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渐进式历史“阅读”的路径初探

2023-09-03 12:47陈党香刘常娟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长征课外红军

陈党香 刘常娟

历史阅读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在调研学生阅读现状与意向的基础上,探索中学生渐进式历史阅读的路径。渐进式阅读有三个原则:阅读资源,由易而难;阅读要求,由宽到严;阅读层次,由浅而深。通过开展兴趣引领下的“无压力阅读”,拓宽阅读资源,倡导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方案,养成阅读习惯;借助问题统领下的“情境化阅读”,引导学生开展深层次阅读,培育阅读素养。

一、学生阅读现状调研与分析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人均阅读量均在10本以上,反映了我国未成年人阅读的良好发展态势。其中,2021年我国14—17周岁青少年课外图书人均阅读量为13.10本。2022年6月,我校开展学生课外图书阅读现状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校学生课外图书阅读量在8本以上者有264人,占问卷总人数的24.49%;阅读量在6本以上者有431人,占问卷总人数的39.98%。我校学生课外图书阅读量的中位数是4本,与全国青少年人均阅读量相比有较大差距,阅读量有待整体提升。具体到历史阅读,有65.68%的学生课外图书阅读量为1—2本;有20.87%的学生课外图书阅读量为3—5本,课外图书阅读量的中位数是2本。同时,有59.46%的学生表示非常希望历史教师能推荐历史类课外书籍并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反映出大部分学生有历史阅读的兴趣与意愿。结合调查问卷与部分学生访谈可知,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量整体偏低的原因是多元的,如阅读意识欠缺、阅读时间有限、阅读指导缺失等。

2022年4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出台,为中学生历史阅读提出了阶段性目标:七年级尝试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1];八年级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2],查找、阅读“毛泽东的重要著作”[3];九年级开展“深度阅读”[4]。基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新课标划分的阶段性目标,我们试图建构渐进式历史阅读的路径。一方面,拓宽学生历史“阅读”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兴趣引领下开展“无压力阅读”,提倡对历史文本、历史实物、历史影像等多元历史资源进行个性化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能够在问题统领下进行“情境化阅读”,让学生在历史阅读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与学科素养。

二、兴趣引领下的“无压力阅读”

“中国与世界其他文明体系比较,数千年来,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历史传承关系也最为明确。”[5]如此完整的历史记载、丰富的历史遗存是历史阅读最珍贵的资源。根据阅读对象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历史文本阅读、历史实物阅读、历史影像阅读三大类。开展兴趣引领下的“无压力阅读”可以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增强阅读意识、养成阅读习惯。

1.创建多元化的阅读资源

学生的兴趣是开展历史阅读最宝贵的基础。从问卷调查数据来看,学生课外历史类文本阅读喜爱度排名前四分别是:漫画类、历史故事类、人物传记类和经典著作类;学生历史知识来源排名前四的分别是:教师课堂讲授、阅读历史教科书、观看历史纪录片和观看历史影视剧。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减轻学生阅读压力,在尊重学生阅读意向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并参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阅读资源。表1是为七年级学生初步建构的阅读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

历史文本资源的选择以适宜性、代表性为原则,侧重史学阅读;历史实物资源的选择以丰富性、独特性、可行性为原则,结合苏州本土历史资源,让学生在行走中了解家乡文化;历史影像资源的选择以趣味性、专业性为原则,兼顾通史类与专题类。

2.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方案

徐蓝认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标准是一种成就标准,是更加凸显人的发展的标准”。这提示我们历史教学中不仅要“见人”,还要“属于人。”[6]徐金超则进一步强调历史教学要关注学生个性,“越能够提供‘私人订制的历史教学,越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7]因此,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历史阅读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倡导学生自主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方案,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对象,可以是“纯文本”或“纯影视”或“纯实物”的单一阅读,可以是“文本+影视”或“文本+实物”或“实物+影视”混合阅读。表2是为学生提供的个性化阅读方案范例。

三、问题统领下的“情境化阅读”

“新的认知观”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发生,使学生不仅获得扎实的必备知识,而且具有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8]新课标倡导“创设历史情境”“提出探究问题”等教学理念。兴趣引领下的“无压力阅读”,侧重于学生阅读意识的强化、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种浅层次阅读。在此基础上,开展问题统领下的“情境化阅读”,引导学生开展深层次阅读,提升阅读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设计递进式的问题支架

中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还不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为了助力学生阅读,教师通过师生共读营造读书氛围,并对学生阅读进行精准“导航”。学生的阅读通常是在教师“缺席”的时空中进行,所以教师需要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以泛读《红星照耀中国》为例,第一步,阅读封面,理解红星的含义,知道是纪实作品;第二步,翻看历史照片,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第三步,浏览目录,透视整个作品的整体框架,搜索长征相关章节。扫描完目录后略读译者胡愈之的序言和作者的自序。建议学生对一本书进行泛读后,制作一张阅读卡。通过泛读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素材來源与作者立场。

作为阅读活动的设计者和推进者,教师还应该结合新课标和学生认知特点,围绕阅读主题,遴选恰当的阅读书单,并设计递进式问题支架辅助学生阅读。以长征为例,可以设计概念性问题:什么是“西征”?因果性问题:中国工农红军为何长征?比较性问题:遵义会议前后,毛泽东地位有何变化?方法性问题:如何区分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

2.创设多角度的历史情境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为了促进学生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面临的实际问题,需要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9]通过情境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重返”历史现场,在历史情境中探索与体悟历史。例如精读《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红军渡金沙江、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困难,对中国工农红军为何长征也会有更具体的认知:知道蒋介石在第五次“围剿”中利用“优势的资源”和“先进的设备”对苏区和红军“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这种新战略使红军“失却引诱、埋伏”敌人的机会,“不得不把主力,放在阵地战上”[10]。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形势所迫。

针对学生阅读时可能出现的一些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定制情境化阅读导航单(见表3),建议学生在导航单的引导下,带着问题进行深度阅读,借助对比阅读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阅读过程中探索历史真相,享受阅读乐趣,提升阅读素养。

精读《长征》第十二章学生可以了解云南嵩明县的“误会”,体验红军“化装奇袭”的历史情境:红军穿上“国民党中央军”的军装后,当地豪绅们不但酒肉招待,还把奉命筹集的军款和军粮都拿了出来,直到吃饱了的红军官兵高喊一声“同志们!”豪绅们这才恍然大悟,因为国民党的军中从没有这样的称呼。[11]曾担任金沙江渡江司令部政委的陈云,在《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1935年)中说:县长见来者不是土匪,马上打开城门,热情邀请我们进城“坐一坐,吃点东西”。我们得到了盛情款待。休息之后,我们问道:“你们给我军准备好粮草和军饷了吗?”县长回答说:“早已准备好了。”我们还向他们要了几十名向导。[12]

陈云的报告是我们了解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是第一个重走长征路的美国记者,他采访了很多参与长征的重要领导人、档案保管员和历史学家。关于皎平渡“送”渡船,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描写虽比埃德加·斯诺的详细,但王树增的描写能让学生了解得更透彻。王树增写道:他(汪保卿)从没有见过红军,不知道红军有多厉害,因此,不但没把江防当一回事,而且认为发财的时机到了。刘文辉命令必须把南岸所有的船只拉到北岸,可他(汪保卿)偷偷留下了两条船做起了生意……[13]

金冲及认为:“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的灵活多变,它是多种力量在冲突中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结果。”[14]通過情境化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到当时中央红军的情况,蒋介石对红军长征的应对之策以及西南地区地方势力的状况等真实境况,进而体悟长征精神。借助对历史文本的深度阅读,学生能够对历史形成多层次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总之,中学生的历史阅读应该立足学生的阅读现状并尊重学生的意向,关键在于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实现自愿、自发和自主的阅读。让学生体会到思索的快乐和理智的挑战,从而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注释】

[1][2][3][4][9]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16、22、23、34、58页。

[5]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页。

[6][8]徐蓝:《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及实施建议》,《教师教育学报》2022年第4期,第72、75页。

[7]徐金超:《统编教材背景下历史教学目标个性化设计》,《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2年第5期,第51页。

[10][美]埃德加·斯诺著,胡愈之等译:《红星照耀中国》,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62页。

[11][13]王树增:《长征(第2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第440、444—445页。

[12]刘统:《红军长征记:原始记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第12页。

[14]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第152页。

猜你喜欢
长征课外红军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