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业生产托管“粮好模式”

2023-09-03 15:44余晶晶
农村经营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舒城县社会化补贴

余晶晶

近年来,安徽省舒城县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采取多种举措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1540 家,粮食生产托管服务面积37.9 万亩,实现粮食平均增产200斤/亩,平均增收300 元/亩,帮助广大农户降低种植成本10%以上。

一是加大农业装备与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广应用。舒城县积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落实补贴,服务主体和农户群众引进购置农机呈现新的较大增量。2022 年度共落实中央财政购机补贴资金267.36 万元,补贴130 户农户及生产组织购置茶叶加工机械53 台、水稻生产机械112 台,县级财政补助支持山区农民群众购置电动修剪机、微耕锄草机等茶园生产管理类机械1105 台。

二是多种渠道典型推介宣传,扩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影响力。舒城县十分注重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关政策的宣传,通过广泛动员新闻媒体,积极开展现场拍摄录制,采取电视、网络、传单、短视频等形式,让广大农民充分知晓接受服务的好处,让服务组织全面了解有关政策要求,充分调动农户和服务组织的积极性。

三是强化项目带动示范引导,促进农民增收集体增益。舒城县拥有耕地面积61684 公顷,茶园面积6500 公顷,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主产水稻和茶叶。2021 年初全县计划服务面积11 万亩,实际完成11.44 万亩,其中服务小农户 2.3 万余户,服务面积11.02 万亩。项目资金总额1053 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水稻耕作、种植、飞防、收获及烘干和茶园除草、修剪和防治等关键及薄弱生产环节,服务带动小农户占比60%以上,有效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生产有机对接,提高了主导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效益。通过实施社会化服务项目,小农户将生产主要环节委托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有效缓解主要劳动力长期被束缚在自家田地、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的现状,改变了农民打工和务农难以兼顾的难题,获得更多务工和兼业收入,参与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农民家庭增收明显。

四是创新信用担保融资模式,拓宽服务主体资金来源渠道。金融机构围绕农业生产托管开发“托管贷”“亩均英雄贷”等产品,解决服务主体和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农业保险机构通过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工作,增强农业保险产品吸引力,有效化解托管服务主体风险。截至目前,春季作物共收取保费557.19 万元,承保油菜、小麦20.7 万亩;秋季作物共收取保费2183.29 万元,承保水稻35.68 万亩。

五是做实“两强一增”,打造农业生产大托管“粮好模式”。2022 年,舒城县开展“两强一增”行动,聚焦粮食安全等农业重点任务,推广粮食生产托管服务。出台《舒城县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工作方案》,制定《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标准指引》,科学确定粮食生产“耕、种、防、收”全过程托管、多环节联合托管等托管方式。在该县千人桥镇黄城村、童畈村、兴丰村等3 个行政村先行试点开展社会化服务“大托管”,遴选5 家全程机械化作业承担服务主体组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连片或生产需求组织小农户集中进行生产托管,按照“保底收益+分红”要求,逐户签订全程机械化作业托管合同,与小农户签订209 份,与粮食种植大户签订83 份,从育苗到收麦到插秧,实行全程机械化托管。托管试点完成小麦机收7930 亩,完成机械化耕整地、无人机飞防、水稻机插秧1.02 万亩,累计发放给托管农户各类补贴1041.27 万元,实现了农户按需点单、服务组织灵活“上菜”,带动粮食生产“大托管”模式推广。

猜你喜欢
舒城县社会化补贴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大别山区精准扶贫的做法、问题与对策
——以舒城县开展精准扶贫为例①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山川盛开科技花——记安徽省舒城县河棚镇老科技员詹昌炳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