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与形塑

2023-09-03 14:11李丽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形塑国家形象新时代

李丽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形象形塑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是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而影响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国家自身因素、国际交往因素、传媒因素等。目前,中国在国家形象形塑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对外传播,准确、客观、真实地塑造中国立体、全面、可信、可敬、有感召力和亲和力的国家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关键词〕 新时代;国家形象;定位;形塑

〔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3)04-0122-03

国家形象一般指特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诸方面以及组织力、动员力等要素在本国民众和国际社会中形成的基本评价和整体认知。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主要构成要素,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提升国际地位、促进对外交往、深化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對于身处百年变局且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而言,准确定位国家形象并进行多维形塑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要求我们形塑符合我国国家利益、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家形象,从而更好地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要塑造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等四个国家形象。

(一)文明大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 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这种文明传承上的“唯一”性,体现了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发展韧劲和绵延不绝的强大生命力,也奠定了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中华文明在传承中的延续性和特殊性是我国作为文明大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形塑我国文明大国形象的核心要素,它始终坚持海纳百川、和而不同、多元兼容,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近年来,面对国际社会出现的逆全球化的思潮,我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求同存异,坚持在历史发展中引领方向、塑造未来,文明大国形象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二)东方大国

处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既是古老的,也是崭新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速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为展示东方大国形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零容忍的态度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向世界展示了政治清明的东方大国形象;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文化因素全方位融入国家形象建设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了文化繁荣的东方大国形象;保持战略定力,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国充满生机、不断发展的东方大国形象。总之,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经济、政治、文化等维度不断塑造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

(三)负责任大国

国际担当作为国际社会对国家形象评价的重要视角,体现了一国面对国际责任时的勇气和智慧,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切入点。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理念,明确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才是国家间交往的正确原则,同时积极搭建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多边合作平台,以实际行动展示出对外交往中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正面临诸多困境,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主动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全人类利益出发,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略,彰显出大国应有的使命、责任和担当。

(四)社会主义大国

国家性质与其选择的发展道路是国家形象的内在决定因素,直接决定着一国在国际社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立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必须塑造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形象,在对外交往中展示我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因此,我们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的道路,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诚意,为世界各国呈现一个自强自信、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二、影响国家形象传播的因素分析

(一)国家自身因素

国家形象的传播必然以现实中的国家为基础,即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一系列自身客观因素,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起着决定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历史性地消灭了绝对贫困,国家治理体系不断优化、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转变,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以至于有担当、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正是在国家众多自身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向世界展现了真实、立体、全面的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

(二)国际交往因素

国际交往是影响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因素。首先,是经济交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间的经济交往对其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一国在经济交往中是否遵守国际法、恪守贸易规则,是否讲诚信、守信誉,对该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影响重大。其次,是外事交往。当今世界,各国间外事交往日益频繁,除政府主导的官方交往以外,民间交往也日益活跃。外事交往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渠道,官方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在传播过程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民间则是国家形象传播极具民族特色的推动力量,在国家形象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最后,是人口流动。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口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在不同国家间流动的人口及其带来的世界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流出国和流入国的国家形象传播。

(三)传媒因素

现今时代,传媒已成為权威性的信息源和国际事务强有力的参与者或执行者。尤其是互联网的运用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国家界限,也让国家形象传播突破了时空桎梏。传媒作为信息的主要传输者,虽然其本身不能决定受众的思想,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受众的思想产生影响,这是由于传媒的信息往往不是镜像式的反映,其总是代表一定阶级的道德取向和价值标准,选择对本国有利的信息进行加工,再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因此这些信息往往对国家形象的传播产生重大影响。

三、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多维形塑

(一)形塑真实、立体、全面的大国

第一,要努力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要善于把握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话语共同点和利益交汇点,用符合他国受众的思维习惯和交流方式的语言解释中国实践,让他国受众对中国历史、中国道路、中国发展模式等宣介听得懂、能理解。要对国外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切实做到兼收并蓄、中西汇通,不断提高对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研究能力,从而使中外话语体系更好地互融互通。

第二,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筑牢崇德、明礼、尚文、向善的文明国家形象根基,在具体实践中以中国声音诠释中国实践、以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以中国经验升华中国理论,采用“柔性”传播策略,实现由“国家形象传播”到“国家品牌创建”的重心转移,让更多世人认识和理解全面的中国。

第三,要着眼构建大外宣格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媒介传播等方面聚众智、集众力,组建来自高校、智库、传播行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团队,打破学界、政界和业界壁垒,打造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研究平台,主动聚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国家议题,破解以往我国国家形象传播定位不准确、受众不清晰的困境,助推国家形象传播跨入新高度、新阶段、新境地。

(二)形塑可信、可爱、可敬的大国

第一,要通过理性说服展现可信的中国现象。要重视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重要性,寓理于史,向他国受众阐明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通过丰富、形象的史实讲清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的深刻内涵。要围绕当今世界和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共性问题,讲清中国实践的逻辑脉络,提出能够展示中国立场、富于中国智慧的方案、主张,做到以事说理。

第二,要依托人民呈现可爱的中国形象。人民的素质、意志、品德、观念乃至能力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形象。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说:当你不在中国,你便成为了全部的中国。在国外人眼中,每个国人都是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者、展示者、维护者。为此,要着力营造人人都是国家形象大使,人人都宣传、传播、展示国家形象的社会氛围,向世人展现可爱的中国形象。

第三,要深植国际舆论的环境场域表现可敬的中国形象。在我国历史上,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唐代都城长安汇聚来自诸国使臣和留学生,明代郑和下西洋等历史事迹,都曾为推动我国文明大国形象的传播留下了波澜壮阔的篇章。当今世界,要进一步推动我国国家形象传播,应寻求与世界各国发展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为促进世界的繁荣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三)形塑有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的大国

第一,要提升国际传播的影响力。首先,外事、外宣、传媒主管等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国外受众需求实际,着力构建以受众为中心的国家形象传播机制。其次,要注意把握国际传播的精确性,结合不同国家信息传播的时间、内容和方式等特点,制定科学化、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再次,要善于把握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积极拓展多元化传播途径,切实增强国家形象传播的精确性、有效性。

第二,要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文化是国家形象的重要来源。在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一方面,不仅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还要“融进去”,对中华文化中彰显新时代价值、富于世界性贡献的精髓进行挖掘、展示、传播和弘扬。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一批集中展现中国发展进步和履行国际社会责任的文化精品,使其作为国家形象的载体,让国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深化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优秀文化的融合,在交流互鉴中探求中外文化的“最大公约数”,助力我国国家形象的广泛传播。

第三,要提升中国形象的亲和力。在国家形象亲和力的塑造中,除了要依托理性传播方式和路径外,也要注意打好“感情牌”,注重情感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隐形作用。在对外传播中,可聚焦我国履行国际义务、援助落后国家的生动案例,用有灵魂、有温度的中国话语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外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中国形象的亲近感,实现中外民众在情感和心灵上的同频共振,在润物无声中提升国家形象的亲和力。

责任编辑 徐芳

猜你喜欢
形塑国家形象新时代
媒体形塑时代的对外传播研究
图像内外:清代王云《休园图》的家族形塑倾向
“斯文”的日常生活形塑——苏轼琴意象的存在原因分析
“黑压压的恐怖感”:《呼啸山庄》中复仇者的形塑与爱情悲剧的书写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