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法治创新及当代价值体现

2023-09-04 01:52范泽仙
法制博览 2023年17期
关键词:总则民法典依法治国

范泽仙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委党校,四川 达州 635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且法律条文最多。《民法典》的编纂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用“三个五”进行概括:在颁布之前先后四次启动了法典的制定工作;编纂工作前后历时五年;在2020年5 月份审议通过。《民法典》的编纂与一般的民事单行法律存在较大的不同,并且在思想、制度以及制定的过程得到创新。《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符合现实的需求,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体现了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观念,还有利于促进依法治国,为国家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一、《民法典》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法治原则

民法法典是在使用成文法的国家中对平等主体私法关系的规范,我国《民法典》在2020 年5月28 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21 年1 月1 日起施行。过去,我国民法为一部单行法律,经过整合形成综合性法律,成为《民法典》。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民法典》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在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下,保证群众行为合法性,并构建出社会治理共同体,在保证群众安居乐业的同时,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最大程度体现出制度的优越性。《民法典》的编纂是以法治原则为主,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的系统性,增强其可操作性。同时,《民法典》的编纂形式具有科学性的特点,在各项单行法的基础上,坚持统一性原则,对其他部分作出合理规定,确保民事法律的规范性。《民法典》的编纂充分彰显出我国制度的优势,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坚定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民法典》的关键在于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定人民立场也是《民法典》比较突出的一大特点,充分体现出了人文关怀这一精神。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增强群众自身的权利意识,将人民利益的维护与发展作为法治建设的重点,才能够对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起到巩固作用[1]。在《民法典》的编纂中,以人民立场为主,结合时代的特点,充分反映出人民的意愿,从而为我国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民法典》通过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采取信息披露等方式,倾听群众心声,满足人民的不同需求,整个过程体现出了人民意愿为主的特点。同时,通过法治宣传教育的开展,借助微博、微信等,向广大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使其能够敬畏法律,并遵守法律。

(三)坚持实践导向

制度在人类社会活动的规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与经济社会相关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其发展稳定性有着极大的影响。《民法典》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编纂的,不仅保持民法的稳定性,还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人民的实践创新成果,为国家治理、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民法典》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应运而生的,在实践导向下,编纂符合国情的民法法典,必须始终坚持实践导向。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人民问题深受社会关注,《民法典》则是人民从事民事活动时需要遵守的原则,有利于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二、《民法典》的法治创新

(一)思想创新

《民法典》的宗旨是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其编纂过程中,指导思想得到较大的创新,其中融入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理论来源,法治经验以及法治建设则是实践来源。首先,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民法典》的编纂上起到关键的作用。法治主要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各项合法权益,而法律则是为了人民而服务的。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始终将人民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立足点,在立法上,群众对于现实的实际诉求,呼声越高,便更应直面立法的源头,对于群众的呼声及时回应。《民法典》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充分反映出了广大群众的意志,并以法律条例的形式,为群众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保障。其次,依法治国有效指导着《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完善法律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法治的效力,高效推动依法治国。在该思想指导下,《民法典》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人民利益的维护奠定坚实基础[2]。

(二)编制创新

《民法典》的制定过程征求了多方人员的意见与建议,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立法过程中,在立法上充分体现出了对客观事实的尊重。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以人民法治需求作为导向,旨在帮助人民改善生活。在整个起草过程,采用民意征集的方式,全面汇集了广大群众的智慧。《民法典》编纂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前后总共有五次编纂,不仅需要立法部门的力量,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完成编纂工作。在《民法典》编纂期间,立法部门在尊重社会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征集人民建议的方式,为人民自身权益提供保障。从《民法典》起草开始,就深受社会关注,前后总共有43 万人左右参与民意征集,而立法部门也采取相应的措施,经过调研,在网络上征求人民意见,总共收取了100 多万条建议,这一措施主要是因为人民具有一定的发言权[3]。完成意见收集之后,针对一些社会热议的问题,立法部门也及时做出了回应,在草案中采纳,并进行优化。纵观《民法典》的编撰过程,有效回应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并且坚持科学立法等原则,缓解社会各项争议,在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体例创新

《民法典》总共分为七编,并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体例与法国、德国存在较大的不同,不过,支持“德国潘德克顿体系”的观点比较多,即先总则、后分则。《民法典》编纂的具体思路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其中,归纳指的是在民法分则中,通过总结出共同的规则,将其当作民法总则;演绎是先制定总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从而完成分则制定。由于我国已经制定好原《婚姻法》、原《合同法》等单行法,这就相当于在分则基础上制定总则,在这样的情况下,归纳变成了一种必然。

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人格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并且与人民的人格权有着密切关系。在制度设计上,《民法典》将其单独成编,从各个方面强调了人格权保护的重要性,充分突出人文关怀。未设立债法总则也是《民法典》体例创新的体现,债法总则的原型为契约,主要讲述债的履行、变更等一些内容,合同编总则实质上已经将债法总则的价值作用发挥了出来,若在此基础上设立债法总则,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未设立债法总则对法律适用有一定的便利性,现实所需的主要是清晰的裁判法则,并不是抽象的法律规则,立法过程中,考虑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若法院依据审判实践,并且认为相应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那么,在立法层面就需要将其考虑进去。同时,侵权责任单独成编与未设立债法总则有一定的关系,由于《民法典》已经将侵权法律从债法中独立出来,侵权责任若没有单独成编,其弊端较为凸显,而未设立债法总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侵权责任单独成编,并且为审判实践带来较大的便利,与社会发展相符[4]。

(四)内容创新

《民法典》的内容有许多创新之处,法人分类、集体土地所有权较为突出。首先,法人分类是《民法典》编纂中的热议问题之一,总则将其分为营利与非营利法人,并且提出了特别法人的概念。在原《民法通则》中,关于法人的分类,主要为企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这是在特定背景下产生的,在制定原《民法通则》时,主要是确定法人的法律地位以及营利组合是否合法。由此可见,《民法典》中有关法人的分类具有一定的道理。其次,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民法典》中具有一定的特色,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农村土地所有权相关问题,这不仅需要结合实际,还需要思考未来发展,从目前来看,已经形成规模化经营。

三、《民法典》的当代价值体现

(一)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

我国国家制度的主要优势就是坚持人民为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民法典》是当前时代的智慧结晶,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其中的各项法律条例为人民利益的维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民法典》的编纂中,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在解决基础民生问题的同时,也对群众做出积极回应。同时,在《民法典》的多项条例中,都突出了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如个人隐私保护、平等自愿原则等等。从出生到死亡,人的权益都能够从法律层面获得保障,并且可以从《民法典》中得到相应的回应。在人民的直观诉求上,《民法典》直面“扶不扶”、高空抛物、个人隐私、交通安全等各种问题,并积极做出回应,为公民民事权利提供法律保护,这说明《民法典》对广大群众的自身利益维护十分重视[5]。

(二)全面推动依法治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实际诉求,并且对国家事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民法典》颁布之后,有效促进现代化法治的进程,充分体现出了依法治国这一价值。首先,对于公、私权利,《民法典》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划清了两者的界限,充分体现出了对于公权力的规范,并且保障了私权利。在《民法典》中,对于公权力的行使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必须在特定职责范围内才能够行使,不能够对他人的利益造成任何损害,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推动依法治国。其次,在社会客观发展需求上,《民法典》的实施在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等方面,起到了法律保障作用。纵观《民法典》中的各项条例,通过采用法治化形式,全方面规范了各项民事关系,各项制度的设计与创新,有效激发民事主体的自身积极性,并且为公正社会市场环境的营造起到关键作用,有效推动了依法治国[6]。《民法典》不仅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高度,还回应了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并且向国人、世界表达出依法治国的信心以及决心,从而使得公民以及在中国大地上生活和投资的主体得以安心。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法典》虽然借鉴了西方民法法典中的价值内容,不过,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超越,在其中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虽然颁布时间不长,但是其孕育时间较久,从其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到鲜明的时代特征。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即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在新中国发展中,社会矛盾发生较大的变化,而《民法典》的颁布,则是对群众美好生活期待的一种回应。《民法典》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也是当代的智慧结晶,不仅具有较强的社会性,还具有科学性特点,能够快速适应时代的各种变化。《民法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立法的主要目的便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民法典》的条文中,如平等、自愿原则,相邻关系处理原则等,都能够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弘扬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7]。

(四)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纵观我国治理体系,可以基本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不过,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充分提升其治理效能,就需要持续完善,提升治理能力。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极为重要,《民法典》作为公民自身权利的重要保障,对治理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民法典》起到重要的法律保障,通过采用法治化的手段,推动其不断前行[8]。在《民法典》的法律保障下,广大群众的自身利益获得保障,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在国家相关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中,《民法典》对各项内容做出了规定,并且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总而言之,《民法典》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有助于推动民族的发展,并在法律层面为其提供保障。

四、结语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深受社会的关注,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在《民法典》的内容、体例、编制、思想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创新,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在维护人民利益、依法治国、弘扬价值、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上,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在未来的《民法典》完善工作中,仍需要相关专业人员不断努力,在实践和探究中进行优化。

猜你喜欢
总则民法典依法治国
无信不立 无诚不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那些规定
民法典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 第一章 总则
民法典来了
外商投资法(一) 第一章 总则
中国民法典,诞生!
《民法总则》第171条第3款评释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论刑法总则