二)红色精神文化对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引领力不足

部分成长于新时期的乡村党员干部对老一辈革命家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精神缺乏深度理解,在思想上对红色精神文化资源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认为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凝结的红色精神文化不合时宜、时过境迁;在宣传上采用“说教式”和“灌输式”的刻板方法,缺乏生动有效的实践体验和拓展;在培训方面,现场教学点较为分散,授课多以书本理论讲授为主,缺乏鲜活的典型案例,红色精神文化缺少与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有效对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红色精神文化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性。

(三)红色制度文化对乡村治理的规范性、引导力有待加强

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群众工作政策、统一战线政策以及党员干部廉政制度,对于处理党群关系、加强乡村治理极具借鉴和参考价值。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借鉴红色制度文化“照猫画虎”,缺少认知认同,致使红色制度文化研学教育活动时常流于形式。另外,有些基层党政干部习惯以“经验”为主、靠“面子”办事,并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激化了乡村干群矛盾;有些基层干部组织纪律松散,自身作风不硬;部分乡村党组织带头人信息技术能力、风险化解能力不足,给乡村治理带来隐患。

三、信阳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一)以“红色旅游+”为模式,多业融合提升乡村经济活力

近年来,红色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和高质量推广为乡村振兴搭建了重要平台。目前参加红色旅游的游客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普通游客参加红色旅游,主要是基于当地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或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因此,在开发信阳红色旅游资源时,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综合信阳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实施立体开发,把红色旅游资源与信阳特有的山水风光、美食、特色农业、豫风楚韵文化等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红色资源横向联动的“红红结合”、红色资源与信阳山水资源的“红绿结合”、红色资源与信阳文化历史的“红古结合”、红色资源与信阳民俗风情的“红俗结合”等模式,精心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优化旅游投资环境,合理布局旅游路线,完善智慧旅游设施,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从而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带动和促进交通运输、文化产品、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增强红色精神文化的引领力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增强信阳红色精神文化对党员干部的引领力,就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理想信念转化成为振兴乡村、拼搏奋斗的实际行动。一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有针对性。老区乡村党组织的党员干部在分布状况、受教育程度、社会认知等方面差异较大,因而利用红色精神文化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二是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要具有多样性。例如,在教材选用上,可以引进或编写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教材和经典读本;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现场教学,让党员干部对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和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产生共鸣。三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突出现代性。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日益年轻化、现代化,对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因此可以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开展红色精神文化的宣讲教育,引导青年干部补足精神之“钙”,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

(三)以群众利益为根本,提高红色制度文化影响力

乡村治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许多都是利益问题。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是破解问题的关键。大别山红色制度文化具有凝聚性、稳定性以及延续性,在制度影响力层面能够化解利益分配问题,促进乡村振兴。提高信阳红色制度文化的规范效果,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红色制度文化认同感。大别山根据地制定的民主监督制度、群众政策、统一战线政策、廉政制度和学习制度等制度规范,具有很强的规范约束功能,对新时代乡村治理能够起到较强的借鉴参考作用。另一方面,要挖掘红色制度文化内涵,并对红色制度文化开展研究阐释,总结大别山根据地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为新时代老区乡村基层党建、乡村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猜你喜欢
大别山信阳根据地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又见大别山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再见了,大别山
信阳茶魂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