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分析

2023-09-04 00:34吴国霖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
财会学习 2023年14期
关键词:财管会计制度核算

吴国霖 交通运输部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

引言

从2019 年开始,新会计制度正式实施,在原本的权责发生制上,强化会计功能,要求事业单位定期进行固资的计提折旧,并根据预计可用年限进行分摊。会计制度的变化,对固资管理也有了新规定,但事业单位实际管理中还有一些不足,未能完全展现出新制度的优势。

一、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

(一)固定资产核算特点

一是核算范围加大。新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给出新定义,对于该类资产认定范围明显扩大,单位由于交易及某些事项形成的经济资源,也能作为资产核算的对象,和过去的会计制度相较,资产占有权转化成控制权,进一步提高规定灵活度。而财务人员要在清查环节中进行二次确认。

二是会计核算模式的调整。按照新会计制度,核算采用“3+5”的形式,其中“3”表示预算会计范畴内的收支与结余;“5”是财务会计中的基本要素,即资产与负债、收入及费用、净资产,这和传统会计核算有明显不同。

三是核算内容更加规范。新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设置了详细的计价标准,还明确了不同计量方式和具体的适用条件,比如公允价值与成本重置等,有利于加强资产计量环节的可操作性。而过去的会计制度,计量固定资产的方式比较简易,一种计量方法能处理多个取得方式的资产,使最终核算的合理性略有不足。新会计制度则按照取得方法,对固定资产加以分类,包括盘盈与捐赠等,各自搭配合适的核算方式,进一步提升处理内容的规范化。

四是核算体系逐渐完善。在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中加入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当固定资产属于收支业务的情况下,由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一同核算;其他业务则仅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即可。该种“双分录”的运行体系下,既能全面体现事业单位当前固定资产整体情况,又能利用预算资金,核算支出情况,强化对国有资产的控制。

五是核算信息更为可靠。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是基于当期费用,加上按月计提折旧费,如此能体现出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波动情况与实际运营成本。另外,新会计制度还提升了对核算信息反映的可靠性与全面性,能够给单位资产分配调整予以保障。

(二)新会计制度优化作用

根据新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特点来看,该版制度的优化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确认具体的核算范围。对于固定资产,旧会计制度相对注重持有和使用,但新会计制度侧重于控制,使固定资产价值的评估更加规范,仅有同时具备控制权与利益流入特征,才是固定资产。二是可优化核算的准确性。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应选用改良后的管控模式,完成确认及计量等工作。不仅保障了核算结果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还消除旧会计制度中,如果发生资产总额超过流动资产及可变现的非流动资产额度,引起财务数据失真与资产数目不实等情况。三是有助于形成财管理念。事业单位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要调整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促使事业单位引入前沿财管方法,利用岗位培训与人才选拔等方式,提升内控效果[1]。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理方式

(一)取得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取得固资后,要按照实际成本进行入账处理,并结合实际取得方法,确认初始成本。目前,固资取得方法有:一是自建与购入,初始成本包含相关税费、支付价款与固资发生的有关费用;二是融资租入、无偿调入和捐赠,初始成本根据凭据上载明金额,还有运输费与税费;三是置换,换出资产评估价值与换入固资期间发生的其他支出、差价;四是改扩建与修缮,初始成本为固资原本的价值与后期支出之和,扣除被替换部分相应账面价值;五是盘盈,初始成本用相应凭证金额扣除评估价值、重置成本及名义金额。如果是无须安装的固资,借方为固定资产,贷方是非流动资产基金;若需在安装后才能使用的固资,借方改为在建工程。

结合双分录的处理方式,假设某事业单位购入一个厂房,通过银行授权付款。增值税普通发票金额是A 元,税款是B 元。在单位支出税款中,选用零余额账款额度,而且单位完成设备验收,相应财务会计及预算会计各自分录是:

(1)财务会计: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A+B

贷:财政拨款收入 A+B

借:固定资产 A+B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A+B

(2)预算会计:

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A+B

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A+B

借:行政支出-财政补助支出 A+B

贷:资产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A+B

(二)固资折旧处理

以会计制度层面来看,固资计提折旧是用其原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假设该固资已经完成计提减值准备,需要额外扣除减值准备的累计额度。如今,常见折旧处理方式有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倘若需进行固资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即便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准则选择“实提”折旧,但根据政府会计核算当前状况,结合会计人员对于权者发生制的实际看法,事业单位在执行准则时会采取简单化的处理形式。比如,固资(房屋与建筑物)计算折旧中不涉及预计净残值,而折旧方法也十分简单,如工作量法与年限平均法,如此能弱化核算难度[2]。

(三)固资净损益

按照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转让与出售、报废固资,会计处理对象是当前损益,也就是收入扣除账面机制与相关税费。例如,某事业单位在2022 年12 月,由于设备老旧通过审批,决定实施报废处理。该设备账面余额是X 元,已计提Y 元(Y=X/2),残余价值是M 元,存在银行账户中。设备清理中,发生N 元清理费用,由银行账户付款(N >M)。按照新会计制度,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清理费用:

借:待处置资产损益-处置净收入 N

贷:银行存款 N

(2)变价收入确认:

借:银行存款 M

贷:待处置资产损益-处置净收入 M

(3)结算净损益:

借:待处置资产损益-处置净收入 N-M

贷:应缴国库款 N-M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资核算模式优缺点

(一)优点

一方面,在对固资计提折旧进行更为合理的处理后,确实能优化财管信息的可靠程度,结合过去核算方法来看,不相容情况反映在传统与现代预算的变革过程,二者遵循的原则几乎是“南辕北辙”。新会计制度科学运用固资计提折旧定义,优点是可以体现出当前实际状况,比如事业单位在长期使用中,资产价值发生损耗。另外,其还可以和支出预算相符,促使资产管理观念与原则全方位执行。

另一方面,固资核算处理中,把基建包含在内,这对单位财管效率改善有较大的帮助。旧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账目中不会体现基建方面的财务情况,由此形成的差异便会反映在账面与实际财务上,给中饱私囊等行为创造了机会。而新会计制度加入了基建内容,有效弥补财务信息不全面的缺陷,既利于事业单位标准化管控固资,又利于优化财管效率。此外,新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资产处理的规定,注重清查与经报批准环节。过去在待处置资产损益方面,仅通过某个部门进行资产审核,无法从账面上体现处置还没有处置结束的资产价值以及净损失,由此形成盘亏与盘盈的情况,导致资产总额虚减或虚增。这些问题都是新会计制度能够避免与解决的[3]。

(二)缺点

第一,新会计制度下的核算管理相对复杂,可能有某些行政负责人对此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在国家财政的管控下,事业单位仅能做到使用固资,相应工作也侧重于使用情况层面,缺少对核算方法的关注。另外,财务部分存在没有完全合理化分类的情况,只完成固资核算处理。在此种工作状态下,实际应用的核算方法,还是有较强随意化与单一化的问题,阻碍固资核算有序进行。第二,新会计制度虽然对事业单位固资给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固资基本上交由财管负责,但在具体工作内容划分上还缺少细致的规定,这容易形成“一人数职”的情况,国有资产流失风险也会随之上升。第三,还需加强固定资产的监管。大多数事业单位往往不会单独设置专项监管部门,直接由财务部门负责,这样会降低监管工作的独立性,并且也不能展现出自我监督的价值。

四、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管理优化思路

(一)加强固资管理认识

在新会计制度推行后,事业单位应该转变对固资核算的管理观念。为使事业单位平稳持续运营发展,应当把优化理念与加强工作认知渗透到平日固资管理中。其一,基于固资核算模式,加大全新观念的运用。根据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建立与确认核算管理工作体系,即业务内容、权责划分等,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填补旧会计准则留下的管理缺陷。其二,通过技能培训,深植新的工作认识。基于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要根据当前固资核算管理状况,打造健全的培训管理体系。利用培训活动,使相关岗位人员熟知固资购置与维护等具体操作方式,强调对固资核算过程的风险点挖掘,并注重全新工作思路与实施机制规范的引入,帮助财会工作者尽快适应新的核算模式,了解相应管理程序,保障固资核算效能稳步提升。其三,事业单位管理层都要学习新的制度内容,主动和其他单位沟通,吸纳与积累核算工作经验。此外,事业单位可在平日运行中,适当提升财务部门在组织体系内的地位,提高对固资管理的关注度,增加各类资源推动财管革新,进一步加强新的观念与认识[4]。

(二)加大固资监管力度

为使新会计制度顺利执行,发挥其在固资核算方面的优点作用,事业单位需加大对此类资产的管理力度。首先,严守“入口关”,这是提升事业单位核算与管理效力的基础,应当得到重视。比如,购进固资时,要经过单位领导与对应管理负责人的签字确认,以此确保发票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报销处理。事业单位购入固资,主要是资产管理部门完成,相关人员既要查看发票类型与具体金额,又需完整记录有关明细。在年终总结阶段,事业单位则要按照登记明细,核对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各自的报表,确保二者相同,这样有利于稳控“入口关”。其次,“出口关”的管理。事业单位运营中,需格外注意对固资报废的审批,要细致说明报废原因。在确认固资达到报废标准后,有关部门应尽快落实,根据非税收入管理要求,把获得的处置收入上缴国库,借此保障财政资金应用效率。按照基本程序来看,及时完成固资变更,有利于明确国有产权,从侧面优化相应的监管力度。最后,事业单位内的部门间要积极合作,实现对资产的全方位监管。换言之,资产实际监管效力和事业单位总体发展状态之间存在莫大联系,而推动部门间的协作,则是达成监管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优化单位固资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固资是保证其职能得以落实的前提,通过确保对其核算处理的时效性与精确性,维护固资应用效率,甚至带来更多经济收益以及社会价值。为促进固资管理革新,应当尝试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事业单位要根据对新制度的认识,深入挖掘造成固资实际质效性有限的原因,指导改进固资管理,包含整个固资处理过程,使相应管理工作者了解运行模式及方法。另外,搭配精细化管理机制与实施标准,使财管人员与其他管理者都能按时按量开展高质量的核算作业。第二,事业单位需重视对固资管理建设的资源投入。根据新会计制度标准与自身运营状态,理清具体工作权责,以免出现财管人员拥有“绝对”权力,给腐败行为留机会。第三,事业单位要主动从固资不同阶段进行管理,保持账面与实际估价相同。比如在固资购置环节中,应注意到市场波动对固资价格的影响,对此可在全面协调的基础上,将购置行为提前。而处于保管及使用状态的固资,事业单位应推行全员保管和与运维的认识,必须根据明确的管理体系落实相应工作,以免发生随意破坏及浪费固资的情况。另外,固资要定期进行盘点,便于及时了解固资应用状况。如果认定固资无法正常应用,相关人员要立即申请报废,直接根据正常流程完成后续的处理工作即可。针对闲置固资,也要做好记录,分析其闲置成因,在通过全面性评估后,确认具体的使用方案,保证固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一致[5]。

(四)提升财务人员能力

事业单位要想切实执行新会计制度,应当强化对资产管理者的引导训练,适当增加管理频率。同时,单位可让使用固资的部门参与管理工作,起到互相监督、约束的作用,所有公共事务资产均应有备查登记,而且要做到“一物一签”,强化资产审核,实现自我约束。单位管理人员则应强化风控认识,提高操作能力,落实信息统筹价值。并且事业单位还需主动引进人才,保持资产管理队伍活力。

结语

新会计制度要求下,事业单位应加快促进自身固资管理变革,尤其在核算方面,旧会计准则的工作模式需立即淘汰。事业单位可基于对新会计制度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全员管理观念,强调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监管,由此预防固定资产浪费。

猜你喜欢
财管会计制度核算
浅析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以会计智慧化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新模式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